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培训后,在儿子身上的实践记录.

培训后,在儿子身上的实践记录.

参加了周末三天的培训,回家立即把学习到的知识点实践在两个儿子身上,做些记录,和大家分享:

在课上做了手工娃娃,虽然我的娃娃超级不好看,仅有个光秃秃的脑袋.小组讨论玩娃娃的时候, 虐了一把自己的娃娃,把她变成了个小蝌蚪,还自以为是的觉得这是发挥了想象力. 及时被李老师和奶奶制止.惭愧...原来成人的心里是看不到娃娃的生命的.

晚上回家, 决定按照李老师的方法,郑重请出娃娃.我把娃娃藏在身后,对儿子们说:"妈妈给你们请来了个小朋友."

儿子们: "是谁是谁?" 拼命转到我身后,想看看.  
妈妈:"你们不是想有个小妹妹吗? 让这个小娃娃做你们的小妹妹,好不好?"
6岁的老大: "是这个啊!" 转身走开.
三岁的老二: "她为什么没有眼睛,嘴巴啊? 头发也没有?我去拿笔画吧."说完,起身就要去拿笔.
妈妈:"除了拿笔画眼睛,还有什么办法呢?"
老二: “装个扣子吧.” 于是翻箱倒柜找扣子.
妈妈: “我们给这个娃娃起个什么名字呢?”
老二: “不知道!”
妈妈: “不知道不是名字.”
老二: “我就要叫她不知道!”
妈妈: “那好吧.”
当晚的结果是, 用钮扣钉了鼻子和眼睛.

第二日一早, 老二上幼儿园. 老师要求每日都要带玩具去幼儿园,这日也不例外,出门前到处找玩具.
妈妈:”我们把不知道带去吧!”
老二着急的大叫:”不可以的!老师要求带的是玩具!”于是,坚持带了个奥特曼走了(惭愧,要慢慢转移他对奥特曼的兴趣.).

观察这场对话,发现: 玩具娃娃对已上小学1年级的大儿子来说, 已没啥吸引力. 3岁多的老二很快就坚定的接受了玩具,而且,立即把他归为非玩具类.

昨晚吃饭的时候,老二忽然对我说:”妈妈,我想好了不知道的名字. 我要叫他亮亮.” 可见,手工娃娃对低幼儿童来说, 的确如李老师所说, 是存在着生命的..

TOP

回复 1#楷岳妈妈 的帖子

那当然~~偶们家悦灵有只TOLO小熊,一岁不到的时候我买的~~到现在还天天抱着睡觉~

问她我们一家几口人,小悦灵说“四个,爸爸、妈妈、灵灵,还有小熊~”.

TOP

好文,请允许我转载到篱笆网的“华德福系列讨论贴”了

在:http://bbs.sh.liba.com/t_123_3244198_1.htm的最新楼层里

另外,老师是张老师,不是李老师.

TOP

一些个人的思考

非常抱歉,本来不想说什么的因为每一个人对同一句话的理解都会不一样,可是如果这个理解会让其他许多人误会的话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些什么。以下的观点仅代表我自己以及自己通过多次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和一些实践的基础上,说得不对的地方请见谅!(不想引起任何争议)
    本人认为华德福最讲究和强调的是体验和内化。就是你知道了一些东西最初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你得慢慢地去消化它,这样的消化过程会比较长,所以并非老师在课堂上一讲什么大家就非得照做,一定得自己有从发自内心的接受和理解并能把这种理解和接受通过行动来表达的能力后再带给孩子。这次培训为什么做娃娃我们该如何对待娃娃,老师讲了,那么我们的内心真正接受了吗?真正理解了吗?记得张老师很明确地说:为什么娃娃会没有眼睛等,一个是因为这是给3岁以下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面对这样的娃娃时并非像我们成人一样(当然受到太多成人干扰而成长的孩子会有些偏差)。二是这样的娃娃其实是留给他们无限的想像空间让他们自己在心中给娃娃加上他们自己认为应该有的部分。三是张老师也说经常带我们做手工的美国的Tammy老师甚至会给每个娃娃加上一片玫瑰代表娃娃的心,因为她赋予了娃娃以人的形,是真正的形,在老师的心中这个娃娃就是与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人,当然这在许多孩子心中也是一样的!所以家长在做这件事情时是如何的心态真正的非常重要!我们在与孩子一起工作时也真正得非常非常的小心谨慎才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华德福教育是给成人的教育是针对生活的教育,走得越远就会感悟越多也就越不会着急。

[ 本帖最后由 且听风吟 于 2008-11-16 20:25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