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问题提的很好,这也许是众多家长所要关系的问题。
信心不是来源于“学完”了多少,而是基于在各类“终极决战”中有多少取胜的把握。
十分显然,学生的知识面越广,制胜的“工具”就越多;站的高度越高,解决问题的立意就越智慧;分析问题时越贴近实际,对策略的把握就越准确。快速学习能有效应对前两者,“概念思维”可以应对最后一种情形。
家长们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进入大学后,忽然觉得自己在中学期间的学习走路很多弯路。因为那些让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到了大学发现“太简单了”。不是自己中学时候“愚蠢”,而是后来分析问题的高度和视角发生了变化。
在124楼中,有这样的阐述:“记住:既然要学,就必须学透!!!而不是‘撸一撸’。因为如此大的知识量,如果只是‘撸一撸’,就会造成大脑中‘信息紊乱’,对孩子的后继学习反而不利。请参照84楼有关‘丰富’与‘凌乱’的阐述。”,这里强调了,“学完”的标准不是“量”而是“质”。
当然,孩子的基础良莠不齐,这就决定了不能千篇一律、拔苗助长,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基础情况,选择不同的目标。对于基础很好的孩子,五年级的孩子可以定位于“初中”,基础较好的孩子可以定位于“预初”,基础较差的孩子可以定位于“本年级课程”。
应试教育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考试忧虑,这种忧虑表现为极度的焦虑情绪,久而久之会让他(她)心理扭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家长总是处于两难境地:让孩子“轻松学习”,又怕“输不起”;但奋力拼搏,结果又不如人意。大部分孩子都处于学习的“胶着状态”。从某种意义上,快速学习可以应对这种局面。
在学校学习期间,孩子处于“三着态”,不能在他(她)已经绷得很紧的神经上踏上一“脚”。在假期里,孩子远离“三着态”,如果他(她)也希望在假期里“好好地搏一把”,在为他安排了合理休息时间的前提下,可以做一些快速学习的赏识。
祝您的儿子大展宏图!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30 12:3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