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点亮星愿 – 关爱自闭症小朋友玩具拍卖会(增现场实况)

点亮星愿 – 关爱自闭症小朋友玩具拍卖会(增现场实况)

有一群孩子,是遗落在人间的天使,总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个世界离正常人如此遥远,就好像天上的星星。他们被叫做星星的孩子,美丽而孤独。

最近,一个美丽而孤独的小星星 – 轩轩的故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年轻的轩轩妈妈为了照顾自闭儿赔上性命 。请参阅新闻晚报(http://www.jfdaily.com/gb/jfxww/ ... ject1ai1714946.html). ????

06家长互助会,一个充满关爱热情的大家庭,6月8号晚上,妈妈们凑了1000元, 亲自送到轩轩家,深深地被轩轩母亲的故事感动,深深被自闭症孩子后面的多少辛酸和痛苦所感触!一个患有自闭症儿童到底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父母可能一辈子无望却不懈的付出,可能永远的操劳却不能听到一声“妈妈”,可能无竟的重复却总为孩子将来而担心!这一切,往往是是我们这些有着正常孩子的家庭所不能了解的。

并且,令我们惊讶的是,来自这个群体最多的呼声并非求助,而是寻求理解与尊重。这些孩子和家庭需要得到社会和更多人的关注和理解!

所以,我们,幸福的父母们,幸福的宝宝们,为这些不幸的家庭,为这些星星的孩子可以做点什么?为了爱,大家行动起来吧!我们决定以这次爱心义卖作为平台,尽最大的努力来宣传和呼喊:请大家一同走近这群“星星的孩子”!

小小的爱心,简单的参与,让我们一起多一份的了解,多一点的宽容!加入我们吧,捐出自家宝宝的一件小玩具,点一盏明灯,愿星星不再孤独!


活动主题:点亮星愿 – 关爱自闭症小朋友玩具拍卖会
发起团体:06家长互助会(http://www.age06.com/Age06PublicBBS/ShowPost.aspx?PostID=424488)
主办机构:好好玩吧
协办机构:襄一幼儿园

参加家庭:2-10岁的宝宝,有爱心的妈妈和宝宝

时间:7月14号下午4点-5点半

地点:襄一幼儿园 (襄阳南路207号,嘉善路、太原路有停车,15/小时)

活动费用:任意,本次活动所有活动费,会在媒体的陪同下捐给轩轩家庭
在进场里用钱向工作人员换代币(5元=1个幸运星,用不掉的可以退的),然后可以用代币自己购买玩具。活动的最后结果其实是小朋友们互换了玩具,同时付了等值的钱做为活动费用,最后通过银行转帐的方法捐给轩轩家庭,并和媒体一起进行回访。

活动目的:
* 帮助身患自闭症的小朋友,向专门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基金捐款。
* 让自已的宝宝明白给予比得到更快乐,播撒爱心。
* 有助于小朋友们形成价值概念,通过拍卖让他明白,任何玩具都有价值,使他们懂得珍惜玩具。

活动准备:
* 请事先和宝宝沟通,由小朋友自己在家里选择1个玩具(价值50元以内)
* 请在每个玩具会贴一个标签,写上小主人的姓名,电话和寄语。这样,拍到这个玩具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原主人,与他/她交朋友

活动流程:

4:00-4:15   进场,请宝宝在活动纪念牌前签名, 让孩子享受参于活动的荣誉感.
同时以5:1换代币 (幸运星) ,用不掉可以退的,用掉的做为活动费用, 之后会捐给轩轩家的。

4:15-4:30-  走进星星的孩子,了解自闭症

4:30-5:15  宝宝也来出份力 – 晒玩具 ( 所有的拍品展示),小朋友们用幸运星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o 成交的小朋友请自己交朋友 (小朋友买到玩具后直接把玩具上的粘纸撕下粘到身上就好,然后,小朋友走来走去的时候,发现有一样编号的小朋友就知道是玩具伙伴,然后就自己地相认就好了)

5:15-5:45  游戏环节 – 星星点灯
o 宝宝们一起来自由涂鸦,画出最美的星星,点亮我们的祝愿,愿星星不再孤独


活动召募:
* 爱心妈妈:四-五名(负责玩具练摊)
* 大宝宝四-五名(5岁以上,负责玩具练摊)

特别提示:

为了保证所有宝宝的安全,带来的玩具请注意:
* 请事先清洗玩具
* 有细小的珠子的最好不要带---怕小孩吃到肚子里,哽住脖子
* 弹射玩具最好不要带---怕伤害到其他小朋友,也伤害到自己
* 塑料折叠玩具最好不要带---塑料的东西折叠容易割到手
* 玩具上有容易脱落的细小粒子(不管什么材料)最好不要带---怕孩子吃下去。

玩具价值请不要超过50元
安全条款
家长应随时关注孩子活动情况,并自行负责参加活动人员的安全,若发生意外伤亡事故,与活动组织者、06家长互助会、好好玩吧、襄一幼儿园无关。
家长应带领孩子遵守幼儿园规则,不得破坏绿化及公共设施,若有损坏,家长应该照价赔偿。
家长应引导孩子安全卫生地使用玩具,如有玩具引起的任何伤病事宜,与活动组织者、06家长互助会、好好玩吧、襄一幼儿园无关。
请认真阅读,点击报名后即视为同意以上条款。

[ 本帖最后由 panqi6662 于 2007-7-18 09:40 编辑 ].

TOP

谢谢阳阳妈妈的转贴。
期待你们莘庄幼儿园的更多富有爱心的小朋友们能够参加这次有意义的慈善义卖活动。.

TOP

来自《新闻晚报》今日看点的特别报道!

妈妈为照顾自闭儿赔上性命

家长为病儿四处奔走求治专家呼吁建立培训救助系统


http://www.jfdaily.com/gb/jfxww/ ... ject1ai1714946.html.

TOP

什么叫自闭症?

即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富裕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
  (一)起病情况
  该病一般在30~36个月内起病。多数病儿早期症状在婴幼儿期即已出现,,至12~30个月症状明显。少数病儿出生后的前12个月症状极轻或完全正常, 12~30个月症状变得明显,出现语言功能退化,本为已会表达的少数词汇消失,并呈现典型孤独症症状。但通常情况下,由于父母缺乏有关婴幼儿心理和行为发育程序的知识,再加上平时观察不密切,对病儿何时起病很难确定。
  (二)临床症状
孤独症以缺乏社会交往、语言交流和游戏粉兴趣,刻板重复刻板动作,强迫保持生活环境和方式为特征。
  1.社会交往障碍大部分孤独症病儿婴幼儿期出现对人缺乏兴趣,母亲将其抱着喂奶时,他们不会将身体与母亲贴近,不会望着妈妈微笑,平常不注视父母的走动。 6~7个月时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会像下正常小儿一样发出伊呀学语声,只是哭叫或显得特别安静。有的病儿即使1~2岁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但起病以后表现有饥饿。疼痛或不舒服时,不会跑到父母身边寻求食物安慰,或只是拉着父母的手去取东西,而不会以言语或姿势来表示。这种病儿往往对父母离开或返回无动于衷,即使父母站在身边也会与之交往,更不会与父母对视,显得极其孤独。孤独症病儿也同样缺乏相互性社会交往,表现不与周围小朋友交往,更不可能建立友谊。
  2. 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在孤独症状中表现得较为显著,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 孤独病病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病儿可能会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们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等以表示他们意愿。
  (2) 语言交发育延迟或不发育:病儿常常表现为语言发育较同龄儿晚,有些甚至不发育报道说病儿约有一半身保持缄默,仅以手势或其他形式表要还求。也有些病儿2~3岁前语言功能出现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3)语言同内容,形式的异常:孤独症病儿能即使存在,也同样有许多问题。病儿往往不会主动与别人交谈,不会维持或提出问题,或者只会反复纠缠同一话题,而对别人的反应毫不在意。他们常常是在“对”人说话,而不是“与”人交谈,语言交流十分困难。刻板重复性语言及模仿性语言也较多见,和病儿谈话时他常只会重复你的讲话。也有的会在当时或隔一段时间以后模仿电视、收音机或别人说过的话。有些病儿表现为自言自语或哼哼唧唧,自得其乐。另外,孤独症病儿还可语音、语调、语速、语言节律及轻重音等方面的异常,讲出的话怪声怪气或平平淡淡,没感情色彩。有的病儿对人称代词常错用,把“你”说成“我”,或把我“我” 说成 “他”等。

  3. 兴趣狭窄。坚持同一格式和仪式性强性行为。
(1)兴趣狭窄和不寻常依恋行为:孤独症病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尤其不会玩想象力的游戏,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的东西。有些病儿还对塑料袋、门锁、某些水果等产生依恋行为。比如有一3岁女病儿整抱着块重2.5kg大红砖,连睡眠时也不肯放开,如硬将砖头拿开就烦躁,发脾气。这病儿对有生命的东西产生依恋是很少见的。他们常对物体的非主要特性感兴趣。如喜欢反复摸光滑的地面等。
(2)日常生活习惯不愿被改变:孤独症病儿对环境常常固执地要求一成不变,一旦发生变化就会焦虑不安。对日常生活习惯也是如此。如有些病儿只吃固定的食物,有些吃饭时要求坐固定位置。有的还喜欢把玩具或物品排列成行,如被搞乱,变显得痛苦或大发脾气。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拒绝学习或从事一新的活动。
(3) 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如扭曲或在面前弹弄手指,拍手。有些病儿花费很多时间沉湎于记忆天气预报、一些国家的首都、家庭成员的生日等。稍大的病儿常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和不可克制地去触弄或嗅闻一些物体。这种仪式性或强迫行为在智力正常的病儿中较常见。
  4. 感觉和动作障碍病儿对疼痛和外界激麻木。如一个突然的声响在正常小儿会引起惊跳,而孤独症病儿则若无其事。给他们讲话,他们像聋子一样没有反应,很多父母就因为怀疑小儿 “耳聋”而初次就诊。在病儿面前站个人,病儿好像没有看见,或只注意看对方的一双手或其的某一部位。病儿常以摩擦、拍打、撞头、咬硬东西、摇晃或旋转身体等动作以引起自身感觉。病儿对某些刺激又会特别敏感,尤其对汽笛声、吸尘器声、狗吠声以及光线突然变化等异常过敏,常会引起惊恐或烦躁不安。有些病儿手指伤了不会叫痛,而对另行安排微的瘙痒却忍受不了。感觉麻木和过敏可在一个病儿身上同时存在。
孤独症病儿都坐立不住,动个不停。常用尖走路或以跑或以跑代走,东张西望,眼神飘忽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还常伸颈,装腔作势做出些怪异姿势,有的病儿还莫其妙地笑或哭。
  5. 智能和认知障碍孤独症病儿的知能约有50%处于中度和重度低下水平(IQ低于49,)约25%为轻度低下水平(IQ为50~70),还有25%可保持正常。一般医院门诊所见的病儿多属于中度或重度,那些轻度或正常智力水平的病儿也许被认为只是脾气古怪,而不作为病态前医院就诊。不论病儿的智商是低还是高,其表现的主要症状均相似,只是智商低的病儿在社会交住和社会反应、刻板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程度上更为严重,癫痫发作也较多见。
Rutter和 Lackyer1967年对孤独症病儿的智商研究中发现孤独症病儿在应用操作、视觉一空间技能、即时测验上较何优,而在那些象征性、抽象思维和逻辑程序的测验上较差。其他认知缺陷表现在模仿、对口述词和手势的理解、灵活性性。制订和应用规则上与智商相同的非孤独症儿童相比,则障碍要广泛和严重得多。此外,智力低下智力正常的孤独症儿童相比,前者认知障碍则更为广泛。有部分孤独症病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又出现“孤独性才能”,在音乐、计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育等方面呈现特异功能,被称为“白痴天才”
  6. 其他特征孤独症病儿童呈现情感平淡,或与境遇不相称的呢感过分或不恰当。他们常出现无理由的哭泣、大声啼哭,并且难以通过安抚之平息。也有的无故的咯咯笑。对汽车、高楼和有毛动物等一般孩子所害怕的东西而无畏惧感。病儿常出现旋转而不头晕,自伤行为多见。癫痫发作可出现在儿童早期或少年期,以后者多见。

  病程和预后
  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随着发育过程而起变化。典型病例在在学龄前常见。至学龄期,很多孤独症病儿对父母产生有限的依恋,而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社会反应。语言交流技能也可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明显偏离。自伤行为和其他行为问题更为常见,且变得更难以处理。至少年期,少数孤独症病儿症状改善,另一部分则行为衰退。那些智力严重低下的病儿,这时会出现癫痫发作至成年期,很多孤独证病人处于严重功能缺陷状态。
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低功能和高功能两种。高功能病儿大多在最初的1~2年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仍保持较简单的认知和语言交流功能,与父母和周围人也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无癫痫发作,也无明显脑部器质性病征,以后出现的孤独症行为特征也较轻;而低功能病儿则反之。那些高功能病儿可在学习和职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据 Lotter1978年报道,这类病儿占5%~17%。但这类病儿仍保留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总之,孤独症呈现慢性病程,多数病儿(占61% ~74%)的结局不良,需长期照管。.

TOP

儿童自闭症要早治

自闭症是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展性障碍,其患病率按中国现有总人口数量来估计,有50万至100万,其中包括典型的或轻度的自闭症患者。

  在西方国家,为了了解自闭症患者的功能缺陷,几乎所有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学科,如认知学、社会学、行为学、情感学以及神经学等等,都参与其中,几乎所有的健康领域中,都有专业人员为自闭症患者服务。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儿童自闭症开始研究,一些专业杂志和大学学报上也有一些有关自闭症的论文,但与英语自闭症文献相比,中文文献还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有的家庭因找不到科学、系统的自闭症中文资料,贻误了为孩子进行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

  如果您的孩子两岁还不会说话,不爱与小朋友玩,而且有一些较为怪异的行为,请注意孩子是否患了儿童自闭症。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如转圈、撕纸、按开关、看电视广告、听音乐等)。目前治疗自闭症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采用教育和训练的方法,使自闭症儿童的预后有显著的改善,年龄越小,改善的程度越高。

  父母要接受孩子患自闭症的事实,克服心理不平衡状态,并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与自己工作、生活的关系。准备一本孩子发育行为或治疗教育观察记录本,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结构化教育和行为分析方法、听觉统合治疗等已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治疗干预自闭症的方法。对每一个自闭症儿童进行科学的发展能力测评,找出发展表现的优势和弱势,并将发展表现量化成每一个细小的学习环节,为每一位儿童实施极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儿童走出自闭症。

  在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干预的情况下,自闭症会是一种终生残障,这对患者本人、家庭成员所造成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或数字来描述的。正因为如此,所有的文献都强调对自闭症患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专家指出,从治疗的角度出发,有些早期治疗不一定要等到确诊而应在初查结果显示出自闭症症状后马上开始。因为,人的大脑在其发展的早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对来自外界的影响包括行为疗法的干预反应较好。具体到幼儿自闭症的治疗,越来越多的文献与报告确认,治疗的早晚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汕头训练基地纪汉平).

TOP

自闭症儿童常用行为治疗方法

行为治疗专家经过实验与临床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方法,现介绍十种儿童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一)系统脱敏法
  gggg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一种逐步去除不良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技术。
ggggWolpe 1958年根据条件反射学说,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展了这套完整的行为治疗方法。Wolpe认为恐惧或焦虑不可能与松弛同时并存。它们相互抑制或排斥,而克制焦虑(或恐惧)最有效的反应是肌肉松弛,故以逐步肌肉松弛作为阳性刺激,用于对抗焦虑(恐惧)情绪,建立系统脱敏技术。
  适应证:儿童焦虑症、恐怖症、神经性厌食等。
  操作方法:
  分三个步骤。
  1.肌肉松弛训练。
  2.设计一个供想象的焦虑(恐惧)层次。
  3.将松弛训练与想象层次结合。即首先教病儿学会由头部、颈肩、上肢、躯干至下肢的全身肌肉松弛法,同时根据病儿焦虑(恐惧)程度设计一个等级层次。病儿经过1~2周放松训练,达到几分钟内全身自我放松之后,便可进入系统脱敏程序。治疗开始,让病儿躺在一张睡椅上放松肌肉,并想象第一个最小焦虑(恐惧)情境(物),如体验到焦虑(恐惧),即刻举起一手指作为信号,若无焦虑(恐惧)产生,约7~1O秒钟后,让其放松,并停止想象此情境(物)。每一焦虑(恐惧)层次经过两个程序的想象,不产生焦虑(恐惧),便可进人下一层次。如此,使病儿逐渐经历最小焦虑(恐惧)到最大焦虑(恐惧)的各个层次,基本上能对实际的恐惧情境(物)不再产生焦虑。
  (二)实践脱敏性
  年幼儿童无法学会自我松弛,也不可能对焦虑(恐惧)情境(物)进行想象,便可采用实践脱敏法(Invivo desensltlzatlon)。
  适应证:儿童焦虑症、恐惧症。
  操作方法:
  将病儿不良情绪分为若干层级,让其逐级暴露于引起焦虑(恐惧)的实际情境或实物前,并在暴露同时,给予阳性刺激(如给吃喜爱的食物),使二者产生桔抗而逐步脱敏。例如,某幼儿怕狗,治疗开始,让他吃糖果的同时,看狗的照片,谈狗的趣事,之后看远处关在笼子里的狗,然后再分次逐渐走近狗笼(或将狗笼移近),直至消除害怕狗的情感反应。
  (三)冲击疗法与暴露疗法
  冲击疗法(implosive therapy)与暴露疗法(Flooding Therapy)均为以恐治恐的方法,亦是系统脱敏法的一种变型。Stampf 1975年认为,当病人体验到最可怕的恐惧时,看到自己仍安然无恙,恐惧便会降低或消退。因此他提倡反复重现刺激,让病人重新充分体验全部不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原来引起的症状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适应证:儿童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操作方法:
  1.冲击疗法是强迫病儿想象焦虑(恐惧)的物体或情境,使其体验强烈的焦虑(恐惧),并维持这种水平,直至焦虑反应自行消退,然后给予新的刺激,再引起高度焦虑,如此反复进行,达到焦虑(恐惧)明显减退为止。想像层次由重至轻。如某病儿怕手脏而不停洗手,便让他想像用手摸鞋底、摸地板,不给洗手。再想像用手摸桌椅,不洗手。然后想像用手摸其他东西。如果出现明显焦虑或哭闹,不予理睬,仍然继续令其想像用手摸脏东西,连续数小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及仪式动作(洗手)便会逐渐消失。
  2.暴露疗法则要求病儿面对或接触焦虑(恐惧)的真正物体或情境,与冲击疗法一样,使之经历强烈的焦虑(恐惧),并认识到自己的焦虑(恐惧)毫无根据,从而消除焦虑(恐惧)。
  一般说来,儿童焦虑症与恐怖症在采用脱敏法疗效不明显时,方可考虑改用冲击疗法或暴露疗法。
  (四)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Aversive theravx)或称厌恶条件反射法(aversive conditionins),又称回避学习法(Avoidance Learning of Therapy)。这种方法是对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施加一个不愉快的体验,如电击、催化剂或言语责备等,利用痛苦的条件刺激来替代异常行为的快感,从而减少或消除异常行为,因此人们通常又称之为“以毒攻毒疗法”。
  适应证:青少年酗酒、贪食症、强迫症、性心理异常等。
  操作方法:如采用电击,电器一般安置在手指、脚或腿上,均系低压电刺激。当酗酒青少年喝酒时,立即施以电击,一旦他将酒吐出,电击停止。疗程一般为5日。如果采用药物,则给病儿服用引起呕吐的药物如阿朴吗啡,并在他即将出现呕吐时,让其饮酒而呕吐,如此通过多次配合,直至不使用药物,单纯饮酒也出现恶心,对酒产生厌恶情绪,形成回避酒的条件反射。如果儿童吸吮手指,可在其手指上涂抹黄连水、奎宁水等苦味剂,使之吮吸苦味成为一种厌恶刺激,如此多次接合,可以减少吮指行为。
  gggg现有一种新形式的厌恶疗法,称之为内隐脱敏法(covert desensitization),它以厌恶法与脱敏法相结合。如以恋物癖青少年为例,当他出现这方面欲望或行为时,令其立即闭目,想像或回忆被群众愤怒申斥的场面,可以达到减少与控制此种性变态行为的效果。
  (五)正性强化法
  正性强化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s)或称阳性强化法,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即运用正性强化原则,每当儿童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故又称奖励强化法。
  适应证:多种行为问题,如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神经性厌食等,以及新行为的塑造。
  操作方法:
  1.治疗前,首先了解病史,再确认目标行为,划出基准线。被选出的目标行为应该是能被客观地控制,可观察与评价其程度,而且能够反复进行强化。
  2.选择有效增强物。如消费性增强物、活动性增强物、操作性增强物、拥有性增强物、社会性增强物等。针对儿童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增强物,以期达到确实有效的强化与矫正目的。
  3.拟订矫正方案或塑造新行为方案,以期取得病儿的积极配合。矫正方案不但确认被矫正或塑造的行为,还应包括采用何种治疗形式和方法、确定应用何种增强物等。根据情况变化,矫正方案还可随时调整。
  4.治疗过程中,每当目标行为出现,应立即给予增强物,不能延搁时间并向病儿讲清楚被强化的具体行为,使之明确今后该怎么做。
  5.一旦目标行为多次按期望的频率发生时,应当逐渐消除可见的增强物,而以社会性 增强物及间歇性强化的方法,继续维持。以防止出现强化物的饱厌情况。
  6.治疗程序结束之后,周期性地对该行为作出评价。
  Foxx与 Azrin等于 1973~1974年报道采用正性强化法,快速而成功地培养训练幼儿的大小便习惯。Ayllon 1977年正性强化儿童在课堂认真学习的行为,提高学习成绩,减少多动与扰乱教室秩序的不良行为。万文鹏1980年报道以正性强化法治疗13岁女性病儿的神经性厌食症。
  (六)负性强化法
  对某良好行为给予奖励,可以促进该行为的发生,如若使某行为与摆脱厌恶刺激相结合,同样能使该行为增多,这便是负性强化法(nega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s)的理论基础。因此负性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来抑制不良行为的,从而建立良好行为。
  适应证:多种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
  操作方法:病儿一旦出现某项良好行为,便立即减少或撤除其原来经受的痛苦、厌恶刺激、惩罚或情景,(等于给他“负性奖励”),并使其日后在同样情况下,获得相同的“释放”,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率。
  gggg负性强化与正性强化关系密切,都是用以增加良好行为发生率的强化过程。例如,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儿经常自己用手打头,如果采用正性强化法,不能消除其打头的行为,便可以运用负性强化法,即打头不给玩具,不打头立即给玩具。换言之,他若不打自己的头,就取消不给他玩具的厌恶刺激。又如一名住院治疗的病儿,在病房里吵闹不休,就不准许他出院,一旦他停止吵闹,才准许他出院回家。或者要求他完成某些所要求的行为之后,方可取消他禁止会客的禁令。
  (七)惩罚法
  惩罚法(punishment procedures)是对病儿某项不合适的行为,附加一个令他嫌恶的刺激或减弱、消除其正在享用的增强物,从而减少该行为的发生频率。所谓惩罚,范围甚广,如治疗者的摇头反对、批评谴责、终止增强物、暂时隔离及矫枉过正等,均是试图在病儿出现不良行为后,让其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从而消除此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适应证:多种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如攻击性行为、违纪、脾气暴发、伤人自伤等。
  操作方法:
  1.暂时隔离当病儿出现某种不良行为时,及时撤除其正在享用的强化物,并将病儿暂时转移到另一情境中去。假如将该病儿隔离在一个单独的隔离室,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有自伤行为的病儿不能单独进隔离室,以免发生危险。
  (2)孤独症病儿很喜欢单独活动,隔离室不可能成为惩罚的强化物,故对孤独症病儿进 行行为矫正时,一般改用其他行为矫正方法。
  (3)隔离室应当采用单向玻璃设施,以便随时观察病儿在室内的反应,防止发生意外。
  (4)隔离时间:据蔡逸周1992年报道,正常儿童一岁隔离1分钟,精神发育迟滞病儿应当按其心理年龄计算隔离时间。
  (5)利用隔离的这段时间,让儿童静下来,使其了解被隔离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表现不被喜欢,从而要改变这种不良行为。
  (6)隔离前,应该注意病儿是否存有利用某些行为来达到被隔离而不做其不喜欢做的事的意向。
  2.矫枉过正法
  (1)恢复原状的矫枉过正法:让病儿将搞乱的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甚至要求比原状更好。如将地板搞脏,则要求他打扫干净,甚至把整个房间的地板打扫一遍。
  (2)阳性实践性矫枉过正法:不是针对行为与环境,而是对病儿进行小便训练。如每当病儿尿裤时,要求他自己更换裤、袜,并练习如何正确解小便。FOXX等1973年曾经采用此法对遗尿病儿经过1O次训练,情况大为改善。
  gggg惩罚法与负性强化的后果不相同,前者后果是不愉快的、痛苦的,后者是愉快的。治疗者只能在不得已时运用惩罚法。一般来说,负性强化更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惩罚法与负性强化都需要运用厌恶刺激,容易产生副作用,因此必须慎重使用这两个反应。
  (八)消退法
  消退法(extinction procedures)是通过削弱或撤除某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来减少该项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一般常用漠视、不理睬等方式,达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目的。
  适应证:多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神经性呕吐等。
  操作方法:治疗前,找出导致不良行为或情绪问题的强化因素,然后消退这种强化因素。例如,一个21个月的幼儿,每当父母放他在床上就大哭大叫,发脾气,所以父母要在床旁陪一、两个小时,直至睡着为止。显然,父母陪伴是该幼儿大发脾气的强化因素。治疗方法:让父母漫不经心地把他放在床上,告诉他不再陪伴,然后离去,置发脾气而不顾。如此,第一晚哭闹3O分钟,第二晚缩短到15分钟,……第七个晚上吵闹完全消失。
  运用消退法矫正儿童行为时,必须注意:①在消退不良行为的同时,如能对良好行为进行强化,可以取得较好的消退效果。②应当严格控制要消退行为的强化物。换言之,在使用消退法时,必须确保在被消退的该项行为之后,不呈现任何正性强化物,否则消退法多数会宣告失败。③执行消退程序时,物质环境、有关人物的角色扮演以及言语等都必须妥善安排,使各种强化物对消退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以利于良好行为的形成。④消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对某一个不良行为需要连续采取消退法,该行为方能消退。
  (九)代币制
  代币制(token Program)又称标记奖酬法(token economy),是在病儿出现目标行为(期望行为)时,立刻给予一种“标记”或代币加以强化,然后再将“标记”或代币换取各种优待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此处所谓的代币,是一种在内部流通的类化的制约增强物,其优点:①可在目标行为出现时立即发放,适当时间兑换,在反应与强化物间建立一个较长时间的延缓桥梁;②在任何场合均可根据行为表现增减代币;③可奖励一连串行为动作,不因给奖励而终止;④可选取最喜欢的增强物,避免对增强物失去兴趣或引起饱厌现象; ⑤对不良行为则扣回其一定数量的代币作为惩罚,此法较体罚或暂时隔离优越。
  适应证:儿童多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神经性厌食、功能性遗尿或遗粪等。
  操作方法:
  1.确认目标行为在实际生活中,选择有价值、希望被矫正儿童所要增加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良好行为作为目标行为。
  2.建立行为基线矫治前,取得目标行为出现的基线数据,以便为矫正程序开始后的行为变化提供一个比较的基础。
  3.确认代币或“标记”如五角星、彩色纸块、小红旗、印花、代价券、金属或塑料筹码等一些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可以随时方便地发放且不易被复制,不具有其他实用功能,只能在行为矫正交换系统中使用。
  4.选择支持代币的强化物所谓代币的强化物就是以代币换取的物品或服务,如食物、娱乐权利等。选择时,既要考虑其强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价值。
  5.建立兑换规则如完成何种动作和目标行为可以得到多少代币,出现某种不良行为罚多少代币,多少代币换取某一种物品或服务等。代币兑换必须订得合理,并指定交换的时间和地点等。
  6.当儿童出现目标行为时,立即以代币强化,适时兑换其需要的奖赏,否则代币奖酬价值将很快失效。
  代币制有许多优点。例如:代币能在所要求的行为发生后立即发放;适当时候兑换;可在反应与强化物之间建立一个长时间的延缓桥梁;也可在任何场合根据行为质量好坏,对代币进行增减;还可以避免初级强化物引起的饱厌现象。不过,代币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施行时,在代币制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较多,大多自然环境下不能为所需要的良好行为提供代币,局限了代币制的使用。
  (十)示范法
  Bandura 1967年创立示范法(Modeling)。他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因此,模仿与强化一样,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示范法包括现场示范法、参与模仿法、自我示范法、电影电视或录像示范法以及想象模仿法等多种类型。示范法有许多优点,如成效快、适用情境广泛,还可与其他行为治疗方法结合使用,特别适合于集体心理治疗时应用。 Lovaas 1977年报道,应用示范法与强化相结合,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与行为发展。
  适应证:儿童恐怖症、社会退缩、精神发育迟滞与孤独症病儿的行为问题等。
  操作方法:(例如,病儿怕狗)
  1,现场示范法让病儿在现实环境中,观看其他儿童如何与狗玩耍、相处。据报道,该法有效率达5O%~67%。
  2.参与模仿法让病儿观摩示范儿童与狗玩耍,还让他在指导下逐步参与此种活动。有效率高达8O%~92%。
  3.电影、电视或录像示范法让病儿观看示范者与狗相处的有关电影、电视或录像,使之逐渐模仿示范者的行为举止,消除对狗的恐惧。有效率为20%~3O %。在运用示范法时,尤其应当根据病儿的能力来确定目标行为。示范过程中,病儿若能集中注意力,可以增加示范行为的呈现时间,让他有较多的时间观看示范行为。在模仿行为产生之后,立即记录其进步情况,确保强化效果。.

TOP

孤独症早期治疗是关键

儿童大脑发育有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3岁左右,这时大脑快速发育,脑容量可达到成年人的70%以上,思维理解能力开始分化,各项功能进步明显;第二个阶段是7~8岁左右,这时大脑基本发育成熟,脑容量也基本接近成人水平,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儿童孤独症发病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理解能力减退,尤其是对语言的理解力较差,因此表现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综上所述,孤独症的最佳治疗时机应为36~48个月,因为此时大脑的分化刚刚开始,许多功能还不完善,其可塑性是最大的。所以在这个阶段治疗成功的几率最大,效果也最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可塑性降低,许多功能分化结束,再重新分配就很困难,治疗效果也随之降低。
  有许多家长对孤独症的发病及其预后不是很了解,在中国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有些父母即使发现了孩子的异常表现,也没有引起重视,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正常儿童,不能切身体会到正常儿童的发育规律,这也造成了就诊时间的推迟。据统计,中国孤独症患儿平均诊断时间要推迟6个月左右,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疾病的程度加重。还有一些医生对孤独症的认识比较落后,宁可认为是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也不愿意承认是孤独症,这也人为地推迟了诊断时间。孤独症的治疗,干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特点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第一,出现退化现象。有许多患儿两岁以内发育正常,到30~36月时出现功能倒退,即原先有的功能突然很快消失(尤其是语言退化最明显,其次是大小便的功能退化。这时家长应该意识到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能力却没有进步?第二,各项功能停留在2~3岁左右。一部分患儿虽然没有明显的功能退化,但是其能力发育,从 2~3岁开始就没有进步,思维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停滞不前。以上两种特征都是其他疾病所没有的。从此可以看出,儿童孤独症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症状有所减轻甚至好转,这仅仅只是一些家长的美好愿望而已。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发育不同,出现社交障碍、兴趣爱好狭窄、行为动作单调刻板、言语发育迟缓等时,应该及时到正规专业机构诊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TOP

妈妈们利用你们的空余时间来帮帮自闭症孩子吧!让孩子在游戏、交流中获取爱的感动,学会关心别人。。。何乐而不为那!.

TOP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