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11-1 16:31 发表
揭幕者老师,虽然2013年中考据传可能取消推优,但以往获得推优的都需要什么条件呢?
I、推荐生有什么资格要求?推荐程序是怎样的?
一、推荐生条件
被推荐的对象必须符合本市中考报名条件,是本市初中学校在籍且在读应届毕业生,而且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各项指标达到“优良”。
获市、区(县)“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长”、“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先进奖励称号的学生若符合推荐条件,且学生愿意被推荐的,学校应优先推荐。
二、推荐过程
1.各初中学校制定并公布推荐方案、推荐名额,产生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推荐工作领导小组。
2.符合被推荐条件的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并通过班级、年级的学生,教师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产生候选名单。
3.学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推荐方案进行集体审核,确定推荐学生名单。名单产生后要对外公示5个工作日,学生填写《上海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提前录取”推荐表》,班主任和学校负责人分别填写班级推荐意见和学校推荐意见后由学校上报区县教育局审定,区县上报市教育考试院备案。
II、解读:
一、推荐生条件
1、推荐生(推优生)人数=每校在籍学生数*7%,如某校有100名学生,推荐生就有7名。
2、获市、区(县)“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长”、“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先进奖励称号的学生若符合推荐条件,且学生愿意被推荐的,学校应优先推荐。
解读:“优先推荐”不等于“优先考虑”。就这个问题曾咨询过招办相关领导,答复是:如果学生获得市优或区优、且符合推荐条件的(一般来说是成绩上的要求,每校各不相同),学校可以在学生提出推荐申请后直接确定为推荐生名单。
二、推荐过程
1、各初中学校制定并公布推荐方案、推荐名额,产生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推荐工作领导小组。
解读:一般来说,推荐方案(包括推荐名额、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要予以公示(张榜或学校网站)。
2、符合被推荐条件的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并通过班级、年级的学生,教师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产生候选名单。
解读:侯选名单人数一般大于正式推荐学生人数,各学校因制定方案有不同而操作会有不同。
3.学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推荐方案进行集体审核,确定推荐学生名单。名单产生后要对外公示5个工作日,学生填写《上海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提前录取”推荐表》,班主任和学校负责人分别填写班级推荐意见和学校推荐意见后由学校上报区县教育局审定,区县上报市教育考试院备案。
解读:“学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推荐方案进行集体审核,确定推荐学生名单。”一般来说,就是领导小组成员在学生抽签进行演讲后,进行投票,最终确定正式名单。
III、特别说明:
一、不同的学校对推荐生的成绩和排名要求会有所不同。
比如:一个学校有100名学生,7%的推荐生就是7名。A校会要求学生的综合成绩达到年级前10名才能有推优资格,B校可能会要求达到前14名,C校可能会要求达到21名。另外,对“综合成绩”的设定也会不同,A校可能看初二下到初三上的N次考试成绩,B校可能再加上竞赛成绩(不同的竞赛成绩赋予不同的分值),C校可能只看一模考成绩。
我的观点是:只要首先订好“游戏规则”,而且这个规则最好在进入高年级后(初二)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向全体家长说明,那么这个规则就是可行的;切忌到推优工作开始前再广而告之,这样即便没有“猫腻”,也难以服众。
二、所谓的“推良不推优”是如何形成的?
在“推荐过程”的第三条中有这么一句“学生填写《上海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提前录取”推荐表》,班主任和学校负责人分别填写班级推荐意见和学校推荐意见后由学校上报区县教育局审定,区县上报市教育考试院备案。”
学校确定推荐生正式名单到区县上报市教育考试院备案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大约在5-10天。在这个时间段里(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大批的自荐生会和高中学校草签自荐协议(私定终身),这些学生如果同时拿到推荐生资格,一般来说他们会主动放弃。(因为自荐和推荐只能选择一种方式)这时,推荐名额就空出来了,那么学校的操作方法就是把后面的替补上去。比如本来有7个推荐名额定好了,但同时这7个当中有3个在这个时间段内自荐成功了;那么学校就先把这3位学生的推荐表从区招办撤回来(或者还没送到区招办,这种情况就方便多了),原来排在8-10名的替补队员放入正式名单。一个学校的自荐生走得越多,后面的学生越得益(当然,是表面的得益,前面的帖子已经讲过,有推荐资格和推优成功不能划等号的),但同时这个学校推荐生的整体质量就会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推良不推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