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讨论] 会让儿童少年的心理因素受到影响?

会让儿童少年的心理因素受到影响?

 一、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熟和生长发育。

  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说来,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常对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儿童的学习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相反,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本身不思进取,往往对子女的要求不高,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也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只顾自己的娱乐而影响孩子的学习。

  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父母的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高相关。就心理素质而言,可以这样说,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辞说教,因为儿童是生活在一种与父母的心理神奇的融合、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之中。他们对父母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某些病态往往可以在其父母的精神状态中找到原因。

  二、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在家庭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程序。

  近年来的一些关于离婚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普遍证实,由于父母离异,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这主要是因为破裂的家庭结构给儿童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于是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性格等方面出现动荡,易于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因此,动员各种力量稳定家庭结构,对于保证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教育态度与方式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是成人以自觉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开发儿童的一切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儿童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心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当然,教育态度与方式决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性格特征而有所差别。如果父母双方都能采取合理的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会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能力、积极性、友好态度和稳定的情绪;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溺爱、娇纵、顺应的态度,儿童也容易表现出适应能力差、依赖、任性和执拗的性格特点。因此说,端正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没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就谈不上良好的教养方法,目前在子女教养问题上的失误主要表现为: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娇宠,以致爱而失教,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教育要求,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表现听之任之,根本谈不上如何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还有的家长则一味采取高压手段,不顾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合理要求,主要采用惩罚来实行管教,信奉"棒打出孝子、娇养出逆郎"的古训。从科学角度看,这些教养方式显然都是错误的,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也容易造成不良后

  四、家庭氛围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并以模仿式的学习来感受事物、熟悉环境、发展自己的习惯行为,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然后在以后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当中,就开始以长期在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的心理模式、性格特征、习惯行为来判断自己对家庭以外的世界的适合或不适合。

  在现代大多数核心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之间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与方式方法等)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往往父母的眼神、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儿童的态度都能无形地给儿童心理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并在其适应过程中,形成他们自己心理和性格上的特征。因此,家庭生活质量的好坏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

TOP

农村留守的孩子么希望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yingjie1018 于 2013-4-3 22:39 发表 \"\"
农村留守的孩子么希望了
这不是危言怂听..

TOP

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