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奥古斯丁的归信

奥古斯丁的归信

https://mp.weixin.qq.com/s/gaiFj9D5xnfxoGG_0o08Ig

长文 | 奥古斯丁的归信

生命之光读书汇  今天

微信号:生命之光读书汇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免费订阅』

编者按

新约时代以来,在基督教历史上我们所知的神学家中,恐怕没有几个人像奥古斯丁凭着最赤露敞开的坦诚,而影响后人。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如今的你我何其相像——情欲、事业、名声,诸如此类,再加上那么点爱吹牛的癖好。他也曾和你我一样不断地为内心似乎缺失的一角在寻找填补品,从情色、知识到摩尼教,再到新柏拉图主义,最终犹犹豫豫、摇摇晃晃地进入真理,直至深深扎根,再无彷徨。

今天是奥古斯丁诞辰,我们以冈萨雷斯的这篇记述也纪念这位“整个基督教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基督徒之一”,或许还可以从奥古斯丁的成长之路有所学习。


奥古斯丁的归信

作者:胡斯托·冈萨雷斯
“拿起来,读吧。拿起来,读吧。拿起来,读吧。”可能是一个正在玩耍的孩子喊出的这些话,穿过米兰一座花园的围栏,进入一位沮丧的修辞学教授耳中。他正坐在一棵无花果树下高呼:“多久,主啊,还要多久?是明天吗?永远是明天吗?为什么我的污秽不就在此刻洁净?”对于此刻的他来说,那个孩子的话仿佛来自天上。

不久之前,他在花园的另一处刚刚放下他在阅读的圣经。现在,他回到原处,拿起圣经,读到了保罗的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奥古斯丁——这位修辞学教授的名字——回应了保罗的话,他做出了自己迟迟没有做出的决定:全心服侍上帝。他很快就放弃了自己的教授职业,开始了另一项事业,而这项事业最终令他成为整个基督教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基督徒之一。

为了理解米兰花园这次经历的深远意义,我们必须先讲述奥古斯丁在此之前的生活。

■ 艳遇和知识远远不够,人必须寻找真理

公元354年,奥古斯丁生于北非小镇塔加斯特(Tagaste)。他的父亲是罗马帝国的小官员,信奉传统异教。但是,他的母亲莫妮卡(Monica)是敬虔的基督徒,她为丈夫归信基督不住地祷告,最终,上帝应允了她的祷告。奥古斯丁似乎与父亲并不是十分亲密,著作中很少提到他。但是,莫妮卡在她这个独生子的一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主导作用。



奥古斯丁的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拥有非凡天赋,因此希望他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此,他们将他送到附近的城镇马都拉(Madaura)直到他们用尽了资产,因此,奥古斯丁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到塔加斯特。奥古斯丁说:“我在马都拉与伙伴们行走在巴比伦的广场上,我在污泥中打滚,仿佛进入了玉桂异香丛中。”他和这些朋友吹嘘他那些或真或假的艳遇,和他们一同恶作剧。终有一天,他会从中看见自己的罪并为此而懊悔。

最终,多亏了罗马尼亚努(Romanianus)的资助,奥古斯丁得以来到迦太基继续学习。几百年来,迦太基始终是说拉丁语的非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奥古斯丁大约在十七岁时来到了这座大都市。虽然他并没有荒废学业,但是,他也开始享受这座大都市所能带来的种种快乐。很快,他就有了情妇,还为他生了孩子。他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阿得奥达图斯(Adeodatus),意为上帝或某位神祇所赐。

同当时所有准备成为律师或公务员的年轻人一样,奥古斯丁也学习了修辞学。这一学科的目的是让人学习优雅且具有说服力的演讲与写作。真理并不是讲授的内容,这是哲学教授的事情。但是,修辞学的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的古代著作,包括古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的著作。除了身为语言大师,西塞罗还是一位哲学家。因此,在阅读西塞罗的过程中,奥古斯丁逐渐相信,只有华丽的辞藻与优美的文体远远不够。人还必须寻求真理。

■ 九年旁听摩尼教

追求真理让这位年轻的学生走向了摩尼教(Manichaeism)。摩尼教起源于波斯,是摩尼(Mani)于公元3世纪创立的。摩尼认为,人类的困境在于,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两种天性。一种是精神的,他将其称为光明;另一种是物质的,他将其称为黑暗。在整个宇宙中,也永恒存在着光明与黑暗。

摩尼教徒通过一系列神化对此做出了解释:光明与黑暗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人类现在的状态是它们结合的结果。因此,救赎在于将光明与黑暗割离,并预备我们的精神重返纯光明的国度,在纯光明的国度中变为纯粹的光明。光明与黑暗任何新的结合都是邪恶的,因此,真信徒必须避免它们再次结合。摩尼认为,这个教义已经以各种方式被启示给众先知,包括佛陀、琐罗亚斯德(Zoroaster)、耶稣和摩尼自己。



在奥古斯丁时代,摩尼教已经传遍了地中海盆地。它的主要魅力在于它所宣称的极度合理性。同以前的诺斯替主义一样,摩尼教的许多教义基于观测天象。此外,摩尼教的一种宣教方法就是讥笑基督教的教义,尤其是讥笑圣经的“天真烂漫”与其中的原始语言。

摩尼教似乎解决了奥古斯丁在基督教这里遇到的难题。它们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个问题是,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圣经是一系列的不雅之作——一些书卷甚至相当粗俗,圣经很少遵循优美的写作规则,其中还包括许多粗鲁的事件,如暴力、强奸和欺骗等。

第二个问题是恶的起源。莫妮卡曾经教导奥古斯丁,只存在唯一一位上帝。但是,奥古斯丁在自己周围和自身都看到了恶,他必须追问恶的起源。如果上帝至高无上,是绝对的善,恶就不可能是上帝所造。另一方面,如果万物都是上帝所造,上帝就不可能像莫妮卡和教会所宣讲的那样良善与智慧。摩尼教给了这两个问题答案。圣经——尤其是旧约——实际上并不是永恒光明的话语。恶也不是永恒的光明所造,而是与之对立的黑暗所造。

因此,奥古斯丁成为了摩尼教徒。但是,他总是心存疑虑,他做了九年“听众”(hearer),没有加入“完人”(perfect)的行列。在一次摩尼教聚会中,他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疑惑,有人告诉他,他的问题非常深奥,有一位名叫福斯图斯(Faustus)的伟大的摩尼教教师可以解答他的问题。备受期待的福斯图斯终于出现了,但是,他其实比其他摩尼教教师好不到哪里去。

失望的奥古斯丁决定另辟蹊径,继续寻求真理。此后,他回到塔加斯特住了一段时间,又到迦太基重操旧业,担任修辞学教师;可是,他在迦太基的学生难以管教,到罗马发展似乎更有前途。然而,事与愿违,虽然罗马的学生更加规矩,但他们总是迟交学费。后来,他搬到了需要一位修辞学教师的城市——米兰。

■ 成为新柏拉图派

在米兰,西姆普利齐亚努——安波罗修召来教自己神学的老师——将新柏拉图派著作介绍给奥古斯丁。西姆普利齐亚努这样做显然是希望——他的希望其实是有充分根据的——新柏拉图主义能够为奥古斯丁开辟一条重返母亲信仰的道路。由于阅读了新柏拉图主义著作,奥古斯丁成为了新柏拉图派。当时非常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哲学。



通过学习、自律和神秘默想,新柏拉图主义试图领会那位不可名状者:一切存在之源。新柏拉图派的目标是沉湎在神秘默想中经历忘我。同摩尼教的二元论不同,新柏拉图主义断言,只存在唯一的本体太一,所有实在都是源于太一的一系列流溢,就像石子击打水面时出现的同心圆。距离太一越近,实在就越高级,被隔离得越远,实在就越低级。那么,恶并不是另有起源,而只是远离了太一。道德的恶在于不仰望太一,却专注于流溢出的众多低级实在。

这似乎回答了一直困扰着奥古斯丁的恶的起源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断定,一个唯一的存在——无限的善——是万物之源,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承认受造物中恶的存在。虽然恶是真实的,但它并不是一个物体(a thing),而是一种偏离善的太一的趋向。此外,同奥古斯丁先前在摩尼教中所学相比,新柏拉图主义帮助他将上帝与灵魂视为精神性的。

■ “赐予我贞节与自制,但不要太快”

奥古斯丁还有另一个疑惑:我们怎能说有着粗俗语言且充满暴力与虚假故事的圣经是上帝的话语?安波罗修为奥古斯丁解答了这个问题,而这就是安波罗修在奥古斯丁的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莫妮卡与奥古斯丁一同住在米兰,她一定要奥古斯丁去听安波罗修的讲道。作为一位修辞学教授,奥古斯丁同意参加米兰这位最著名的演说家所主持的崇拜。他的初衷并不是去听安波罗修的讲道,而是了解安波罗修讲道的技巧。

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奥古斯丁发现,他在听安波罗修讲道的过程中并不像一位专业的修辞学教授,而更像是一位真理的渴慕者。安波罗修通过比喻讲解了许多曾为奥古斯丁带来难题的经文。按照修辞学的标准,寓意解经完全可以接受,因此,奥古斯丁认为,寓意解经完全正确。而且,寓意解经无疑令圣经显得并没有那么粗俗,因此也就令圣经更加可以接受。

直到此时,奥古斯丁在基督教这里所遇到的主要理性难题都已解决。但是,他还遇到了其他的难题。他并不想成为没有真正信仰的基督徒,如果他接受母亲的信仰,他就会全心信奉到底。此外,由于当时盛行的修道主义思想和他自己的新柏拉图主义观,奥古斯丁还相信,如果他成为基督徒,就必须放弃修辞学教授这个职业,放弃他的所有抱负以及一切肉体上的享受。对于奥古斯丁来说,放弃一切肉体上的享受似乎是最困难的。他后来写到,他当时经常祷告说:“赐予我贞节与自制;但是,不要赐予得太快。”

在这个战场上,奥古斯丁进行着激烈的内心争斗,这是愿意与不愿意之间的争斗。奥古斯丁已经决志成为基督徒,但是,他并不想成为得太快。他也不能再以理性难题为借口。



此外,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也令他感到羞愧。在罗马,著名的哲学家马里乌·维克多利努(Marius Victorinus)——他曾经将新柏拉图主义著作翻译成拉丁文——来到教会,当众宣认了自己的信仰。奥古斯丁后来又听说,在读过阿塔那修的《圣安东尼传》之后,罗马帝国的两位高官效法安东尼这位隐修士的榜样,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与高位。就是在这个时候,难以容忍身边那些朋友——或许是他自己——的奥古斯丁,逃到了他归信基督教的那个花园。

■ 成为希波主教和划时代神学家

在归信基督教之后,奥古斯丁采取了开始新生活的必要措施。他要求接受洗礼,安波罗修为他和他的儿子阿得奥达图斯施行了洗礼。他辞去了自己的修辞学教职。后来,他与母亲莫妮卡——她在奥古斯丁的大半生中一直陪伴着他,她既希望儿子能成为基督徒,也希望儿子能拥有美满的婚姻和事业的成功——以及他的儿子阿得奥达图斯和一群朋友启程前往北非,他打算余生在那里过隐修生活。莫妮卡说服奥古斯丁离开了他交往多年的情妇——奥古斯丁甚至都没有提过她的名字。

在港口城市奥斯蒂亚(Ostia),莫妮卡患病去世,这打断了奥古斯丁重返非洲的行程。奥古斯丁悲痛欲绝,他和自己的朋友必须在罗马停留数月。

当奥古斯丁最终回到塔加斯特时,他卖掉了自己所继承的大部分遗产,将其中一部分钱分给了穷人,带着余下的钱与阿得奥达图斯——他在随后不久死去——和一些朋友定居在加西齐亚根(Cassiciacum),他们的目的是神秘默想与研究哲学。他们并不想过沙漠修士极端严格的生活,而是一种井然有序的生活:没有不必要的安逸,全心进行灵修、研究和默想。

在加西齐亚根,奥古斯丁完成了他的早期基督教著作。它们仍然受到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但是,奥古斯丁已逐渐意识到,基督教的教义与新柏拉图主义之间存在差异。他希望自己在加西齐亚根撰写的少数对话录将成为他多年“哲学生活”的开始。

然而,事与愿违,奥古斯丁的名气越来越大,因此,已经有人对他的生活另有安排。公元391年,他到希波城拜访一个朋友,希望邀请他加入加西齐亚根的小修道院。但是,当他在希波进行崇拜时,希波的主教瓦勒里乌(Valerius)在会众中认出了他,瓦勒里乌那天的讲道是上帝如何一如既往为自己的羊群差派牧者,随后,他要求会众为上帝的带领祷告,因为上帝真的可能将他们的牧者差派到他们中间。会众的回应正如主教瓦勒里乌所料,奥古斯丁极不情愿地被按立,开始与瓦勒里乌一同在希波服侍。



四年之后,奥古斯丁与瓦勒里乌一同被任命为主教,因为瓦勒里乌担心,其他教会可能会偷走他的猎物。当时,主教被禁止离开自己的教会到另一个教会担任主教,因此,奥古斯丁被授予主教之职就可以确保他的余生都在希波度过(当时还有规定,一个教会只能拥有一位主教,但是,奥古斯丁和瓦勒里乌显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随后不久,瓦勒里乌去世,奥古斯丁成为希波的唯一主教。

作为牧者与主教,奥古斯丁希望尽可能保留他在加西齐亚根的生活方式。可是,他现在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牧工作,因此,他用在默想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正是在思考教牧工作的过程中,他撰写了大部分著作,而这些著作令他成为自新约时代以来整个说拉丁语教会中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TOP

https://mp.weixin.qq.com/s/1sFSncxX0T1IaYKHId6GNA
他写满了一座图书馆,一本忏悔录旷古烁今 | 奥古斯丁诞辰纪念

罗杰·奥尔森  橡树文字工作室  今天

橡树出版之【逝者追思】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名为《忏悔录》一书的熟悉程度,恐怕要高于它的作者奥古斯丁。否则,基督徒的数量至少应该比当下增长一倍。当然,人们更不知道的是,这位希波主教的作品远不止这一本,而是可以装满一座图书馆。如今我们可以不知道他写的这些书,但我们必须知道引领他走上忏悔之路的那位救主。今天的文章中,就清清楚楚记载了这个过程。谨以此文纪念奥古斯丁诞辰1664年!
在所有早期教父中,奥古斯丁的生平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个。事实上,我们对奥古斯丁生平的认识,几乎超过我们对任何古人的了解。这是因为他写过一本相当可靠详实的自传,名为《忏悔录》(Confessions)。虽然这本书是以祷告的方式,来记述他的信仰旅程以及他对神的感谢,但是这本忏悔录透露了许多奥古斯丁的童年、家庭、青年、早期的挣扎、心智与身体的状况、悔改,以及他身为北非教会主要人士的神学发展与生活。

奥古斯丁在这本书中,对于他的读者,少有保留,甚至可说是毫无保留。他把婴儿时期开始到成人生活中的罪恶,巨细靡遗地完全呈现出来,并且处处都强调他全然败坏,以及神恩典的医治与更新的大能。这本忏悔录也显示,奥古斯丁对于人性,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是悲观者,但是,他对于神的恩典则是一位乐观进取的人。

穿过异教和哲学进入基督教大门


公元354年11月12日,奥古斯丁出生于塔加斯特(Thagaste),这是离迦太基不远的一个北非小城镇。他的母亲摩尼卡(Monica)是一位基督徒。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把他的悔改信主归功于摩尼卡为他锲而不舍的祷告。

奥古斯丁的父亲是罗马政府的中等公务人员,在社会上有点地位,是一个异教徒,对于摩尼卡的基督教信仰缺乏兴趣。虽然奥古斯丁在年幼的时候,受教为一个基督徒,但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偏离信仰的生活,尤其是他就学于迦太基学院时的反反复复,时而想要“满足肉体的欲望”,时而又想要透过哲学和宗教发现生命的意义。

奥古斯丁在迦太基,受到一个当时相当新的宗教“摩尼教”的影响。摩尼教徒乃是跟从波斯先知名为“摩尼”的人。摩尼在罗马政权的手下殉道,生平很像耶稣基督。有一段时间,奥古斯丁受到摩尼教的吸引,因为他们似乎是知识分子,并且可以对生命的终极问题提出解答。奥古斯丁这位年轻的学生认为,这些解答似乎比基督教或传统异教的解答更高明。

举例来说,摩尼教徒相信,世间有两个永恒且力量同等的善恶势力,永无休止地纠缠在一起,争斗不已。他们好像诺斯替主义者,把邪恶归于物质,而物质就是邪恶原则的创造物;把良善归于天上良善的神所创造的灵。这个答案似乎解决了邪恶的谜底。但奥古斯丁最后终于恍然大悟,看穿这种二元论神学与灵修主义的真相,离开北非,前去罗马和米兰。

奥古斯丁在米兰,这个西方朝廷的所在地,所过的是异教徒生活,但是受到两大生命更新力量之影响。当他在米兰学院教授修辞学(传播学)的时候,奥古斯丁开始阅读新柏拉图主义的著作。这些作品使他相信,世间有一个非物质的、无限的属灵实有,这是妨碍他接受基督教的一个祸害。新柏拉图主义也为他提供一个关于邪恶的见解,这见解与卡帕多西亚教父尼撒的格列高利所发现与教导的类似:恶并不是实质,而是善的缺乏。这个看法使奥古斯丁相信,就整体来说,基督教和圣经的信仰无法回答恶的问题。

如果神是无所不能与绝对良善的,那么,神从无中造出来的世界,为什么有这么多邪恶呢?世界既有邪恶,那么,神不就创造邪恶了吗?神不就是邪恶的创造者吗?新柏拉图主义,这个异教的哲学,给了他一个最重要的神学钥匙,打开他归向母亲宗教信仰的大门。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个人既可以很有能力又是一位基督徒


在米兰生活与教学时,奥古斯丁也开始学习安波罗修的修辞学风格。圣徒安波罗修是意大利北部最伟大的基督教传道人和主教。安波罗修以非凡的勇气闻名遐迩:在皇帝下今进行残酷冷血的报复性屠杀,夺走了数以千计希腊人生命之后,安波罗修仍然勇散地对抗皇帝。而且,安波罗修也以精湛的讲道技巧著名,因此奥古斯丁开始藏在米兰大教堂的后座,偷听安波罗修讲道。

最后,安波罗修所传讲的信息,开始渗入到奥古斯丁心里,使他相信,他以前有眼不识泰山、
错看了基督教。他曾经轻率地把基督教当作软弱者与愚人的宗教,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安波罗修的榜样证明,一个人既可以很有知识、能言善道、勇敢无畏,而又是一位基督徒。

到了公元386年年初,奥古斯丁已经确信基督教世界观的真理,但是还没有准备好要归信他母亲的信仰。他知道,真正的基督教远超过单纯的心智知识,因此《忏悔录》透露,奥古斯丁在悔改相信耶稣基督这个关口时,内心深处所经历的许多痛苦挣扎。奥古斯丁的早期基督徒生活,有一个很反讽的祷告说:“哦,神啊,请赐我纯洁的恩赐……但是,请不要现在就给我。”

现在,他在米兰,真的走到了抉择的路口,然而还没有完全到可以弃绝他以前犯罪累累和自我中心的生活形态。

奥古斯丁的悔改经历,在教会史上是最为著名的一个。这个悔改故事,就是《忏悔录》的焦点。该书记述了他快刀斩乱麻,与以前生活一刀两断,以及使他完全脱胎换骨的生命更新之事件。

奥古斯丁主题书单之一:传记类图书

《希波的奥古斯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10
《奥古斯丁图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09
《追寻之旅——奥古斯丁传》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08
《奥古斯丁》中华书局 2014.01


公元386年8月的某一天,奥古斯丁坐在他与友人合租的一个别墅花园里。他的自传最好地记述了他自己悔改的过程。当时,他和一位名为亚吕皮乌(Alypius)的朋友,正在阅读保罗的罗马书,并讨论这位使徒向外邦人传讲和教导的福音。奥古斯丁读着读着便深深地悔罪:

当时有一个很深沉的思想,从我灵魂的秘密深处涌上来,并把我以前遭遇的不幸呈现在我的眼前,形成一个巨大的风暴,跟着,我的泪水好像倾盆大雨一样流出来。因为它沛然莫之能御的能力,我想,我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爆发出来,所以我偷偷地离开亚吕皮乌。因为我的潜意识认为,独处是比较好的痛哭场所。

所以,我退到遥远的地方,使我不会受到压迫感。这就是我当时的狼狈情形,他也知道。因为,我想,我呜呜咽咽地说过一些话,并在这种情形下,站起身来离开他。他当时留在我们原来所坐的地方,很可能是因为他完全吓呆了。我仆倒在地上,到底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我自己也不清楚,只知道我在一棵无花果树下,放声大哭。

因此,我的泪水就好像黄河决堤一样迸发出来,这是神所悦纳的祭物。然后,我并不是用这样的字句说,但却有这样的果效,不断地对神说:“但是,主啊,多久了?主啊,多久了?你要永久对我生气吗?哦,主啊,请不要记念我以前的过犯。”因为,我认为,过犯把我迷住。我由衷地发出这样悲哀的哭喊:“多久了,多久了?明日复明日吗?为什么不是现在呢?为什么现在不是我告别不洁净的时刻呢?”

我口中喃喃自语,说着这些话,懊悔无比又痛心疾首地哭泣着。当时,听啊,我听到一个好像男孩子,又像女孩子的声音,我不知道是哪一种,来自一个邻居的房子,一直重复地唱着说:“拿起来读,拿起来读。”

我的脸色马上改变了,开始迫切地想:这样说唱,对于孩子的任何游戏,是否都很不平常呢?而且,我也想不起来,我曾经听过这种声音。所以,我两眼中的洪流就中断了。我起身,把这件事当作是从天上而来、叫我打开圣经阅读的命令,并且是叫我看,展现在我眼前的第一章……

所以,我快快地走回我与亚吕皮乌原来坐着的地方,因为我在那里放下使徒所写的书卷。我回去后,一把抓起来,打开,默默地看这书卷,我的眼光首先接触到的地方,赫然就是:“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3-14)

我没有再读下去,而且我也不需要再读下去,因为顷刻间,当这个句子结束时,我的心里就像被一个大光照射着,充满了安全感,所有的怀疑阴霾都一扫而光,消逝无踪了。(《忏悔录》8.12)


奥古斯丁传记

担任主教数十年,在冲突与争议中写作


奥古斯丁在悔改后不久,由安波罗修主教施洗,进入米兰的大公与正统教会。他最初想要过修道士的生活,因此把一个小别墅改建成祷告、研究和默想的修道院。最后,他决定要回北非的老家,建立一个修道院。奥古斯丁的母亲来跟奥古斯丁同住,就在他们返家的途中去世。

奥古斯丁回到北非之后,因为拥有伟大的才智能力和修辞学技巧,于现在名为突尼斯的地方,变成鼎鼎大名的基督徒。当地的大公教会,仍旧受到分裂主义的多纳徒派基督徒之危害,多纳徒派不断从大公与正统的基督教拉走悔改信主的人,改投他们的教会。摩尼教则仍然在增长之中,并且向基督教发出挑战。异教仍然很强大。但是,大公教会本身则受到许多内部问题的威胁。尽管奥古斯丁本人有意,但是他却无法随心所欲地过活,也就是当一位退隐默想的基督教学者,沉浸在默想、阅读和祷告之中。

公元391年,奥古斯丁真的是出于被迫,接受希坡基督教会众的按立。有一天,当奥古斯丁与他们一同敬拜时,那些会众真的动手抓住他,把他拖到前面,接受老主教的按立,根本不顾他的眼泪和抗议。然后,当那位年长的主教需要一位副主教时,奥古斯丁又再度被迫接受这个职事。所以,完全与他的个人意愿相反,奥古斯丁在公元395年受任为希坡主教,并在翌年,在原来年长主教去世时,正式接下这位主教的棒子。

奥古斯丁在42岁的时候,成为北非一个主要教区的主教,并续任了三十多年,直到公元430年他去世时为止。在担任主教职期间,他深深卷入教会生活与政治事务之中,因此博得了“基督教界最聪明的领袖之一”的美名。

他与摩尼教辩论过,透过写作,证明摩尼教是基于神话与充满矛盾的宗教。他也对抗日益增长的多纳徒势力,提出一个教会生活与礼仪的神学,最后攻克多纳徒派对大公教会的教阶与礼仪合法性的抗拒。但对于神学史,最重要的还是这位希坡主教与一位在罗马的、名为帕拉纠的英国修道士,以及追随帕拉纠的徒众,卷入的长期纷争与辩论。

奥古斯丁根据这些冲突与争议所写的著作汗牛充栋,可以充满一整个图书馆。教会史上,只有奥利金的写作数量超越他。据说,有一位名为依西多尔(lsidore of Seville)的西班牙神学家,在贮藏奥古斯丁作品的阁楼上,写了这样一个题词:“任何宣称他读过这一切著作的人,就是一个骗子。”

(摘自《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4)

奥古斯丁主题书单之二:著作类

1.《奥古斯丁选集》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05
2.《忏悔录》 商务印书馆 1963.08
《忏悔录》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07
《忏悔录》 (英汉双语)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0
《爱的颂歌》(《忏悔录》节本)中国基督教两会 2007.08
3.《天主之城》(上下) 吉林出版集团 2010.06
《上帝之城》(上下)人民出版社 2006.12
《上帝之城》(上下)(修订版)人民出版社 2018.09
《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上中下) 上海三联书店 2009.01
《上帝之城》(缩节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08
4.《论三位一体》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05
5.《论信望爱》 三联书店 2009.08
6.《道德论集》 三联书店 2009.05
7.《论四福音的和谐》 三联书店 2010.02
8.《论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08
9.《独语录》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7
10.《论自由意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
11.《驳朱利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06;2017.08
12.《论灵魂及其起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10;2017.08
13.《恩典与自由》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04
14.《论原罪与恩典:驳佩拉纠派》 商务印书馆 2012.12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