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十三岁留学,不高考也不中考

十三岁留学,不高考也不中考

十三岁留学,不高考也不中考

第1434期·2012年9月4日-10日


  Jane,20岁

  ——徐汇区某小学

  ——德国某中学

  ——德国哥廷根大学经济学系

  虽然Jane在德国依然算是外籍学生,但她申请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的过程并不算是留学。比起通过托福、SAT、雅思等考试进入英语国家读书的青少年,Jane的求学之路显得很“非典”,她13岁就从上海到了德国汉堡边上的一个城市,插班进入德国中学的七年级。她不仅没参加高考,连中考也省去了。

  文l王俊逸图l受访者提供

  Q&A

  生活周刊:德国的中学生申请海外大学的人多吗?

  Jane:据我所知,年级里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在申请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德国以外的学校,但很多同学都有海外经历。一个女生在马来西亚生活过七八年,另外一个女生在巴西生活过九年。大部分同学即使没有国外生活的经验,也会有国外旅行的经验。德国的大部分家长还是很注重他们对于整个文化交流的培养。

  生活周刊:在德国的中学里,学业等级的压力大吗?

  Jane:在中学里,同学和同学之间不太去比较学习成绩。不是说个人本身完全不看重,而是大家有种默契,不太公开地去讨论这些。可能是为了避免等级之分吧。同学和老师都不会因为成绩差就不喜欢你。

  “洋泾浜”的上海姑娘

  “我妈老说我的上海话很差,洋泾浜。”上海姑娘Jane用很标准的普通话告诉记者,甚至还带有一种微妙的北方口音,时不时有一些儿化音冒出。当记者告诉她这个感觉时,她笑得更欢乐了,“大学里有一些来自中国的学长学姐,他们大多来自北方,所以跟着他们学会了北方腔。”

  这个13岁就到德国,混在一群德国青少年中长大的女孩子,不仅上facebook和twitter,也很神奇地拥有QQ和微信这样“中国式”的通讯神器。

  Jane的幼儿园、小学生活都在上海度过。但小学的印象在Jane心目中已经很模糊了。“我记得是在复兴路上的一所小学。”她仔细想了一下学校名,抱歉地笑笑,“不好意思,名字真的忘记了。”

  虽然年纪很轻,Jane待人处事却成熟有教养。她的用词和语气都很有礼貌,甚至少许词语会过于文雅。她讲话的语速偏慢,可能是习惯了欧洲生活节奏的缘故。

  Jane的父母在德国开有一间公司,因为生意关系不得不中德两地飞来飞去。Jane小学毕业后,就被父母接到德国,那时,她还一句德语都不会说。

  幸好德国政府有一个帮助外来学生的政策。“为了帮助12到16岁的外国青少年更好地融入德国社会,政府会安排这些青少年进入一所公立的语言中心,免费学习德语和德国文化。同时学习数学、地理等一些知识。”Jane解释道。

  学了一年多的德语和德国文化后,Jane便插班进入一所普通中学里学习。同学几乎全是德国本地人,Jane也逐渐融入德国的高中生活。

  愉快的中学生活:游泳、跆拳道、舞会……

  16岁,当Jane的小学同学们学着七八门主科和副科,做着大量的作业,紧张地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压力时,她享受着自己的中学生活。虽然在同学中还算是努力学习的好学生,但也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

  德国没有初中和高中之分,因此也没有中考。六年级一直到十三年级这段时间可以畅通无阻,直接升学。“德国升学唯一的压力可能在于五年级之后有一个中学等级的分配。”Jane补充,“德国以前的体制是这样,中学分为四等,由老师推荐加上平时成绩来决定。对于这个体制,德国教育局和社会、媒体还有一些争议。不过德国人本身并不是那么在乎学校的等级。”

  Jane在语言关过了以后,因为学业轻松,便将很多精力放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她课外去学习了跆拳道,参加了游泳馆的游泳队,还去舞蹈学校学习国标。

  对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来说,参加舞会的记忆是青春中亮丽的一笔。“我所在的城市每年会有两个舞会,参加的都是青少年。”Jane说。

  为了参加舞会,Jane特地去商场买了晚礼服,搭配了首饰,还“生平第一次去理发店弄了一个发型,在理发店待了三个小时。”Jane说,“购齐那些装饰花了很长的时间,但整个过程一直都很愉快。”

  在舞会上,Jane和同龄人欢快地度过了青春时光。“第一次穿高跟鞋,第一次有个男生邀请我跳舞。”她笑着说,“从晚上七八点一直到十一二点,我穿了一双很高的高跟鞋,快痛死了,几个小时下来真的快崩溃了。”

  从高中到大学:不比较,无压力

  德国没有高中,却有一个所谓的“高年级”,指的是从十一年级到十三年级。“进入高年级之后,我们就没有班级之分。只有辅导小组,一个辅导员负责十几到二十个学生。小组定期会有个聚会,或者娱乐,或者学术交流。”

  这样的学习更和大学接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选择课程。Jane选择了数学和化学作为自己的核心主课,英语和历史作为附属主课。“理论上,同学在选课的时候并不需要顾虑大学选课的专业,以个人兴趣和长项为主,只要有个漂亮的成绩就可以了。但我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到了大学想念的专业,我想念经济系,所以主攻数学。至于化学,纯粹是兴趣。”

  高年级结束前,Jane参加了德国的“高考”——一个名为Abitur的综合考试。但升学并不是“一考定终身”。成绩单里,平时的成绩占到了60%,高考成绩只占40%。之后,Jane在网上填写了申请表,向各所大学投递了简历,顺利地进入了心仪的哥廷根大学。

  Jane在选择大学的时候,还是有些“名校情结”。“中国人的话,还是会在意学校的排名,在国际上的声望。”但她接着说,“大部分学生挑选学校的主要标准是离家近与不近。大学本身的声望不是那么重要,学生对某个系或者某个科目的声望更为看重。”

  “我自己感觉,高考的压力和国内是完全没法比的。”Jane说。

  第三只眼

  因为语言的关系,国内高中毕业后直接到德国读大学的学生很少。大学里的中国学生一些是在德国念的中学,通过他们的教育体制直接申请德国的大学,还有一些是国内大学毕业后申请硕士或者博士过来的。

  选择在德国念大学或者深造,应该是看重这边平等、不功利的教育环境。德国的教育与中国相比,没有“择校”之类的事情。我想解释一下用“歧视性”这个词的意思。在学习方面,他们不像中国那样看不起不聪明的学生,也认为根据学生的成绩或者聪明程度来划分学生,是很奇怪,或者至少不礼貌的事情。这边的大学没有像中国或者美国那样,长期有排名有等级,虽然近几年有什么“精英大学”的提法,但那个其实主要只是跟钱挂钩。这里毕业之后找工作,不像国内首先要看大学牌子,主要看的是实习经验,比如待过的团队、老板在行业中的名气等。

  罗翠德国哥廷根大学在读博士
http://www.why.com.cn/epublish/n ... bject7ai327080.html

[ 本帖最后由 香茗一杯倚清风 于 2012-9-4 21:08 编辑 ].

TOP

哎,多好的求学环境啊!!真想送孩子去德国上学,跆拳道、游泳、击剑、舞蹈、钢琴孩子都喜欢,上了中学就根本想都不敢想了,只能暑假玩玩了。.

TOP

真羡慕!.

TOP

羡慕!.

TOP

国外的教育医疗体系,真的令人羡慕!.

TOP

我也真想把孩子送出国外读书....

TOP

不用中考高考,好自由的孩子。.

TOP

这里毕业之后找工作,不像国内首先要看大学牌子,主要看的是实习经验,比如待过的团队、老板在行业中的名气等。
这句话很欣赏,毕业以后未必比我们所谓的名牌大学出来的孩子差。羡慕啊。。。。。。。。。。.

TOP

这和我女儿的情况差不多,她去年到德国,进入他们中学的国际班先念一年德语,同时也有数学和英语体育等课程。今年进入正式班。学校的生活对她来说是活跃和愉快的,她是吃过国内初中之苦的人,到了德国非常开心。我希望她就这么一年一年读下去,到十二年级做出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去申请大学。.

TOP

德国的中学也分四个等级,按学校的类别来决定你将来有没有资格申请大学。
德国的家长也希望孩子进入等级高一点的学校,但他们也更尊重孩子的发展和个性, 不会强硬逼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一个是对孩子的爱护,另一个是就算不进入大学深造,按德国的职业培训系统,不念大学的孩子也是有将来的,有很多也成为专门人才。
所以反观中国的教育环境为什么这么成问题,是整个的人才培训系统的问题。.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