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专家带你正确认识夏令营

专家带你正确认识夏令营

从只是少数尖子生的特权到遍地都是,夏令营经历了从冷清到繁荣、从单纯的娱乐到寓教于乐,夏令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教育过程  

“英语夏令营”、“数学夏令营”、“思维拓展夏令营”、“军事夏令营”、“虚拟夏令营”、“减肥夏令营”……一年一度的中考和高考快要到了,每年这两个重要考试一结束就会迎来夏令营的高峰期,这两天,不少学生和家长已经陆陆续续看到了一些夏令营的广告。

“夏令营是一种极好的体验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从事青少年研究,现任青少年研究中副主任、研究员的孙云晓老师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夏令营都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我国的夏令营还是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早期的夏令营只是少数尖子生的特权 

其实,夏令营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算长。“以前,夏令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加的”,曾经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学任教,现已退休的孙老师说,“只有那些学习特别好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学校或区里组织的夏令营”。  

据了解,我国从五十年代就已经有夏令营,但是参加夏令营一直都是少数好学生的特权,而且夏令营的次数很少,活动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基本是参观和游玩。“这种夏令营基本没有发挥太多的教育作用,而更多的是奖励作用”,孙老师说。这种局面大约延续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夏令营的组织者不再只是学校、教委等教育部门,能参与到夏令营中的学生也逐渐增加,这时,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夏令营才开始发展。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逐渐开始注意到夏令营的教育作用,孙云晓老师写的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就曾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

误区二:夏令营成了第三学期 

“我看到的夏令营宣传广告中,最多的有两种”,魏中是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他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的夏令营推广宣传页,“最多的一类就是以夏令营的名义办辅导班的”,细心的魏先生总结到。  

不少家长表示,现在孩子的升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放假的时候让孩子舒舒服服地玩过去“太可惜了”,于是很多父母不惜排大长队给孩子报名。  有的学生笑称自己的暑假已经完全成了“第三学期”。  

一直在加拿大研究和从事青少年教育,现在在北京一家著名教育机构任职的黄娟女士指出,从小学高年级起,孩子就已经非常需要励志教育了,而夏令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载体,“把夏令营完全安排为知识的学习,根本无法激发孩子的进取心,这样做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也失去了夏令营的意义”,黄娟女士说

误区三:夏令营成了旅游团  

旅游团形式的夏令营是魏中先生总结出来的第二种数量较多的夏令营类型。去年暑假前,魏先生看到的旅游形式的夏令营不下五六种:“京郊游夏令营”、“京郊历史圣地夏令营”、“农家乐夏令营”、“井冈山革命历史圣地游夏令营”、“澳洲游学夏令营”……“所有这些夏令营都是以旅游为主教育为辅”,魏先生说。 

记者去年也曾经采访过几个类似的夏令营,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汇集到北京,游览的项目无非是天安门、故宫、长城,这些夏令营无一例外地都会有在北大或是清华听一场讲座,似乎这样就可以区别于其他旅游团,而且跟教育沾上一点边儿了。  

一位已经参加过两次类似夏令营的西安姑娘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着两年到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国旗仪式,也连着两年登上了长城。当问到她,既然知道行程差不多为什么还要参加这样的夏令营时,她说,放假了父母担心她一个人在家闷、不安全,便给她报了这样的夏令营,“本来听着名字叫什么文化之旅夏令营就报名了,没想到就是一个旅游团”,这位姑娘说。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某些不负责任的夏令营到了目的地后,就会把孩子们包给当地的旅游公司,当地的大多数活动都是由旅游公司来安排的,这些纯盈利性的公司根本不会太多地考虑夏令营的教育意义,有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连孩子们的基本住宿、饮食都瞎凑合。  

误区四:夏令营出现了贵族化倾向 

“现在越来越多的夏令营成了一种高消费”,孙云晓老师说。有些夏令营虽然也是到农村或一些艰苦的地方,但是孩子在那里根本不是去体验农村的生活,而是看个新鲜和热闹,有的孩子在农民家里总是拿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劲头。  

据了解,现在不少家长没有理解这些夏令营的真正意义,让孩子参加夏令营就是给孩子找了一个临时的“托管所”,因此,他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夏令营中吃一点儿“苦头”,“他们相信只要多花钱就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孙云晓老师说。于是一些“贵族化”的夏令营也已经悄然出现了。“在这样的夏令营里,孩子住着星级宾馆,享受最好的服务,互相攀比名牌的衣饰、一味贪图享乐,这与夏令营的宗旨是完全相悖的”,孙云晓老师说。  

还有专家提醒,这种贵族化的倾向,也给一些打着夏令营的旗号赚钱的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少学生和家长发现,在交纳了高额的费用之后,孩子什么也没有学到。

误区五:夏令营就是让孩子越苦越好。  

与贵族化倾向相反,现在的某些夏令营过分地强调吃苦,似乎参加夏令营就是为了让孩子吃苦,专家指出这也是目前夏令营中存在的一个误区。  

曾经有孩子抱怨,参加一次夏令营下来自己成了“包公”(被蚊虫叮咬了无数大包)。一位以体验式活动为主的青少年课外活动组织者方芳女士告诉记者,为孩子组织活动最重要的两点是安全和卫生,“在活动中确实要特意'给孩子找点儿苦吃',但首先应该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基础上,更主要的是给孩子创设一些需要克服困难才能解决的难题”。

孙云晓老师也指出,“不应该以吃苦为夏令营的主要目的,它应该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夏令营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承受力,让他们在困难面前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潜力,克服困难,并且体验成长”,孙云晓老师说,而且,夏令营中的吃苦绝不应该是惩罚性的,应该让孩子们通过适当的磨砺成功地克服困难,“这其实是一个体验成功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专家指出:夏令营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过程,要真正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一直在国外从事青少年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黄娟女士指出,夏令营是一个培养青少年合作精神和励志的最好的途径,应该在夏令营中给孩子设立各种需要同伴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讨论、协作、体验成功,同时学会设立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这些都是在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中很难培养的”,黄娟女士说。  

从事体验式青少年课外活动的组织者方芳女士则认为,虽然现在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随着学生升学压力的不断增大,孩子们在学校中的应试压力仍然很大,“而且,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学校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学生除了考试以外的其他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夏令营是学校教育的很好的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好的场所”方芳女士说。

“其实,夏令营不简简单单的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孩子们在夏令营中体验自然、体验友情、体验磨砺、体验生存……”,孙云晓老师更加强调了夏令营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夏令营应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环境,让他们能够相对自由地蹦跳,自由地思想,自由地创造,让他们有机会去体验和学校不同的生活,有机会结识同龄的新朋友,有机会分享不同地区的文化,有机会在玩中学习自己相对薄弱或很感兴趣的知识”,俞敏洪说,“夏令营的这种教育过程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夏令营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孙云晓说,“因此,应该让青少年从童年时期开始,就经常参加能与大自然接触的夏令营”。  

他指出,现在的独生子女多生活在城市里,他们每天接触到的更多的是钢筋水泥的建筑,已经完全过着远离自然的生活,“但是,人类本身是属于自然的,这种从小就远离自然的教育和生活是一种童年的异化,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倾向”,孙云晓老师焦急地指出,因此,他们认为,夏令营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文学的、艺术的、英语的、数学的,“都可以,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让青少年到大自然中去体验”。.

TOP

除非自己学校组织的,在小学期间凡出省的,过夜的,贵族的,号称学英语,号称吃苦骗钱的,俺家闺女都别想去。.

TOP

夏令营不能脱离大自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