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想让儿子考上海中学……

想让儿子考上海中学……

上海市上海中学


      校训读书,明理,做人,成材
      始建1865年
      类型上海市教委直属普通中等学校
      校长唐盛昌
      教师178名
      学生3000余名
      地址中国 上海百色路989号
      占地340余亩(约22万平方米)
      网址上海中学网站(English)
      International Division

上海市上海中学(Shanghai High
School),简称“上海中学”或“上中”,始创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原名龙门书院,1927年改名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50年改为上海市上海中学。
上海市上海中学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大型寄宿制实验性示范性普通中等院校(一般称“市重点高中”)。
1993年6月,上中创办了上海市第一所由华人管理的国际性学校──上海中学国际部,1995年成为上海第一所国际文凭学校。2003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联系学校。
上海中学是历史悠久的著名中学,为江南四大名中之一。上海也有四大名校的说法:上海市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走近上中
        3 “一流师资“
        4 建筑
        5 学生生活
          5.1 艺术节
          5.2 科技节
          5.3 运动会
          5.4 源生杯足球赛和篮球联赛
        6 上中国际部
        7 本部学生报考国外大学
        8 校友
        9 姐妹学校
        10 链接


历史沿革
      时间校名的更改校址的迁移
      1865--1905上海中学前身龙门书院上海县城城南(今南市区尚文路)讲堂学舍四十间
      1905—1910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校同上
      1910—1927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上海县县城城南(今南市区尚文路)
      1927.7—1927.10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初中部设在南市区尚文路,高中部设在南市区陆家浜路
      1927.10—1928.2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上海中学同上
      1928.2—1928.4江苏大学上海中学同上
      1928.4—1929.9国立中央大学区立上海中学同上
      1929.9—1942.1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2月24日
      全部迁入上海漕河泾区吴家巷新址
      1942.1—1945.10私立沪新中学上海法租界菜市路(今卢湾区顺昌路)
      1945.10—1949.6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46年3月迁回上海漕河泾区吴家巷原址
      1949.6—1950.2上海解放并军管后的江苏省立上海中学仍在上海吴家巷
      1950.2—1970.7上海市(立)上海中学上海市老沪闵路上中路
      1978.7复校—至今上海市上海中学上海市上中路400号(后改为南大门。正门百色路989号)



走近上中
学校占地面积34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42%。现有教学班92多个,中外学生2950余名,其中有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1750余名国际部学生。
本部学生重点大学录取率超过97%。近几年考入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四所名校超过60%,06年达到65.5%。上海高考2007年理科状元、2008年文科状元、2008年理科状元出自上中。
国际部学生报考国内外大学录取率100%,报考北大、清华等中国重点大学录取率超过95%,报考海外一流大学录取率超过90%。2005年毕业生报考海外一流大学录取率达94%,报考美国大学的学生中,被前20名顶级大学录取比率达37.5%。一批学生进入耶拿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密西根大学、华盛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南加州大学、多伦多大学、早稻田大学、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香港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
在以上统计中,大多数录取学生都是转学去美国读高中的学生。
与之比较,国际部的申请国际大学条件较好
1、申请成为了托福考点 2、正在申请成为sat考点,但是大陆学生无法在此考试。 3、成为剑桥大学中国遴选中心 4、引进了国际文凭和美国AP课程供选修

近年来,本部学生获世界数学奥赛与世界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金牌22枚,银牌9枚。2003—2006年获世界、全国、上海市各类竞赛奖项700多个。其中有获世界因特尔大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邓小平奖)等高层次奖多项。
在理科科技竞赛方面的优势是校方希望保持的,然而对于文科竞赛和新兴的国际活动,校方持谨慎态度。
其他主要国际学生活动比如Junior Adventure在上中都未成功、广泛开展。
“一流师资“
上中校部任教的教师为216名,加上外教57名,海外留学归来教师21名。其中在职特级教师9名,他们是: 唐盛昌(数学)、 朱震一(英语)、陈虹(语文)、
翁泰吉(数学)、 吕宝兴(数学)、 冯志刚(数学)、 傅刚(美术)、 吴立人(生物)、
王辉(体育)。值得注意的是,上述9位老师平均每周课时不到一节。其他本部老师大多是毕业于华师大及复旦大学的年轻老师。优秀本部老师会被安排到国际部,相应收入也比在本部教学高一倍左右。
建筑
  龙门楼
上中的主教学楼命名为龙门楼,其含意十分明显,要求上中学生“鲤鱼跳龙门”,此典故在《三秦记》中叙述如下:“龙门山,……每岁春季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奋勇向前,由鱼升龙,即成为上中文化的形象标志。于是上中的标识纹章用了鲤鱼跳龙门的抽象图案。龙门楼装修时,门厅刻上了“龙”字的115种写法,中央吊灯的支架是一条条力争上游的鲤鱼,即使建筑的基色,也以灰黄象征辉煌。附近中兴湖内有石质鲤鱼一尊。
由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于2006年10月上旬启动的上海校园风尚评选活动中,上海中学龙门楼入选了校园美景。
  念慈楼
图书馆,包括有期刊杂志阅览室,电子网络阅览室,校史陈列室,一号二号图书室。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造,早期底楼还设有自修室,部分二楼房间曾做过美术教室。
  逸夫楼
实验楼,包括有互联网自算机房,物理实验室,电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每层楼面还设有较大的阶梯教室。20世纪90年代早期建造,克林顿98年访华期间,重新装修了几间盥洗室。
  中兴楼
原址位于前侧的中兴湖,淞沪抗战期间原中兴楼被日机炸毁,留有中兴湖作证,新楼初为上海中学初中部所使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因学校改制,扩招国际部,此楼也陆续改为上海中学国际部使用,楼的两侧曾作为国际部的部分宿舍。
  先棉堂
因20世纪30年代迁校建址期间破坏了原先的黄道婆墓道,所以将该楼命名为先棉堂,以纪念这位宋朝的手工纺织业名师。20世纪90年代以前供上海中学初中部使用,后改为国际部使用,设有中央空调和餐厅。
  喷水池
20世纪90年代后期改作一个圆形大花坛。
上海中学的主建筑物:龙门楼,先棉堂和原中兴楼,呈“品”字形布局,主楼龙门楼坐北朝南,校门开在上中路400号,上中路为东西走向,附近南北纵向有龙临路和龙川路,与龙门楼相呼应。
上海中学龙门楼两侧本有两片30年代以来种植的园林,古树名木极多。据说在校长一行考察完欧美学校之后,提议将树木大量移走,并请上海园林规划局重新规划,将中式园林彻底推倒,改成西式的大草坪。这一想法在一年前付诸实现。许多老校友和老师对此表示遗憾,但是不便公开表示。新进师生由于不了解校史,对此基本表示赞赏,因为相比上海其他中学,上中校园已属美丽。
学生生活
艺术节
艺术节是一年一度的学生活动,为期约两周,一般在秋季学期结束之前举行。以班级(除高三毕业班外)为单位参加各类文艺比赛,包括民族舞、现代舞、独唱、小组唱、小品等。最终积分最高的班级将获得艺术节团体奖。艺术节的各项比赛的决赛,尤其是小品比赛,和艺术节闭幕式,它是艺术节的最高潮。闭幕式上高三毕业班全体学生将会上演大合唱,这也唱是闭幕式最感人的节目。因为竞争激烈,团体大奖经常引起争议。
2005年的艺术节
  开幕式为12月16日
  闭幕式彩排为12月27日
  狂欢夜为12月28日
  闭幕式演出为12月29日
2006年的艺术节
  开幕式为12月13日
  狂欢夜为12月26日
  闭幕式彩排为12月27日
  闭幕式演出为12月28日
2007年的艺术节
  开幕式为12月15日
  闭幕式彩排为12月25日
  狂欢夜为12月26日
  闭幕式演出为12月27日
科技节
为期一天,一般在春季其中一个星期二的下午举行, 2008年举办日期为4月1日 2007年举办日期为4月3日, 2006年举办日期为3月28日.
运动会
为期一天 一般是在秋季其中一个星期五举行
2005年的举办日期为10月21日
2006年的举办日期为10月20日
2007年的举办日期为10月19日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运动会的主席团名单上出现了学生会学习部的潘佳生同学,而不是学生会主席王笑天同学。在此后的学代会上,潘佳生同学以票数第二名顺利地接任学生会主席一职。这被认为是上中黑幕之一。
源生杯足球赛和篮球联赛
据传是取名自前上海中学体育部教师马源生,源生杯足球赛是单败淘汰杯赛,以班级为单位参加。被视为上海中学“群众”体育的最高荣誉。源生杯不是由学校主办的,而是由学生会或者团委主办的,一般会聘请体育部的老师做裁判。
篮球联赛是类似源生杯的篮球联赛。
上中国际部
国际部是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的部门。学校始终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特别强调学生应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元化的校园环境中,强化学生的国际意识,并且让学生具备应对信息时代的基本技能,立志成为21世纪的英才。
然而由于国际部多年来的人数扩张,已经超过本部学生人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已经产生了摩擦。本部与国际部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制度差距也造成了两部之间的隔阂。\lim_{\rightarrow}
本部学生报考国外大学
需要指出的是,本部学生在高三报考国际大学是遭到反对和限制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1、一般申请美国大学都需要成绩单,而一旦去学校教务处开成绩单,就自动放弃一切保送加分政策。成绩单的分数不能进行改动。
2、在开成绩单时需要写一份声明,声明高考与否。如果录取了美国大学而当时声明要高考也必须考,如果没有录取当时声明不要高考也不能临时考试,校方不履行相关程序给予其高考报名资格。
3、于年级大会上公开批评考sat的学生,并让各班主任不定时找相关学生谈心,如果成绩下降,则谈心频率增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4、据调查,上述几条的很可能是由现任校长唐盛昌规定的。
校友
上海中学历届校友中有中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省部级以上干部90多位,两院院士49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29人。
部分知名校友
  曾庆红
  刘达临
  王安
  吕思勉
  吴鲁芹
  夏济安
  周国平
  柳诒徵
  叶企荪
  张江树
  周尧
  胡传
  唐登杰
姐妹学校
  香港 圣保罗男女中学
  巴黎 Lycee louis-le-grand.

TOP

转:

我有一个博友(不知这样称呼是否合适),每次来博客好像都是先看看他的博客,更加关注的是他优秀的儿子漫其,多好听的名字!看得多了,了解到漫其之所以优秀,孩子的聪慧与家长的关心教育必不可少,可以孩子接受的教育更是让所有接触过的人都齐声称赞,那就是——上海中学。



初中与高中共七年的时间在上中渡过,让孩子在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形成了一个正确的积极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这七年里的同学都将可能成为一生的朋友,这点对于独生子女特别重要,形成了一个不自私,不自我的人格,更重要的是上中的整体环境,从学校的外观环境,可师生的学习氛围决定了这个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培养了孩子的积极进取精神!近年来,进入了上中基本就是进入了名校的基石,而且最让我佩服的是上中出来的学生,无论将来是从清华北京毕业,还是留美博士,问起最好的学校都异口同声的说是上海中学!真希望我们靖雅可以接受如此的教育!.

TOP

转:

IMO金牌选手吴忠涛

上海中学(1996~2002,初中、高中)

三进集训队,一进国家队,在普特南数学竞赛的获奖名单上不止一年有他
2000第41届IMO金牌
下文作者:上海中学唐盛昌校长

有人说上海中学的学生入学时就是千里挑一,不必好好培养也能成材,果真如此吗?在我看来,一个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不应该是他的中学时期,而应该在中学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当中;如果一个学生的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中学,他不可能成为时代所需的人才。我们不能允许学生成为古代仲永之后!一时之好,难以保证将来之好!要保证学生将来之好,我们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培育强大的学力之根!
  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大学,时值冬末,宁静的校园里盖着厚厚的积雪。
  美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正在这里集训,二十多位全美国百里挑一的数学尖子正在上课,一边还坐着几位教授级人物。讲课的是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留美学生吴忠涛,他个头不高,相貌平平,正用流利的英语讲一个数论的题目,深入浅出的讲解博得台下教授的众多赞许和美国学生由衷的敬佩。他就是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上海中学2001年的高中毕业生,当时正在麻省理工大学研读数学本科专业。
  麻省理工大学怎么会选上吴忠涛呢?他有什么特别的禀赋与发展经历?
  1996年秋天,为了迎接全市初三数学竞赛而举行校内选拔,还在读初一的吴忠涛得了少有的80分的高分。对于他的脱颖而出,我很惊喜。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璞玉,应该好好加以雕琢,我让自己的徒弟——冯志刚作为他的指导老师。冯老师业务很强,长期指导数学竞赛,在圈内有较大影响,31岁就被评为特级教师。
  刚开始,吴忠涛跟不上冯老师的思路,表现出诸多迷惑,小小年纪在听课时直皱眉头。冯老师意识到他要从基础学起。于是每周一的晚上,冯老师给他们讲解题思路,讲思想方法,讲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样的高屋建瓴的导引,使吴忠涛对数学的领悟能力越来越强,原来有些芜杂模糊的东西都渐渐理清了。
  吴忠涛是一块好钢,在老师的点拨下,初二期末,就已经自学完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初三上学期参加全国数学联赛,获一等奖。他开始崭露头角。然而此时的他表现出一个让人注意的倾向:文科成绩平平,外语成绩显得相对滞后。
  在我的眼里,一个好学生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优势得到发展,其他方面也不能放弃,否则就不利于将来的发展。也许一些家长与学生认为,只要数学竞赛能拿到大奖,将来就能保送重点中学乃至重点大学,其他方面差点没有关系!作为学校,绝对不能有这种导向。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特长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否则,在学生时代以追逐金牌为目标,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意义不大的。
  我们不能使学生成为“竞赛”的机器,竞赛只是促使学生提高数学思维与能力的手段,而数学也只是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思维工具。即使学生今后朝数学专业领域发展,也要加强人文修养,加强与世界数学的交流。一个好的数学大师人文功底一定要深厚,数学家苏步青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不但数学研究卓有建树,还能填词写诗。我国在数学和一些理科类的研究也缺乏与世界自然学科研究的对话,学生的外语水平一定要提高。一个好的数学苗子今后要成大气候,在人文学科与外语方面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我向来认为,当学生的竞赛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冲突时,我宁愿放弃竞赛。
  “补!”我对他作出了这样的要求。就这样,吴忠涛同学在初三假期里就开始了补外语与人文学科的学习。每天家长替他准备好一天的饭菜与水果,他就一头钻进书房,充分利用时间,既学习英语,又不忘做数学题。有的同学说“傻子”。我对吴忠涛说:“现在不做傻子,将来会是傻子。”斩钉截铁的一句话坚定了他的努力方向。进入高中学习时,吴忠涛的外语成绩就赶上来了,他还经常自己在网上下载许多国外全英语的竞赛题做,视野也开阔了许多。
  “经过了手把手‘拖’和‘扶’的阶段,渐渐地要让他自己跑了。”我对冯老师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其理由很简单:学生的成长必须有自学的能力。在冯老师的引导下,吴忠涛逐渐地自己去准备题目,找资料;然后与老师探讨,驳诘,在与教师的相互切磋中,不断迈入数学思维的深处。
  吴忠涛走得很扎实,成长是迅速的,竟然三进集训队,一进国家队。这可不容易啊,可得要经过多轮选拔:第一轮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统一命题。第二轮,从各省市联赛一等奖学生中选出120人,参加全国冬令营,其间通常有三次选拔考,择优选出30人进集训队。集训队中个个都是海内数学高手,先后共进行10次考试,强度很高,最后决定6人组成国家队,这是第三轮。
  学生进集训队时,我都会找他们谈几句,给予鼓励。吴忠涛忠厚朴实,话语却十分惊人:“既然选择了参加数学竞赛这件事,我就要去打拼,要争取成为全国中学生中最优秀的,将来,我要做最‘牛’的数学家!”我能理解这个小伙子的抱负,对他说:“应该有这样的大志向,中国需要你们中的一批人能很‘牛’。” 1999年,北京集训,没有老师陪伴,吴忠涛独自到机场办票、托运行李。这是我的特意安排,“牛”的“选手”就应该有意识地锻炼他处理问题、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高二时吴忠涛被选入国家队,参加在韩国举行的第41届国际奥赛,他获得金牌。高中毕业后,他去了麻省理工大学数学系继续深造,良好的英语基础使他很快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居然成了“数学竞赛辅导专家”!
  我想,吴忠涛这样的同学固然较早就显露出他们的天赋,但是倘若没有上中优越的成材环境的熏陶,没有上中老师的多年呵护栽培,没有学校良好的发展导向:绝不放弃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他也许不会达到今天的高度。学校在学生身上所扎的学力之根会推动其不断走向成熟。多年来,像吴忠涛这样的一批又一批具有很强潜质的学生,由于在上中获是得了学力之根,这样,他们毕业后就读于国内外高校,他们在专业、科研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后劲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习和再学习,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作为一所学校,此刻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为他们将来永不停息地去接受挑战奠定基础,学校培育学生的学力之根的价值就在这里。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程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良好的学力之根的沃土。以我校创办数学班为例,在数学班里培养了一大批数学尖子或理科综合人才,每年他们中的一大批可以直升名牌大学,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对这些直升学生进行扎实的“基础教育”,而是为他们“量身定制”课程。就数学班免试升入大学的学生而言,我们主要开设了四门课程,以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一门是双语数学,用全英语上课,发展他们的学科方面的国际交流与理解的能力;第二门是英语,可以是“托福英语”,也可是“雅思英语”;第三门是根据得奖的学科门类,写一篇质量较高的学科论文;第四门是计算机,重点在编程,要求编一个软件。此外还开设了一些人文、科技类课程。这样对学生一生负责,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既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又激励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学生未来赖以发展的学历之根才会扎得更深!.

TOP

转:

上海市重点中学排名   Post By:2009-1-8 3:51:07

第1名:上海中学 第2名:复旦附中第3名:华师大二附中第4名:交大附中第5名:建平中学第6名:控江中学第7名:大同中学第8名:延安中学第9名:南洋模范第10名:上外附中第11名:复兴中学第12名:上师大附中第13名:行知中学第14名:七宝中学第15名:市西中学第16名:上海市实验学校第17名:杨浦高级中学第18名:格致中学第19名:松江二中第20名:位育中学第21名:市三女中第22名:向明中学第23名:市北中学第24名:进才中学第25名:曹杨二中第26名:育才中学第27名:晋元中学第28名:南汇中学第29名:同济一附中第30名:金山中学第31名:北郊中学第32名:闵行中学第33名:华师大一附中第34名:吴淞中学第35名:崇明中学第36名:西南位育中学第37名:徐汇中学第38名:大境中学第39名:南洋中学第40名:敬业中学第41名:卢湾中学第42名:新中中学第43名:回民中学第44名:洋泾中学第45名:市二中学第46名:上大附中第47名:宜川中学第48名:奉贤中学第49名:青浦中学第50名:嘉定一中第51名:光明中学第52名:天山中学第53名:六十中学第54名:华东模范中学第55名:华师大三附中第56名:浦东上外附中.

TOP

转:

上海中学的位置比较偏,在上海南站那边,出了南站还要做几路公交车。学校的机房条件很好,整个学校的设施都相当不错,感觉甚至不亚于一个小一点的大学了。我周六去踩点,不让进门。周日考试,大概8点半左右才放行。距离远的同学最好心中有数。.

TOP

转:

上海市重点中学排名
学生质量:1 复旦附中2 师大二附中 3 上海中学4 上外附中 5 交大附中6 建平中学7 控江中学8 延安中学9 复兴中学10位育中学

教师质量:1 师大二附中2 上海中学 3 格致中学4 建平中学  5 七宝中学6 复旦附中7 交大附中8 复兴中学  9 向明中学10育才中学

学术质量:1 师大二附中2 复旦附中 3 上海中学4 格致中学 5 建平中学6 交大附中7 上外附中8 复兴中学 9 控江中学10延安中学  


文艺体育
1 南洋模范 2 复兴中学 3 向明中学 4 大同中学 5 市三女中6 复旦附中7 复兴中学8 进才中学9 师大一附中10曹杨二中

进步最快

1 建平中学 2 控江中学 3 位育中学4 育才中学  5 上海中学6 延安中学7 杨浦高级中学 8 七宝中学9 进才中学10晋元高级中学

地狱指数  
1 上海中学 2 位育中学 3 师大二附中 4 复旦附中5 交大附中6 进才中学7 控江中学 8 大同中学9 格致中学10松江二中


资历和名校友数量 .

1 上海中学2 南洋模范中学 3 格致中学4 育才中学5 复兴中学6 位育中学7 市三女中8 松江二中 9 市二中学10大同中学

土气指数
1 上海中学 2 复旦附中 3 建平中学 4 控江中学 5 七宝中学6 位育中学7 延安中学8 曹杨二中 9 晋元高级中学10交大附中


洋化程度
复旦附中 2 上外附中3 南洋模范中学   4 复兴中学5 市三女中 6 进才中学7 上海中学 8 师大二附中9 师大一附中10市西中学


美女数量   
1市三女中 2 市二中学 3 南洋模范中学 4 上外附中5 进才中学6 复兴中学7 大同中学 8 向明中学9 曹杨二中10市北中学


名气指数  
1 师大二附中 2 复旦附中3 上海中学 4 格致中学5 建平中学6 南洋模范中学 ) 7 上外附中8 松江二中9 控江中学10市三女中

最名不副实
1 南洋模范中学2 育才中学 3 师大一附中 4 交大附中 5 上师大附中6 进才中学 7 市西中学8 市二中学9 松江二中10市北中学  

自由民主度
南洋模范 2 复旦附中 3 复兴中学 4 建平中学5 交大附中6 位育中学7 上外附中8 控江中学 9 青浦高级中学10市西中学


升学率

1 上海中学2 复旦附中 3 师大二附中 4 上外附中5 交大附中6 建平中学7 控江中学 8 延安中学9 位育中学10复兴中学

竞赛获奖*
1 师大二附中 2 复旦附中3 上海中学4 交大附中5 格致中学6 上外附中7 延安中学 8 控江中学9 建平中学10南洋模范中学

校友出国情况
1 上外附中 2 复旦附中3 师大二附中4 上海中学5 市三女中6 复兴中学7 控江中学 8 曹杨二中9 建平中学10南洋模范中学

人文气氛
复旦附中 2 上外附中3 控江中学 4 曹杨二中 5 市三女中6 向明中学7 育才中学 8 师大二附中9 建平中学10七宝中学

理科氛围
1 格致中学 2 师大二附中3 上海中学 4 交大附中5 延安中学6 复旦附中7 控江中学 8 向明中学9 位育中学10大同中学.

TOP

.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jinhua 于 2009-1-8 16:13 发表 \"\"
上海市重点中学排名   Post By:2009-1-8 3:51:07

第1名:上海中学 第2名:复旦附中第3名:华师大二附中第4名:交大附中第5名:建平中学第6名:控江中学第7名:大同中学第8名:延安中学第9名:南洋模范第10名: ...
你这个排名是哪年啊?.

TOP

可怜的孩子,又要吃苦头了。.

TOP

回复 8#三胖妈妈 的帖子

网上转来的。后面的一个所谓排名更有价值一些吧?6#的排名更有参考价值一些。.

TOP

.

TOP

回复 9#去远方 的帖子

我们现在还小了,原来一直想考世外小学,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所以,还是决定在金山读小学和初中,所以,才想应该给儿子一个自己走出去的目标。
当然他现在也不明白。但是,等他明白就来不及了。所以晚饭的时候,就告诉他,游泳的方教练的儿子想考上海中学,你知道吗?上海中学非常难考的,要全国奥林匹克数学一等奖才能去上的……

儿子就上钩了,他对第一名之类的非常感兴趣的。也许年少不知事吧。

尔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旺旺上思维课很流行,奥数很流行,竞赛很流行,……想想自己也真是一个糊涂的人,因为一直想,其实60分也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考试第一名呢?

突然之间领悟,其实班级第一名是没有价值的,尤其是我们在金山读小学和初中,更是如此了。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定一个高的目标,这样子,取法乎上,得其中也。

……

数学应该是很有趣的东西,我记得我小学时,自己就很喜欢数学,居然没有什么辅导之类的,也能去镇里参加比赛,还得个奖之类的。初二那年,我 自己买了一本课外辅导书,学物理,成绩不错,还参加区里的物理竞赛,居然还代表区里去市里比赛。

可是,现在想想,金山区的教育,在这块上是没有什么力度的,后来我自已做了一些题,没有什么老师来辅导我,所以市里的比赛最后是个什么鼓励奖之类的……

但是,这两次竞赛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孩子自己养成兴趣,多做一些头脑游戏,数学是很好玩的东西。
……

都是自己在这里七想八想吧?不过,原来我只在琴棋书画上重视对儿子的培养,现在感觉,语数外的东西,也不能扔得太远。


当然,最重要的是兴趣的培养,目标的引导。逼是逼不出来的。.

TOP

转:

29#源江   
回复 1#didibaba 的帖子
一般学校,只认中环杯,而希望杯虽说是全国性的,但题目简单,而且评分标准不一,即使答案全对,也不会一等奖,完全按照阅卷者的兴趣和主办单位原先设定的解题思路,即使答案对,方法不一样也算错,扼杀了同学们的数学天赋。市北,华育和上外不太注重希望杯,其他竞赛就更不用提了,只能当做娱乐,高手也不会去参加,还有那个走进美妙数学花园,我总觉得象个体户在搞的,只能玩玩而已。小学升初中,中环杯第一。初中有用的竞赛: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天原杯化学竞赛。其他就不要折腾了,有时间就当练兵玩玩。.

TOP

转:

stellataotong (悲伤) 发表于 2009-1-4 11:18  只看该作者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备注  
回复 31#fwen 的帖子
我了解的情况如下:
初中数学含金量最高的比赛(依次递减):上海“新知杯”、全国数学竞赛、全国数学联赛
初中物理含金量最高的比赛(依次递减):上海“大同杯”、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上海“上师杯”实验物理竞赛
初中化学含金量最高的比赛(依次递减):“天原杯”、“白猫杯”。.

TOP

.

TOP

回复 1#zhujinhua 的帖子

哈哈,这种学校,WW上的BBMM都想自家小人去的呀!
不过,上中阿拉读书的时候就仰望了,现在SG继续仰望。
估计捺SG老来三额,加油!.

TOP

引用:
原帖由 去远方 于 2009-1-8 17:27 发表 \"\"
可怜的孩子,又要吃苦头了。
.

TOP

回复 2#zhujinhua 的帖子

原来是赵漫其的家长在开博啊。以前和我一起上德语课的。.

TOP

学习了.

TOP

回复 16#哈里老妈 的帖子

我原来一直计划让儿子考世外等名校的.现在经过彻底的思考,想清楚 了就是在金山这边读书了。所以,就想到了这一点。

现在只有大班。接下去的9年,就要跳出常规的思路,早做准备。而且只有依赖自学。我想,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呢?.

TOP

回复 20#zhujinhua 的帖子

金山妈妈,还是石化妈妈?我以前在石化住过哦!
才大班啊,那你有希望好好培养下的,加油哦!.

TOP

上中的文字介绍,似乎有些多余——不用说,都想考。
关键是怎么考得进。
进去以后读得怎样,倒是不操心。.

TOP

不错.

TOP

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是最重要的!.

TOP

我就是上中毕业的,所以很希望将来女儿能就读上中。虽然读书时很不喜欢这个出校门都要有老师批条的学校,但是现在真的很想以家长的身份再回到那里。很想念方厅旁边的那个小树林.......

TOP

上中也是我们的理想!.

TOP

.

TOP

回复 25#乌咪大老爷吉祥 的帖子

我也终于实现了能够以家长的身份走进这所自己读书的时候就无比仰望的学校.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jinhua 于 2009-1-9 10:27 发表 \"\"
我原来一直计划让儿子考世外等名校的.现在经过彻底的思考,想清楚 了就是在金山这边读书了。所以,就想到了这一点。

现在只有大班。接下去的9年,就要跳出常规的思路,早做准备。而且只有依赖自学。我想,不试 ...
如果自学的话就完全不必考虑什么大班,几年级之类。直接自己教,自己得不够就送到社会办学机构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学得很快,或有的课程慢点学,完全是个性化的私有进度,最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不过需要胆量,毕竟是少数人所为。.

TOP

才幼儿园就想好要上什么高中了?先跨入小学的校门好好打基础再说吧。
进入上中是每个学生和家长的理想。.

TOP

回复 1#zhujinhua 的帖子

有点好奇:
“需要指出的是,本部学生在高三报考国际大学是遭到反对和限制的,。。。”
那吴忠涛怎么进了MIT读书呢?他是国际部的?还是校长特批同意报考海外学校的?.

TOP

吴忠涛家里背景是有点的。
当年(2001)上中进了2个MIT,除了吴忠涛之外,还有一个女生刘思思,当时是上海交大的大一学生。.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jinhua 于 2009-1-8 17:49 发表 \"\"
网上转来的。后面的一个所谓排名更有价值一些吧?6#的排名更有参考价值一些。
“6#的排名更有参考价值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N年前的沉渣。.

TOP

.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9-1-9 13:08 发表 \"\"
上中的文字介绍,似乎有些多余——不用说,都想考。
关键是怎么考得进。
进去以后读得怎样,倒是不操心。
尝试自主,争取推优,力搏中考——以小H的聪明才智+H爸的深谋远虑,您一定能圆您家的“三代上中梦”的!.

TOP

回复 35#bearmummy 的帖子

谢谢鼓励,一定努力。.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大大地佩服LZ,孩子才大班,就有了十年规划。法乎其,得其也。
祝愿LZ有心想事成的那一天!.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莺儿 于 2009-1-11 22:35 发表 \"\"
大大地佩服LZ,孩子才大班,就有了十年规划。法乎其上,得其中也
祝愿LZ有心想事成的那一天!
其法得上中也乎!.

TOP

.

TOP

也想上上中,正在努力ing. 儿子一点也不急呀。.

TOP



谢谢楼上各位的鼓励!
这或许是一个天大的挑战。儿子现在每天还稀里糊涂的。
其实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过日子。
还得以身作则才行。.

TOP

回复 1#zhujinhua 的帖子

胡传,胡适之父也。1868年入上海龙门书院,师从刘熙载(清同治七年~光绪七年,即1868年~1881年任龙门书院山长,清朝著名文学家、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

TOP

行知中学真的是13名吗,那样我们也不用动脑筋非得上外区的高中了(当然能考上最好 ) ,看来吴淞中学是无药可救了.

TOP

刚看了08上海市重点中学排名,行知中学是33名,.

TOP

回复 1#zhujinhua 的帖子

在上中的校史中
    “1927.10—1928.2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上海中学
     1928.2—1928.4江苏大学上海中学
     1928.4—1929.9国立中央大学区立上海中学”
实际上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大学(包括的范围比现在的南京大学还大,如现在的复旦医学院等)。
因为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所以国立中央大学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大学。
这样说来上中的历史上有两年时间是南京大学的附属中学。
怪不得上中的校歌作曲者是原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程懋筠。
可惜程懋筠太有才了,竟然在竞争孙中山的《黄埔军校训词》的作曲者中脱颖而出,后来又作为《中国国民党党歌》,又改为《中华民国国歌》。他大陆解放时不肯去台湾,此后吃的苦头就不用说了。还好去世早,没碰上“文革”,算他有福!实际上他编的抗战歌曲非常多。直到2006年,在程懋筠逝世50周年时,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才搞了个“程懋筠歌曲演唱会”。

[ 本帖最后由 xiaoyan 于 2009-1-19 21:16 编辑 ].

TOP

回复 46#xiaoyan 的帖子

噢.
关于上中,知道的还真不多。
看来,可以慢慢地从了解上中的历史与人物中,慢慢培养儿子对上海中学的向往。.

TOP

上中真像一座大学,好美啊



[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09-10-26 11:43 编辑 ].

附件

0fb505d54d1d3cee51da4bbb.jpg (11.19 KB)

2009-10-26 11:43

0fb505d54d1d3cee51da4bbb.jpg

4bac3073371bf3038601b054.jpg (10.78 KB)

2009-10-26 11:43

4bac3073371bf3038601b054.jpg

8a95ad1c3f12e79887d6b60c.jpg (6.8 KB)

2009-10-26 11:43

8a95ad1c3f12e79887d6b60c.jpg

476217f77899d83d730eec48.jpg (7.57 KB)

2009-10-26 11:43

476217f77899d83d730eec48.jpg

TOP

上中的网站,真美啊

TOP

好向往啊,可惜我当年中考时,居然还会不知道有这样一所高中,真是够孤陋寡闻的

上海中学建校140周年回眸与展望



-----唐盛昌校长在上海中学建校140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上海中学建校140年以来,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中国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回眸上中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旧中国,上中先贤怀揣“兴校救国”之梦,励精图治。



    上海中学创始于1865年,时值晚清的中国蒙受着两次鸦片战争的耻辱,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兴起。担任苏淞太道兵备的丁日昌顺应洋务潮流“兴新学”,捐银倡设龙门书院,成为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地方官办新学,上海中学开始踏上“兴校救国”之路。
    日俄战争中日本以小取胜,震动了晚清朝野,取其要诀在于办教育、兴师范。1905年,学校承“革旧习、必立师范学堂”戊戌变法要义,改龙门书院为龙门师范。辛亥革命近代师范又以省立为制,校名遂改为江苏省立第二师范。


    1927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我党的社会主义教育家杨贤江被派任校长。4月,时局剧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欧美教育思潮不断涌入,一批留学欧美学者满怀“教育救国”思想,力倡改革。这时,留美专攻教育归来的大夏大学教授郑通和,出任改名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的校长,不久通过置换校舍,择现址建校区。传统的单一性师范校变为理、工、商、师范合科的综合性学校。学校声誉鹊起,被誉为“江苏四大名旦”学校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校园被日本军队占领,成为关押英美侨民的集中营。一批爱国知识分子聚首租界,借校舍顽强生存。为拒绝向汪伪政权登记,忍痛改名“沪新中学”。抗战胜利后,上海中学得以迁回现址复校。不久,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翻开了上海中学历史的新一页。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以“爱国救亡”为已任,学运享誉沪上,一大批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日后有50多人担任新中国党和国家省部级领导,如钱李仁、叶公琦等;有两院院士21人,其中5人还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在2000年国家嘉奖的五位“两弹一星”功臣中,两位校友屠守锷、杨家墀就是这一时期的毕业生。为新中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领域作出贡献的难以计尽。
    新中国,上中群英大展“兴校报国”之志,与时俱进。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学校从江苏省划出,并以上海这座光荣城市命名。1955年始任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的叶克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教师在苏联教育模式基础上加以探索,涌现出以唐秀颖、顾巧英等为代表的一批名师,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这一时期毕业的龙门学子,有以55届校友、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为代表的曾任或现任党和国家省部级领导50多位。有受过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表彰的“国防科技模范”。他们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关系国家兴亡的尖端科学,卓著功勋但鲜为人知。同时,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新中国众多领域的开创者,在各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文革期间,上海中学成为重灾区,直至1970年被迫宣布停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拨乱反正的春天。在海内外校友的呼吁与各级领导的关怀下,1978年,经上海市委、市府同意,百年名校重获新生。



    1989年以来,伴随着中国、上海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为上海中学再创辉煌提供了历史机遇。在科教兴国、科教兴市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战略思想指导下,学校坚持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思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为目标,在“兴校报国”道路上勇于开拓,不断创新。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近年来,学校在传承“储人才、备国家之用”办学宗旨中,形成了“乐育菁英”的办学理念。着眼于上海中学学生群体牲的资优生思、能、行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在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数字化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基本实现了“全国领先、国际一流、教育高质、管理高效”办学目标。


    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学校抓住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外国友人入沪不断增多的机遇,于1993年创办了上海第一所由中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学校——上中国际部,1995年成为上海最早的国际文凭学校。国际部学生从创办时的18名发展到如今来自53个国家与地区的1500余名,尽管其间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取得的业绩为世界认可,毕业生深受世界名牌大学的青睐,已经显现了中国特色国际教育的竞争实力与独特魅力。


    上中成功的国际教育、优良的育人环境,开放的胸襟与视野,使学校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学校不仅接待了国外多个高层访问团,与十余所世界顶级中学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多个国际性会议的组织工作,还在国际教育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联合国教科文亚太总部、IB国际文凭组织等多个机构,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地举办的各类国际会议上发言。



    在教育现代化方面,学校根据学生资质相对优异的特点,构建适合资优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多元、高选择性现代化课程体系。全国首创资优生主体性德育课程,智育课程开始接触现代科技,甚至少量前沿课题;体育课程关注学生身心素质的个性化发展;艺术课程引入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学生高素质、强潜能开发与素养全面发展。2003—2005年,学生获世界、全国、上海市各类竞赛奖项600多个,其中获世界数学奥赛与世界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金牌20多枚,获世界因特尔大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邓小平奖)等高层次科技奖项多个。



    与课程选择性、现代化相适应,学校系统整体开发了136本校本教材,建构了“三学(学力、学法、学风)三高(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支适应“跨教材、跨语言、跨学科、跨年级”的高素质复合型师资。现拥有国家、市区级名师30多名,博士、硕士占全体教师40%;全英语教学师资近百人,胜任本部9门、国际部14门学科全英语教学。40多名外籍教师,1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也成为上中教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探索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经验、新举措,我们的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在《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有影响出版物上发表字数超过一千万;获国家、市级科研成果奖13项。



    在教育数字化建设方面,上中数字化校园建设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了相当的影响。是上海乃至全国率先形成固定网、移动网和MP网三网合一、校园网络全覆盖的学校。构建起四大类17个现代数字化基础实验室,特别是工程类数字化基础实验室,心理咨询实验中心,数字化音乐、美术中心等在全国各中学中均属首次建立,填补了学校实验教学的空白。学校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成绩管理系统、发展性课程管理系统等10多个大容量教育管理资源库高效运行,全面推进管理信息化。



    龙门发韧进无疆,一柱中流海上。140年风雨历程,几代人的心血与汗水,铸就了上海中学的龙门精神:自强不息、乐育菁英、创新不断,打造了在上海、全国有影响的一流名校。



    展望未来,乘中国和平崛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东风,实现“兴校强国”,迈向世界一流中国名校责任重大。努力推进中国的和平崛起,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愿。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理应在完成新的使命上有前瞻性、开创性的思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要在“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上海市委、市府提出要将“上海建成世界的经济、文化、金融、航运中心”,对此必须有“一流的教育”与之匹配。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回应“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的要求,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上海中学作为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的历史名校,发展的视野不仅要立足上海、全国,更要面向世界。



    与国际主流教育的相比较,我们既有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也有许多需要向别人学习的地方。我校与不少世界级的名校有过各种层面的交往,如果将上中与这些世界级的名校作一个全方位的比较,我们既可以列出一长串毫不逊色的骄人业绩,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他们领先于我们的诸多领域,这是一场竞争,一场信息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的竞争,一场中国名校与国际主流教育环境下世界级名校的竞争,一场涉及到下一代人才质量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没有硝烟,没有范围,没有裁判,但竞争的结果却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从形式上看,这是挑战世界名校;从本质上看,这其实是在挑战未来,挑战命运。



    我们认为,只有合理吸收国际主流教育的先进经验,海纳百川、洋为中用,同时发扬自身特色,努力寻找适合国情的教育创新之路,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更多的、能参与国际竞争与交流的拔尖创新人才。上海中学将在教育民族性与国际性相容、数字化学校建设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努力创建“国际一流”的中国名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我国教育的风采,进一步为上海、全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TOP

 75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