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9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选择IB学校?

引用:
原帖由 观风 于 2013-3-23 17:35 发表
据说,在美国,公立学校有条件开出IB课程的学校很少很少, 有资格和能力上IB 课程的学生也很少的比例, 非常的难.

很好奇, 国内这么多IB课程学校,师资哪里来...
IB课程,是大学预科课程,其主要学习模式,是老师启发,孩子主动性学习为主,其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思维背景,就是二种思维能力都要优秀,平衡.因此,从逻辑上说,关于师资问题,其实不是最主要问题,IB课程学习,学生已经脱离老师手把手教的初级学习周期,进入自主学习阶段,这是IB课程学习,提升的本质..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3 19:09 发表



IB的创立是为了培养面向21世纪,为世界和平,文明,为世界更美好贡献的多元人才,而非功利的应试机器。应试教育完全背离了IB的初衷和理念。
‘应试教育’出来的孩子哪怕考进哈佛,剑桥也更可能是失败的教育。 ...
如果在一个国内申请大样本中,你认为相对来说,IB课程,和体制内,其它国际课程比较,如何?答案不是已经出来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观风 于 2013-3-24 13:20 发表

国内IB的择生是建立在国内课程成绩的基础之上的, 也就是说,必须先过了国内应试教育择生这一关,才可能被选去读IB.
IB选择生源,也有其它方面,例如TF过90分,就可以免考书面英语,其实就是考查申请人语言思维能力,同时附加数学考试,其目的,就是考查申请人的思维能力模式,平衡度.也就是说,进入IB学习的者,不能偏科,它不是招收怪才,某一方面特别优秀,因为其课程组合类型,就是全面发展,平衡思维.因此,如果站在其课程选择特点上去看,IB课程学习者,其思维能力,相对比较符合中庸之道!.

TOP

引用:
原帖由 liuy818 于 2013-3-23 20:41 发表
如果偏文科读IB可行吗?朋友的孩子拟在美国读IB,严重偏文。谢谢。
严重偏文,数学可以选择中阶,放弃物理,选择化学高阶,那么剩下就可以多元选择了.IB优秀者,是有其选课策略的,扬长避短,其成绩是六门文理课程组合.问题是,该学生文科优秀,优秀到啥程度,能和美国本土优秀生比较吗?

还有一个方案,IB课程,只是大学申请要素中一个方面,如果SAT等标化考试获得突破,再增加些AP考试课程,完善申请要素中二项硬指标(标化,GPA),也是可以脱颖而出的.关键是家长和孩子,如何掌握申请进度,提早规划,准备..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4 20:24 发表



学校有家长不可替代的作用。到了高中,学校和学校有关时间也大大超过父母-孩子时间。。很多方面,学校的影响已经远大于了父母。
申请美国大学,冲击美国名校,IB课程,只是申请要素中一个GPA平台,还有其它四项主要要素,标化考试,文书写作,各类活动和个人天赋(艺术,体育竞赛,领袖意识等),申请过程,是综合提升过程,更是学生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过程,合理分配时间,掌握进度,借助外力的游戏规则.

因此,就象上海小升初,中考,甚至高考,其背后,不单是学校作用,或者学校起的作用,已经逐渐淡化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6 10:13 发表



你提的是一个不一样的问题。我前面谈的是对现有中国IB正逐渐沦为应试择优工具的担忧和批评,而非IB与其他课程的比较。

回到你的问题,就我所知目前还缺乏大样本的比较研究。但我个人认为国际包括IB课程是优 ...
1.IB课程,最后验收,有全球统一考试,每学期,也有自己学校考试,传递给IB官网,作为二年IB学习参照系.
2.作为最早引进大陆的国际课程,我在贴里已经回答了,它只是申请美国名校中五大要素之一,至于是否在大陆变味,成为应试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我是不同意的.单IB课程学习,似乎还是维持其特色.至少我几年观察下来.
3.对于标化准备过程,IB课程学习者,当然要象大陆其它高端申请人一样,必须要过的难关,其模式,当然是追随大陆优秀申请群体,因为在大陆IB课程需学员,其竞争对手,依然是大陆群体本身,如果跳出这一样本,去谈论IB学习最后学习结果,其实是不切实际.
4.因此,课程学习和标化准备,是二条不同的准备路经,大陆申请群体,其特性是国际申请群体,这是评论大陆籍IB学习者观察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3-3-26 19:23 发表



So what? 你的意思是大陆籍的IB就应该以应试为主要教育目标, 就应该是高度择优的?
我的孩子,今年上海IB国际高中毕业,对于IB生源选择,即使在美国本土,也属于优秀(荣誉)学生选择课程,课程教育目标,和生源选择,本就是在不同层次去思考.是学生,校方及IB官方三者平衡结果.,

在大陆,IB成绩优秀,并不能申请到美国名校,还要标化考试成绩优秀.我在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作为一个IB课程学习者的家长,我相信我的领悟能力,并且在女儿申请结果上,获得满意效果,她的班级同学,同样获得梦想成真!在四校和上外高中之外,本土大陆学生,IB课程,一个班级,25个同学,获得一个哥伦比亚大学,二个芝加哥大学,一个西北大学,一个纽约商学院,一个明德文里学院等OFFER!说明,上海IB课程,至少在我女儿学校,已经逐渐成熟!.

TOP

回复 90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大陆国际高中,都是如此运行模式啊,都是如此花费啊!即使在美国,申请名校,大多数,也是如此模式!至于是否出世界级大师,这不是LZ开贴目的,也不是你,我能讨论清楚的.我只是作为一个IB学生家长,一个跟踪上海IB课程十年的家长,谈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及作为家长,如何参与孩子申请的一些经验教训..

TOP

回复 94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人生每一阶段,总有一量化指标,虽然有时侯很俗,很势利,很功利,因为这是人性弱点,群体性弱点,甚至国民性弱点使然.对于孩子教育,正因为很多中产阶层家庭,思考到孩子教育平衡,才选择国际课程,至少在教材选择上,少了应试成份,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渗透进批判性阅读思维.任何比较,都是同类型同性质比较,在大陆中等教育这一大样本里的比较,才有意义!

至于你的观点,考进一个好大学,不是教育目标,也不是终点,那么,换一种说法,人生阶段性目标是激励孩子的动力,是家庭梦想动力,总不会错吧!其实现代社会,作为个体人,总要走出社会,社会游戏规则,总要提供给个体一个运行平台,而社会运行游戏,总有其特定选拔进级游戏规则,如果没有一些约定成俗,进级游戏就成为权力,金钱游戏了,而不是公平,公正合理竞争机制!在这一认知下,其实也道出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哲理,只不过竞争形式不同而已.

如今,在上海样本群体,每个学校的IB注册名额,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筹码,当申请人众多,自然成为校方选择权利,至于学费昂贵,也是要放在同一样本群体里,去比较.选拔模式,或许参杂应试居多.但学习模式,肯定是相对最好的平衡孩子思维能力模式,其考核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客观,连续性!

谈起申请IB游戏规则,某些IB学校,要求TF过90,就可以申请笔试免考,这也是有其逻辑思考.当一个初三申请人,TF达到90,其实已经具备学习IB课程的语言思维能力,加上数学部分,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口语面谈,考核交流表达能力!所谓IB课程学习的三大考核指标,也是获得IB优秀成绩的基础起点.对于申请时的标化客观类申请要素,也是促进作用!

其实在美国本土,及全世界,开设IB课程的选拔模式,大同小异,不然的话,何必称IB课程是荣誉课程,天才课程?所以,对于孩子教育,不管在哪一种规模教育模式下,东山老虎,西山老虎,一样都是吃人!只有家长,孩子去适应选择的模式,放大到孩子未来人生,其实也是如此!除非永远待家里,逃避各种不同类型的现实游戏规则!

至于说到素质教育,那是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教育,是信仰,尊重多元,宽容和慈善等人文情怀因素的融合,那是另一种教育模式,更是孩子在家庭生活学校教育,逐渐,接触社会后的另类思维判断模式,是综合因素的结果!

因此,我的结论:每种教育模式,总有其局限性,关键是如何平衡孩子思维,对于个体家庭,家长,或许有不同观点,意见,但一旦选择了孩子教育模式,就要适应现实游戏规则,制定阶段性目标,遵循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努力,刻苦路径,当然也要发挥智慧,时刻平衡人性弱点.培育孩子闪亮点,接受大学申请检验!

(其实来旺旺网的家长,都是热衷于参与孩子教育,寻求适合培育孩子特定模式的有心家长,按照目前最流行说法,寻找适合孩子的鞋子!使孩子在接受选择的高中教育后,梦想成真!陪孩子走一段离家前的人生之路!也是家长逐渐放手之前复杂心情的体现!).

TOP

TOP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