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在联洋的邻居所写,很客观。
家在丁香路 —— 联洋置业札记[20070728,1]
毕业至今,在联洋生活三个年头,最后也把家安在这里,以下文字和大家分享我们在联洋曾经和将来的生活。天马行空,随意出入,请朋友们有选择地看。
为什么是联洋?
一直以来针对联洋的讨论比较多,分歧也显著。看空联洋、认为联洋泡沫浓厚的论调,主要质疑浦东相对浅薄的历史积淀以及联洋行将挤出内环的尴尬地理位置;联洋的拥趸则看好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厚的先天规划加上大出意料的后天发育速度造就了联洋今天的新贵地位,世纪公园+地铁+国际社区,这样一种组合依靠浦东迅猛发展的巨大加速度,来日前景不可估量。
多空两种论调都偏功利,主要都还站在投资角度去定位联洋,这也无可厚非,但联洋两万自住居民的思路可能和我们一样单纯,在这里生活是真的舒服的。这就够了。
并不鼓吹联洋,也不盲目追捧联洋。客观的说一说联洋的好与坏。
上图是从google earth上看上海,你会看到,外环内肉眼可以找到的比较成规模的绿色有三片:浦西北面的江湾湿地,东面的共青森林公园,浦东的世纪公园。生态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切乎健康的一种有力保障,偏偏在上海找到一块大绿地作为居所的天然倚靠又是很不容易的。很无奈,目前来看,江湾湿地和工青森林公园都还荒芜在淞沪路、军工路的漫天烟尘中,当然,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真正成形后,江湾地块和共青森林公园地块无疑将被重点辐射,但这是五年十年后的事情了,至少从规划来看,江湾还刚刚启动。
世纪公园是浦东鲜润的天然巨肺。150公顷是个怎样的量级概念可能我们不好拿捏,但是徒步绕世纪公园走一圈,需要将近40分钟。交通方面,地铁二号线科技馆站和世纪公园站分布在公园南北。因此,世纪公园的优越之处在于,这块英国人细心规划的漂亮绿地是如此之大,却又在内环之内,有远郊的清新和宁静,却又坐享都市的便利和人气,因此聚集了众多追求自然生活品质的置业眼光。风水术士说,世纪公园可以看做浦东的聚宝盆,把陆家嘴沿世纪大道倾泻的财气全部吸纳,不妨一笑而过——
世纪公园建成10年,周边兴起大量的楼盘,其中以自住公寓为主。南面花木社区,北面是联洋社区,天涯上有个著名帖子,用图片环扫了世纪公园版块的全景,供大家参考——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house/1/41816.shtml
有了世纪公园,联洋就有了生态的清新概念。客观的说,联洋的生态环境的确是很好的。对于联洋社区的划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北至杨高路,南至锦绣路,东邻罗山路,西接民生路,更大的泛联洋社区,应该还包括了锦绣路南面-花木路北面的别墅群和几个零星楼盘(金色维也纳、城市艺术季等),社区内没有工业,没有办公楼(民生路边上的证大五道口等几个楼不算),除了两个休闲广场(大拇指广场和在建的laya plaza),几乎是清一色的公寓,张家浜河、洋泾港构成联洋的围绕水系,世纪公园的巨大树木群给周边楼盘供氧。联洋在硬件上,可以算是上海内环内最适合居住的版块之一。这里强调之一是为了客观,留个后路,但我们迄今的确没有发现比联洋、花木更生态的居住版块。
这是硬件方面的得天独厚,联洋的兴起更缘于良好社区氛围拉动的群聚效应。老外是很喜欢世纪公园的,联洋的地理位置和世纪公园的支撑很符合老外对生活的定义,他们眼中,生活居所就应该同工作地点保持适当距离,有好的起居环境。因此联洋起步后,吸纳了陆家嘴,金桥,张江很多的外籍人士租购,这种吸纳不是政策的分流,而是真正的吸引,于是国际社区的定位也实至名归。联洋居民中两成是外籍人士(算上港澳台朋友),其中韩国人特别多,我猜可能和世纪大道上的浦项广场有关,据说上海一半的韩国人在浦项里头工作。老外看上的地方,管理、硬件自然都不会太差,于是很多本土人士也纷纷开始关注联洋。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就要引入关于联洋的争论——在联洋,老上海居民是不多的,甚至很少听到上海话,关注联洋的,或者说联洋当前的主力居民,是三十到四十岁年龄的新上海人。关于新上海人的定义,一般认为有两个主要来源:外地引进的优秀人才和上海高校毕业后获得上海户籍留沪发展的优秀外地生源。新上海人奋斗五-十年完成原始积累,进入了初级、中级管理层,具备了相应的购买力,对上海传统的地域概念免疫,喜好国际社区氛围,喜好交友,自然会青睐联洋。所以,如果稍加留心,你会发现当前批评联洋看空联洋的声音大多来自浦江对岸。
相当数量的外籍人士、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中生代、绝大多数的高等教育和管理背景,使得联洋的居民素质得到有力保障。这是联洋发展到了后期,在高企的房价中依然不断受到垂青的原因。以前买联洋是因为生态,现在买联洋,则是因为人文。
联洋到现在已经基本成形。除了仁恒二、三期在建,其他规划内用地全部落成公寓,我的观察结论是社区整体入住率应该已经达到70%以上,部分社区已经已经有95%的入住率,比如水清木华,华丽家族等。
独立的看,联洋是个非常成熟的社区,有足备的配套系统——
教育:有上海市示范的东方幼儿园,浦东排名靠前的进才实验学校和进才国际中学,很多人说浦东的教育非常落后,在浦东排名靠前没有任何价值,这话不假,但我认为,联洋至少有一半居民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浦西甚至国外接受教育,他们也许不屑这种质疑的,进一步说,孩子从小生活的环境,比之应试技巧的灌输更为重要,没有优越或者歧视其他区域的意思,但是我想,联洋长大的孩子,他的玩伴、同学是一样的背景,提前接受各种先进品味的熏陶,其眼光和见地,客观上已经领先同龄人,这种潜移默化的高尚引导,比会用欧姆定律多算几个电压,有意义的多。
医疗:社区医院对付对付小病足矣,大问题到浦东最大的仁济医院,沿杨高路下去,也只要10分钟车程。社区内没有大医院是好事,没有大医院也就没有往生,这还是有讲究的。
配套商业:大拇指广场和在建的联洋广场,以及仁恒二期配套的商务中心。联洋广场和仁恒商务中心都还披着脚手架,当前支撑联洋消费群的主要还是大拇指广场。大拇指广场享誉在外,曾有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有老外上了车说了句“pudong”,然后竖起一个大拇指,司机便心领神会。大拇指广场的品味我不赘言,大家可以看图。联洋配套的大卖场有大拇指的carrefour,过了杨高路有lotus。
运动:几乎一半以上的小区有自己的健身会所和游泳池,社区有足球队,在进才实验学校活动,第九城市的篮球场向社区开放。
但联洋也有不足,或者说,陆续开始呈现一些问题。
首先是人口密度开始失衡。联洋规划初期可能没想到短短五年间,上海的高速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已经把它催熟。现在一个大拇指广场已经无法承受联洋16个小区的集中消费,亟需分流。过多上涨的居民数量也给为数不多公交的路线带来负荷,一年前987还几乎没有人坐,而今路过联洋社区的987已如丁香鱼罐头。家乐福超市,周末消费高峰期时,收银台全开,每个队列平均等待时间也要达到10分钟。联洋如果因为居民过多遗落幽静,就有失规划的初衷,成为遗憾。希望联洋广场和仁恒商务中心建成后,能起到很好的消费疏导作用。
其次是交通。很多人批评联洋交通不方便,公交车太少,离地铁不近。我认为这不是大问题,在联洋,有自驾车的居民占了绝大多数,出行并无拘束。联洋的居民并不过度依赖公交,何况现有983,987,东周,640,815等路线也已经饱和了运载量,提高了班次密度,等地铁民生路站建好,无车的联洋居民出行应该能够得到更有力的改善。倒是,当前过度密集的公交已经影响到联洋的社区环境,部分路线重复却没有经由重要的站点,如八佰伴。另外,芳甸路这两年运能大大提高,大卡车大货车常常呼啸而过,这对社区安全是隐患,对社区环境也是一种挑战。芳甸路在锦绣路和杨高路之间可以限行大吨位的车辆么?民生路到丁香路可以限行大吨位的车辆么?我觉得这个问题,住在御景园的市委高官们可以好好商榷商榷。
再其次是配套商业还未到位,中介门店比例过多。迎春路是浦东乃至上海著名的“中介一条街”,从长柳路到丁香路,近三分之二的沿街店面是中介门店。联洋五年,养活了30家近600个中介业务员。中介成为联洋一个非常特殊的、非常庞大的生态群落,他们西装革履,风驰电掣,成为联洋社区一个有趣的符号(关于中介我会在后面的文字中详细讨论)。由于社区沿街店面大部分被中介在先期占领,造成社区配套商业集中大拇指广场;而中介相对缺乏约束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把迎春路破坏得不太堪人眼目。什么时候联洋真正成熟?中介退到只剩下5-10家得时候,当然,目前联洋投机投资成分已经挤的差不多了,挂牌在售的房子一共不超过80套,中介们自己也发觉战场在退缩,该走了。走了好,走了以后,像样的商铺会建起来,竞争会引入,资源会充足,好果多也就不敢卖10块钱一斤的葡萄,全家前面的烤肉摊炒饭摊,也就会自己收拾尾巴走了。
如果还要列举其他,我会开玩笑的说迎春路邮局有名无实,取个包裹还要付个起步价;联洋还少个招行;环保的频率还不够;城管对无证边摊的取缔还太薄弱。当然都是小细节,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