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36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如何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小升初第二阶段/:*.;.*:

:*.;.*\如何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小升初第二阶段/:*.;.*:

-

小升初的第一阶段,圆满完成了,孩子进了他心仪的学校。

小升初的第二阶段,开始了,如何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衔接。

正在加紧做功课,现在把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内容(网上好文)贴出来,以求共勉。
(由于文章自有其连贯性,不便割裂,所以有些内容重复,望谅解。)

也望各位先辈提供经验,帮助大家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1,怎样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
         -- 语文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
         -- 数学学习方式需要转变
         -- 学会自控最关键,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2,小学升初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 怎样才能使这些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
3,家长如何做好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衔接


--- 让孩子在肯定中长大 #32楼
--- 培养孩子勇敢的品格 #37楼

--------------------------------------------------

[ 本帖最后由 香林花雨 于 2009-5-20 22:20 编辑 ].

TOP

怎样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

      小学教育重在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良好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
      初中则是在小学积累基础上的重新开始,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文明习惯养成、学习习惯养成、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法指导等方面都需要衔接,小学和初中都要创造条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实现“无缝”衔接和平稳过渡。下边班主任、教师、家长、学生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初一新生跨进中学校门,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明显变化和客观环境的改变,接踵而来的问题往往会令他们困惑不解、应接不暇。班主任只有从基础抓起,从点滴抓起,从心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获取知识技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孤独,寂寞。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学校,陌生的教师,陌生的同学,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往往会使人许多学生不知所措。
由于小学课程少,知识简单,压力小,许多学生养成了贪玩的习惯,到了初中,科目增多,学业加重,面对七、八位任课教师不知所措,使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快适应,从而造成学习焦虑。要充分了解这些心理特征,采取措施,对症下药。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在学习上,中学教学与小学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习内容的复杂(课程的加多,内容的加深),学习方式的变化等也不能让初一学生很快适应,因而产生学习焦虑,甚至厌学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应该多从自身和学生身上寻找原因,多摸索适合学生的教法,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水平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TOP

教师篇
      语文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

      由小学升入中学,同学们又踏上了新的语文学习之旅。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中语文的特点。小学语文学习注重字词训练,字音、字形、字义、组词、造句……立足基本点;同时强化朗读训练,在课堂上,单独、齐读、小组读;领读、分角色读,朗读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小学语文偏向于记忆,而初中语文偏向于理解,阅读量要求比小学明显增多,且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广泛阅读,加强积累感悟。要学会筛选,精于提炼,善于归纳,勤于练笔。
      其次,要及时调整语文的学习方式。初中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讲求自主学习,以及懂得名家名篇,自主欣赏能力的培养,强调主动学习探究,讲究整体阅读感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笔记等。.

TOP

数学学习方式需要转变

      小学教学中“扶”得较多,而中学教学中注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放”得较多。为此,特别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按教学要求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终身受益。

      一、课前做好必要的预习,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预习,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由于中学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课堂上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手把手地一一讲解,造成一部分小学生不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预习在初中阶段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的。

          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在预习时应做到:一粗读,首先大致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多问些“为什么”,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要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课堂上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老师讲课,这样可以有目的的学习,提高课堂的有效时间。

      二、课后先复习后做作业,许多同学做作业时,通常是拿起题就做,一旦遇到困难了,才又回过头来翻书、查笔记,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做作业的第一步应是先复习有关的知识,复习时可以采取“过电影”的方式,在头脑中搜索一下课堂上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努力将所学知识回忆起来。若实在回忆不起来,再翻开课本或笔记阅读对照,通过这种方式将所学知识温习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后再去做作业。做完题后,应该从头到尾仔细浏览一遍,检查一下解题的步骤、思路是否正确,个别地方是否有错误。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改,检查修改后才算完成了作业。.

TOP

学生篇
      学会自控最关键

      对于即将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学会自控,培养自己的自控力,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学生的很关键的因素。
      已经小学毕业,马上就要升入初中的同学们,记得在这个暑假,好好培养自己的自控力,它将给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成功。


      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现今初中已更名为6-9年级,但这绝不意味着初中就是小学很自然的延续。校园环境改变了,课程设置增加了,交往对象陌生了……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可以算作是人生的一次小小飞跃。有许多学生由于没有适应这个变化,没有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导致成绩下滑。作为即将步入初中的新生,应该作一些必要的准备。
      增强自理能力。无论初中是否住校,个人独立生活的空间都增大了,而父母或是家人的照看很难无微不至。有两点要特别注意:其一,搞好个人卫生,衣服鞋袜勤换洗,不吃不洁的食物,尤其是那些低劣的零食;其二,不去网吧或营业性的娱乐场所,否则容易成为“擂肥”的对象。
      改进学习方法。小学课程量小,接受能力强一些的孩子只要课上听懂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足以保持上等成绩。初中课程增多了,仅凭课堂的45分钟是不够的,必须要增强学习自觉性,课后针对自己的情况梳理、巩固,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注意人际交往。每个人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性格爱好,要学会包容忍耐,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太过任性。当然也不必刻意讨好别人,只要同学间不是经常闹小矛盾影响心情就可以了,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学习上。.

TOP

好贴,儿子回来就让他看。送花。.

TOP

回复 6#TC妈妈 的帖子

谢谢,大家共勉。.

TOP

小学升初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对于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同学,入学适应不良最为普遍。这些初一的新生大多为十二三岁的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比较差。他们在小学学习了五六年,早已熟悉了小学的环境、学校的老师,来到中学这个一切都是陌生的环境中,不仅环境变了,学校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要求也不同了,而且老师也从小学生为对象的未成年人语言,改变成速度、频率都快速的成年人语言。所有这些改变都会造成初一新生在心理上、学习上的不适应。

  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

学习的课程门类增加,内容加深,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进入中学以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物理、化学等课程相继开设,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课程的增加,尤其是数、理、化等学科的增加,强化了学生对抽象逻辑思维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要求水准,因此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使一些学生感到苦恼的是,越想弄懂的越是听不懂或听得一知半解,越想记牢的越是忘得快,这就出现了对这么多的课程不知如何下手的现象,从而不同程度地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这种分化与学习内容的深度、难度的加大有直接关系。

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
①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初中成绩相关不大。而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却与高中学习呈明显相关。
②经过初一的学习适应和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势,成绩的差异逐渐明显。到了初二,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自然科学课程相继开设,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变得很突出,学习好与差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③随着各学科课程的深入,对于学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和爱好,偏科现象逐渐明显。

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小学时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死记硬背,进入中学后就不能适应了。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直接帮助逐渐减少,不少家长也因为孩子学习难度的增加而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

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校里,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老师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但是,在这方面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能持久保持,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稍有松弛,就会无法自制,把学业抛至脑后,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 本帖最后由 香林花雨 于 2009-5-19 13:00 编辑 ].

TOP

怎样才能使这些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

如果说,大人对于要从幼儿园“升”小学的孩子们不放心,怕他们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不少家长要送他们去上小学学前班。其实,相对于要升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同样也应该有一个初中的“学前教育”。

这个初中的学前教育应该使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达成三个目标:

第一是知识目标:①使学生对初中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认识。②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学习方法和策略。③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是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②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能力。

第三情感目标: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新的学习生活的适应性。②培养学习兴趣,不断引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升初中的衔接期准备:
引导和帮助孩子们逐渐对自己有一个了解。总结小学时的生活和学习,看看自己在生活上特别是在学习上有什么特点(优缺点),甚至可以让他们做一篇作文:写一篇“我想象中的中学”或“我就要成为一个中学生了”的作文。

了解初中生活。领着孩子到初中老师那里,或者到有初中生的朋友、邻居家里串串门,请他们介绍一下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可以联系学生们做的那篇作文做一下对比,初步了解一下中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和自己想象的有什么不同。
⒉对于升入初中的小学生,对环境变迁的适应感很重要,因此应该设法稳定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情绪。所以介绍初中的学习情况,包括环境、规章制度、老师、同学、课程、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特点、学习要求等等,就显得很重要。让这些初中新生们了解中学特点,知道在未来的学习中培养自主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对新生活的信心。

对孩子进行学习的社会动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基本上还是以直接动机和天然动机为主的。尽管学校也会以“大目标”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是这些“大目标”对他们说来毕竟还是朦胧的,往往还难以同他们直接的学习动机挂勾。这种情况,对于他们接受初中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是不能适应的。

因此,对于初一新生进行间接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培养十分重要。可以考虑让他们接触比较形
象具体,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目标。比如可以读、看、讲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模范人物的事迹和故事,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教育,最好能有一些学校、社区等“周围的形象”。再有,利用一些机会开展参观和访问活动,也可考虑参与一些科技馆或活动中心的社会活动或科技制作活动,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对现代科技信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社会动机。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这些即将升入中学的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一般包括自我认识(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如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控制(如自制力,自我监督)等。自我意识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倾向性的核心。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是个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小学时期,自我意识尚处于较低的阶段,其特点是以外在权威为中心,如以教师为中心,来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独立性较差。进入中学以后,由于身体急剧成熟而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因此,中学时期是启发和强化孩子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十分重要的时期。教育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个性品质的发展方向。对于新生来说,自我意识教育很必要。

所以很有必要进行一些指导:

一是引导他们端正自我认识,防止消极倾向出现。如在小学经常受教师表扬的学生,入学后不可能全都照样得到经常表扬。这就需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差异,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

二是指导他们摆脱学习上过多的依赖性,通过讲座指导他们学会独立钻研课程和做作业,知道如何养成自觉预习新课,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的习惯,全面掌握中学课程学习方法。

三是要求他们学会把学习、娱乐和休息结合起来并行成习惯。以便于今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在中学阶段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优化学习风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立新型学习方式,把握学习主动权。

新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绝不是单靠学校教师就可以完全做好的,要全面完成这方面的任务,还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紧密配合,只要各方协调一致,最终总是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所以父母和老师(配合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很必要的。

人际交往活动的教育。还有必要向这些孩子们灌输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引导他们健康的人际交往活动,教给她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了解、关心、学习。具体说,就是了解他人的品质,关心他人的需要,学习他人的优点。指导这些“准”新生从一入学就能以正确的观点交往人,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交际圈,并为进入青春期做好心理准备,为建立未来的良好的班级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 本帖最后由 香林花雨 于 2009-5-19 13:07 编辑 ].

TOP

家长如何做好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衔接
一位家长的经验——

      从小学到初中以后,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的有一个过渡期,谁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度过这个过渡期,谁就能在初中的学习中掌握主动。

           由于初中与小学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彼此之间又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了解,因此在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差异。

      差异一:学习任务差异大

          科目差异:升入中学,学习中明显出现很大的变化:教材多、课程多、任课教师多。学习科目从小学两三门课增加到了十几门(初一光需要统一考试的科目就有七门:英语、数学、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生物,不需要考试的有地方课程、音乐、美术、劳技、礼仪、书法、体育、微机等,但是体育中考加分已经到了50分,微机必须过关考试),这么多的科目每科都有专门的授课教师,每科都很重要。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大堆学习任务,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时常感到手忙脚乱,难以适应,衔接上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陡坡。

          作业差异:小学生只有语文、数学作业,最多加上点英语作业,可是初中一般每天要有5门左右的作业,虽然说是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但这只是指写的,不包括背的。

      应对策略:

      1、让孩子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现在就培养孩子做作业不拖拉的习惯。

      2、作业书写要认真、整洁。高效率不代表可以把字写得潦草,还得要求孩子把字写好,因为初中试卷和中考有卷面分,字写不好还牵扯到孩子的成绩,简单一说阅卷的问题,特别是语文作文、历史、政治等写字多的科目。

      3、作业记录本保证不落下作业。如若不完成,一方面影响订正答案,另外,老师罚抄守着孩子不能表示相反意见,否则会助长孩子的嚣张气焰,以后就很难管理了;.

TOP

差异二:责任感要求差异大
         
由于学生家长对孩子近乎全方位的关心呵护,导致孩子的责任意识缺乏。与小学相比,中学教学学科种类多、内容覆盖面广,课堂教学密度大,刚入学的初一学生如果仍从兴趣出发,只是重视自己喜欢的课程或是自己喜欢的任课教师的课程,就会给以后的学科不平衡埋下不良的种子,造成严重偏科现象。

      应对策略: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而学,随着孩子的长大,要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习成为孩子的生活需要。只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孩子才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学习,才能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对于孩子出现的瘸腿学科应该及时和科任老师联系,而不是等着老师找你;
                另外,有些孩子某些科目学不好,会把责任全部推到老师的身上,家长千万不要全信,更不要因此在孩子面前发牢骚、贬低老师,即使真的是老师教的不好,也要守着孩子说,还是要分析孩子的缺点,为什么有的同学学得好呢?如果通过事实证实确实是老师不好,可以和学校打交道,提出我们的合理要求,但这些事情也不要和孩子说。.

TOP

差异三:学习方法差异大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加强记忆,学生的思维方式停留在形象直观阶段,学习方法较为单一。

到了初中不仅学科增加了,而且内容也深化了,部分科目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分析、运用。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要求从原来的感性思维逐渐向抽象理性思维过渡。例如语文的一篇课文,小学时候要学习一个星期的,而初中可能只用一、两课时就完成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也会有很大差异: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少,主要以老师讲为主,留给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多,中学课堂教学任务多课堂密度大,留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少。而且现在各个学校实行先学后教,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但是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前两天刚听了两节课,就是课前发下预习提纲,自己做,上课稍做点拨,然后再做题,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还行,对于学习能力稍差些的孩子就麻烦大了;这就要求我们家长现在就得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对中学生来言,课前的预习、课堂听课的专注程度、课后的自我复习总结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培养。

      应对策略:

      1、,不要死记硬背,能讲出来就背过了;

      2、在平时检查孩子作业时应该注意专业术语不能出错,考试时,专业术语出错要扣分的;

      3、每学完一个章节,要让孩子自己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如果孩子能够构建出来,而且还不错,就说明他学得很到位了;

      4、养成红笔改错的习惯,这样到考试时就不会不知道看什么了;

      5、练习快速写字,否则上课什么也记不下来,但是临考之前老师都会整理要点,一定帮忙保存好;

      6、培养孩子准确的计算能力,不要粗心,因为粗心丢分太可惜;

      7、尽量让孩子能够课前预习,因为初中的讲课速度快,孩子提前预习可以知道自己哪里不会,听课时可以更有目的性;

      8、按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唯有按时完成,才能得以巩固知识,尽量减少遗忘。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增大知识复现率,促进自己的思考力,发挥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TOP

差异四:心理要求差异大
           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较为紧密:课间、自修时间、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参与等等,教师几乎都与学生紧密相处。小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去告老师。”但是到了初中,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更强调学生自治:同学之间的小小矛盾与冲突不再上交到老师处、自修时间由班干部组织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学校的各项活动,教师都会放权给学生。突然之间从被无微不至的被呵护者上升到真正的主人翁,加之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心理变化很大,所以学生的心理适应上出现了一大陡坡。

      应对策略:

      1、要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比如扫地、擦地,初中老师对卫生的要求很严,而孩子们根本不会干活,眼里也没有活,地明明很脏也看不出来,老师教上三遍之后还不会干,老师就会不耐心了,这时候批评、处罚都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当然这方面老师应该注意,但是我们平时常说艺不压身(这词用的不是很好),让孩子学会干活不吃亏。

      2、家长要实现从陪练到教练的转变,引导孩子真正学会掌握“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四个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的心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3、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差,家长不要一味责怪,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明白其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好,家长则应鼓励其继续努力。还要注意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多学习别人的长处。

      4、多交益友。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要注意把好孩子的朋友关,让孩子多和品德好、学习好的孩子交往,远离那些喜欢动粗、满口脏话、迷恋网络游戏的孩子。孩子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要注意管理好你们家的电话,不要让它成为孩子整天问作业、问题、聊天的工具。尤其是对于女孩子的管理更要上心,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女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到了初一应该更加明显,严防早恋问题。多注意疏导孩子,尤其是母亲。男孩子的生理发育比女孩滞后两年,到初二的时候开始发育,作为父亲要多和孩子谈谈,注意心理疏导。

      5、一定要保持家庭和睦。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相当敏感,单亲家庭的孩子极少有学习好的,甚至有的孩子破罐子破摔。

      6、家庭教育中要重视从五年级向初中过渡的暑假中孩子心理上的平稳过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是填鸭式的补习。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从全方位的呵护逐渐转向探讨式的交流。学校和家庭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对方沟通和反馈,防止孩子由于不适应,在这一阶段出现种种心理上的问题。

      其实在由小学到初中的过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只是和各位家长说了比较重要的一些,预初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年家长能够抓紧,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会在后续的几年中很轻松!.

TOP

谢谢! 打印,学习。.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花儿都送完了,明天接着送。.

TOP

非常感谢,非常需要,雪中送炭.再次表示感谢 .

TOP

回复 1#香林花雨 的帖子

早一年发该多好啊,.

TOP

谢谢分享,送花了.

TOP

谢谢。
孩子在转型期,我也要学习如何做初中生的家长,困惑多多,希望与大家一起体验,
借鉴各位先辈的经验,先走好这第一步。.

TOP

这些要求对一部分孩子也许已然习惯,毕竟他们要达到某些成绩肯定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对一部分小学阶段竟靠小聪敏得到一些成绩的,包括自家的,中学要持续发展,就要希望他形成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有自己的有效的学习习惯,还在摸索中,如何影响他。.

TOP

嗯,不错,有参考,送花。

本人也在收集资料中,完成后共享,有关培养孩子的品格方面的。.

TOP

谢谢。.

TOP

学习了,谢谢。.

TOP

谢谢!好贴。学习了。送花了.

TOP

非常及时,希望能多一些这样的帖子.

TOP

花儿献给你.

TOP

学习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又一个四年开始了,首先面临分班考试.

TOP

及时雨,认真学习了。这几天正在考虑,下一个四年怎么过呢,希望过来人多说说切身体会,毕竟四年后的竞争比小升初更激烈吧。.

TOP

共享--

让孩子在肯定中长大 卢勤

作为“知心姐姐”,我常常能听到许多孩子和父母的“悄悄话”。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对我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一年级的儿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从未受过表扬。一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 我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你什么了?’儿子得意地说:‘老师说 我检讨写得不错!’我一听,差点把鼻子给气歪了。” 可我听了,鼻子却酸酸的,心里对这个男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孩子的心多像干渴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 我们的孩子真的一无是处吗?《知 心姐姐》杂志曾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了“知心调查”。在给中小学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爸爸妈妈给你一个新世纪的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有3671个孩子回答了这个问题。其 中,56.82%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能看到我的进步,并且肯定我”;54.67%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老说别的孩子比我强”。调查结果没出来之前,我们原以为“玩的时间多一些”和“多给点零花钱”这两项承诺会收到孩子的青睐,可实际选这两项的人最少,分别占总数的23.54%和11.11%。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哪怕他仅仅是一个孩子,被认可、求得正确评价的心理需求会胜过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

孩子有这种渴望,根源在于父母不能正确地认识孩子,从而不能正确地评价孩子。 “知心调查”在给爸爸妈妈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么一个问 题:“在跟孩子交谈时,你最爱说的三句话是什么?”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一大批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经济条件的爸爸妈妈,竟然不约而同地在调查问卷上写上这样三句话: “听话”、“好好学习”、
“没出息”。其中“没出息”这三个字是孩子们最不爱听的,但它出自父母口中的频率不比前两句低多少。这句带着强烈贬损意味的话不知刺伤了多少孩子的心!他们发出同一个声音:爸爸妈妈,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不想天天听父母对我们说:“你太笨了!”“太糟了!”“太不争气了!” 有位父亲一连几天给我打电话谈论他的孩子,每次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我问:“你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儿优点吗?” 他居然回答:“我告诉你吧,他一点儿优点都没有!” 我生气了,对他说;“你不配当爸爸,你想好孩子的优点再找我吧!” 难道我们的孩子真的一无是处吗?究竟我们该如何看待、评价孩子呢?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只有肯定和鼓励的教育,才能引导孩子走向堂堂正正、快快乐乐的成长大道,才能营造出健康进步的教育环境。父母如何评价孩子,关系到如何塑造孩子,为孩子创造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有一位心理学家精辟地概括了孩子与环境的14种关系,其中有7种不良环境,显示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影响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如:1.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2.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逗逞能; 3.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4.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 5.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可以爱人爱己; 6.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掌握目标; 7.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会对世界多一份关怀。我们常听父母说:“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成才。”“爱他才会骂他。”虽然这些话说得好听,但其实不管说这些话的父母多么爱孩子,多为孩子,多为孩子好,在打骂的那一瞬间,爱心已经憎恨所取代。

爱与恨有如一张纸的表和里,把爱变为恨只是不理解父母的心,采取与父母意愿相反的态度时,父母感到十分遗憾而怒气冲冲,爱心早已由于“恨铁不成钢”变为憎恨的心 “以爱培养出爱,以恨培养出恨”。
父母通过责骂和否定给予憎恨,孩子的心里当然也会产生憎恨,这是自然的 心理机制。相反,父母对孩子的宽容、认可、鼓励、嘉许,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的营养。 拿孩子与别人比较是有害的我们有些父母为什么对孩子鼓励不起来呢?关键是评价孩子的方法不对头。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对父母来说,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看重自己的孩子。有许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个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他们常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有什么样出色的成绩,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使其努力向上,结果事与愿违。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因此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去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 帮助孩子发现“我能行” 鼓励和肯定孩子的目的给孩子给以自信,帮助孩子发现“我能行”。能发现千里马的人是伯乐,能发现孩子长处的父母是称职的父母。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父母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孩子的“不同”。一位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要让孩子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帮助孩子去发现“我能行”、“我哪点最行”、“我哪一点会更行”。

让孩子“自我发现” 比别人发现更重要。“我能行”的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没有笨孩子,只有潜能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有一个上小学的男孩子,语文成绩很好,但不爱学数学,所以成绩较差。一次,他从学校回来,对妈妈说:“学校给我们测智商了。老师说我右脑比左脑发达,形象思维能力强,数字概念差,所以我的语文成绩比数学好。看来,我的数学成绩是上不去了。” 他妈妈惊讶地说:“是这样吗?有空我去问问老师。” 他妈妈真的去了学校,找了班主任,并暗地里与班主任达成了一项协议。几天后,妈妈十分认真地对儿子说:“儿子,告诉你一件大事,我去学校问老师了,老师说他搞错了,你是左脑比右脑发达,学数学比语文强多了!” “是真的?老师真是这么说的?”儿子睁大眼睛,兴奋极了。 “是呀,老师说,他看错结果了,他说的是另一个同学而不是你,你是左脑比右脑发达。”妈妈十分肯定地说。儿子信以为真,真的认为“我的数学一定能够学好,我能行”。着使他完全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从此,在学数学的时候,提起了精神,恢复了自信。他的数学成绩很快超过了语文成绩。所以,对父母来说,重要的是看到孩子所拥有的潜在力量,只要能充分发挥这一力量,孩子就会成为了不起的孩子。

培养一种“我能行”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的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并且能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用肯定给孩子以责任对男孩子说:有儿子和没儿子就是不一样!对女孩说:有个女儿太好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通过肯定和鼓励来传递的。

20世纪末,我曾送给孩子们一份人生礼物――“快乐人生三句话”。第一句:面对生活,要微笑着说:“太好了!” 第二句:面对困难,要敢于说:“我能行!” 第三句:与人相处,要主动说:“你有困难吗?我来帮你!” 这三句话,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起了积极的作用。 21世纪,人们的机遇将多于挑战,希望也将多于困难。而在机遇和希望面前,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勇气。在新的竞争中,“我能行”三个字将显示出起特有的魅力。

【作者简介】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三八” 红旗手、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韬奋新闻奖获得者

[ 本帖最后由 wayinMM 于 2009-5-20 14:40 编辑 ].

TOP

学习了.

TOP

回复 29#老宾 的帖子

的确如此.

TOP

是啊,华育中强手如林,我们只是很一般般的,笨鸟先飞么,哈哈!

[ 本帖最后由 香林花雨 于 2009-5-20 18:22 编辑 ].

TOP

回复 32#wayinMM 的帖子

感谢共享!.

TOP

共享--

培养孩子勇敢的品格

有些家长常常为自己的孩子表现出不思进取、缺乏创新、优柔寡断等现象而焦急苦恼。

究其原因,这些孩子都缺乏勇敢这一良好个性品质。

交往上,沉默寡言,服从性强,孤僻拘谨,往往屈从于别人的意志;活动上,不敢出头露面,积极参与。情绪低落,往往畏手畏脚;学习上,不敢奋力进取,力争上游,容易满足。久而久之,这些表现在各种情境下不断出现,并逐渐地得到巩固,使相应的行为方式习惯化,就形成了懦弱、缺乏勇气、思维封闭的性格特征。一旦这种性格形成,必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勇敢品质的中学生,一般都有如下特征:
一、开朗直率、果断刚毅、爱发议论、不拘谨 他们能与人正常交往,没有心理障碍,做事情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学习效率较高;在同学老师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较受同学敬佩。
二、意志坚强、不畏挫折、能克服困难、勇于进取 他们在困难面前,比一般的孩子显得顽强得多。

有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摔到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后不能爬起来;惊涛骇浪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惊涛骇浪面前失去了镇定,要知道;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去面对挑战,那么胜利必属于希望。”这是一位具有勇敢品格的同学写的,可以看出他在学习、生活的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顽强勇气,有这样的勇气,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

三、思维敏捷、能开拓创新,有领导才干 具有勇敢品质的同学,往往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成绩、现状,不墨守陈规;他们的思维总是处于兴奋、活跃状态,善于抓住新的知识,归纳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请看一位初二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提问:苏东坡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为何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江水变暖呢?这位同学回答说:因为鸭子最勇敢,只有勇敢向前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先知”。这位同学的发言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赏,但更精彩的回答在后头。当老师问道:那么,你是否愿意做一位先知的勇敢者呢?这位同学回答道:“我愿意,因为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这是达尔文的名言,我要向他学习。”无疑,这是位具有勇敢品质的同学,在知识的春江里,像鸭子一样,将最先感知到知识的“水暖”。

四、明辨是非、见义勇为、申张正义、雷厉风行 具有勇敢品质的同学,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能维护集体利益,表现出无私精神;在正义与邪恶相斗争时,能挺身而出,维护正义,表现出大无畏的气概;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表现出崇高的道德感情。他们的勇敢不同于鲁莽、粗暴、出风头,往往表现出机智、灵活、沉着、冷静,行为动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总之,勇敢是中学生应具有的一种良好品质,它与爱国、勤奋、谦虚、诚实、智慧、礼貌、节俭、敬业、修身等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位中学生要想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就应该从小培养这种品质,而家庭教育又是诸多教育渠道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勇敢的品格呢?

第一,给孩子进行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性格都是在多渠道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特别需要家长对他的关怀和指引。作为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多讲讲在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表现出大智大勇精神的英雄故事,指导他们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品质。

第二,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理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等常常制约着人的性格形成。一个人如果树立了理想,那么,他就可能形成符合要求的勇敢性格特征,否则,“勇敢”就可能变成鲁莽、粗暴、蛮不讲理的表现形式和代名词。

第三,言传身教,优化环境。在培养孩子勇敢品质时,家长的言行举止很重要。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学生性格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都受到家长的影响。因为家长是他们最亲近、最可信任的人。因此,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都要勇于承担责任。家中有客人来,要让孩子主动问候招待;别的孩子闹矛盾,要鼓励孩子去做化解工作;学校布置的活动,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上课,要鼓励孩子踊跃发言;家中事务,要孩子发表意见。这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孩子的勇敢品格才会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

TOP

回复 37#wayinMM 的帖子

知道了,就行了,不能教条,进去后根据孩子的情况再灵活调整。那才是真的。.

TOP

教条主义使不得

能说上1、2、3的大凡是某某教育人士,但社会是社会、学校是学校,孩子更是华育的学生,所以凡上面的种种,老师都会讲,学生都会总结,问题是要学会释放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动力升华为求知的激情,那您就是成功的家长了。.

TOP

回复 38#忽悠 的帖子

根据学校,孩子的情况,灵活调整。

有理。.

TOP

回复 39#忽悠 的帖子

.

TOP



[ 本帖最后由 wayinMM 于 2009-5-22 11:37 编辑 ].

TOP

回复 1#香林花雨 的帖子

学习,.

TOP



[ 本帖最后由 wayinMM 于 2009-5-22 11:36 编辑 ].

TOP

回复 1#香林花雨 的帖子

学习,.

TOP

不错,送花并学习。旺旺上总是有这么多热心而细致的家长!.

TOP

谢谢楼主这么及时的帖子,认真学习后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愿所有准中学生和家长顺利渡过这一关.
给楼主送花..

TOP

5、一定要保持家庭和睦。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相当敏感,单亲家庭的孩子极少有学习好的,甚至有的孩子破罐子破摔。
单亲家庭的孩子极少有学习好的,甚至有的孩子破罐子破摔。

楼主是社会学家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妈妈的心 于 2009-5-20 13:51 发表 \"\"
这几天正在考虑,下一个四年怎么过呢,希望过来人多说说切身体会,毕竟四年后的竞争比小升初更激烈吧。
同感,也想知道。.

TOP

好贴,学习中.

TOP

 60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