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3-1-8 16:17 发表
我没读明白,尤其是第四、五、六两个阶段。
“我要遵守规则”与“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两者会产生矛盾吗?能并行吗?
"我能体贴别人",似乎很多人都能做到,只是“别人”的范围大小而已。例如,体 ...
每天早上儿子出门后,我喜欢从窗口偷看那6个一起等校车的小孩在做什么?
有时候,他们会被路边的某样东西吸引住,聚在一起围观;有时候会有一点追赶推撞;可是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排成一行,一边谈天一边等校车来到。校车来了,他们等到车子完全停顿,门打开,他们才跨步从人行道走上马路,上车。我心里总是忍不住赞叹:真是守规矩啊!
这是一群5岁至10岁大的孩子,没有大人在旁(是的,一个都没有,孩子都是自己走过来的),从开学第一日开始,他们就自然形成这样的规律。怎么会这样呢?孩子的表现怎么会这么符合大人的要求标准呢?
我可不可以说,这群孩子已经经过第一,二,三阶段,已经到了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矩 了呢?
书中第二章讲到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这几条跟Franco列出的中国人的几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太一样。这是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北美学校根据这样的规律来设计他们的方法,从我儿子的学校看来是非常有效的。
第一阶段: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做错就有不愉快的后果。就这样,不必多讲道理(所以不需要背“几所不欲,勿施于人”
)。
第二阶段:奖赏好行为。所以老师设了好多小小的名堂,孩子们时常可以得到小小的奖赏。老师特别努力让那些很少得到赞赏的孩子们奖赏。
第三阶段:这个嘛,不需要特别设计。你不觉得孩子总是想要得到我们大人的笑脸吗?
第四阶段:这个有点微妙,跟作为人,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的pride有关。我觉得我儿子正处于这阶段。他前几个月跟我提到某个同学因为干扰同学学习常被老师叫出课室,他的语气显示那是不可取的;从接下去的谈话,我甚至感觉他因而觉得那个同学整个人都不可取了。能够守规矩,是很值得自豪的。同一时期,他也开始谈论这个国家是个很幸运的国家,生活水平很高,世界上有些地方甚至没有清洁的水供等。我很难把所有这些有系统的连贯起来,可是隐约觉得就是这样。老师们开始引导学生们内化那些规矩?!这时候的孩子特别矛盾,他们还不能完全战胜自己的自私天性来守规矩,可是又把规矩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做不到时特别自责,所以做错事时反应会特别强烈。
第五阶段:这就要靠时间和个人的造化了。要能够真正同理别人,不容易做到,尤其在我们没经历过的事情。同理是能够明白另一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和体贴不一样;体贴比较接近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自己的经验来推测别人要什么。
第六阶段:有几个人能够达到这阶段?有的话,也只是在某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吧?这需要有很多知识,经过哲学思考,才能下的自己的规矩。世界很大,人生很短,我们才没时间全顾,所以不关心的领域,我们就用第四阶段的mode来进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