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预初古诗文——文选、常用字和古代常识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怯生生说一句,对老H的路数,有一定疑惑。
小H学英文,会拿着<英文单词解释>等学习吗?恐怕要学好一门语言,还是大量听说读写比较扎实。
是不是学习文言文也一样涅?先读文白相间、白话为主的水滸,再读文白各半的西游,再读文言为主的三国,然后还有镜花缘之类。等到有几百万字的文言在肚子里,还愁什么之乎者也如何解?
这些小说,很好看啊,孩子也不会厌烦。
对不起,外行话,是学生提问,请H老师解惑。.

TOP

引用:
原帖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2 21:18 发表
嗯?什么时候有了“老H”的称谓?
学英文,有精读、泛读之说,小H精读文章时,是要在字典上查找不懂的词语的,而泛读就尽量根据上下文去猜意思,当然,泛读的生词不能太多。我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求甚解”的 ...
我的看法正好和你相反。学好文言文,不求甚解的泛读,往往比所谓精读更重要。古时的私塾,教孩子学文言,并不串讲,只是教背诵,背上几百篇在肚子里,有了语感,慢慢地对文言的领悟就增强了。那时再串讲破题。
现在情形不同。初中的孩子,比过去开蒙的孩子大了若干岁,理解力上升,不需要单凭死记硬背。但大量阅读以增加语感十分必要。这就像英语需要有语言环境一样。古汉语的语境首先要孩子熟悉。初中那点古文便是小菜了。而且,古代小说有趣且好读,孩子终生有了对文言的兴趣,受益无穷。
如果起手就是枯燥的字词精读,可能暂时能应付几次考试。但是,从长远来说,恐怕很难对文言亲近起来,只是把它当成“学习“,教僵掉了,以后要弥补都难。就像现在相当多的孩子学语文,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优美博大,可是很多课堂和考试却把它肢解成所谓词语解释、段落大意,其结果是鲜有孩子爱上语文课的。
您说的所谓”精读“,自有学校老师代劳。孩子在家中的古文学习,大可不必这么一本正经。而且,真正意义的精读,不是肢解文章,雕词琢句,而是从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文章气韵和后世流传说起。
在孩子尚未接触过文言的时候,起手就让他精读,除了让他厌烦或淡漠,无益于培养对文言的亲近。
您是开课,有学生反对,会让您的课更加精彩。
俺期待着哈。.

TOP

引用:
原帖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3 08:47 发表
回复 #52 语儿妈 的帖子
   
记得好多好多年以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星期日广播英语》,第一讲就是申葆青老师的谈话,《英语泛读的重要性》,时隔二、三十年,至今不敢忘记;语儿妈是申老师教诲的再现,非 ...
嘿嘿,H爸要和我PK呢,不敢不敢,甘拜下风。偶家小东西,英语被你家小H不知掼过几条马路了。
至于文言,她不像小H那样听话,一听到有人要给她上课,肯定望风披靡。她读文言,俺不才,不会教,就是读古典小说,酷爱,像镜花缘,读了两三遍了,还哈哈狂笑。暑假有空,背过十来篇,基本是古文观止上面的,那是文章精品,如<郑伯克段于鄢>、<归去来辞>、<陈情表>、<出师表>之类。也许算是“精读”?但也从未每字每词地细抠,她只是本能地喜欢那股子气韵。
至于您推荐而学校也要求买的<初中文言>什么的,偶翻过,只是一些笔记小品,当故事读还行,从文字文品来说,不如古文观止。要孩子背,似无必要。.

TOP

回复 #67 HELEN爸爸 的帖子


差别还是有滴,但并不全在于所谓精读与泛读。可能根本的区别在于,H大师是个勤奋的爸爸,而我是个懒惰的妈妈。
还有一个大区别,俺家丫头相对闲功夫较多,又贪玩儿,回家根本不可能揪着她上课 。但她却不幸地是个书虫子,会千方百计地逃避我的视线,东躲西藏地看各种杂书。所以,文言这东东,她好像无师自通 。学校让孩子做什么文言文助读的翻译,老师不讲,让孩子硬做,还不能抄书 。丫头从来不问我,就这么蒙着去做,也八九不离十 。我乐得继续懒惰,不免还给自己的懒惰找理由: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虽说丫头还远不算渔民,就算是了,那渔似乎也和我沾边不大
不过,说到“精读”,我和H大师的理解也有差别
一是精读的选文不同,在此隆重建议,要选,就直接选古文观止,或王力编注的那套。前提是孩子已经有一点儿古文底子,比如,至少读过三国演义吧?要没读过,先读了再说 。选文不必拘泥于时间先后,可以先选简短浅近的,比如陋室铭之类,也可从接近现代的朝代选起,比如不妨先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从明清、唐宋,然后倒推到秦汉,毕竟越靠后相对越容易理解一些。也可以结合历史,先读有趣的历史故事,俺家丫头就是看了三国大有兴味,又去读《出师表》,包括《项羽本纪》之类,都比文言文助读好读多了。二是精读方式不同,我觉得字词是次要的,无须记诵,只要孩子读得懂就成。事实上,孩子如果泛读过大量半文半白的经典小说(这不用花啥时间哈,当然别像俺家丫头,上课都敢偷看小说 ),接触真正的古文时,不懂的字词就非常有限了。虽然不会很精确地解释,但达到八九不离十足矣。较真的话,古文中有些字词的理解,还真是仁智互见的呢!
不过,大家还是得学H大师。我是真心佩服。  像我这等懒家长加上懒宝贝,是凭兴趣做事的。比如,丫头不喜欢英语,俺也无奈,学得一塌糊涂 。想偷师,发现偷不成——因为俺家丫头被宠坏了,油盐不进!正打算故伎重施,扔给她一本《哈利波特》原版,希望这位小哈迷能中招把它啃下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