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为主颠狂:观影《使徒保罗》(上)

为主颠狂:观影《使徒保罗》(上)

https://mp.weixin.qq.com/s/Si_t7M8EU27jPsY8XsbyCw

施玮 | 为主颠狂:观影《使徒保罗》(上)

原创: 施玮  HISClub365  今天

作者 | 施玮
文章来源 | 善商原创(ID:HISClub365)

不唯上  不唯书  不唯众  只唯实

施玮为主颠狂1
来自HISClub365
00:0026:48


香柏之约 沙龙文集  善商推荐



香柏主持人
Rachel
中国上海
-
相约香柏、认识生命、传递信仰。各位香柏的听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Rachel,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来主持周六的讲座。

提起使徒保罗,大家立刻想到了基督教历史上那个传福音给外邦人的使徒。《圣经》里面描述他在去大马色的路上与耶稣相遇的那段经历,彻底改变了保罗的人生路径,使他从一个迫害基督徒的刽子手变为追随耶稣、广传福音并大有能力的耶稣的门徒。

保罗以他个人与耶稣的经历,写成了一部部不朽的《圣经》新约典籍。即使是在身体受困于罗马监狱的时期,仍然为耶稣作了美好的见证。电影《使徒保罗》描述了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特别是讲到他在狱中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次邀请施玮博士为大家分解《使徒保罗》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施玮博士:她是诗人、作家、画家、学者,旧约文学释经博士、传道人,华人基督徒文学艺术者协会主席。在中美洲及欧洲讲学,倡导并推动灵性文学创作,在美国举办多次灵性艺术书画展。2016年出版的教会历史长篇小说《叛教者》是灵性文学的代表作。其它的作品还包括:《以马内利》、《歌中雅歌》、《在大观园遇见夏娃》等。

施玮老师填词创作的大型圣乐交响合唱《基督颂》在美国马里兰、华盛顿、纽约公演。这部交响乐《基督颂》以序曲 「太初有道 」和 「道成肉身 」、 「以马内利 」、 「十架颂歌 」、 「新天新地 」四个乐章,完整歌颂了耶稣基督的救赎大爱。

施玮博士定居美国,与我们之间有时差。之前她曾多次受邀来到我们中间以基督的爱服侍大家,带给我们精辟的旧约解经,特别是新约与旧约的衔接,真理之道与孔儒之间的对比与参照,大大助益于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生命的成长。文化自有文化的传承,生命自有生命的规律,而耶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下面我们有请施玮博士。



施玮博士

SpecialGuest


很高兴今天在空中与大家相遇!这一次我要与大家分享「为主颠狂」。最近我正在写宋尚节传记《活祭》,看了很多他的日记(甚至他在精神病院的笔记),正好看了《使徒保罗》这部电影,我心中最大的感动就是为主颠狂。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在《使徒保罗》这部电影中,我看见每一个人、每一个被主得着的人,在主的面前,他们都是惊讶主的作为、惊奇主的大爱,是被主的爱所颠覆,颠覆了他们的理性,也就是正常的思维模式,也颠覆了他们的心。当他们的心被震动的时候,他们是为主颠狂。最近因为在写宋尚节的书《活祭》的时候,有一个词就是「颠狂」,这个词究竟有病字头还是没有病字头,我在和我的一些读者们讨论。有病字头的,其实是一个「癫狂」,好像是一种病态。

然而没有病字头的「颠狂」,又是字典里面所没有的。后来查了原文,就发现这个「颠狂」在原文中有两种含义,既有好像病态的精神状态,它也是被什么惊吓、颠覆。在新约《圣经》里面,「颠狂」更多是用在为主而颠狂、在主面前被颠覆。从这个角度来看《使徒保罗》,我们就能够看见这部电影让我们震惊并且让我们感动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发生在公元六十七年罗马那场毁灭性的火灾。这场毁灭性的火灾差不多横扫了整个罗马城。据当时记载说这个火灾是意外事故,但是也有当时的民众认为是尼禄皇帝,为了扩大他的宫殿或者说抢夺那些富有的平民的财产,所以引起这场火灾。但是无论据实原因如何,最终的结果是尼禄皇帝将这一场大火罪责污蔑,嫁祸在基督徒的身上,说是基督徒做的,以此来让自己脱了干系。

很多时候都像电影中的背景一样,基督徒成为政治和政治人物、政治势力角力的一个牺牲品,而基督徒正如《圣经》所说: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

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

第一个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保罗的后背。保罗的后背上满是鞭伤,他的头向着光。背上的鞭伤,使我立时想到了基督,想到Passion of Chirst,就是《基督受难记》里面耶稣身上的鞭伤。那是此部电影的核心:与基督同受苦难。

之后电影介绍基督徒被逼迫,在整个罗马城中被逼迫。他们被赶到斗兽场(竞技场)中,被兽撕咬、被杀掉,有的在路边被点成天灯,整个人被绑在柱子上燃烧,彻夜地燃烧用来做路灯。非常残酷的迫害。而正是在这样的时候,路加反倒要回到罗马并且还要进入监狱去记录保罗最后的信息。

路加进了罗马城以后,首先找到百基拉和亚居拉。(电影里面叫阿奎拉,在《圣经》中翻译成亚居拉。)来到百基拉和亚居拉带领的一个地方,也就是基督徒藏匿的地方。百基拉和亚居拉说:“城市笼罩在黑暗之中,而我们站在十字路口。”这一句话让我想到当今基督徒的处境。特别是此刻此时,我们也常常感受到自己如同笼罩在黑暗之中,站在十字路口一样,我们是应该离城而去还是留在城中?无论是我们整个的华人基督徒还是整个世界的基督徒还有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城市中的基督徒,我们都常常在极大逼迫的处境中问自己: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

他们想到保罗,他们希望去向保罗询问到底该怎么办?因为保罗是他们的领袖;因为保罗在大马色的路上见过耶稣基督,耶稣基督亲自向他显现过;保罗也是一个拥有上帝赐予智慧的人,所以肢体们想去问他。

就在这里,我看见了几个疯狂:第一个是百基拉的颠狂,百基拉为主颠狂,她因为主的死、主的复活,所以她心中因爱而颠狂。她觉得不可以离开罗马城,她觉得离开了罗马城,那些路边的孩子和那些待死的人,他们将寻求什么呢?



所以百基拉认为基督徒应该留在这个黑暗疯狂的罗马城,帮助那些孩子,成为这个城市的希望。百基拉因为这种爱的颠狂不想离开;即便她的丈夫亚居拉和很多的人都觉得留在这个城市,是让这些基督徒冒了极大生命的危险要保卫上帝的儿女离开罗马城,她也甘心做出颠覆他人正常思维的决定。

另外一个是路加的颠狂。我看到路加在这个时候不是逃避,他也不反抗、甘被约束、直面捆锁、善用自己医生的身份,直接回到这个地方而且要到监狱去见保罗,将上帝给保罗的智慧和启示写出来、带出来。镜头一遍一遍让我们看到,路加一次又一次地进入监狱之中,所谓的颠狂,正是表现在他对神启示的渴慕,在极大的危难之中去关爱上帝所膏立的带领者。

这一份爱实在得让人颠狂,就是以不同寻常的颠狂惊醒每一位观众。

我又看见那个叫塔奎的罗马小男孩。他原是一个在路边讨饭的小乞丐,后来主动要求去联系为他们开闸门的那三个人家之一,当然后来也是死在了罗马兵丁的手下。这个孩子的勇气、那份直白、单纯、不惧不怯,也叫颠狂。这么小的孩子能够承担重责,而且亚居拉竟然相信他,这实在是让人颠狂的一种人生交往。

就在影片起初的这几分钟,我还看到这个男孩的堂兄弟,被牵进斗兽场、竞技场,去面对预料不到的死亡。只是当他走在点着基督徒当成天灯的大路上,或许主也是在预备一个灵魂以祂为安息,或许导演特意预设了这样的坦然与灵魂的归向:死亡其实也并不可怕,痛苦也不见得能够再有多痛,无论是怎样一种形式的死,那反倒是去迎见自己亲爱的父老弟兄姐妹们最好的途径,无怨无恨,喜乐满怀。正是在这种状况下,他来到了基督徒中间并且归信了基督。这是在大逼迫中追求真理的见证,是牺牲的光、持定真正信仰的光将人吸引带向耶稣,这是一种彻底的颠覆,是生与死的颠覆,是价值观的颠覆,为生命中的永恒与真理而颠狂。

仅仅这几分钟,让我看见了保罗的颠狂、百基拉的颠狂、路加的颠狂、小孩子塔奎的颠狂和初信徒的颠狂。因为耶稣基督的爱,因此我们在祂的爱面前惊奇并被翻转了生命。



然后我们看见了保罗,当路加来到保罗面前,他问保罗有没有什么智慧的话语,保罗说我能有什么智慧呢?保罗表示作为一个人,自己是没有智慧的,自己是虚弱的。这时候就像保罗和监狱长第一次在监狱的那个小广场上见面的时候一样,监狱长他也不明白保罗竟然会是这样的虚弱,而且他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强壮和大能--他有什么能力能够使那么多基督徒、半城的人来保护他,为他而死而颠狂呢?

保罗说他不愿意路加来记录他的故事,像路加记录耶稣一样。所以他说你不要这样来对我写。但是路加跟他说,我们没有见过基督你却见过,我是在你身上看见了基督。那时候很多基督徒都没有见过耶稣,但是路加自己考察基督的事并写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路加福音》,他让人看见基督。他又说我现在要写你保罗的事,因为在你保罗身上,有一种对基督的激情,那种因基督的爱而被颠覆、被翻转、被激励的感情,正在开启人们通向耶稣的门。那一句话的台词,大概就是说因为保罗的激情开启了通向耶稣的门。因此这个时候他就想把保罗写出来,保罗后来也是给了他一个挑战,也是不得已的:那你愿不愿意在这里写,就在监狱中写?因此他们开始了一个在人看为十分颠狂的事情,就在监狱里面,一次次冒着生命的危险进入监狱来写这样一个故事,与耶稣的见证人保罗一同在监刑的苦难中一同经历上帝,一同见证这一个向耶稣颠狂的生命,或者可以说是跟保罗一起颠狂。

在这里我也是得到一个很大的感动,虽然这段时间我在写宋尚节的时候遇到很多的困难,特别是他很多的手稿是非常难以辨认的;而且他的故事、他的日记、他的中英文日记,特别是在精神病院里面的日记非常不容易辨认。我也常常在问自己,我真的要写他吗?为什么一定要写他?但是就像我从神那里所领受的一样,那种上帝浇灌在他里面的爱的激情,在外人来看如同瘟疫一般的传播(《使徒行传》24:5),带有轰动全城的影响力,是可以在生命之间进行传递的。所以,保罗对主爱的激情其实已经更深地影响到了路加,所以路加要将其写出来。而这种激情乃是层层传递,今天也借着拍电影的导演和策划传递给我们。

这种激情的传递,就是基督徒见证的意义,是将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动献上当做活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被基督的爱所激动、所颠覆、所翻转的生命,都看见为基督而有的颠狂。因此最颠狂的人不是别人,乃是基督自己。因为耶稣基督,祂从天庭来到人间,跨越恢弘的时空;道成了肉身,跨越物质与灵界无尽能力的区隔,从无限进入有限。祂以人的样式自居卑微并且顺服且死在十字架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颠狂?还有什么像祂那样为着父神的所爱而死并且甘被一切的所爱抛弃?!



还有怎样的颠狂才能够像耶稣基督那样,在十字架上,在人类羞耻的刑柱上,却在为那些钉死祂的人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这种爱的癫狂,传递给那些听到这话的人,传递给那些因信心与祂连接的生命;而这些生命再次被祂的所言所行所点燃,因此可以向神尽心尽力尽意地爱,爱到专注,拿出全部的生命来爱,这叫颠狂,就是能点亮整个世界的颠狂。所以我深刻地感受到,爱能传递,爱的激情、爱的专注能传递,这就是基督复活生命的传递。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当保罗对路加说你愿意在这里写吗?其实是告诉路加实际的处境:在这里写,你写的东西如果被发现是会有生命危险的;但同时也是对路加轻看这个环境,定睛基督,完全奉献向主而活的一个挑战。下一个镜头紧接着就是路加被发现,监狱长把他抓去,然后对路加说你是一个希腊的医生,是个基督徒,你竟然走到我的监狱中来,你不怕死吗?虽然路加能进来是有一些好像高官帮他疏通了道路,但是监狱长说你现在可以出去,但出去以后你的生死就不由我们管了。

当路加刚走到街上,看到一个他曾经帮助过、也是认识他的并且也知道基督徒藏身之地的一个弟兄。这人刚刚被抓,被绑在街边的柱子上正要被浇上油、点燃当成路灯。而此时这弟兄也看见了路加,这时候他向路加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走过去,与他相认。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其实是想起另外一个镜头,路加刚进入罗马城,他走到基督徒躲藏的地方,曾经问阿奎拉说,「你这里的人可以信任吗?」阿奎拉说:「我相信上帝。」是的,在大逼迫的环境中,人是不可信的,因为也不知道哪一些人是可信的,但是若我们相信上帝,上帝就会掌管一切。

也许我们感到身边充满了背叛和出卖我们的人,但如果我们相信上帝,我们就相信每一个临到我们的逼迫,甚至包括被出卖,这都是经过上帝许可才临到我们的环境,相信这其中都有上帝的旨意、上帝的美善,因此我们坦然接受。基督徒,不会因为逼迫、黑云压城、被黑暗捆绑的环境,而心也变得黑暗、诡诈、不可信任。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坦然地转眼仰望耶稣,拿出信心的行为,建立彼此信任,彼此相爱的关系。这是这部电影让我非常受感动的一个地方,所以路加就停留在这个地方亲眼看着这位弟兄被点燃烧成天灯。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有关保罗的回应,也让我备受感动。有一个镜头是塔奎(就是那个罗马男孩)为爱而颠狂,是牺牲的爱。他愿意走出这个保护区、走出这个庇护所,去连接那三家有钱的人家,就是向基督徒表同情的人。期望他们能够打开那个通道,让基督徒都可以出去。紧接着这个镜头,直接转入保罗自己的回忆。在回忆中讲到他和司提反,两种人两种信仰两种表现。

保罗他小的时候,在庙中守斋戒、祈祷,在人来看一切都是好的,特别是在宗教人士来看,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堪称完美。然而司提反却是在街道上,为寡妇和孤儿做慈善,为醉酒和残废的人讲道。他所做的那些事情,其实在罗马法规中,在当时宗教的观念里是亵渎了神的圣地。因为残疾的、醉酒的、孤儿寡妇是不可以介入这圣地中的,是被歧视的。然而,司提反爱他们,与他们同在。

所以这种在宗教中自认为完美的人,他们恨恶司提反这样的人,他们设计谎言拉帮起哄,以小规模的骚动来定司提反的罪,并且激起民愤杀死司提反。保罗说司提反被害的时候自己就在他的身边并且听见了司提反最后的祷告。司提反最后的祷告说:「神啊,上帝求你接收我的灵魂,请你不要按此罪来惩罚他们」。这句祷告和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的祷告是非常相似的,一个是「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一个是「父啊,接收我的灵魂。」

我看到一种爱的颠狂,从耶稣传递到了司提反,又从司提反传递到这个自认为自己完美又自义的保罗身上。以至于后来保罗在大马色路上被基督遇着的那一刻,从一个逼迫基督徒的扫罗,转变成一个跟随基督的基督徒,然而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当我们以基督的爱来爱人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不是你爱了他就回报以爱。当司提反这样来祷告的时候,这种爱的言语,在保罗听起来却不是这样的。他反而觉得这是亵渎,反而让他发疯,并且起誓要逼迫基督徒,直到没有一个人再敢奉耶稣基督的名传道。

他拿着棍子走向这些基督徒,打他们、逼迫他们。最后一个镜头,他拿着棍子走向一个跪着祷告的孩子。导演如此安排,是非常棒的一个暗示,因为保罗提到自己的小时候,其实心中并不是生长于仇恨,而是生长于爱的。

然而此刻,他好像被魔鬼撒旦或者人间的宗教灌输洗脑、自义癫狂,进入仇恨愤怒的顶点,他走向那个跪着祷告的孩子,那个孩子面对着镜头,面对着我们的整个镜头在祷告,脸上全是平安,全是光。拍摄的角度和采光,其实是高手段处理高压环境与人内心的激烈交战,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借此加强了保罗的仇恨愤怒和他内在不能风平浪静的良知的强烈对比。不只是抬头三尺有神明,而是上帝在我的内心如此平静地让我看到了祂的自己,耶稣说:「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路加福音》路18:17)小孩子单纯的模样,内在有一种纯天然的出于上帝的爱,平静而柔和。



换言之,人的良知,其实在环境面前如同孩子一般,毫无反抗之力,只能跪着。所以说当保罗拿着棍子走向祷告的那个孩子的时候,其实是走进了他自己的良知。在本部影片中有一句话,保罗说他小的时候就梦见自己是狼群中的羊。这使我想到,其实人常常因为觉得自己的无力、自己的无能,正如狼群中的羊一样,从很小到大,或者被欺负、或者觉得这是一个丛林法则,是一个你死我活的一个地方,因此才造成了我们渐渐长大也渐渐变得冷酷,渐渐被仇恨所掌管。

因此整部电影,保罗心灵里面充满了不断的挣扎。灵里面的挣扎既有上帝对自己的心意尚且还不明白,也有情感上对整个罗马城正在死、正在流血弟兄姐妹的那种心痛和无力;而同时对神的激情和信赖,又超越了这份无力和挣扎,他在这里面的挣扎中不停地会有做梦。我非常感动的是,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电影中在信仰上打造得很深的一部电影。

当保罗在回忆他儿时的光景时,下一个镜头就是监狱长的妻子也在回忆她重病的女儿。监狱长是一个外邦人,是一个不信的而且是一个逼迫基督徒的罗马监狱长。他的女儿重病,他的妻子也在回忆她女儿儿时坐在窗边看着外面,当时罗马城是何等的美好。所以两个回忆,都让人看见那份起初人性中、起初周边环境中的美善,都是人心大向,但是后来都被破坏。在如今的破坏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呢?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苦难的解读。精彩下集,请留意 :施玮| 为主颠狂:观影《使徒保罗》(下)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