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中国教育,从娃娃抓起不如从父母抓起

中国教育,从娃娃抓起不如从父母抓起

中国教育,从娃娃抓起不如从父母抓起

              ——对话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什么是教育素养?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我们正尝试建立了新父母学校,努力探索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
“过早文理分科,对知识和智力的危害显而易见”
朱永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定中。这个纲要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我认为应该是重建全民教育素养,让全社会知道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
南方周末:这话题很新鲜。你是怎么想到的?
朱永新:我是从这次文理分科的讨论中想到的,这次讨论实际上是我挑起的题,几年前我就讲过(高中)文理分科(应取消),但没有像这次这么热,甚至教育部规划纲要都把这个主张放了进去。
南方周末:但是争论很大。
朱永新:它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任何一个有基本教育素养的人,都不会把它看作一个问题 。过早文理分科对知识和智力的危害显而易见。
南方周末:但是大家担心加重孩子的负担,他们现在已经够累了。
朱永新:我们的家长为什么不动脑筋想想,文理不分科不一定都是做加法,还可以做减法嘛,取消文理分科之后,考试方法也要配套改革,我不需要九门都考,可能只有两门必考,其他课程可以用选修的方式解决。
再一个解决学习负担的办法就是降低学习难度,根本不需要学那么多刁钻的东西。现在整个高中的课程太刁钻了,都是为极少数考进顶尖大学的人设计的,大部分人是陪读生。
南方周末:它本来就以淘汰绝大多数人为目的。
朱永新:所以整个的目标要纠正,我认为高中教育的总目标就是一个,从教育的本义来说,就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首先是要教会基本的 生存技能,我很欣赏美国有一门课,我把它翻译成“生命课程”,它教孩子怎么吃药,怎么看药品说明书,怎么打开药品的盖子,吃菜怎样注意营养的搭配,家里煤 气中毒了怎么办,户外受伤了或者被蛇咬了怎么办。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它都会教给孩子。
南方周末:但这些东西恰恰在我们学校里没有。
朱永新:所以它不是教孩子做人,而是把孩子变成一个分数的机器,我觉得这是整个教育最大的问题。
这样说来,不只是体制的问题,也有家长的教育素养问题。我们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但他们不知道人的智能本来就有差异,本来 就是多元的,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准去丈量孩子。但现在几乎所有家长就只有一个标准,分数的标准。而分数面前永远只有一个赢家。
“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
南方周末: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应该给孩子多元的选择,多元的人生发展方向。
朱永新:这样承认多元智能之后,你发现实际上你的孩子更适合搞艺术,或者更适合经商,那就让他去搞艺术,或者就让他去做企业好了,为 什么他一定要上北大,一定要读博士不可呢?只有让孩子从事他真正热爱的,他才有真正的快乐。我觉得人的幸福和快乐是教育最应该关注的,也是父母亲最应该关 注的。但现在很多父母人为地把孩子推向不快乐,结果自己也不快乐。
南方周末:家长和学校合谋,跟孩子的天分作战,教育简直成了一场战争。
朱永新:对。再一个原因,是现在很多人认为要早点定向早点分工,才有助于培养专一性的专家。这也没有道理,因为人的天分的发现往往是 一个漫长的历程,有些人是少年早成,有些人是大器晚成,人的天分到底在哪,人到底适合做什么?没有人预先知道,我说上帝在每个人心中都安装了一个成功的密 码,只有你找到了这个密码,点中了这个密码,你才能成功,那么怎样去点中这个密码呢?就需要不断尝试。
南方周末:因而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给他多种选择。
朱永新:为什么要让孩子去玩?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动?就是要让他在不断的尝试中,不断的试错中,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往往他最喜欢的才 是他最能够发展的。他今天拉手风琴,拉了没感觉,没关系,明天再去弹钢琴,后天再去跑步,可能这个尝试的过程中就慢慢发现究竟哪个最适合他。人最难认识的 就是人自己。如果教育不能给他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空间,我觉得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比如钱伟长吧。他是以文史第一名考进清华的,历史考了满分,但没想到他大学二年级学物理,发现这方面更能够报效国家,自己的兴趣也更大,结果成了一 名顶尖的物理学家。如果那时他没有调整自己专业的自由,继续读文史,可能不一定能达到他在物理学上的造诣,中国可能就损失了一名顶尖的物理学家。如果像现 在过早分科,恐怕永远也出现不了钱伟长,因为从文科到理科,是不可逆的。
什么是教育素养?这就是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正是在这点上,我觉得全社会的教育素养是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做父母没有正式培训,就像没有上过驾校就开车上路”
南方周末:过去强调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的多,教育素养还是第一次听说。
朱永新:我过去写过一篇文章,说我们的父母都没有经过正式培训就开始做父母,就像没有上过正式驾校就已经开车上路了。
南方周末:这我完全有共识,我一向认为中国多数父母是不具备做父母资格的。
朱永新:我一直想写一本书,关于全民教育素养的读本。1990年代,有过一套《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领导干部证券知识读本》,各种各样的黄皮书,总书记亲自题写书名,影响很大。但我认为,要提高全民教育素养,也需要教育素养方面的读本。
南方周末:甚至不妨办一个学校,对家长进行上岗训练,也要拿到上岗证了才能当父母。
朱永新:其实我们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我们在苏州、昆山等地建立了新父母学校,努力探索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当然,家长重 要,教师和儿童这两个群体也重要。针对教师,我们正在推进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针对学生,我们推进“晨颂、午读、暮 省”的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和儿童阶梯阅读。
南方周末:做个样子出来给大家看,用实际行动提示一个改变的方向。
朱永新:对。教育不止要说,更要做。改变现实最有力的就是行动,仅仅去批评、去抱怨,实际上是改变不了什么的。目前,我们最需要的是行动家。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5306.

TOP

同意
教育的本义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

TOP

引用:
原帖由 hxwcwctt 于 2009-3-15 12:00 发表 \"\"
同意
教育的本义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
同意。
但是现在有几个学校、几个家长能够践行教育的本义?.

TOP

回复 3#家有考王 的帖子

那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当年你如果请孔子教你种菜炼铜的手艺,他非砸你!!
现如今这叫大学生职前培训,但这大学还能学到大学问吗?!干脆都改"应用学院"的好!.

TOP

回复 4#vet 的帖子

就怕一路应试过去,大学问没学到多少,可以应用的东西也还是要从头学起.

TOP

回复 5#家有考王 的帖子

是的,我国的高校大都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分离,计算机和生物专业尤为突出.

TOP

回复 1#vet 的帖子

好文章,谢谢!.

TOP

回复 6#vet 的帖子

也不尽然。
但教育必须改革,教育改革任重道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TOP

这就是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
-----------------------------------------------------------------------------

在声称自己是孩子朋友的同时,却故意忽视朋友间最起码的尊重。这就是中国家长的悲哀!.

TOP

基本同意。特别是:“上帝在每个人心中都安装了一个成功的密 码,只有你找到了这个密码,点中了这个密码,你才能成功,那么怎样去点中这个密码呢?就需要不断尝试。”.

TOP

值得大家反思的文章。.

TOP

父母也是从娃娃长成的.
怎么有点象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TOP

关键还是教育的体制问题.

TOP

回复 1#vet 的帖子

尝试
不断尝

谢谢lz 有启发.

TOP

回复 1#vet 的帖子

如果能够保证让学生一门心思学本专业,早点分专业从总体上讲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制度。

很早就分专业的最典型的制度就是世袭制度。一生下来,这辈子的专业就定了。

以前的工匠啦职业啦大多都是世袭的,历史证明,对于那些不是几天就能学会的东西,世袭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就连读书,也不是有所谓的“诗书世家”吗?

后来世袭制度进一步扩大范围,从父传子扩大到师徒相传。拜师入门,这也是保证专业学习的好制度。学到一半不想学,自己是没有权利出师门的,除非是被逐出师门,一辈子背上社会谴责。

现在的制度为什么不灵,错不在早分专业,而是学生分到了专业后没条件保证他一以贯之。弄得进了大学,文科的都去念外语,学经济;理科的都去念计算机去了。.

TOP

回复 1#vet 的帖子

是不错的,但现实情况太糟糕,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和家长这么累?各位旺爸旺妈你们一年用在孩子的教育支出是多少?最少一W吧!辛辛苦苦赚钱的都给谁化了?我都不知道我该怎么培养教育孩子了.

TOP

回复 10#SophieDAD 的帖子

这个推理听起来挺有道理,其实很没道理。

首先,怎么肯定每个人只能做好一件事?当然,你可以说一定会有最擅长的事,但是如果最擅长和第2,3,4,5,,,10擅长的事能达到的程度成就相差不远,那么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是否合算?

就好比看电视,有100个频道,个个精彩,但必定有一个是你最想看的,但只给你半小时的时间,你觉得是随便挑一个看半小时划算呢,还是一个一个频道按过来,还没按到第100个半小时就用完了最后啥也没看上划算呢?

事实上,电视频道调一下可能只要几秒钟,而所谓的人生“尝试”,一下就是3,5年啊。.

TOP

至于学数学的要不要学些文学,学文史的要不要学些数学,物理,答案并不是天然就是否定。这是具体的教育课程设置问题,和要不要分专业分科不是一码事。比如说,达摩让弟子(哪怕是童子出家的也一样)学禅的同时不也让他们习武嘛?.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越无限 于 2009-3-16 19:12 发表 \"\"
是不错的,但现实情况太糟糕,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和家长这么累?各位旺爸旺妈你们一年用在孩子的教育支出是多少?最少一W吧!辛辛苦苦赚钱的都给谁化了?我都不知道我该怎么培养教育孩子了
要做到不累,就要超越自己,超越无限。

就是说鉴定信念,不跟风,不起哄,相信自己的孩子,踏踏实实学习,学习一切有用的东西,学习让孩子一生受用的东西。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3-15 13:17 发表 \"\"

同意。
但是现在有几个学校、几个家长能够践行教育的本义?
所以要呼吁,不过我还有很多要向前辈学习的,自己有时也会有急躁的倾向,总是要不断反思才行。.

TOP

回复 20#hxwcwctt 的帖子

你马上就大功告成了,不急躁。.

TOP

回复 21#家有考王 的帖子

呵呵呵,谢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TOP

引用:
原帖由 clarin 于 2009-3-16 13:50 发表 \"\"
父母也是从娃娃长成的.
怎么有点象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一语中的.

TOP

有真知灼见的人非常多,但是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什么这么难?到底是谁为了什么而不想改变?.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09-3-16 19:19 发表 \"\"
这个推理听起来挺有道理,其实很没道理。

首先,怎么肯定每个人只能做好一件事?当然,你可以说一定会有最擅长的事,但是如果最擅长和第2,3,4,5,,,10擅长的事能达到的程度成就相差不远,那么一次又一次地尝 ...
我想这位专家的主要意思是:孩子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做父母的并不很清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并不一定最了解孩子,父母做出的选择未必适合孩子,有时甚至在误导孩子。我们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搭建施展各样才能的舞台,哪个舞台适合孩子,需要观察。你有可能分时地按每一个密码,从宏观上看,你在同时试所有的密码,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孩子的优势密码会渐渐显露,这样,比盲目地定向引导要好。.

TOP

回复 25#SophieDAD 的帖子

我提几个问题。
1 孩子的选择就不会误导自己了吗?
2 哪个舞台适合孩子,观察得到吗?你不念医学院有机会上手术台吗?不考司法考试有机会做法官吗?你不会掌勺,连厨房里的锅铲都不会让你端。绝大多数所谓“舞台”,家长搭不出来,必须靠孩子自己的投入,投入孩子自己的生命,才有机会站到台上。

       再说钱伟长那个例子,首先我不认为他不学物理就损失了,没准他继续学文史,成就更大,自己更开心也未可知。其次他文史要是不好有机会考上清华吗?有机会学物理吗?那时的中国,你想学物理都没地方去学。清华就是一个“台”,而这个“台”,父母搭不起来。

       总而言之,我个人的观点是,先天的禀赋不是那么重要的,认为一个人命中注定只能干好有限的几件事情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往往被用来做逃兵的借口,一句“这不适合我”就行了。

      前面还有说钱钟书的。钱钟书数学不好,那是他没在数学上花功夫。人家从认字开始就文理分科了。他的兄弟,基因相近的钱钟韩就是中科院还是工程院的院士。

      .

TOP

标题那句话非常正确.

TOP

回复 26#jyuntoku 的帖子

任何的观点其实都可以举出最极端的反例,但是极端个案其实并不能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解决日常问题。所以我们其实还是追求的一个普遍真理。

天赋确实存在,比如有些孩子有表演天赋,可是因为很多家长不喜欢演艺界,也许就禁止孩子去发展;也许有些人有运动天赋,但是做家长的却偏要他搞奥数。

我想说的是孩子之间真的有很大差异,这不是逃避问题,比如我孩子,没有运动天赋,别人学5分钟就能学会的,也许她要花几倍时间去学习,我们当然不会因为她没有天赋而选择逃避,我们会让她加倍努力做到,但仅仅限于达到普通水准,我想如果我们一直要求她朝运动方向发展,她一定能比现在好,但是肯定不会成为优秀运动员。

有好多人长大后才发觉自己喜欢什么,只能说父母没有洞察到他们的天赋,他们自己也没有洞察到而已。.

TOP

回复 28#hxwcwctt 的帖子

我举的不是极端的反例,每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支持我的观点的例子。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天赋,不在于你合适不合适,关键在于你是否坚持。

外表和运动的天赋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减弱了。
前者对于基因的依赖最强并且没什么好坚持的,而后者事实上也是可以通过坚持锻炼来改进的。
比如说,尽管成为奥运冠军的几率会很小,但只要坚持跑步我可以肯定95%的健康的人最终可以跑完一个马拉松。

至于如何培养兴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另外的问题。

最后,我还想指出,人的兴趣(喜欢什么)不是固定的,是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有时候变化还很大,比如钱伟长的例子。.

TOP

谈谈个人的理想和现实:
理想:对家长来讲: 教育是根雕,而不是泥塑-----孔子的应材施教
现实:对学校来讲:高考(SAT)是指挥棒,文理分不分,权重占多少只是游戏规则,但在我国除这种"规则'相对公平且可操作,要么就是有背景的,可鸡犬升天,犬子千金都可谋份好差

[ 本帖最后由 vet 于 2009-3-17 22:52 编辑 ].

TOP

回复 29#jyuntoku 的帖子

长期锻炼可以跑完马拉松,但不一定会成为优秀选手,就像很多学生可以花很多时间去学奥数,他们一定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但是其中的某些学生最后也不会很出色。

坚持是一回事,天赋是另一回事,坚持+天赋才是最好的选择。.

TOP

回复 31#hxwcwctt 的帖子

多优秀才算“优秀”呢?
人口中能跑完全程马拉松的估计不到千分之一。一个中学里都未必有1个。
这个比例还算不上优秀吗?.

TOP

首先先要看为什么要跑马拉松?

我说的优秀当然是出人头地啦。.

TOP

回复 33#hxwcwctt 的帖子

换作出人头地也是一样的。
在现代社会里面,出人头地比跑步对天赋的要求还要小许多。.

TOP

回复 17#jyuntoku 的帖子

心中没有最好看的,那么当下的频道就是最好看的,换一个,还是最好看的,每个都是最好看的。

坚持也是一种天赋。.

TOP

回复 35#了然 的帖子

有意思!

适度的坚持也是智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