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手记
YoungYou Learning Notes
by 养玉·阳阳
·第一记,3月6日
身为“三国白痴”,阳阳老师今天也老老实实正襟危坐地听张老师讲“三国人物志”。有个现象挺有趣。孩子们大多熟悉《三国演义》,个别孩子甚至达到了”倒背如流、烂熟于胸“的境界。张老师一提到相关章节,网络那头的小朋友马上张口就背,洋洋洒洒。阳阳老师真是佩服得不得了。可是呢,也许因为对《三国演义》太熟悉,也许因为只熟悉《三国演义》,三国群英们的形象在孩子们脑袋中多少有些“扁平化”了。曹操就是坏,坏坏坏,坏得不得了,坏死了。刘备就是好,好好好,好得不得了,好死了。张老师拿来《三国志》,还借来各位史学名家的研究成果,把这些东西跟《三国演义》摆在一起,噫,三国群英们的形象就像充气球,一点点鼓起来,有了不同的面。今天讲曹操其人的青年时代,他的所做所为,他的兴趣爱好,他的言行举止,他的接人待物。并且向孩子们提问:“你们说,曹操为什么会这么做?”好多细节,连阳阳老师也听得津津有味。——噢,原来曹操是这个样子。
曹操为什么会成为曹操?历史必有其前因后果,而这些前因后果是由细节组成、由细节体现的。《三国演义》之所以迷人,大概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有好多好多细节,细到关羽夜读时手里握着的那本书,细到煮酒论英雄时的那壶酒。你说,罗贯中怎么会知道得那么详细?当时又没有录象机!其中的小机巧,需要孩子们去思考和体会。——这样深入下去,自然就会走到一个大问题的跟前:人们是如何知道历史的?史书记载的就一定是绝对真实的吗?如果两本史书说得不一样,那怎么办?该相信谁?曹操就真的坏吗?刘备就真的好吗?哎呀,这些问题可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所以说历史“复杂”呢!
张老师当然也不能判断那些故去的三国事孰虚孰实。只是,把各家说的、提到的,放在孩子面前,“要知道,关于这件事,不仅仅只有一种说法。”讲到“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这一千古著名八卦的时候,张老师给出了3个版本、3种说法,问孩子们:“你更相信哪种说法?”孩子们想啊想,分别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阳阳老师觉得,这个过程真可贵。历史已成过去,只剩流言千万种——史书也好,演义也好,不都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吗?孩子们经过细想,得出自己的选择和答案,才最重要、最“真实”。
就此搁笔,找张老师吃晚饭去~
[
本帖最后由 养玉文化 于 2009-3-6 19:1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