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古文笔法详析】02单元-先秦诸子寓言(3)韩非子寓言选读

【古文笔法详析】02单元-先秦诸子寓言(3)韩非子寓言选读

引言:
《古文笔法详析》卷一叙述-寓言第二-韩非子寓言,选了4篇:
01-守株待兔
02-自相矛盾
03-买椟还珠
04-狗猛酒酸
从网上找寻了一部分韩非子寓言的原文和寓意,转帖过来,方便初中同学们拓展。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10-7-24 10:24 编辑 ].

TOP

一、韩非子简介(转帖)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他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后期韩国的王族,口吃,不善言辞却善著书,其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当时,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爱国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没有被采纳。于是,他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政治论文,辑为《韩非子》一书。他的这些文章在韩国不受重视,却传到当时的秦国,很受秦始皇的喜欢。秦始皇举兵攻韩国,韩国国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求和,秦始皇留下他准备重用,当时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同学,深知韩非子的才能高过于他,出于嫉妒,于是向秦始皇进谗言诬陷他。秦始皇听信谗言,将韩非子投入监狱,毒死了他。.

TOP

二、韩非子寓言的艺术特色(转帖)

  《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丰富的寓言故事成为说理散文的闪光点,也是先秦诸子寓言故事之大成。
1、《韩非子》寓言故事的独立性,即寓言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寓言在《战国策》、《孟子》等诸子散文或历史散文中还只是偶一用之,在《庄子》中虽连篇累牍,但都为阐明一个中心思想,寓言仍只是议论说理文的一部分,充当说理论辩的一种手段或叙事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文学体裁。到了韩非手里,才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并将它们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
2、《韩非子》寓言故事的现实性,即其题材植根于现实。《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也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
3、《韩非子》寓言故事的思想性,即其表现出的哲学智慧,都是韩非寓言思想深度的反映。可以说,寓言故事是设喻说理的寄托平台。韩非的寓言常蕴含着深刻明切的哲理,他可以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推演出重大的道理。
4、《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还体现出朴素辩证法思想。

★研讨与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10-7-15 09:17 编辑 ].

TOP

三、韩非子寓言选读 (转帖)

转帖13则韩非子寓言和寓意.

TOP

1、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寓意】①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过分的追求形式,就会遮盖内容。这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作风是非常有害的。②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比喻没有眼光,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TOP

2、曾子杀彘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寓意】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TOP

3、御之所贵

【原文】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寓意】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把精力集中在所要办的事情上。如果分散了精力,就不能成功。.

TOP

4、和氏之璧

【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寓意】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把宝玉当作石头,把好人当成骗子。.

TOP

5、画鬼最易

【原文】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曰“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寓意】胡编乱造,胡写乱画,这里最简单的事;但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它,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TOP

6、三虱相讼

【原文】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躁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身而食之。彘月瞿,人乃弗杀。
【寓意】不要因为争夺眼前的小利,而忘掉了维护共同的根本利益。.

TOP

7、鲁人搬迁

【原文】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稿,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寓意】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必须找到合适的地方。如果找错了地方,专长就会变成短处。.

TOP

8、击鼓戏民

【原文】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寓意】在重大的事情上,千万玩不得儿戏。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

TOP

9、老马识途

【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寓意】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TOP

10、白马过关

【原文】兒说(人名),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地名。辩论之士聚集的地方)之辩者。乘白马过关,则顾(通'雇',酬,付给)白马之赋。故藉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寓意】主观任意地割裂事物的联系,抓住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否认另一个方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危害是极大的。.

TOP

11、余桃啖君

【原文】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寓意】如果任个人意志、好恶来判别是非,一切丑恶美好、一切香花毒草都由权威两片嘴唇皮来决定,那么,真理还有什么标准?法律怎能成为准绳呢?.

TOP

12、冒牌神君

【原文】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必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而行。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寓意】要善于摒弃事物非本质的一面,不管现象怎样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都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难免要被“冒牌神君”所迷惑。.

TOP

13、子罕弗受玉

【原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寓意】人各有其宝,人各有其志,在名利面前要保持做人的准则。.

TOP

谢谢  老师幸苦了.

TOP

收藏.

TOP

谢谢!献花!.

TOP

四、《古文笔法详析》韩非子寓言-五遍阅读法-要点提示

《古文笔法详析》卷一叙述-寓言第二-韩非子寓言,选了4篇:
01-守株待兔;02-自相矛盾;03-买椟还珠;04-狗猛酒酸
根据编者“五步阅读法”,仔细学习领悟。.

TOP

01-守株待兔P12

第一遍 朗读
一、注音字:
1、触;2、折;3、颈;4、释;5、耒;6、冀;7、复;8、为。
二、注意读音和字义:
1、折;2、颈;3、耒;

第二遍 对译
一、补充成分
1、补状态:(正在);2、补数量词:(一只);3、补状态:(过去);4、补主语:(他);5、补定语:(撞死的);6、补转折:(倒)。
二、句式处理
1、有…者的对译处理

第三遍 注释
一、词汇辨析
1、株:名词与量词的用法;2、宋人有耕者;3、走:古今用法不同; 4、因:连词用法;5、耒:古代的农具;6、冀:动词-期望;地名-冀州;7、身:自指,人体部位用法。
二、语法要点
1、A人有B者的译法

第四遍 结构
一、人物:宋人;二、地点:田中
三、事件:起因-兔死
四、事件:经过-守株待兔
五、事件:结果-身为宋国笑

第五遍 提示
一、提示
《守株待兔》故事的完整性
【说明】如上归纳,叙事的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各要素齐全,所以感觉故事很完整
二、思考与练习
请给它加一个揭示寓意的结尾(白话和文言都可以)
【说明】
(1)偶然事件不能当做自然结果来对待。
(2)要通过劳动获得财富,而不能希望不劳而获
(3)即便想顺便捡个便宜,也不需要放弃农活专等死兔的外快.

TOP

02-自相矛盾P13

第一遍 朗读
一、注音字
1、鬻;2、誉;3、陷;4、或;5、弗;6、应。
二、注意读音、字义
1、鬻;2、誉;3、弗。

第二遍 对译
一、补充成分
1、补量词:(个);2、补定语:(他的);3、补程度:(得很);4、补宾语(它);5、补程度:(得很);6、补语气:(会);7、诘”字的读音
二、句式处理
1、A人有…者。

第三遍 注释
一、词汇辨析
1、鬻;2、誉之;3、吾盾之坚的“之”;4、物莫能陷;5、于物无不陷;6、或;7、何如;8、弗。
二、语法要点
1、用“之”取消句子独立性;2、否定词:莫、无、弗。

第四遍 结构
一、人物:楚人(鬻矛与盾)
二、自誉之词:誉其盾坚和誉其矛利
三、有人诘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四、不能回答:因为自相矛盾

第五遍 提示
一、提示
“矛盾”一词的来源
【说明】并不是说矛与盾两种兵器放在一起,而是指卖矛和盾的人同时声称盾的“无坚不挡”和矛的“无坚不摧”。
二、思考与练习
为什么说这个楚国人前后的话是互相矛盾的?
【说明】
两句话只能有一句是真实的,两者不可能同时出现。
两句话同时说,必然有一句是自己否定自己。.

TOP

03-买椟还珠P13

第一遍 朗读
一、注音字
1、卖;2、郑;3、为;4、柜;5、熏;6、椒;7、缀;8、饰;9、玫瑰;10、辑;11、翡翠;12、矣;13、鬻;
二、注意读音、字义
1、熏;2、椒;3、缀;5、辑;6、玫瑰;7、翡翠

第二遍 对译
一、补充成分
1、补量词(个);2、补宾语(它);3、补递进语气(又);4、补情况(装饰它)
5、补转折语气(却);
二、句式处理
1、A人有…者
2、省略及句子成分提前——“以”并后面的词

第三遍 注释
一、词汇辨析
1、卖其椟的“其”;2、熏以桂椒;3、玫瑰;4、辑;5、翡翠;6、谓。
二、语法要点
1、以:翻译时结构调前
三、文化常识
1、玫瑰:美玉与花名的用法;2、翡翠:一种美玉

第四遍 结构
一层:以排比作铺垫。【说明】突出“椟”比“珠”还贵重,“木兰”和“桂椒”尚可,“珠玉”和“翡翠”过分。
二层:仅以一句写结果。【说明】“椟”比“珠”还贵重,必然是买其“椟”而还其“珠”。
三层:议论。【说明】顺理成章得出这样的结论,包装的能力超过售货的能力

第五遍 提示
一、提示
先用“……”一组排比句,对木兰之柜做重笔描写,这就为下文的“买其椟而还其珠”作了铺垫。
【说明】尤其是排比句的后两句,铺垫到位,直接导致结果。
二、思考与练习
1、如果对木兰之柜的精美不用重笔描写,那么写到“买其椟而还其珠”一句时,人们就会感到莫名其妙。这样解释本文的铺垫,你认为对不对?
【说明】不用椟装饰,珍珠卖不出;装饰得体,椟和珠一起卖掉;装饰过分,买椟还珠。
2、铺垫不一定要用排比句,但本文用排比句来做铺垫,效果是很好的。
【说明】用排比句,句式更工整,气势更盛畅

【寓意】①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过分的追求形式,就会遮盖内容。这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作风是非常有害的。②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比喻没有眼光,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TOP

04-狗猛酒酸P14

第一遍 朗读
一、注音字
1、猛;2、酸;3、酤;4、概;5、甚;6、谨;7、为;8、悬;9、帜;10、著;11、长;12、倩;13、汝;14、耶;15、售;16、畏;17、焉;18、孺;19、挈;
20、瓮;21、迓;22、龁。
二、注意读音和字义:
1、酤;2、孺;3、挈;4、瓮;5、迓;6、龁。

第二遍 对译
一、补充成分
1、A人有某者;2、补量词:(个);3、补定语:(酒的);4、加转折词:(虽然);5、补主语:(酒);6、加转折词:(还是);7、补主语:(宋人);8、补主语:(杨倩);9、补语气词:(呀);10、补判断词:(就是)。
二、句式处理
1、A人有某者。

第三遍 注释
一、词汇辨析
1、酤酒;2、升概;3、谨;4、美;5、著;6、然而;7、怪其故;8、所知;9、里;10、耶;11、焉;12、孺子;13、怀;14、挈;15、迓而龁之;16、所以*;17、酸而不售。
二、语法要点
三、文化常识
1、升概:指酒的分量;2、里:先秦,二十五家为一里。

第四遍 结构
一层:述不售。人物——宋人卖酒者;经过——质量和待客都好;结果——酒却卖不出去。
2、二层:写宋人问故。(1)卖酒者怪其故;(2)向长者问其故。
3、三层:写杨倩解疑。(1)狗猛、人畏、不买酒;(2)酒不售、至酒酸也不售

第五遍 提示
一、提示
1、根据酒家店的布置和待客,酒店生意应该很好,但就卖不出去而变酸了,留下悬念。
2、“升概既平”等四个排比句的反衬。
3、反衬与铺垫。
二、思考与练习
1、“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是对什么作了正衬?【说明】对“买其椟而还其珠”作了铺垫。
2、“升概既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是对什么做了反衬?【说明】对“不售”作了反衬。.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