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房产金融] [转载]再现购房款被挪用 深圳又一中介身陷"关店风波"

[转载]再现购房款被挪用 深圳又一中介身陷"关店风波"

再现购房款被挪用 深圳又一中介身陷"关店风波"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7年12月07日 03:04 http://www.china-cbn.com  
骆乐

  “中天置业”事件余波未息,深圳房地产中介业再掀巨浪。12月4日,深圳市长河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关停部分门店。而总经理皮锦洲承认,长河在深圳的63家门店已经关停大部分,目前仅剩七八家还在营业。

  否认是“中天置业第二”

  12月6日上午,记者赶到位于福华一路的中心商务大厦的长河地产总部时,大厅门口已聚集了一些人。
  公司总部前台的玻璃大门上张贴着12月4日发布的公告,宣称“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停止公司名下部分门店的经营活动”,同时公司聘请执业律师,指派公司相关人员组成“债权债务清算工作组”,由工作组对公司所有债务进行清理登记、检查核对,并负责咨询、解答当事人所关心的各项事宜。前来的客户和员工都被要求在指定地点和时间登记。
  作为长河地产的委托律师之一,清算工作组的副组长、广东万乘律师事务所律师赵龙说,公司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拖欠了一些客户押在公司里的钱,包括水电押金、购楼款之类的。“目前具体的债权数量还没有统计出来,但是肯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至于公司的欠薪,他表示没有:“基本工资据我所知是要等到10日发放的,拖欠的部分主要是员工的业务提成。”
  赵龙解释说,目前深圳房地产销售及三级市场业务出现很大变化,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成交量大大下降,地产中介由于快速增长和扩张导致泡沫破裂,长河地产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状况便因此深受影响。12月4日,长河地产召开全体股东大会,提出停止公司名下部分门店的经营活动、聘请执业律师、指派公司相关人员组成债权债务清算工作组等措施。
  “暂时不能作出破产的论断,公司的态度是认真积极,诚实守信。”他肯定地说,“公司会负责任地解决目前的所有问题。”同时他否定了市场所谓长河是“中天置业第二”,老总皮锦洲已经携款潜逃的说法,“法人代表就在深圳,每天还跟我们保持联系,没有离开过一步。”
  赵龙介绍说,公司还决定,只要在职或离职的业务员和所有客户,带齐相关证明、证明债权债务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的自行核对登记、内部清算,公司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第二阶段的内部协商后给予支付和赔付。“我们的处理方式和中天置业完全不同。”

  再现购房款挪用

  来自河南的范慧敏是长河地产的客户,她来深圳打工多年,才买下位于深圳关外龙华青年城邦园的一套“五米阳光”公寓,房子近40平方米,每平方米1.1万元,首付款14万元。
  9月29日,其交付长河地产2万元现金作为押金。10月9日,她再度以信用卡刷卡方式支付给长河地产12万元。范慧敏本以为地产中介已将她的首付款交到银行的监管账户上,其间她也询问过长河地产,但是中介告诉她“资金是放在银行监管账户上的”。
  11月开始办理房产证过户手续,范慧敏偷偷记录下卖主的电话,联系过后才知道,卖方直到现在还没有收到购房款,查证后中介长河地产承认,资金还在他们的账户上,还没有打到银行的监管账户上。
  11月19日,范慧敏找到办理手续的长河地产锦绣江南分行,分行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写申请,要等到总部批复”。21日,范小姐再度来到长河地产总部,工作人员表示22日来拿退回的房款,长河地产副总经理王哲辉亲自承诺签字,并盖上长河的公章。一天之后,范小姐来到总部时,“已经找不到人”。
  相形之下,一共付给长河地产200多万元首付款的秋先生更是担忧。10月底,从事房地产投资的他,和其他三个朋友一起凑齐227万元,作为首付款买下了位于深圳特区内八卦岭的整整一层单身公寓,面积达825平方米之多。
  11月23日,他们发现资金没有到达卖家手中,其中的110万划到了长河地产的公司账户上,另外106万竟然是划到长河地产总经理皮锦洲的个人账户上。随后他们找到长河地产公司,据他本人出示的“还款承诺书”显示,长河地产已经承认了这一事实,并且承诺将在11月30日之前退还秋先生等四人的227万元购房款。
  秋先生自己透露认识皮锦洲不是一两天,他们有过很长的合作经历,据他的了解,皮锦洲公司的所有物业都没有放在自己名下,而是放在了他妻子的名下,“他用他妻子的名义去买楼,但是实际上这个公司还是由他自己控制的。”
  秋先生也肯定,皮锦洲不会携款逃跑,“要跑早就跑了,不可能等事情出来了,大家都知道了再跑。”他也肯定地表示,自己的欠款肯定能要得回来,他们已经向公安局报警,而且据他所知,长河公司的办公楼还是皮锦洲买下来的物业,“也值上千万呢。”
  随后,记者采访了长河地产的总经理皮锦洲,他表示,基于市场行情的变化,任何企业的开业、扩张、收缩都是正常现象,如果不控制成本,一旦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后果将会更糟。
  他肯定,对于客户和员工的欠款一定会予以赔偿付清。
  成立于2002年的深圳市长河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也是深圳市房地产代理十大名牌企业之一,据其网站首页上的资料显示,长河地产最多的时候一共有63家分行机构,遍布于深圳特区的关内关外。皮锦洲介绍,今年10月,在深圳楼市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长河地产已经关停了近30家门店,11月股东会之后,公司又关停了二十多家门店。.

TOP

[转载]两成地产中介倒闭 深圳楼市步入冬天?

连续4个月下滑的成交量,让深圳楼市蒙上一层霜,曾经让这个行业疯狂的楼价,也开始出现松动。更为严峻的是,低迷的成交量让深圳中介行业面临有史以来最残酷的考验:大量店铺关门、经纪人被迫离职,市场的调整与行业的洗牌不经意之间已然展开。

  近日,深圳两大地产中介巨头——中原地产和世华地产两家公司负责人对外透露,公司自10月起均首次出现亏损。更具爆炸性的消息是:在目前深圳地产中介行业,无论大中型公司还是小型公司,绝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已有20%的店铺关门。

  在震惊全国的中天倒闭事件后,深圳地产中介的寒冬似乎到来。调查显示:深圳大小中介近几月业务普降六成,而部分“先知先觉”的中介已储备大笔资金准备“过冬”。

  大小中介业务量普降六成

  一年多前,当卞超走马上任满堂红深圳福田区域总监的时候,他对深圳楼市的理解只有一个词,那就是“疯狂”。而伴随着深圳楼市狂飙,深圳大部分地产中介也经历了事业的辉煌期。

  当上半年房产成交旺势时,最受益的除了开发商,当属中介行。但是现在,深圳的二手房市场正经历着最残酷的寒流,对于过度倚重二手房买卖抽取佣金的房产中介们来说,楼市有没有降温,他们最先感知。

  作为深圳中介市场的龙头之一的世华地产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10月成交量与6月最高峰相比下降幅度高达60%。而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是:10月深圳二手房日均成交不足110套,各区交易量的下降幅度在30%到70%之间。但这样的下降既不是开始也并不意味着立即结束,数据显示,这已是深圳市二手房市场成交量连续第四个月下跌。

  更残酷的是,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趋紧,这种下跌暂无出头之日。

  深圳楼市疯狂不再——尽管不愿意,但深圳的大小中介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某知名中介负责人透露,上半年该公司一天能成交100套左右,现在只能成交两三套。“整个10月份一个门面的成交量也就三四套,只有9月份的十分之一”,因此公司现在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缩减开支。就在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在深圳新开了50家店铺,而如今交易量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多门店的开张,也养不活如此多的业务员。

  卞超也有类似的感受,一年多来,他经历了楼市从疯狂到下降的悲喜两重天,而“近几个月,公司在深圳的业务量已经下降了五成多”。

  20%的中介已经倒闭

  深圳房产中介好日子不再,最震惊的案例要数不久前刚倒闭的全国中介100强——深圳中天置业。

  11月13日,深圳中天置业总裁蒋飞涉嫌卷巨款2600万逃跑。就在几个月前,该公司获得“25年中国最具价值的深圳中介品牌”等称号。事后调查得知,该公司倒闭的原因是,深圳楼市降温,成交量下降,导致该公司资金链断裂。

  相比于因不规范操作而自食恶果的中天,更多勤勤恳恳的中小中介也没能逃脱关门的命运。卞超估计,在目前,至少已有20%的中介破产倒闭。

  “倒闭的原因一是因为成交量的锐减,另一方面是房租成本的大幅增加”。在成交量长期下跌的同时,地产中介企业的固定开支成本并没有下降,从而导致发生亏损。虽然地产中介进入门槛不高,但开铺的成本却不低,“6月份,某些地段的门面顶手费都被炒到了30万~50万元,但还是有很多人盲目进入。市场好的时候或许还能弥补,一旦市场不好,多半就支撑不住了。” 

  不久前,在深圳有30多家店铺的长河置业也宣告关闭,经营权转给世华地产。虽然长河置业在结业时没有出现骗取客户资金的事情,但也拖欠下部分员工的薪水未发。

  同时,房地产经纪人人员流失现象严重。某大型中介行原来一个分行有20多人,现在只剩下十几个。另外,经纪人的收入也受到较大影响。据称,以前店面经理薪酬每个月2万元左右,现在可能5000元不到。 

  行业萧条的迹象日渐明显。“中大型地产中介企业中,我看不到有盈利的。如果哪一家说10月份有盈利的,我不太相信。至于那些只有一两个地铺的中介,仅仅靠租单维持,也许会有一点盈利,但是这类公司对行业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深圳一家中介公司的高管说。

  深圳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10月该市地产中介已形成全行业性亏损。

  “7~9月间连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现有市场份额支撑不了企业规模,许多店铺甚至一个月都没有一单生意,自然只能选择关铺、裁员”,卞超说。另一方面,许多中介从业人员自开门店,一边代理,一边炒房。而中介代理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尚未成熟,进入门槛低,导致整个行业良莠不齐,当市场不景气时,许多中小企业自然出现大亏损。

  深圳中介行业面临洗牌?

  “中天在扩张上不惜成本,铺位一般设置在地段最好,租金最高的地方,导致很多盘同行无人敢接”,卞超说。卞超告诉记者,在最疯狂的上半年,中天的扩张成本是同行的2倍多,“这也宠坏了不少放租者,现在中天倒了,他们还想要中天出的价,其实根本值不了那么多”。

  一边是大多数公司裁员、关店,一边是少数大公司盘整出击。那么,地产行业是否要重新“洗牌”?

  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目前地产行业呈现的现象是市场的一种报复。宋丁坦言,与房地产市场类似,深圳的地产中介行业在过去的一年多内呈现出非理性的扩张态势。相当多的中介在过去一年的收入是一种非正常的经营模式的收入,现在的状况更多的是向理性的回归。 

  “市道不好,大型地产中介都在勉强维持,不得已就陆续关闭了一些分店或店铺;小型的中介机构更是关了好多家门店”。有不少人认为,还会有一些中介机构陆续宣告寿终正寝。特别是个别与中天置业有着相同经营模式的中介,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不过,在深圳中介市场也有不少先知先觉者,卞超向记者透露,早在9月初,当深圳楼市掉头向下的时候,该公司已经准备了一大笔资金,“先熬过这段时间再说”。而随着二手房市场的萎缩,该公司制定了“主打出租市场”的战略。

  在卞超看来,更多的中小中介只是暂时回避,“他们要的是利润,在行情不景气的时候,他们就关门避风头,一旦市场回暖,他们一定会杀回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