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不确定我现在明白你的问题(I know it sounds silly but it's true). 这里我聊聊点滴见闻,也许还不是你想寻求的解答。所幸有Internet这个大信息库,你在想消磨时间的时候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浏览一下,就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分解开来看几个方面,可能容易一些。
首先,亚裔 vs. 其它族裔。亚裔家庭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孩子学习大多不错。渐渐地,美国社会对亚裔有stereotype, 如果你是亚裔,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你应该学习好。亚裔在那几所highly selective大学占的比例,其实是高于亚裔在美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在这些学校,亚裔是ORM(over represented minority). 尽管如此,亚裔在这些学校的比例,还是远远低于高中生中成绩好的亚裔生比例。美国有些地区有公办的有入学考试的高中。这些学校录取学生只看入学考试分数。这样一来这些高中亚裔生比例有的高达60-70%. 现在的亚裔生在大学升学上正在经历N年前犹太学生的遭遇过的不公正待遇。这情况可能大家都知道。
其次,男生 vs. 女生。男、女性,在体格上是有不同,但除此之外,我不认为其它方面有太大差别。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女生,数目上可能不亚于男生,并且可能因为女生性格成熟早,成绩好的女生可能还多于男生。在美国故事有些不同。这儿是有非常优秀的女生,比如今年刚满18岁的Brittany Wenger, 用她对生物和机算机科学研究的执著与兴趣,研发出人工智能软件来诊断乳腺癌恶性肿瘤,成功率已经达到99.1%。她的Global Neural Network Cloud Service for Breast Cancer荣获了2012 Google Science Fair的Grand prize. 但这样的女生所占的比例显著低于男生。这儿有篇老文章可以看一下:
http://www.nytimes.com/2008/10/1 ... i=5070&emc=eta1
(文章比较长,如果放上来就太过煊宾夺主。不能看的话请告诉我。文章里Allison 的妈妈Mary是个非常热心的志愿者,现在在组织高中生们搞out reach program,帮助小孩子们、都别是inner-city(居民多是低收入的,黑人为多)的孩子们学数学、认识数学的美和用途。)
我曾在这儿的初中义务组织过两年的数学俱乐部,没设门槛,所有的孩子都欢迎。第一年没有一个女生参加,第二年好一点,先来了三个女生,两次活动之后,其中之一就打了退堂鼓,我委婉地挽留却没留住人。好在另外两个坚持到底。其中一个女孩在上高中后还接着参加我介绍的数学圈子活动,挺让我高兴。
我带孩子(们)去参加数学竞赛,地区一级的还有相当数量的女孩,但再往上走,州一级、国家级别的比赛,女生就越来越少。科学竞赛也是明显男多女少。倒是象地理竞赛,州级水平还能看到男、女生比例不失衡。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关注,有些组织有向女生倾斜的举措,旨在给女孩们更多机会。
虎妈显得特别还是因为在美国那样的父母太少了。这边(至少我居住的地区)还是羊爸羊妈多,孩子爱学什么爱干什么多随他们的意愿。美国学校在人文方面的课程设置一般都还可以,但遗憾的是普遍地,高中在数学、科学方面的要求太低,很容易就能混毕业。很多孩子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有兴趣有追求的学生自是不受影响,被耽误的是那些不自觉、晚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能的孩子,尤其现在的世界诱惑多多,能潜心向学是不容易。这也部分解释了这看似奇怪的现象,那些top大学的学生,四年毕业率超过90%;而差一些的大学四年毕业率很低。
跑了一些题。OK, 有了这些background info,我们再来看, 大学录取标准,对所有的学生,能否是一样的。美国经济不好,很多大学非常差钱,把国际生当成财神 (
http://www.nytimes.com/2012/02/0 ... html?pagewanted=all)。这包括公立,如加州大学系统,也有私立(NYU, Columbia University...). 这些学校也不在乎学生是什么样的mix - 生存才是硬道理。有些大学国际生的比例高得业内人质疑,国内、国际生也都不满。这种状况不正常,我们还是把它们排除在讨论之外,这里集中看看HYPMS. 这些学校不差经费、不差生源,在录取新生时,依然坚持diversify的原则,维持一定的族裔比例、以及接近50:50的男女生比例。前面谈及各族裔、男女生在academic 上发展的不均衡 (论到其它的soft skills,亚裔好的也相当多),这样的学生状况,加上学校要坚持的条条框框,学校如何能用同样的标准去量他们?Cal Tech 不在意学生群体的男女生数量平衡,结果70%是男生。与之相似的MIT,申请者中男生占绝大多数,但结果录取来的学生中女生占了40-50% (我的朋友熟人圈子里,孩子去MIT的,数一数,男生、女生恰巧各占一半)。 这其中的人为调节,便可想而知了。不同族裔、性别,标准能一刀切吗?
现在再单独看看AO如何把学生分出高低上下来. AO们所能看到的也只有学生的成绩单、申请表、essay、面试、推荐信,有才艺的学生会附上刻录有自己的演奏或art portfolio 的光盘。这些综合在一起,让AO判断一个学生的价值观、人品、能力,当然还有passion, 这个学生能给学校带来什么,等等。
如何看成绩?标准化考试对于好学生来说不难,基本上都是满分或接近满分。这个区分不了人。学校的成绩,AO 会看GPA, 更会看你选了什么课,有没有take 最大的challenge. 所以有学生拼AP,十几、二十门地上。自己学校的AP上完了,就到local大学去上课。AP拿5分不难,只要是top20%就能得5分 (但把题目全做对并不容易。去年的AP Computer Science, 很多5分,但全部考生中只有18个是全对的。一个perfect 的是我们附近学校的华裔男孩)。
AP也有它的问题,被评论说"miles wide but inches deep", 有科目已经或正在被改革了。有私高不认可AP课程设置,干脆抛开它,按自己的思路去教。
容易的考试有拉平效应,显不出好学生,SAT和AP都如此。所以AO都青睐各种竞赛的优胜者。国际或国家水平的优胜者,大多能横扫五校。在这一点上,AO和国人"奥"的精神一致。不同的只是,美国各种奥赛参与的孩子,多是出于自己强烈的兴趣,比较"organic". 很多孩子后来学习工作的专业多与自己当初搞奥赛的科目相关。任何东西要学好做好,必得花上大量的时间精力,没有兴趣支撑、驱动,会让孩子很痛苦。这些竞赛多是一级一级考上去的,尽管最后胜出的有限,如果是finalists或者semifinalists还是很有帮助。拿数学来说,能是USAMO Qualifier 已证明孩子是全美top 270,其中可能为数不少的还不是十二年级的学生。算那五校总共能接收8000-10000新生,AO对于这二百名左右的USAMO Qualifier 显出特别的兴趣,也不奇怪了。(查了一下,MAA统计里讲,今年 "The USAMO qualifiers group has 94 self-identified 12--graders.", 数字还远低于我毛估的两百)。甚至于成不了USAMO Qualifier ,能在AIME做出六道题以上的,也值得在申请表上记上一笔,能得到AO另眼相看。
下面看看leadership. 在学校里做俱乐部head,或者校刊chief editor,如同在你的的帽子上插了一根羽毛,挺漂亮,但还不足以让它成为你被大学录取的hook.但如果你是跨地区的学生联盟或者跨地区学生慈善团体的领袖人物,这便完全不同了。你的leadership 能成为你的敲门砖。当然成为这样的leader不容易,一般得从基层慢慢干上来,有tangible experiences, 有的还如美国政客那样,暑假要花在跨州旅行上,去游说拉选票。我认识的人当中,两华裔男孩,是这般强的领袖人物,一个进了哈佛,一个进了耶鲁。当然他们其它方面也不差.
再看社区服务。搞公益、做志愿者,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除非你做的是带来显著变化的事,一般的服务,做了是正常的,什么都没参加倒不那么正常了。学校有community service day, 有许多慈善团体经常搞活动,有的学校干脆规定要有多少小时服务。
花了不少笔墨讲竞赛。竞赛实在是有利有弊。竞赛能提高小孩兴趣、促进小孩与其他孩子交流交友,但另外它自身也有很多局限性、很多不足,所以孩子参予竞赛活动的话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识,注意扬长避短,把它当工具而非目的,或者可以比作健身房里的诸多器械中的一样,只能锻炼某组肌肉,故而要和其它器械组合同用。参看我转贴的这个:
http://ww123.net/thread-48512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