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房产金融] [转帖]监管层确定第二套住房三基调

[转帖]监管层确定第二套住房三基调

[转帖]监管层确定第二套住房三基调
昨日,央行、银监会齐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就“第二套房贷”问题召开联席会议。知情人士透露,会议就“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达成共识,“监管部门定下三点基调底线,具体由商业银行自己把握”。上述人士预计,下周各家银行会就第二套房贷的实施办法有个说法。

  自9月末《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下发之后,围绕如何认定“第二套住房”的问题各方观点不一。商业银行出于业务需要,不得不由分行出面发布“地区政策”。

  据悉,监管层定下的“三点基调”分别是:一, 公积金贷款不列入认定是否为第二套住房的参考项。二,已结清借款的购房者仍可算作第一套住房贷款者。三,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仍有房贷未结清的,再贷款购房需算作第二套住房。

  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此次联席会议之后监管部门不再对“第二套住房”认定进行书面说明,具体由商业银行自己把握。

  也就是说,在三点基调之外各家银行细则“只会紧不会松”。外资银行方面,由于已成立法人银行的六家银行目前个人房贷业务量还不大,暂以原标准实施放贷。.

TOP

回复 1#soo-goo 的帖子

这个口径如果属实,那么可以看出政府的谨慎,只是维护房价的稳定和贷款安全,这是对利益各方引导呵护性质的调控,只是对恶性贷款炒房是打击态度。.

TOP

就不要再宣扬你买房的决心了,好不好.

跟政府对着干的结果是,你永远硬不过他的.

巴一句,忽然怀疑你是不是房产中介的,这样子鼓动大家.  想了一想之后, 你是中介的可能性度上升到98%..

TOP

引用:
原帖由 hml 于 2007-10-16 09:58 发表
就不要再宣扬你买房的决心了,好不好.

跟政府对着干的结果是,你永远硬不过他的.

巴一句,忽然怀疑你是不是房产中介的,这样子鼓动大家.  想了一想之后, 你是中介的可能性度上升到98%.
谢谢你让我看到将来哪天没事干的时候,可以从事的职业方向。.

TOP

引用:
原帖由 hml 于 2007-10-16 09:58 发表
就不要再宣扬你买房的决心了,好不好.

跟政府对着干的结果是,你永远硬不过他的.

巴一句,忽然怀疑你是不是房产中介的,这样子鼓动大家.  想了一想之后, 你是中介的可能性度上升到98%.
政府的政策根本没让房价跌,天天等着跌价的人,才是跟政府对着干呢!然后就是踏空再踏空,这两年听了空军的话傻等的人,资产缩水了吧?看着吧,还是等不到的。.

TOP

回复 5#帅宝龙妈 的帖子

听说物产税要出台了,房价该下了吧.

TOP

TOP

如果,你真想买房子的话,通过报纸上的新闻了解市场状况,那是最傻不过的了。

05、06年就有N多的人正是因为听信的媒体唱空楼市,结果就错过了最佳的买房时机……。因为我们的媒体上的新闻,多数是为了政治服务地!!!是否是真相与记者无关,只要领导们爱听就行了。

05年就开始看房子了,这时候已经被很多人说成了是天价,高峰,崩盘前的最后疯狂,谁买谁就是高位套牢。其实,回头看看,这时候大宁刚开盘的全装修的慧芝湖才13000,悠和家园才10000均价,大华的梧桐城邦一期6800均价,还有小户型。

当时就想出手的,可是Z F出了什么国六条,国8条,要调控楼市,上海来了个什么2个1000万的,在顾村造了很多房子,外加坛子里的很多空军弟兄一致看空,当时还有个万人签名的坚决抵制不买房的活动。这样就耽搁了,一直看空看到06年,房价似乎有所回落,可是越回落就越不敢买了,越回落对房产崩盘就越有信心。当时看到身边的有些同事买房了,还笑他们傻,在高位接盘,觉得房子会回到02,03年的水平,甚至认为会像香港那样来个大崩盘,到那时再去捡便宜的。。。。。。可是。。。却等来了今天,本来听到一种说法叫321的,内环3万、中环2万、外环内1万,我认为实在是好笑,还铮铮有词的反驳他们。可是现在,眼睁睁的事实阿!梧桐城邦已经1万5单价了!!!!!

我很矛盾,Z F到底让不让我们老百姓买房子,一边调控,下“猛药”,几十个部委一起来,以打压房价的名义收重税,收重息,吓得像我这种刚需就算是推迟结婚也不敢在“高位”接盘,当时还傻乎乎的像现在坛子里的许多空军兄弟一样,为Z F的每次收税(下一个出台的物业税),每次升息拍手叫好(下一次是第12次了),兴奋不已,其实现在看透了,这些除了让Z F在税收上又增加了不少收入,银行又降低了不少风险之外,对我其实一点好处都没有,中国人太可悲了,被加税加利息还有这么多人会欢欣鼓舞,还有这么多人期待Z F快些出台某某新税,快些把贷款利率调高,有些专家还来个200个基点。。。傻,实在太傻,对自己也就这一个自来形容了,傻到在房价相对便宜的时候被“猛药”吓得不敢买,可人家一边狠狠地抬高地价,把沪太路顾村的地都卖到6千多的楼板价了,就算开发商是慈善机构,只收造房子的成本价,不赚钱,这房价也最起码8千多,我在想,是否当时的调控政策是因为觉得当时的房价地价太低,想把买房的人吓住让他们不敢买,等到顾村都卖到一万了,再来个预售面积小于600万,市中心无地可造了,让我们只好一万买顾村了呢,而后悔没有在07年9月27号时“高位接盘”阿。。。。。。.

TOP

谁告诉你zf要打压房价了?我们的zf调控的目标不是房价,而是要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房价上涨对zf的好处太多了,老百姓买不买得起房,关zf什么事情?公务员工资多涨涨,公积金多交交,房子还是买的起的,我们的班子稳定住就可以了,至于其他老百姓,买的起就买,买不起就租,翻不了天的。

今后永远是大部分的资源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别指望天上掉馅饼,靠zf送一个便宜的房子给你了。.

TOP

说说被忽悠的我吧,这个帖子勾起我这一年多的无限回忆和郁闷啊。

05年中旬开始关注上海房子天天上tianya,05年末在蟹版的带领下是个坚定的空军,对我爹说的房子还是要涨的趋势视而不见。天天跟他说上海的房子是铁定跌的!!而且那个时候上海的房子真的是在降,潍坊路上的东欣高层69平的房子,60多万就可以拿下,很少有人敢挂70w了。

06年3月过了年回来,房子好像是最冷清的时候了,东欣高层的50多万随便挑(据说是楼下的力江中介老板出了不少货),还好多套,竹园高层的也是9k不到,看到一套好像精装修刚过9k;潍坊n村的房子9k遍地都是,梅园那个时候的房子也就1w不到吧,还记得过了很久才有套30平30w的梅园几街坊的精装小房在安家上的追捧。那个时候我是个窃喜的空军,但是已经开始心动了。再说说俺们张江的房子,05年10月份汤臣还是主动降价开盘的,小复式新房是8k多一点,高层(大房子)7k多可以买到9楼以上了还不临街,最便宜有一套好像是6.9k。可惜俺没赶上那波。

06年6月份回到上海,继续看房子,发现苗头已经有点不对了。开始涨了......,俺这个时候还是一个犹豫的空军,在家里人的强迫下咬牙买了一套大房子,已经8.5k一平了,还是打了98折,如果早3个月买,估计还能省500一平米,还好没赶上中环的均价超1w,还可以少交1w多的税钱。咬牙不到100w买的,慢慢还款吧,刚买的时候,1个星期都没好好睡觉,一直躺床上想,是不是买贵了?房子会不会跌?是不是把借爸妈的钱打水漂了??不过买了没有多久,就感觉房子开始一路高歌了,东欣已经开始80w总价了。现在,那种8k的小复式(77平)的居然120w+30w装修的都是有价无市--不是没人买,而是没房源,最近俺看到很多有求购意向的人去中介寻房子,而不是寻价格。门前的三期新房也要建了,都是小户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70,90,不过单价估计要上1.5w了(可能还是保守的,因为08年底才能开盘吧)。而我们家的房子外面已经动不动就挂160+(1.3单价),要是现在买,想都不要想了。

06年8月,我开始工作,发现周围都是和我一样想结婚,想买房子,手里有点父母的积蓄帮忙凑个首付,2个人加起来又能还得起几十万贷款的外地小朋友。我看到他们的数量,在我周围的比例,我慢慢转向了我爹,做了坚定的多军。

中国的房子是和国外不同的,本质区别就是房子是和户口挂钩的。没有房子,可以结婚(我想我还是一个坚强的MM,很多形式的东西都不看的。比如我结婚的时候就大冬天的12平米的合租房子,还是毛坯,没空调,上海这个冬天差点没冻死。老公家里结婚差不多就花了2w不到(酒席、改口钱全部都算哦),现在70的或者80的也没几个能忍受这样结婚待遇吧。)但是你的小孩怎么落户口?去哪里上学?延安西路1年就要你把户口迁走,你愿意过动不动什么事情就要跑大老远开个户口证明么,只为了提前支取几万块钱,而银行联网的户口里面居然没有你的名字(相当多的户口在延安西路的人在银联身份证验证系统里面根本就不存在)!!二代身份证都不好用!这不是二等公民是什么?

现在真的很庆幸当时在老爸的歇斯底里的劝说下抓住了这个机会。回想起当时那么多9k多的老房子,现在要不动迁了,要么就到1.7-1.9w了,最差的塘桥随着4号线开通也有了新一波的行情了,觉得真的是梦幻一般。股票也是一样,我是在1400点在朋友极力劝说下进去的(大家别羡慕,我就投了6k就是玩玩,前几个天出来1.7w刚好跑了大盘的翻翻,想想也错过了不少好机会),这个哥们从不到1000点进去的,雅戈尔,万科都是个位数哪,宝钢才4块钱,50ETF1块零3分。我们是学生,钱少,他1w块钱开始到今年5月前就有10几万了。

感觉现在的生活就是一个快速洗牌的世界,你敢拼搏跳到一个更好的公司,以前不敢想的公司,你就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更好的资源,有机会变得更强大。买了大房子,就越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后面的生活更轻松一些,这些事实真的很可怕。不要再听那些tianya所谓的空军或者什么报纸杂志说的话了,用自己的周围的小小事实去衡量,拼凑个世界,去了解那些真正的需求和真正的市场,你才不会被欺骗,不会后悔,因为你自己每走出的一步都是基于你的谨慎的观察和判断,而不是轻信某些谣言。.

TOP

不要再听那些tianya所谓的空军或者什么报纸杂志说的话了,用自己的周围的小小事实去衡量,拼凑个世界,去了解那些真正的需求和真正的市场,你才不会被欺骗,不会后悔,因为你自己每走出的一步都是基于你的谨慎的观察和判断,而不是轻信某些谣言。.

TOP

这个跟调控股市和节能减排是一个道理,因为压不下来,所以要压,即使压了,短时期就是压不下来,那就用力压,用力压,就要压过头,压过头了,投资价值又出来了。这就是规律,段时期看不出个所以然,所以房价涨跌互现,政府继续打压。.

TOP

“当时还傻乎乎的像现在坛子里的许多空军兄弟一样,为Z F的每次收税(下一个出台的物业税),每次升息拍手叫好(下一次是第12次了),兴奋不已,其实现在看透了,这些除了让Z F在税收上又增加了不少收入,银行又降低了不少风险之外,对我其实一点好处都没有,中国人太可悲了,被加税加利息还有这么多人会欢欣鼓舞,还有这么多人期待Z F快些出台某某新税,快些把贷款利率调高,有些专家还来个200个基点。。。傻,实在太傻,对自己也就这一个自来形容了,傻到在房价相对便宜的时候被“猛药”吓得不敢买,可人家一边狠狠地抬高地价,把沪太路顾村的地都卖到6千多的楼板价了,就算开发商是慈善机构,只收造房子的成本价,不赚钱,这房价也最起码8千多,” .

TOP

回复 3#hml 的帖子

相信我,lz肯定不是中介,可能是从事房地产媒体工作的..

TOP

LZ说得是实话,虽然有的时候说话的方式令人不爱听。
ZF确实从来没有说过要降低房价,只是说要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对ZF来讲,金融安全确实更加重要,对ZYZF目前国家是内外交困,外有老美&国际热钱,内有三农、下岗失业人口、台海、奥运、更有庞大的政府开支,这些问题,哪个不比买不起房的小白领的感受重要百倍?所以,LBX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顺势而为吧。有能力就买,没能力就租,尽所能努力工作,照顾好自己和家庭。现在,好的身体,好的心态才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TOP

还有,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最终决策还是靠自己。一旦决策,只能愿赌伏输。
我只是悲哀,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振兴,应该靠先进的制造业(并非目前我国大量补贴老美的血肉工厂),靠先进科技,靠每个人努力工作而非全民都把眼光盯着楼市股市。这方面,目前小日本其实是我们的榜样。.

TOP

回复 16#萱儿妈妈 的帖子

每个人都想暴富,又有多少人在暴富的路上血嗒嗒滴,没有人会以为自己会输才去投资。而且在投资思维中始终是立场决定观点,买了的,而且买入多且高价的当然看涨,否则就出手抛了。没买而且想买的,而且想得不得了的,当然想跌了,等个好价钱。不抛不买的也就关心别的去了。在这个利益博弈中,开发商和其他屯房者的立场不要说也不用分析的,黄婆卖个瓜还要自夸呢,更何况房子。涨也好,跌也好,赚的祝自己快乐,亏的告诫自己耐心,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子,也没有只跌不涨的房子,这句话是套用股市的,实际各个投资领域都一样。.

TOP

作为老百姓,我觉得两种心态最要不得。

第一种:希望崩盘,自己去拾一套便宜房子。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蹦了盘,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怎么会有人希望崩盘?

第二种:希望房子猛涨。贫富差距拉大也是很可怕的事情。我想,即使自己拥有好几套房子,资产上亿;但是,你看到住不上房的人。心情也不会愉快的吧。

我不懂经济。不懂股票。不懂楼市。所以,说的话很外行。

但是,我希望我们国家的楼市健康成长;能够创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TOP

回复 16#萱儿妈妈 的帖子

我很赞成你的话。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把精力用在创造先进的科技,生产力和自有品牌上。这些才是国富民强的根基。.

TOP

回复 19#玫瑰玛丽 的帖子

是啊,大家平和一点,从小钱赚起,一点点积累,给自己的快乐多一点保障,够了.不可以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TOP

快乐是什么呢?心安就好,我喜欢。最近迷上了《士兵突击》,不抛弃、不放弃,贯穿始终。不抛弃,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不放弃我们已经拥有的幸福、平静。对钱财,我不能做到熟视无睹,为楼市、为股市的涨跌,或喜或忧;但是在我心中最渴望的依然是全家的健康、平安和欢笑。从容淡定,我告诉自己,路总是能走下去的,相信自己的国家、相信自己的努力,未来会越来越好!旺网上的爸妈,一起加油。.

TOP

哈哈哈,我只知道没人买房的时候我就该去买房,所以,房子是2千多,3千多买的,最贵的8千,当时还退了不少税呢。以后嘛,买房容易养房难,所以买房是富人的游戏,让富人们买个够吧。我可不想刚从房产上挣来的钱再从房产上花出去。求求LZ,告诉我您觉得哪样投资是最不赚钱的?最没希望的?我把卖房的钱投到那里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jeccy 于 2007-10-16 21:08 发表
哈哈哈,我只知道没人买房的时候我就该去买房,所以,房子是2千多,3千多买的,最贵的8千,当时还退了不少税呢。以后嘛,买房容易养房难,所以买房是富人的游戏,让富人们买个够吧。我可不想刚从房产上挣来的钱再从房 ...
那时候买房子,好像就是为了改善,根本没想到过投资,想那时候我到处看房子,订了退,退了订,定下后,为了退税,每次还问单位要税单。那一张张税单啊,领了很多次,最后,终于退回了6000多元的税,
看来你的观点很有思路哦!现在最不赚钱的东西大概就是生孩子了。养个孩子开销多大啊!所以,你可以考虑考虑哦,.

TOP

这年头,说房子涨的人往往就被人说成是开发商、中介或者炒房的、屯房的。我知道如果说房子会大跌必定会引来很好叫好声,但问题是这么说是真实的吗?会对大家有帮助吗?没必要去猜测别人如何如何,别人做什么职业,有几套房子,有这点精力不如自己去搞点市场调查,做些理论和市场分析,探讨一下,有何不可?就算你的探讨结果是房价大跌,那么论据也不应该是别人的职业和房子。
我觉得政府会对房价调控,会有效果,但,效果跟2005年是差不多的。然后,嘿嘿!.

TOP

回复 23#soo-goo 的帖子

你这个建议好的,生个可爱有孝顺的博士,赚翻了。不过是长期投资。.

TOP

回复 23#soo-goo 的帖子

生孩子的确很好啊,从古至今大家都乐此不疲嘛,可见对这个项目都是满怀希望的。 我的确是看好的,所以我很年轻就“投”啦,所以现在已经在很享受投资回报啦,例如撒撒娇啦,例如帮我烧烧饭啦,例如在我不舒服的时候给我捏捏肩啦.......虽然不是金钱上的,却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我想,这项投资的回报一定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哦。 记得好象LZ也有孩子的,怎么LZ这么不看好,还愿意做这赔本的买卖呢? .

TOP

引用:
原帖由 jeccy 于 2007-10-16 22:03 发表
生孩子的确很好啊,从古至今大家都乐此不疲嘛,可见对这个项目都是满怀希望的。 我的确是看好的,所以我很年轻就“投”啦,所以现在已经在很享受投资回报啦,例如撒撒娇啦,例如帮我烧烧饭啦,例如在我不舒服的时候 ...
我有孩子,养的时候是因为不当妈妈就不是完整的女人,没想到投资什么的啦!来旺网的都是爸爸妈妈,所以,我肯定知道你应该有孩子的,我的意思是,再生二胎怎么样?.

TOP

回复 27#soo-goo 的帖子

:求求LZ,告诉我您觉得哪样投资是最不赚钱的?最没希望的?我把卖房的钱投到那里去。

:看来你的观点很有思路哦!现在最不赚钱的东西大概就是生孩子了。养个孩子开销多大啊!所以,你可以考虑考虑哦


哦,原来回答的不是投资问题啊? 害我搜肠挂肚把生孩子和投资联系在一起。PF不过这个建议不错,喜欢小孩的。

[ 本帖最后由 jeccy 于 2007-10-16 22:48 编辑 ].

TOP

感觉现在的生活就是一个快速洗牌的世界,你敢拼搏跳到一个更好的公司,以前不敢想的公司,你就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更好的资源,有机会变得更强大。买了大房子,就越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后面的生活更轻松一些,这些事实!!!


去了解那些真正的需求和真正的市场,你才不会被欺骗,不会后悔,因为你自己每走出的一步都是基于你的谨慎的观察和判断
十分同意你,顶!.

TOP

引用:
原帖由 玫瑰玛丽 于 2007-10-16 18:09 发表
作为老百姓,我觉得两种心态最要不得。

第一种:希望崩盘,自己去拾一套便宜房子。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蹦了盘,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怎么会有人希望崩盘?

第二种:希望房子猛涨。贫富差距拉大也是 ...
.

TOP

房子,我心头的痛,一切量力而行吧,每个人的观点,每个人的运道不同,一切随缘吧..

TOP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坚持你还有力气买房的话,

那么我们的ZF就会认为你还有可以压缩的空间,或者是还有可以剥削的空间,因此他还会出台各种把你口袋的的钱合法的

拿走的政策  .     这难道是你所希望见到的吗???

大家接到灵子就可以了,大家懂了意会了就可以了,你为什么非要刨开胸膛,把一颗红心拿给大家看呢?

我们的银行已经在找台阶帮大家下了.你现在这样的大声嚷嚷,让银行马上就会下不了台的.

就算你买了好几套房子,也不用心虚呀,该是你的,总归是你的,不是你的,你硬留也留不住的..

TOP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肯定认定LZ是房产中介的.

而且是非常爱敲边的那种..

TOP

上周末去探探附近学区房的价格.
我看的是辛庄的房子,房子是能对口闵行区实验小学的老公房.
87年的房子,41平方,居然48万.而且中介带我我看房的时候,房东说,不好意思,上面一批看房子的人刚刚已经定掉了,你就看看吧.昏倒.
基本上1万/平吧.还不算税费,中介费.我很犹豫.到底值不值呀.想想这房子一个月租金才不过1300-1700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hml 于 2007-10-17 10:15 发表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肯定认定LZ是房产中介的.

而且是非常爱敲边的那种.
那你就去肯定吧,这里的很多人都认识我,知道我在哪里上班的,包括版主,所以,你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 本帖最后由 soo-goo 于 2007-10-17 10:41 编辑 ].

TOP

回复 28#jeccy 的帖子

这要看从什么角度看的,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生孩子也未尝不算投资,当然这有着更为丰富的社会意义。我的回答也没有答非所问哦!
比如如果你生二胎,可能会被罚,就至少损失10多万吧?养孩子,不仅要提供吃、穿,还要雇保姆、教育,这方面投入当然大,而且,投入的同时,你可能同时没有精力去做其他更好的投资了。
但是多年以后,在你的努力下,投资的回报就很可观啦!
任何事情都可以从多种角度出发去看,我只是举个例子说了玩玩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soo-goo 于 2007-10-17 10:50 发表
这要看从什么角度看的,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生孩子也未尝不算投资,当然这有着更为丰富的社会意义。我的回答也没有答非所问哦!
比如如果你生二胎,可能会被罚,就至少损失10多万吧?养孩子,不仅要提供吃、穿,还要 ...
.

TOP

引用:
原帖由 萱儿妈妈 于 2007-10-16 17:43 发表
还有,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最终决策还是靠自己。一旦决策,只能愿赌伏输。
我只是悲哀,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振兴,应该靠先进的制造业(并非目前我国大量补贴老美的血肉工厂),靠先进科技,靠每个人努力工作而非 ...
你这么说没错,但别把房市、股市跟其他产业孤立地分开来。
拿房地产来说吧,现代意义的房地产除了住房产业,还有商业房地产、工业房地产等,背后是建筑施工、设计、装潢及材料产业,并直接带动交通、商贸、旅游、工业、科技以及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房地产及其对应的产业链始终是带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
上海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格局已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十六个城市,将全面合作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倾力打造出让世人瞩目的又一个经济群,这将是续美国东南部城市群、加拿大多伦多城市群、日本东京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和法国巴黎城市群之后,最具活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大量资本的迅速聚集,促进了整个区域的产业整合,产业互补效应开始显现。所以,新一轮的长三角热,是资本先于概念,市场先于舆论,企业先于政府。推动区域合作和发展的主导力量当仁不让首推房地产业。外来资本的涌入,房产需求的猛增,为上海及长三角房地产市场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所以,房地产业已经是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GDP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政府难以调控的原因,否则,只要下一道命令,不允许二手房交易就行了,谁还敢投资房产?

[ 本帖最后由 杨柳岸 于 2007-10-17 11:09 编辑 ].

TOP

回复 14#辰辰妈的帖子

我也感觉lz可能是从事房地产媒体工作的,因为我看她所发表的帖子几乎全都是和房产有关的,当然也有可能她的资产多为房子,所以一直都在谈论房子,嘿嘿仅为个人感觉而已,不要砸我噢,我是潜水学习为主的人(难得上来冒冒泡而已),lz应该不是中介吧!.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霄霄媽 于 2007-10-17 13:19 发表
回复 14#辰辰妈的帖子

我也感觉lz可能是从事房地产媒体工作的,因为我看她所发表的帖子几乎全都是和房产有关的,当然也有可能她的资产多为房子,所以一直都在谈论房子,嘿嘿仅为个人感觉而已,不要砸我噢,我是潜水学习 ...
我是媒体工作的,经济生活是我的采访对象,当然包括房地产。还是笫一次有人把我称为中介呢!其实,现在的中介,给我作学生都未必够格。.

TOP

回复 39#杨柳岸 的帖子

你说得没错,发展房地产是有它的积极作用,但现在它的消极作用似乎占了上风。试想,当一位民营企业家投入大量资金、耗尽脑力研究市场,想法融资,搞定各个部门,雇员工,搞生产再想法子把产品销售出去,结果年利润只有5%还是好的,而此时他发现一年前自己随便买的别墅一不小心增值了100%还多,他下一步会怎样?
这样下去,大家都炒楼,即便帐面资产加起来富比美国,又能怎样?当年小日本买下了洛克菲勒广场,现在广场还不是在美国人手里?小日本政府&老百姓抗打击反弹的能力应该比我们强多了,还不是花了近10年才缓过来,而且,在日本制造业全面复苏的过程中,最大的功臣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中国巨大的市场。我们说起小日本,人家有东芝、三菱、夏普、尼康、丰田...个个我们耳熟能详,我们现在有什么?WW上妈妈团彩电都要团夏普,为什么不是某国产品牌?我们只有日益上升的房价&怨声载道的百姓,这有什么可骄傲的。.

TOP

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关系到手里的资产,就未必承认。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利益面前谁愿意先退?海啸一来,幸存者莞尔一笑,我愿意。.

TOP

说实话,我也认为房价不会降,至少目前不会,否则,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我只希望国家经济能够健康发展,我们也可以凭自己的劳动&智慧努力工作,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住住。
说句题外话,探讨LZ是做什么的没有意义,个人立场不同,LZ有她自己的见解,而且,对大家也应该是有参考&帮助的,这就够了。不要说她不是中介,就算是中介在这里说话,听听也是无妨。再说,要是中介的话,旺爸自然会来维护这一片纯净的天空.

TOP

四大商业银行将统一第二套房认定标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0:48 东方网(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讯 四大商业银行或将统一以户为单位界定“第二套房”。据《财经》杂志报道,中国工商银行(7.68,-0.28,-3.52%)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张琪昨日在上海召开的零售银行业论坛上透露,央行正联合四大商业银行讨论房贷“第二套房”的核定标准,预计近日将确立统一的“第二套房”认定标准。而中国建设银行已经明确了“第二套房”的认定标准是以“户”为单位。这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这也将是其他三大商业银行的选择。

  今年9月27日,央行联合银监会发布通知,明确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的,但通知没有明确究竟以何种方式认定“第二套”住房。上周末,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20.51,-1.19,-5.48%)率先出台房贷细则,确认以个人为单位界定“第二套房”,这个标准很快引发其他中小银行“跟风”。

  但作为中国最大的房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10月13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建行已经明确了将第二套住房贷款人以“户”为单位的认定标准。以“户”为单位,就是说夫妻双方无论谁拥有住房,另一方购买住房时都将视为第二套住房。而在第二套房首付比例上,北京建行确定的50%首付比例,也高于目前多数银行执行的首付40%的标准。

  张琪昨天表示,央行确立的统一认定标准将在四大行强制执行,如果最终结果确定以户为认定单位,那么四大行可能面临以个人为认定单位的中小银行的竞争压力,但四大行只能全力支持。另外,即便首套房产的贷款已经还清,也仍将被计算在内。

  在10月8日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上线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曾表示,央行的征信系统完全有能力认定贷款人的首套自住房及第二套以上住房,但他并未透露具体的认定标准.

TOP

第二套房界定有四种版本 管理层可能进一步明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7:11 江南时报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出台房贷新政调高“第二套房”贷款门槛已有半月多,市场关于“第二套房”如何界定仍然争议不断,银行实施细则久拖未出,多数持观望态度。

  一些银行昨天透露,管理层可能于近期再出细则,严明“第二套房”界定标准;也有银行称本周内将与管理层作进一步沟通;先前已经出台细则的个别银行则表示,如与管理层的新标准不一致,不排除调整细则的可能性。

  上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将“第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40%,贷款利率也将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而关于这一新政的具体操作细则,则表示将由各银行自行制定。

  四种解释版本

  目前,各家银行对“第二套房”理解,存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以个人为单位,还清以前贷款的,享受“第一套房”待遇;以个人为单位,有房贷经历的,不管贷款是否还清,以后购房都不享受“第一套房”待遇;以户(即家庭)为单位,还清以前贷款的,享受“第一套房”待遇;以户为单位,有房贷经历的,以后购房都不享受“第一套房”待遇。

  对有购买第二套住房需求的消费者来说,第一种情况灵活性相对较大,对购房者比较有利。

  除了这四种不同理解,关于“第二套房”,还有众多问题需要明确界定。如:一套贷款购买的住房,产权人涉及父母和子女两代人,那么,其中的子女要另外购买首套自住房时,算不算新政所指的“第二套房”;一个家庭需要卖出贷款购买的自住房、购进更大的自住房,那么,在前一套住房尚未卖出时买进更大住房,算不算“第二套房”;虽有过贷款经历,但房主在贷款还清后将住房出售,然后再买入新的自住房,又算不算“第二套房”,等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具体问题,也是管理层以及银行在今后的实施细则中必须明确的,否则新政效果会大打折扣。

  银行说法不一

  目前,对于“第二套房”给出说法的已有光大、建行、交行和兴业银行(60.19,-3.29,-5.18%)4家。

  建行明确贷款人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以“户”为单位,并已将北京地区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至50%。

  光大银行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则以“人”为单位来界定“第二套房”,即只要借款人本人没有贷款记录,就不算第二套房。

  交通银行副行长叶迪奇昨天透露,该行将以个人为单位界定“第二套房”,结清贷款的购房者再贷款买房仍视为第一套房。

  兴业银行零售银行管理总部副总裁郑海清表示,兴业银行倾向以家庭(户)来认定“第二套房”,但目前该行细则尚未制定完毕。

  由于对“第二套房”界定标准不一,使得目前沪上各银行房贷业务也按多重标准进行。工行上海分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工行方面仍按原政策办理房贷业务,也就是说门槛还未提高;光大银行则表示,目前该行已经根据新标准来执行。已经涉足境内居民房贷业务的几家外资银行,在“第二套房”贷款业务操作上也不一致。渣打银行透露,自9月27日以来,已经有客户按照新政策在该行办理了房贷业务。花旗银行则表示,新标准还待与管理层进一步沟通,目前还未开始实施。

  新规理应细化

  界定标准不一,细则迟迟未出,造成市场猜测不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认为,管理层对“第二套房”贷款的新规,只是原则性要求,需要尽快细化,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不过,由于新政的规定涉及银行自身利益,银行方面也不愿尽早明确“第二套房”。某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如果银行解读过松,政策落实效果不如预期,相关银行可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警告或惩罚。但如果银行解读趋紧,其房贷业务则可能下降,利润将受影响。毕竟,对银行来说,房贷仍是一块比较优质的资产。

  虽然,管理层可能进一步明确“第二套房”的界定标准,给银行一个更明确的指引,但最后的实施细则,仍是由各银行根据各自情况自行制定。因此,不止是标准统一的问题,张泓铭还强调,各银行在具体操作上也应基本统一,不能互相矛盾,以免让投机者有机可乘。.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