84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7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别让孩子的心流浪 --宁静致远

别让孩子的心流浪 --宁静致远

透视孩子的无形生存空间
http://hi.baidu.com/qnjy/blog/item/2005c5dcfa041ca7cd116627.html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孩子无形生存空间。由于这个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看得见它的存在。

当家长们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彼此双方就会形成对对方固定的印象和看法。在他们之间,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彼此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按自己对对方的印象和看法来预测对方的行为反应,然后再根据这个预测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比如孩子在学校惹了祸,与同学打架或与老师吵架了,不论他是否有理,他只要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回家我要是跟我爸妈说了实情,他们根本就不会听我解释,而会对我一顿臭骂或一顿打。这样他回家后,就绝对不会把学校的事情告诉家长,他会千方百计地隐瞒实情。而在我们家长看来,这个孩子撒谎。

同样的事情,如果这个孩子,根据他以往的经验得出结论,回家只要跟爸妈解释清楚了,他们一定会理解并且他们会帮助我分析解决问题。那他回家后会急不可耐地找爸爸或妈妈来说明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我们的文化和习惯使我们单纯地从一个方向看待孩子的行为,几乎没有人想到,这个孩子的所谓“撒谎”行为或“诚实”的行为是由家长的原因引起的。

在这里,左右孩子行为的关键因素是已往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头脑中形成的对家长的印象,同样家长对孩子的固定看法,也决定了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家长与孩子双方都会根据这些预先存留在其头脑中的“东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我们把这种现象表述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即“亲子关系”。


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行为起着核心的制约作用。它就象一条看不见的绳索,规范或束缚着孩子的行为。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也即家长与孩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支持,那么孩子的行为表现正常,他的外在表现为对人有礼貌,听家长老师的话,学习自觉、好学上进、体贴关爱他人等等。

如果家长与孩子相互猜忌、缺乏信任、相互敌视、关系冷漠、彼此误解、相互奴役,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一定扭曲,外在表现可能是不听话、看电视没完没了、上课说话、对家长的批评指正有逆反心理、与老师顶撞、上网吧或经常与同学打架等等。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生长的无形生存空间,如果这个空间是宽松正常的,那么孩子会健康成长;如果这个空间狭窄扭曲,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一定会受到阻碍。

我们知道,孩子之所以是孩子,首先,在心理上他们是成长中的人,使他们能够判断是非、分辨好坏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他们会不断地犯错误;其次,在生理上他们是正在发育的人,他们控制使用自己身体的能力尚待生长成熟之中,所以他们会常常受到伤害而把事情做错;再次,他们是学习中的人,使他们把事情做对的技能还没有完全训练出来,所以不论他们主观上怎样努力,他们还是经常把事情做坏。基于这三点,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应该有明确的预期:他们会不断地做错事。

通过语言哲学的研究发现,一个陈述句,在没有确定的语言环境下,可以任意解释。这就告诉我们,当听人讲话时,如果我们不合作,不愿意听对方的话,那么我们会对对方的话做出自己的解释,这个解释可能与讲话人初衷完全相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讲话人没有好感,即使讲话人的本意是好话,我们也会听成是坏话。

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孩子不信任家长,不相信家长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为自己好,那么孩子就无法正确理解家长话中的正面意义,此时家长说的尽管都是真理,可是孩子根本就不会按你说的去理解。这样的结果,虽然家长与孩子在表面上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可是在孩子的心灵上,他已经成了一个流浪儿;他得不到成年人正确的指导,他会按他自己的判断和欲望来驱使自己行为;由于他还是一个孩子,他的价值观、身体和技能都处在成长之中,还没有完善,无法按人类正确的法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基本上是按动物的法则来行为,所以学坏就不可避免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证明了,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那么孩子的教育就一定会出问题。

可能有些家长还想争辩说,那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也有孩子的一分责任呀!在这里我们只想强调指出,家长是成年人,在逻辑上,你知道所有的对错规则,你的身体发育成熟,你受过技能的训练,同时家长手中握有物质的支配力量,所以在与孩子的关系上,家长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如果这个关系出了问题,家长应该负全部责任。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10-20 12:27 编辑 ].

TOP

家长要多反省.

TOP

倾听孩子诉说的重要性

http://hi.baidu.com/qnjy/blog/item/b30bba44ecf0484a510ffe23.html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认识不到倾听孩子诉说的重要性。孩子一旦有问题,总爱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孩子因失去说话的权利或者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只好将委屈和不满埋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所适从。另外,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产生沟通困难的问题,甚至还会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老师发现天天最近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才知道了天天不爱说话的原因。

  天天以前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天天的爸爸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天天身上,希望天天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天天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天天说这些话都没用,简直是浪费时间,因此每当天天兴高采烈地说话时,爸爸总是会打断他:“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天天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爸爸说:“说了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天天一个字也不敢说,赶紧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慢慢地,天天在家里话越来越少了,而爸爸也不让他出去玩,每天放学后他就只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就变了。

  由此可见,如果父母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不重视孩子的倾诉,时间久了,不良的影响就会表现出来。因为对于一个已经有自我主张和能力的孩子来说,让他乖乖地“听话”是一种痛苦。其实,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加深亲子关系大有裨益,这可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我们知道,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影响亲子关系、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如果父母们能对孩子的倾诉多一点耐心,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话,那么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乐于向父母倾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那么,当孩子想要诉说时,父母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待孩子的诉说呢?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父母们不妨参考一下。

  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

  倾听孩子的诉说,充分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这不是纵养孩子的行为,也不能视作听任孩子的狡辩,这是一种家教艺术。首先,这有利于双方的交流。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也才会信任父母,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家长教育孩子也就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孩子端正思想。其次,有利于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身心的良好发展。孩子有了向父母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跳出压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对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个极好的机会。

  向孩子显示你正在听他讲话

  孩子向父母诉说时,父母的关注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表示父母愿意分享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开口向父母讲话时,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孩子,与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孩子说话。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 的…… ”等来显示父母在注意听他说话。

  当然,父母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进行无端的批评和责骂。因为受委屈的人,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而被感动的人则更容易自省,并且因为感动增加内心的勇气和自信,同时他的自制力也会增强。

  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孩子说话时,无论你有多忙,一定要眼睛看着孩子,不要随意插嘴,尽量表现出你听得很有兴趣。让孩子发表他们的观点,完整地听他的讲话,如果你在某一重要原则上表示不同意他的看法,应告诉他你不赞同他的什么观点,并说出理由。在提出反对意见时不要过于武断,不应否定一切。即使孩子是在信口胡说,也要控制你的情绪,不要妄下定论,直到完全理解清楚。

  让孩子投入谈话之中

  交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同时,最好是在一种让孩子与大人一样有同等机会参与的轻松气氛中进行。谈话应自由自在,任意发挥。不要有什么仪式安排或预期达到什么结果,尝试着与孩子随意交流观点和看法。

  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孩子向父母诉说时,父母应安静、专心地倾听,但不给予评判。父母不必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表现,而只是接受他的感受。例如,孩子告诉父母他对小伙伴有多生气,这时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可以安慰一下孩子,但父母要教育孩子不可通过嘲弄或打人来表达他的生气。

  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子女还是一个孩子,就疏忽了让他们阐述自己看法的机会。一味的指责和粗暴的说教,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症结。当然,父母也不要总是高居临下地对待孩子,应“蹲下来”倾听孩子诉说原委。孩子有值得称赞的观点,父母应表明支持的态度,即使孩子认识上存在误区,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

TOP

倾听孩子诉说非常重要,是拉近亲子关系最有效的方式,我很享受和孩子聊天的过程.

TOP

给孩子最大的支持,让他从小就知道家是心灵的归宿。听他天天缠着我唠叨,我于是知道我很放心。
顶!.

TOP

真是好文章,让我上了一课。顶!.

TOP

,真是好文章..

TOP

.

TOP

“别让孩子的心流浪”,光看标题就很触动心灵。今天WW上的好帖真多,收藏了。.

TOP

学以致用.

TOP

好贴!做起来相当难,建议爸爸妈妈们把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看看,当要发火时先念一下。.

TOP

楼上的妈妈们让我感到了自己的差距啊。
孩子的心,是娇嫩的芽,做父母的,要精心呵护培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道理是简单,但实际上,每当事情临头,父母们到底有多少耐心呢?
下面这几段话,贴在这里与MMBB共勉:

“父母对孩子只有义务,只能尽责任,没有权力。”
“培养子女是家长的责任,但不能施以权威,只因为是家长就要子女处处顺从自己的意志--这样的爱,太苦太严,连爱本身都受了伤。”
“为人父母,还是以开导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较好,不能以指令强加在子女身上,反倒苦了孩子。虽然以善意出发,却不一定就能结出好的果实。”
“父母应以宽柔的心胸,智慧的眼光看待子女,让子女走他愿走、能走的路,才好。”

“孩子身上的缺点毛病只是结果,而这个结果的原因在我们家长身上,是我们的某些行为导致了孩子那样的行为。”
“假如我们把孩子比做一棵树的话,树冠是孩子的智力,树干是孩子的身体,树根则是孩子的心灵,是孩子的生命之根。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9-28 11:17 编辑 ].

TOP

《难道是我错了》

http://www.zhjtjyw.com/u/xx9988/archives/2007/20076142198.html

对于我们中国家长,最难接受的观点,莫过于说他错了。

  作为世界上最肯为孩子牺牲的中国家长,一心一意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忍受任何的痛苦甚至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在我们周围,二十几岁的单亲母亲,为不让孩子受委屈,从此不再嫁人是平平常常的事情;三十几岁单亲父亲,怕后妈给孩子气受,从此不再婚娶的事屡见不鲜。这对于西方人来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在这种情况下,当孩子教育出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说是他的问题,是他的错误导致的,他会断然否定你的说法。

  在我们家长眼中所看到的都是孩子的行为偏差。当你指出孩子的问题,可能根植于家长,家长会激烈地与你争辩:“怎么是我的错呢?咱就说我那孩子,我让他好好学习,可他不学呀;我不让他上网,可是他上呀;我让他上课好好听讲,可是他不听呀;我让他好好做作业,可是他看电视没完呀;我让他收拾房间,可是他偏不做呀;我让他多多看书,可是他却没完没了地给同学打电话;——哎,真是气死人了!而现在你却又说我错了,请问我错在哪里了?难道是我让他干那些坏事了吗?”

  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其潜在的思维模型是单向的,也即“家长是正确的,孩子是错误的。我们家长的天职就是用自己正确的道理来教育孩子”。所以家长不知不觉就把自己放在了叫做“正确”的那把椅子上了,而对于孩子来说那自然就是被放在了叫做“错误”的椅子上了。对于家长来说,看到孩子身上有缺点毛病进行批评教育是天经地义的,这还有什么说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家长那么理直气壮地批评孩子的心理原因。

  根据我的实际调查,很少有家长能够有智慧认识到家长行为与孩子行为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并且双方行为都受彼此之间关系的制约。人们没有能力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毛病只是结果,而这个结果的原因在我们家长身上,是我们的某些行为导致了孩子的那样行为。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9-28 11:36 编辑 ].

TOP

好贴,顶一个!可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有些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做法,已让孩子的心流浪了呢?.

TOP

改变自己,儿子是自己的结果.

TOP

感触很深,时刻提醒,不让他的心流浪。.

TOP

受益匪浅!看来自己身上有很大的问题。.

TOP

如果,家长都做到了,中国的教育环境就不是如今的状态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爱雪儿 于 2008-9-29 09:12 发表 \"\"
如果,家长都做到了,中国的教育环境就不是如今的状态了。
所以要呼吁,不断地呼吁。.

TOP

做孩子的朋友

我儿子喜欢周杰伦的歌,起初他在那里播放我竭力反对,认为那个连歌词都唱不清的人有什么好,我想这就是代沟吧。为了让我们的代沟不要太深,我主动的去尝试注意他喜欢的东西。一张碟放完,我完全接受了周杰伦,因为我没努力的喜欢,没仔细的听。听不清的地方,孩子却告诉我他唱的是什么。。。。。。我觉得他唱得确实很有韵味。以至于他有新歌,我就会跟儿子一道欣赏。。。。。。
同样的动漫我也认真的看过一些,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侵略。我观察我儿子,并从他那里得知他们同学都喜欢的不得了,那我就跟他讨论中国的民族文化,告诉孩子要摆好两者的位置,孩子也欣然接受。
当你想要你的孩子间不产生矛盾,应该先听听他的,站在他的角度看,想问题,不光是倾听,还要融入到他的爱好当中去,这样你才能在思想上引导好孩子。
孩子会骄傲的跟他同学说,我妈妈也喜欢周杰伦的歌。.

TOP

学习了,感触挺深的.

TOP

不错!.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谢谢分享。
可是,说实话,在中国做家长的太累了!孩子心身两方面的健康,加上学习的重负,哪一样都要抓,而且哪一样都不能放松。同时还有一份职业要去做,也要做好。
我看WW上的妈妈,有一半是这样的呢。悄悄地问一句:你们累吗?.

TOP

回复 24#牵手 的帖子

现在都是独身子女,没人哥哥姐姐教他,做榜样给他看;或者他们像哥哥姐姐一样担负责任做榜样给弟弟妹妹看,剩下的就是父母了,你还在那里计较。我看你关心这个话题就是已经在关注你的孩子了,谈得上累吗?自相矛盾。.

TOP

引用:
原帖由 shuaishuaimm 于 2008-9-27 12:21 发表 \"\"
给孩子最大的支持,让他从小就知道家是心灵的归宿。听他天天缠着我唠叨,我于是知道我很放心。
很启发!
“心灵港湾”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两个人的感情,其实家对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家都应该是一个宁静的港湾,心灵的归宿。
无论在外怎样风吹雨打,狂风暴雨,哪怕摔得鼻青脸肿,家永远都为他们亮着一盏温暖的灯,家永远都为他们张开一个有力的怀抱。
这,大概就是家的感觉了。
作为父母,我们真应该好好思考,现在这盏灯是不是亮着,我们是不是时刻张开手臂准备迎接他们,无论他们是好,是不好,是可爱,是不可爱,是听话,是不听话。。。

孩子未生之前,我们从来没想过做父母是多么复杂,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
孩子学习长大,父母学习做父母,
我想,
首先要感谢孩子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做家长的机会!

感谢上面回帖的MMBB,和所有关注这个话题的BBMM,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起来分享,
把教育孩子当成一项快乐的事业。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10-1 07:38 编辑 ].

TOP

《孩子有问题,就是家长有问题》

http://www.zhjtjyw.com/u/xx9988/archives/2007/2007614205821.html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什么都不懂,他对待生活中一切问题的方式都是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的。正像卢梭所说的那样:“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待我们的态 度决定的。”孩子是从他的生活环境之中学到的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方式方法(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将此称为“生活样式”)的。如果一个孩子对人没有礼貌,那我们基本可以肯定:
第一,这个孩子曾经被“没礼貌”地对待过;
第二,没有人教会他如何礼貌待人。

同样,一个孩子不愿意学习,那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在这个孩子的生活经验里,
第一,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二,没有人教会他如何学习。

  如果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那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我们都知道没有家长刻意要把自己的孩子教坏,我们之所以说孩子有问题是家长有问题,是因为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长负完全的责任。我们要永远记住,孩子没有带着任何错误的观念和缺点毛病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涂抹上的一道道缺点毛病的印痕都是我们家长所为:有些是我们家长因为无知所为,例如我们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所犯无心之过;有些是我们的错误观念驱使我们所为,例如我们认为孩子必须听我们的话因而强迫孩子服从由此所犯的过错;还有些是我们因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所犯错误所为,例如我们自己情绪失控却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所犯的过错等等。.

TOP

可爱的孩子

趁着节日,让我们拿起笔和纸,回忆一下孩子小时候那些可爱的画面,最最让我们感到温馨和柔软的那些。
比如,在我们累了睡着了醒来,孩子在床头放了一杯加了糖的小水;
比如,在我们喊着累死了的时候,一双小手在我们双肩左捏右捏,还不时问“好了没有”;

还有那些好玩幽默的童言稚语,笑得全家肚肠痛掉;
还有那些纯真的眼神,甜甜的笑脸;
小手用力的拥抱;
。。。.

TOP

扎根教育

http://www.zhjtjyw.com/u/xx9988/archives/2007/20076142157.html

      在中国家长的心中,养育孩子就是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孩子身体发育良好;教育孩子就是教会孩子学习数理化史地生等自然知识和语文、外语等学校开设的社会科学知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仿佛孩子只要学习好了,就一定能成才。

  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观念上普遍存在的灾难性误区。假如我们把孩子比做一棵树的话,树冠是孩子的智力,树干是孩子的身体,而树根是孩子的心灵,是孩子的生命之根。树冠代表着孩子头脑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和学会的技能,它是孩子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基础上才能完成的任务。树干代表着孩子的身体,它的发育成长所遵循的是自然规律,是由上帝决定的,只要我们家长按正常的生活方式供给孩子物质营养,孩子就会按人的形状慢慢长大。树根代表着孩子心灵的发育成长,就一棵树而言,树根决定着树干和树冠,如果树根出了问题,那么树干也无法长成参天大树,而树冠更无法枝繁叶茂。因此,我们家长必须把我们的目光盯在孩子心灵的培养上——塑造孩子的生命之根。

  孩子在出生时,犹如一粒种子,他有成为人的可能性,也有成为狼或猪的可能性,就看我们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养分。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10-4 10:02 编辑 ].

TOP

父母-孩子扎根的第一土壤

http://www.zhjtjyw.com/u/xx9988/archives/2008/200842210305.html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刚出生,他们就满怀信心地为孩子规划未来。他们带着初为父母的新奇,对所有的育儿知识感兴趣,尤其愿意将书本中或别人传授的教育知识在孩子身上实施。宝宝日新月异地成长,更使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能力充满自信,对孩子的未来成竹在胸。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教子过程中各式各样的问题和烦恼开始困扰家长:自己教育孩子的本事怎么完全不管用了呢?许多家长在失望、痛苦、无助之后,产生了对孩子期望的滑坡和责任的转嫁,希望能通过别人的力量来代替自己履行教育职责,家庭教育的众多问题由此产生。
    问题的症结是清楚的,即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没有跟上孩子的发展,父母忽略了自身教育能力的提高。因此,亲职教育(即父母教育),越来越引起儿童教育和心理工作者的重视。其实,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明白,做父母是天职,一旦任职,便永远不可能辞职。这不仅需要父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更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做父母的过程来陪伴孩子成长发展。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塑造自己,才能称职地做好父母,才能成功地教育好孩子。.

TOP

源源不断的养分-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http://www.zhjtjyw.com/u/xx9988/archives/2008/200842210305.html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家庭教育视为仅仅是父母怎样教育孩子,比如怎样向孩子下指令,怎样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怎样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等等,而这只是家庭教育的狭义概念。从广义上说,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从生到死过程中,受到家庭环境、成员关系、家庭气氛的直接陶冶或间接影响,从而在情感生活的学习、伦理观念的养成、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形成以及道德行为的建立等各方面,获得身心健全发展的指导。也就是说,家庭教育主要探讨的应该是家庭全体成员如何在彼此的互动之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交往的问题。它强调的是家庭成员如何在家庭中学习,这其中既包含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更包含父母如何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美国父母教育倡导者托马思·高顿(Thomas Gordon)指出:现代父母常因为子女的不良行为而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舆论的指责及对其更高的要求,但问题在于,父母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和条件来接受如何教子方法的训练。因此,与其在孩子的不适应行为发生后,或孩子已经出现问题成为问题儿童或偏差儿童时,再去责难苛求父母的教育观念、态度和方式的不当,不如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以预防和减少儿童适应问题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它通过实现父母素质的提高,以保证家庭教育的成功。因此,它是父母的必修课。

为什么要开展父母教育

    如同孩子需要训练一样,父母也需教育,需要在社会的变迁中不断学习如何对孩子的种种行为作出正确的引导,学习和形成适合社会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获得成功。

   从人的发展过程看,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童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人的身心发展均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比如童年期的发展重点是逐步社会化;青春晚期和壮年期,人将更换角色,建立家庭并肩负养儿育女的责任。这时,人需要不断改进和适应做父母的角色等等。
   
   正因如此,在人的不同的年龄阶段,人需要依据身心发展变化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来不断接受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和训练,获得工作和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这种终身教育学说恰恰揭示了为什么父母在承担养儿育女的职责时,需要重新学习和不断适应做父母角色的重要性。
  
  从一个人的生涯规划看,人一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和整个生命历程,可具体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工作、职业和事业;情感、婚姻和家庭;个人身心发展与自我成长。生涯规划的核心思想是指:成功的生命历程,是建立在人对自身的了解,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的认知以及在知己知彼基础上,不断进行生命抉择的过程。生涯规划揭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教育,需要依据孩子特点与时代精神来规划并不断调整。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不仅需要自身生活成功,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建立成功生涯的总体规划,而这两者都离不开相关的养儿育女以及父母角色扮演的系统知识。

    可见,父母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当了父母之后才开始实施的,也不是只有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才进行的,而是贯穿在人的一生发展之中,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实上,一个人的父母教育在幼年的时候就开始了。你怎样做父母,你的孩子就怎样模仿你的角色,你的孩子今后做父母可能就是你的翻版,因为你的父母意识直接影响孩子成人后的父母意识。

    父母教育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它需要社会、家庭、父母、孩子的共同参与、相互促进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因此,父母教育离不开以下策略。

    努力追求自我的成功。有人说,父母的成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确实,根据身教胜于言教原则,父母自我的生活、工作、学习状态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放弃自己对生活和事业的追求,越俎代庖为孩子规划未来,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成功。只有以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不断改进的自我形象,才能为孩子树立起人生的榜样,增添实现理想的力量。

    了解孩子,学习孩子。孩子具有独特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贴近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学习孩子,从孩子身上寻找教子的智慧和良方,这是教育的秘诀。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

    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职业,它随着孩子的出生而开始,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展,没有永远不变的父母教育的秘诀。许多父母的失误就在于孩子长大了,而父母教育能力没有相应地发展。所以父母教育的过程就是父母和孩子互动交往、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TOP

好贴,顶一个!.

TOP

人是环境的产物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感受到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TOP

教育的目的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10-5 09:56 编辑 ].

TOP

从祖宗的文化中汲取养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释题
http://www.dfg.cn/gb/chtwh/rxjj/17-zhonghua.htm

中华文化这个题目,国人听得太熟。但是,最熟的名词,往往含有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中华文化的广泛内容,不敢妄发议论,只想拿中华二字来作粗浅的研究。

先说中字。根据尚书和论语的记载,尧王禅位给舜王时,最要紧的交代话,就是「允执其中」。后来舜让位给禹时,所受的命辞,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尧舜传授的辞句虽有多寡不同,但主题都是中字。禹王以后的圣君,例如成汤文武,都是以中字为道统。至圣孔子虽然不得其位,但能把中字教授给许多贤人,使贤人君子有入道之门,继往开来之功尤其伟大。孔门中的贤徒,能了解中字者,首推颜子、曾子、以及再传的子思。子思惟恐后世失去中字真义,便作一篇中庸。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就是中字的注解。天命二字,郑康成注为性命。孔颖达说是自然。朱晦庵解,天是理,天命是道心。综合这些注解,可知天字就是理体,最空最寂,但有灵明之知,绝不虚无,所以,加一个命字,显示理体空而不空,寂而常明。天命合起来说,就是空有不二的性。这性就是不偏空不偏有的中。中是宇宙人生的本体,不可思,不可议。且以虚空与万相作比喻。虚空无尽,万相也无尽。虚空包含万相,万相也包含虚空。例如一点新发的草芽,因其占有一定的空间,固然是包含在无尽的虚空之中,但无尽的虚空也包含在这草芽之内。如果芽内没有虚空,何能吸收阳光风雨,内在的生机如何发展。含在芽内的虚空,绝不是草芽那样微小,而是与全体虚空同无限量。全体虚空虽无限量,却被含在一点草芽之中,因此虚空不能称为大。草芽虽然微小,却能含容全体无限的虚空,因此草芽不能称为小。称大称小都是世间假设语。真空妙有相即的中没有空间的远近,没有时间的久暂,没有动静之分,没有人物之别。无穷的宇宙无处无时不是中。吾人随处任何空间与时间,都是中的所在。中能圆融一切,成就一切。中是人人真实的自性,是真我。但,谁也不认得自性。所以,圣人指点,允执其中,谁能允执其中。谁就能成己成物,无往而从容中道。就成己说,可以扫除时空幻相与生死错觉就成物说,可以打破世间名位的限制,有位则行尧舜之道,无位则行孔子之道。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有本则有干枝叶花果,五者可用一个华字代表。华是本之末,在物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在心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五行与五常同发于一本,名词虽异,性质却是相通。所以,郑康成注天命为性命之后,接着就说:「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智。」不仅五行与五常可以相通,而且五行之间,五常之间,也各各相通。水与火最不兼容,但台湾关子岭竟有水火同源的现象。又如钢铁可以熔为流动的流体。火能烧木,但木中竟藏有火种。至于五常。那更要兼容并蓄,才使道德完备。五行五常虽然是末,但能对此博学审问,以至笃行,就是贯通物理与心灵,然后摄末归本,超凡入圣。贤人以下的凡夫,不以华果接引,谁能知道根本,所以,尚书孔传把华字解释为文德,足见它是如何重要,更见圣人教法如何高明。

我中华民族自古称为中华,确有最高的哲理,这两个字实在就是圣人的心传,是十三经的总题,是我民族文化的法眼,也就是人人体用兼备的本有心性。只要吾人肯学这两个字,则知一切皆备于我,不待外求。如果放弃自己,追求天主或天神,那绝不是自主的融和的中华文化,那是西洋文化。

今日西洋文化,既没有本,也没有完全的末,仅有五行相克的科学,所以一切是分崩离析。宗教方面,不能以人为主。学术思想方面,心物不能兼容。人伦方面,上下两代有「代沟」横隔。科学方面,竟造核子武器,预备分裂一切。由于这些因素,便造成长发吸毒赤身露体的青少年,罹患严重的精神分裂。这一切必须以我中华文化去圆融。中华文化从本至末无一而不圆融无疑。吾人何幸生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接受中华文化的遗产,能见圣圣相传的大道。但是责任也非常深重,必须积极阐扬,使其不失真义,能够光被四表,泽及天下万民,才对得起祖宗,对得起自己

——摘自《儒学简说》 徐醒民教授著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10-5 10:44 编辑 ].

TOP

全篇看了,好文章。.

TOP

学习中。
以后教育第三代。.

TOP

回复 36#不二周助 的帖子

有时面对孩子的责问和抱怨,真的是
读了之后才发现家长要拥有一颗开放的心,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TOP

回复 37#家有考王 的帖子

考爸超前厉害,也等等我们啊.

TOP

回复 39#亲爱宝宝 的帖子

当初错过了。以后第三代即使在国外出生,也要让他留下中国传统的根。.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6#亲爱宝宝 的帖子

"孩子未生之前,我们从来没想过做父母是多么复杂,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
孩子学习长大,父母学习做父母,
我想,
首先要感谢孩子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做家长的机会!"
给予我们一个成长的机会,所以培养孩子也使自己的人生完整,人格完善。
谢谢LZ好贴。.

TOP

安心的故事

宗达摩祖师來到中国,慧可禅师学佛多年,心不安,向达摩祖师請教。
祖师不理会,慧可无可奈何,站在雪地,拿刀去一臂,以供养祖师。
达摩见此,问:何苦來?为何如此做?慧可言:心不安,请大师为我安心。(心不安很苦,凡人虽然很苦却觉察不到,还不想求安心。慧可很了不起,知到心不安很苦,請人家為他安心。)
达摩祖师一伸手:拿心來,为汝安。慧可大师回过头来找心,找不到。
达摩祖师說:于汝安心竟。慧可禅师在一句話中大彻大悟。.

TOP

不再流浪 让心安顿

几个朋友谈起让孩子学琴,目的竟然一致:为孩子将来有个排遣忧愁的方式。

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父母倾其所能,补习、家教,奥数、艺术、婴幼MBA、蒙特梭利,少年威特,多元智能,哈佛牛津。。。种种衣食住行,种种素质技能。

但是,这一切,能不能带来孩子幸福的人生?

最近时有孩子自杀事件(更别提所谓成功人士的自杀),让人扼腕痛惜的同时,作为父母,应该深思,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换句话说,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是孩子需要的,什么样的人生是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

如上面这个故事,一句与汝安心竟,成就禅宗二祖,可见安心之道之重要。

想起三毛那个黑人哑奴的故事,被抓走做奴隶,旁人看来他是那么痛苦可怜,可是他却指指心,做小鸟翅膀飞翔状:这个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是这颗心是自由的。

所以,幸福人生不从外来,不从天来,它从自己内心来。

幸福人生,首先要给孩子的,是让孩子的心有所属,让孩子的心有所安顿。.

TOP

回复 40#家有考王 的帖子

我们刚琢磨把自己孩子流浪的心找回,考爸就准备 那边隔辈养心殿围炉夜话了哦。.

TOP

回复 45#亲爱宝宝 的帖子

立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顶好文!.

TOP

回复 42#S妈 的帖子

谢啥,还不是那声hou提醒的。.

TOP

回复 43#jennywu 的帖子

”培养孩子也使自己的人生完整,人格完善“
太对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了然 于 2008-10-6 13:34 发表 \"\"
立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是是是,非此岸,非彼岸,不中流。.

TOP

 84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