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震惊!某中学魔鬼式教育

回复 50#家有考王 的帖子

YES.

TOP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9-4-6 14:13 发表 \"\"
校友,印象中你好像也是从上海的底层出来的,家里也不会很富有吧?难道你也如你所说的那样身体力行了吗?这4年书你有点白读了
我是普通职工家庭,如果追溯到父母的家境,都是没落的资本家,家中都用过娘姨,祖父和曾祖父都留过洋,我父母这辈确实不富有,但如果是我家是底层的话,你把中国底层也想得太富了。
我的意思是,我确实遇到过不择手段的人,那就是外地农村从小要饭的,当然,也有好的。

[ 本帖最后由 soo-goo 于 2009-4-6 19:34 编辑 ].

TOP

回复 51#KANCY妈 的帖子

友没有到“三九胃泰”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6 19:27 发表 \"\"
有没有到“三九胃泰”呀。
.

TOP

回复 53#家有考王 的帖子

脑子转不过来,啥子意思?.

TOP

回复 55#KANCY妈 的帖子

绩点3.9呀.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无语.

TOP

回复 25#浦东明明妈 的帖子

我是89年考大学的,那年5-6月间学潮动乱,天天游行队伍从校门口走过,老师急死了,而我们“唯恐天下不乱”。每天的作业似乎只做到10点-11点,周末没有补课(那时不流行吧)。我们班48个人只有1个没考进大学。.

TOP

无语.

TOP

回复 35#俩子爸 的帖子

不要激动,不要上纲上线,我是说用"这种教育方法"教育出来的人,注意"概率"大一点..

TOP

人穷志短的大有人在,为富不仁也很多见啊,不能那么势利地评价穷人吧!无辜的孩子们.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23:30 发表 \"\"
问题是教育资源很丰富的国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上大学,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
现在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活干,一部分培养技能的学校没人愿去,本来就不多的教育资源就这样被浪费着。
说到资源,离不开规模 ...
两方面吧,一方面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发达城市确实比其他地区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义务教育.另一方面,不是教育结构不合理,而是社会需要鼓励多元,缩小不同职业间的收入差距. 虽然说"行行处状元",但收入差距甚大. 现在职校和技校也不少,但为什么大家还要挤着去考大学?还不是因为将来大学生貌视有更好的出路? 我们旺旺不是还有家长用"不吃苦中苦,怎做人上人"这样的警句来激励孩子苦读?
我很欣赏芬兰的教育,芬兰是全世界教育最好的国家:
以下是从网上别人的文中节选的
"
    芬兰义务教育有感之十

  ------为自己的前途而学



  还有一个我认为是我们义务教育,必须向芬兰义务教育学习的内容,是帮助孩子们认识和选择职业。孩子们长大后最终要去从事一门职业,而从事一门自己选定的职业,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很高兴的事。既然选择职业,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必须面临的第一要事,又是关系到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大事。那么,义务教育期间里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孩子们怎样选择职业。他们在这方面的教育方法使我深有感触。

  从八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初中二年级)开始,学校就安排职业介绍的课,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各职业所从事的工作,和要从事这门职业还需要的学习。比如做一个筑路工人,是一个体力技术都需要的工种,它只需要在义务教育完了后,参加一至两年的职业技术培训,在露天干活,有时不能天天回家,刚开始的平均工资是多少,有没有补助等等;若想做一个筑路工程师,义务教育完了后,还要再读三年半至四年的书,因此贷的学生款就多一些,今后还贷也会多一些,出来后拿的工资,跟早工作当筑路工人的差不多,但不用干具体的活也可以少遭受风吹日晒,工资也会长得快些,同时责任也大些;如果想当项目负责人或公路设计师,那么义务教育完了后,至少还要再读五年至六年的书,比别人少挣几年的工资,但工作后可以多数时间,在室内做有智慧的更富挑战性的工作,有时休息时间也要忙于工作的事,责任会更大,因此收入也多一些,但同时上税也会增多。

  学生们了解这些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身体情况,愿不愿意多读书等等,选择一个职业告诉老师,学校将为你联系相应见习单位。比如想当医生的学生,就要去医院见习一周,看医生怎么工作,从而获得了做医生这个职业的大致印象,为自己选择职业提供了真实的依据。有的学校只在九年级时安排一次(一周) 见习,而有的学校从八年级到九年级期间,每学期都安排一次,这样学生们可以有几次选择不同职业见习的机会。到要完成义务教育前,已经明白今后想做什么工作,做这工作还需要到哪里去学习。除了只需要职业技能培训(相当于我国的职业高中)的职业外,如清洁工,厨师等等,都需要考高中。高中三年读完后,可以根据自己所想从事的职业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可获学士学位) 或大学(可获硕士学位) 。

  职业选择的教育,不仅为学生今后可以干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目标,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目的明确,自觉努力。所谓的内因起了作用,根本不用老师和家长操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想尽早地获得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只有自己又好又快地完成这门职业所需的知识,才能被人雇用,拿到工资过上自由愉快的生活。当然学得越好,受雇的可能性就越大越早,享受生活的日期就越早,谁甘心落后呢?".

TOP

回复 57#俩子爸 的帖子

我可没把全部的人包括进去,反正我见过这样的人就可以,从小穷苦,跳了农门抛弃了糟糠之妻的大有人在,在他的眼里,父母兄弟都不如金钱的。我是个普通人,没什么大身份,你太抬举我了。

[ 本帖最后由 soo-goo 于 2009-4-6 22:21 编辑 ].

TOP

主要是河北、河南那些地区的生源太多,为了跳出农门挤进大学这个门槛,逼得老师们、学子们都以分数论英雄!当年那么多的光荣妈妈造成现在的考生高峰,最可怜的是现在的孩子们.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64#soo-goo 的帖子

我觉得你有点以偏概全。穷人孩子早当家,自己养活自己不啃老(事实上也无老可啃)的也是大有人在。至于道德修养,我认为还是不要和家境联系上的好。你说的情况固然存在,但是有钱人家为争夺遗产闹出血雨腥风的也不是没有。.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68#俩子爸 的帖子

小心啦~又见黑心货  

珍珠奶茶,街头巷尾常看到年轻人,人手上一杯珍珠奶茶边喝边逛。
但媒体踢爆,黑心饮料商为节省成本,常使用食品添加剂沖泡珍奶,
为了追求珍珠粉圓QQ的口感,甚至违法添加塑料成分,多喝恐有害
人体健康。

通常一杯奶茶售价二至五元不等,但经记者调查发现,珍奶实际上和
牛奶丝毫沒有关系,甚至大多数店家连煮茶的步骤也都省略,直接用
现成的奶茶粉、果粉、奶精等添加剂添冲泡,再加入煮熟的粉圓即成。

报导称,原味奶茶粉每公斤只要廿至卅元,果粉每公斤只需要十八元,
奶精每公斤的售價十至廿元,粉圓大約一公斤十元。在制作奶茶时除
粉圓以外的各種材料,最多只用到兩茶匙。按照這样的方法,一杯三
百毫升的珍珠奶茶大約只需要五角的本錢。

高热量,這样一杯奶茶的热量在250至300卡,等于半斤米饭。营养专
家直言,珍珠奶茶最大的危害並非奶茶,而是里面的珍珠粉圓。大多
数人只知道,它是以木薯淀粉为主原料,但实际上,木薯淀粉的弹性
根本做不到這么好。

正常的方法是加入小麦蛋白,但一些不法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就添加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這已成了行业內心照不宣的秘密,「高
分子材料說白了就是塑料,這样的成分不可能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
必然影响健康

今天读到了上面这篇报道,颇有一点感想,因为现在遍布在上海大街小巷的珍珠奶茶店的小老板(主要来自贫困地区和农村)当年在天山路一个破败的厂房里踏着正步,呼喊着立志翻身的口号,进行着所谓的魔鬼训练,他们作为珍珠奶茶黄埔军校的首批学员,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的"低成本"创业"理念,作为种子,撒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但是,他们翻身了,平白无辜的市民倒霉了

[ 本帖最后由 晚风 于 2009-4-7 00:14 编辑 ].

TOP

回复 63#异特龙丁丁 的帖子

这里面的问题比较复杂,除了教育体制、教育资源外,还涉及到中国的生育制度、中国的传统观念。
芬兰的教育制度很好,欧洲的不少国家也是如此。但是这种教育制度的施行也要靠观念来支撑的。儿子在德国人家里住过,他们有五个孩子,父母都是教授,孩子在不同类型的学校读书,有两个小孩已经在往技工方面培养。
现在中国制造业高端技术工人的人才很缺乏,数控机床的高级技工起薪6000元还是很难招。而大学生要找2000元工作的岗位已经不太容易了。即使大学生已经有了大白菜的趋势,但家长和孩子还是对高级蓝领的岗位不感兴趣,当然中技、高职教育的水平也就很难上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7 01:51 发表 \"\"
当然中技、高职教育的水平也就很难上去。
平行志愿条件下,这种情况有加剧的趋势。
过去中考前有一个分流考,为中职、中技留出一点稍好的生源,后来也取消了。去年我呼吁过两考分离,但没有人听。.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成功很难复制,优秀很难移植,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坚持做到这一点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

TOP

这样出来的孩子就算在高中不被折磨死,到了社会估计也是个仇视一切的人吧。变态,杀人什么事都会做了。.

TOP

回复 68#俩子爸 的帖子

其实,我们所探讨的并不是这些孩子怎么样,而是现有的教育制度没有好好教会孩子做人,只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缺乏全面的素质和良好的品德培养。所以,我觉得我并不是针对穷人,而是针对的是教育制度。.

TOP

河南的这所中学真的有点过了。居然比我的高中还厉害。
我的高中是南通如东的“最高学府”。 我记得我们那会儿也是天天六点多到校,一直到9点下晚自习,一般回家了还要带一套数学考卷。一周放半天,周日下午我可以去澡堂洗个澡,晚上还要去学校。月考后放两天。放假回来教室里已经贴好了成绩排名。一星期有一节体育课,有一节课外活动课,不过很多同学课外活动会溜回教室做题,老师看到会把同学赶出教室。哦,我们周末会有一天的晚自习是电影时间,同学们自己在教室里放碟。
说实话,高中是我最辛苦的日子。可是回想起来还是很甜蜜。
我所在的文科班高考平均成绩是全省第一, 省文科状元也出自我们班.

TOP

多说一句。
我知道这种教育方式不好。
不过我真的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受益者,在那样的环境下,我的成绩一直都还可以。
上了大学我才知道我的学习能力有多差,没有人监督鞭策,一落千丈。
这样的教育体制只是成就了像我一样一向乖巧听话,却没有任何创造力的执行者。.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23:30 发表 \"\"
问题是教育资源很丰富的国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上大学,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
现在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活干,一部分培养技能的学校没人愿去,本来就不多的教育资源就这样被浪费着。
说到资源,离不开规模 ...
厉害.

TOP

这个帖子,让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又一个'丁俊辉"模式,倾家荡产,中途辍学的培养模式..

TOP

引用:
原帖由 浦东明明妈 于 2009-4-5 22:23 发表 \"\"
向各位打听一下上海一般高三生的生活状态?(我当年没读高中)
我90年代前期就读于浦东一所市重点中学,下午到家不会超过5点,然后回家作业基本在校完成的,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自己买点参考书做题,也有排名,但我们好像都无所谓的,主要是那时的家长不会逼孩子很紧.那时我们只有最差的学生才去补课.其实读书自己要了真不会觉得苦,有些孩子读不进书的,或者不是读书的料的,家长真应该给他们找另外的出路.

[ 本帖最后由 gybb0831 于 2009-4-7 10:36 编辑 ].

TOP

回复 68#俩子爸 的帖子

非常赞成你的话,人品跟经济不能挂钩的,我也最看不起狗眼看人的势力眼,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制度不完善,但很多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他们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取,这是值得肯定的,怎么还能鄙视他们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4-6 22:45 发表 \"\"
我觉得你有点以偏概全。穷人孩子早当家,自己养活自己不啃老(事实上也无老可啃)的也是大有人在。至于道德修养,我认为还是不要和家境联系上的好。你说的情况固然存在,但是有钱人家为争夺遗产闹出血雨腥风的也不是 ...
对呀,上海为拆迁分房吵架不和的多了是。.

TOP

回复 74#linda998 的帖子

,怎么有这样的想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912 于 2009-4-6 22:20 发表 \"\"
主要是河北、河南那些地区的生源太多,为了跳出农门挤进大学这个门槛,逼得老师们、学子们都以分数论英雄!当年那么多的光荣妈妈造成现在的考生高峰,最可怜的是现在的孩子们
河南的计划生育实行很早,也很严,人口多是历史原因,谁叫那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呢,怎么无辜的妈妈们也有错了,看问题太片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19:13 发表 \"\"
有时多上旺旺也会影响平衡,主要是失去了自我,就会失去平衡。
俺很平衡,你家出了个考王,俺家只有一个常败小兵,屡败屡战,没关系,你家考王将来是一个大科学家,俺家的总能当个工人或者农民什么的吧,只要他自己健康快乐,就中!儿孙自有儿孙福,路是他自己走的,俺最多就是一个拐杖而已。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85#孩子娘 的帖子

你的孩子很不错的
我到老了,连拐杖都没有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xinjuan 于 2009-4-5 13:46 发表 \"\"
归根结底两个字“制度”
制度不就是人定的吗?!

种种事件留给我们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到底是该追求真理(尊重客观规律)还是盲从人制(各种扭曲了的所谓制度)?

每个家长追求不同,当然结局就不同--实质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9-4-7 10:46 发表 \"\"
谢谢!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是对的,只是你引用那个帖子太那个了
一门两杰,在此握手。.

TOP

引用:
原帖由 异特龙丁丁 于 2009-4-6 22:11 发表 \"\"

两方面吧,一方面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发达城市确实比其他地区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义务教育.另一方面,不是教育结构不合理,而是社会需要鼓励多元,缩小不同职业间的收入差距. 虽然说"行行处状元", ...
有道理啊。上次我看电视,一位荷兰女设计师在介绍自己国家教育时也说,她在小学从没接受过象中国一样的做题目教育。他们国家鼓励创新和个性。
不适合的教育,真耽误人啊。狭隘的所谓“成材”观念,也很害人——“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科举王朝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直至目前,国家择才升级,仍未能避免唯学历制、奉行官本位,这样,文凭似乎成了一张状元证书。可以依靠它改变自己生活,脱贫至富,可以当官有权有钱…与此同时,高考,又是当今中国社会尚能较体现公正的为数不多的给予普通民众的机会。谁愿、谁舍得放弃?
转帖中那些中学生,父母被这种想法和大环境所逼迫,也成了一样的推力。除非那些孩子是真的有动力,有理想和目标,痛并快乐着。而太多孩子是被教育惯性成背负祖辈期望和父母心血的,没有了自己的一个空囊。孩子们没体质,没健康精神,剥夺个性和自由,和囚徒无异,他们的人格健全么?考上大学,工作,未来的路没有人强迫他们做,他还会有目标有动力么?他会找到自己么?还是永远都在困惑和寻找中?他们需要打碎重塑、会归零么?他们找到自己,那还需要多久找到自己的理想?他们能继续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忘记功利、坚持理想么?乐于合作么?乐于分享么?有等待的耐心么?能兼顾家庭和社会么?~问啊问,其实这也是我曾问自己的,想给孩子什么。愿这些孩子们能保护好自己,真正地健康成长。

[ 本帖最后由 dadapai 于 2009-4-7 11:17 编辑 ].

TOP

可悲的地方就在于,即使纯粹从功利的应试出发,那种魔鬼教育也不是最优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19:24 发表 \"\"
在旺旺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优秀的孩子。家长看多了会羡慕、会焦虑,会因此而改变适合自己孩子具体情况的、或许是真正正确的方法。
但是,成功很难复制,优秀很难移植,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何况,成功,特别是优 ...
很赞同。
我早就提醒自己,在旺旺上逛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旺旺和现实的差距。.

TOP

碰到一个初三的女孩。她的双休日就是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我问她,辛苦吗,为什么都要补啊。她回答我没办法,人家都在补,我不补要比不过别人的。接下来她说,学校上课没劲的,我基本上都是睡觉的。我无语。.

TOP

回复 72#俩子爸 的帖子

首先要更正你的是,这些人并不是坏人,他们实质上也是一群刚走出校门的穷孩子,只不过我认为他们早期接受的文化教育体系和当前接受的社会教育体系与LZ提出的教育体系同属一个体系.请你不要居高临下,在帖子里七搭八搭,讨论LZ的问题和我的孩子在哪个学校有关吗?.

TOP

楼主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有没有经过考证?我大学一同学来自此校(西峡一高),非常上进,人品也不错,硕士还换了很不错的专业呢,不过是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大学扩招这么厉害,难道还要这样要求孩子,不太相信哦.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fcgdy 于 2009-4-7 13:53 发表 \"\"
楼主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有没有经过考证?我大学一同学来自此校(西峡一高),非常上进,人品也不错,硕士还换了很不错的专业呢,不过是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大学扩招这么厉害,难道还要这样要求孩子,不太相信哦
事实胜于诡辩。

换一个角度,老外看我们这边出去留学的学子,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哪个的英语不是用类似的方法恶补出来的?如果这些老外也如同楼上某些网友那样把我们的留学生当作潜在的造假者、罪犯,国人又当作何感想呢?

还好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也许是人家还是文明程度高一些。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4-7 16:04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9-4-7 15:11 发表 \"\"

对于你的思路,我只是呸服啊,不是跟你说了吗?我汗颜自己跟逻辑思维不清楚的较上了劲,我不需要你更正什么,你最好去更正一下你自己的帖子吧。
你的逻辑思维很清楚,但是你的理解能力是很成问题的,我抨击的是这种教育体制和方法,你却指手画脚的说成是我对孩子们的努力有看法,真是不可理喻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4-7 11:18 发表 \"\"
可悲的地方就在于,即使纯粹从功利的应试出发,那种魔鬼教育也不是最优的。
那是肯定的,可是,不魔鬼,就没法出头啊。。。一个国家的进步需要几十代人的努力,一个家庭命运的改观,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中国的老传统,就是读书、科举、仕途,现在又来了条钱途。。。路有很多条,底层家庭的孩子想翻身,或者翻一半身,或者翻几分之一身,都要付出比家境好的孩子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待他们站在一个新高度上时,他们的孩子再接再厉,就会更加出色。但前题是,学习,首先要改进思想思维方面的旧习,要先安顿好自己的人生,再去处理下一代的事情,急功近利加封建意识,会搞得手忙脚乱,反而浪费了自己当初的努力。
这种魔鬼教育,肯定出不了科学家,上海的重点中学的压力班,也出不了几个科学家,绝大部分还是周而复始地重复着父母的人生。这其实不仅仅是制度问题,还是国民思维国民整体素质问题。.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