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我们有没有奖励孩子的错误?

我们有没有奖励孩子的错误?

转载自一位妈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6ed190100bftv.html,这位妈妈的博客文章常上万人次阅读,她也经常接触北京华德福。

(2008-11-28 02:43:02)
今天做了一次夜猫子,把以前的一篇博文改写了一下,这里面的很多内容,也是我随着好好的长大,不断领悟出来的,发在这里和大家探讨。本文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更适用于3-6岁的学龄前孩子,请3岁前的妈妈们慎用。



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



有一天,一个渔夫看到船边有一条蛇,口中正衔着一只青蛙。看到垂死挣扎的青蛙,渔夫觉得它很可怜,便动了恻隐之心,把青蛙从蛇的口中救了出来。但随后,渔夫又开始为那条蛇将要挨饿而感到难过。因为没有什么吃的东西,他便拿出一瓶酒,往蛇的口中滴了几滴。



蛇喝了酒后高兴地游走了,青蛙也为重获新生而高兴,渔夫则为自己的善举而感到快乐。渔夫认为,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可是,仅仅过了几分钟,渔夫就听到有东西在叩击他的船板。他低头一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那条蛇又回来了,而且嘴里咬着两只青蛙——它在等待渔夫给予酒的奖赏!



寓言背后:



渔夫的本意是希望蛇不再去捕捉青蛙,但是由于怜悯而给了它几滴酒,——这是奖励而不是惩罚,于是结果事与愿违。你奖励了什么行为,就会得到更多这样的行为。所以,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是,别去奖励那些错误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父母要及时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和进步。对错误的行为进行奖励,虽然看上去很可笑,但是,却可能是成人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最常犯的一种错误。我们都有可能成为那个愚蠢的“渔夫”。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往往是爱哭闹的孩子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同样的,在家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候:当我们因为疲惫或是心烦失去耐心时,就塞给正在哭闹的孩子几块糖果、或者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以换来片刻的安静?



任性是怎么来的?



小故事1:



晚上睡觉时间到了,妈妈提醒5岁的晨晨早点上床,可是晨晨还没玩够,就开始大发脾气,拖延时间。妈妈最受不了晨晨这样了,于是就说,如果他能安静下来,就让他再玩半小时。在晨晨妈妈让步的时候,她无意中就是在奖励和强化爱晨晨发脾气的做法,这类行为在今后很可能会再发生。



所以,不要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或是父母不希望发生的行为。尽管很多时候,父母奖励的做法,是无意的,但是这种无意中的奖励,将有可能致使孩子形成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任性。孩子一哭闹和发脾气,往往会让父母感到烦躁、生气或者歉疚,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发脾气,一些父母会妥协让步,答应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任性,养成通过制造父母情绪上的痛苦和烦躁、来让他们让步的不良习惯。



如何面对孩子不良行为?



小故事2:



妞妞4岁了,有一次爸爸妈妈带她去外面餐厅和亲戚朋友一起吃饭。饭菜上来的时候,因为还有一位重要来宾没到,大家都没吃,等待人到齐了一起用餐。妞妞看着桌上的白灼虾很想吃,就对妈妈说:“我想吃虾,妈妈你给我剥虾仁。”妈妈说:“等一下,我们和大家一起吃。”妞妞顿时大哭起来,奶奶赶紧说:“让孩子吃吧!别等了。”这个时候,妞妞的妈妈有两种选择,但是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后果——



选择一:妈妈为了不让妞妞哭,就答应妞妞,给她吃虾。但是这样做,今后妞妞很可能还会采取类似的做法来达到目的。久而久之养成任性的习惯。



选择二:妈妈温和但是坚定地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吃,但是我们要等客人到齐后一起吃。”如果妞妞还是继续哭,妈妈可以让她哭一会,如果不想影响别人,也可以带她出去,让她在外面哭够了再回去。孩子的哭泣,是表达负面情绪的一种做法,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她将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哭泣之外的方式来宣泄情绪,比如用语言表达。



任性的孩子,在父母连续不断地强化了他的不良行为后,会变得相当有能量、很熟练很有效地控制父母,为了随心所欲达到目的,可能会无休止地喊叫、哭闹、发脾气甚至打人。只有当她得到想要的东西时,才会停止这些给别人带来紧张和烦恼的做法。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具备足够的心理能量来应对,不要为了让自己图一时清净、一见到孩子发脾气就给予满足,同时也要避免另一种极端做法,就是打孩子。打孩子不能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只会让不好的情绪越来越多,而且,孩子还会和父母学会以暴制暴,不会通过思考和用语言表达来解决问题。



避免奖励错误的一个有效做法



下面介绍一个避免奖励错误的有效做法,这个做法被心理学家称为“故意忽视”,适用于学龄前孩子发脾气。这一做法的含义是,当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父母不去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把注意力转向别处。比如孩子趴在地上大声哭闹的时候,妈妈在旁边整理书架,做出不关注孩子的姿态。这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哭闹和发脾气引起父母的注意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孩子发脾气时,如果父母加以责备或者给予关注,就可能在无意中起到奖励这种不良行为的作用。这个时候,可以转过身去,假装专注于其他事情,如果孩子是在安全的地方,也可以离开房间,直到孩子停止发脾气。此时父母不要和孩子解释、责备,也不用显出很生气的样子。但是,当孩子的不良行为停止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充分的关注。





如何奖励孩子的好行为?



避免奖励孩子的错误行为的同时,还要坚持另一个教养孩子的重要原则,那就是,及时奖励孩子的好行为。当孩子因为某一具体的行为而得到奖励时,这种行为被强化了,易于让孩子继续做出同样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奖励,而且,心理学家发现,对于大多数孩子,象微笑、拥抱、表扬等社会性奖励,比物质奖励更加有效。即使在给予物质奖励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予社会性奖励,才更有作用。有的父母不习惯经常表扬孩子,怕那样会“宠坏”孩子,让孩子总是期待表扬,那是因为表扬的方法不得当。



有一个很重要的表扬原则是,应该表扬某种具体的行为而非孩子本身,这样的表扬才会有效。比如,当孩子帮助妈妈择菜洗菜之后,妈妈说:“你帮我节省了做饭的时间,这样我们饭后就有更多时间玩了,我真开心。”这样的表扬就比“你真是个好孩子!”要有效得多。父母需要养成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描述行为结果的习惯,而不是空洞的表扬。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后,要立即给予表扬或奖励,而不是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后再做。比如孩子自己系上鞋带,当时就要给予肯定,而不是过了好长时间才想起来说,那样就起不到强化的作用了。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做出良好行为之前就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会让孩子有不劳而获或者为了利益去行动的感觉,失去原本对好行为的追求。(文:友童).

TOP

不错的文章,受教了!
顶!!!.

TOP

没错,说得非常好,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考验的是父母,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很智慧的,所以要求父母更能驾驭孩子的试探,孩子不会被你的正确的坚持所伤害的,你的正确的坚持只有更在孩子心目中建立安全感和权威感,所以,在孩子变现非常的伤心的哭泣时,心平气和,用微笑告诉她“不可以”,然后该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不必很焦虑,孩子很快就平静了。不过,有时为了更快地止住孩子的哭泣可以想点办法,用一些假象的动物和童话故事的主角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很管用的!喜欢华德福就是这个,她会用一些很聪明和滋养孩子心灵的方法让孩子心情得到平复,而且完全能接受家长的意见!.

TOP

要做有原则的监管人

父母(包括管孩子的祖辈)就是孩子的法官,规则感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积累出来的。如果不能给孩子始终如一的标准,小孩就对外部世界感觉混乱,没有是非观念。表现出来就是脾气和行为不能与环境相符。

实际操作中,我有一点经验之谈,就是原则是要讲的,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语气要缓和,态度要坚决。必要的时候,换个话题给孩子找个台阶下下。事后再讲讲道理,挺有效果。.

TOP

学习了.

TOP

最近就有这样的困惑,很有用!谢谢啦.

TOP

我把这种方法叫做冷处理,但前提是家里全体一致,特别是老人在的时候不能插手,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教育孩子就像打仗,需要斗智斗勇。.

TOP

很受益,还想知道三岁之前的教育方法。.

TOP

学习.

TOP

.

TOP

能否告知 3岁前的宝宝 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 正确教导

现在女儿20个月+, 性格和处世方法 正在自我形成中

如果她想用哭闹来引起 注意 是冷处理 还是做出积极回应呢?

求助贴 可以发哪里?

很想 探讨下 最近女儿受到的挫折

她至今还未 主动 去"袭击"过别的小朋友 而且也不会去抢别人的玩具的

倒是被别的小朋友 接二连三的"袭击" 都是在玩的过程中

先是上周被一小哥哥 打了一下头;  前天被一小姐姐 抓了一把脸 脸被抓出一条血印子;
昨天又被一小姐姐 推了一下;   今天因为玩的小三轮车是一妹妹的,妹妹回家要收走 我家妞妞还没玩够 就大哭

以上事件 我都是先安抚 然后再讲道理 告诉妞妞要学会自我保护
如果下次小朋友 伸出手 或者来推你 你要把他们的手推开 不让他们碰到你
因为她现在还无法 用语言充分表达 毕竟只会1个字 或2个字的简单句子

比如现在问她 脸上这里疼吗? 她会说 姐姐
小哥哥打你了 是吗? 她会点点头

表扬 要表扬具体行为和带来的结果 这点很受用
因为现在经常是说 妞妞好棒! 妞妞会自己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真不错!...
看来下次一定要说具体点 不然孩子光知道妈妈说 我是好孩子 到底好在哪里呢?.

TOP

说到底,我们需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制定一个正确的规则。有了规则,就要坚定而温和地执行,那些错误奖励、情绪失控的处理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TOP

好文

儿子刚满3岁,最近我也感到他在很多问题上会很坚持,不惜大哭大闹,好像是在试探这样做到底可以得到什么。有时要对峙20多分钟真有点坚持不住,家长确实应该参考本文的做法。.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