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趣味解题—小学三年级题目

从教唆题到教育题

C.44

  这是一道数学题,但考察的主要不是数学能力(15+29小二生也会算),而是生活经验和文字理解能力。

  有两种解决思路:
  其一,直接计算鞋店的损失。排除种种干扰项之后,会发现,鞋店既不亏欠街坊,也没有从街坊那里多占便宜;鞋店的损失是,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给了年轻人一双成本为15元的童鞋,还给了他29元现金。所以鞋店一共损失了44元。
  其二,根据别人从鞋店占的便宜,间接推算鞋店的损失。街坊不过是要回了给出的50元,没有损失,也没有得便宜。年轻人从鞋店得到了不义之财,包括一双成本为15元的童鞋和29元现金。所以,鞋店一共损失了44元。
  比较而言,第一种思路会更多地受到题中干扰项的影响,第二种思路则基本不受影响。

  把这道题当作数学题让小三生做,有为难小朋友之嫌。据此判断小朋友的数学能力,似乎不妥。但视为一道综合素质考题,倒是比较合适。不过,出题者也有考虑不周之处,因为这道题无意之中也可能起到唆使人用假钞去诈骗的作用。从“考试育人”、“作业育人”的角度出发,题目中可以增添一些正义的要素。譬如,加上一个细节:警察在侦察一起假钞诈骗案中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问:店主在这起诈骗案中一共损失了多少钱?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7 09:5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笑看宇宙 于 2010-5-7 09:56 发表
我觉得应该是A.94
楼上算的44元还应加上小米步童鞋店无奈之下,还了街坊的50元,所以我认为是94元.
可是,请别忘记街坊给了店主50元,店主与街坊互不亏欠。
你看,成年人也容易受干扰项的蒙蔽,况乎小学生。这道题是不是有为难小朋友之嫌?.

TOP

引用:
原帖由 zhsufe2001 于 2010-5-7 10:00 发表
小学生就懂“成本”了?
看来CPA的考试要进入小学了。
可以教小学孩子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了
这种质疑有道理!.

TOP

为难人的考题

  说道考试题。请注意,不是纸笔测验,而是口试哟。

  请小朋友注意听:有辆无人售票的公交车,起点站上来15个乘客;七宝寺站下去2人,上来3人;农南路站下去3人,上来4人;闵行体育公园站下去4人,上来5人;顾戴路站上下去5人,上来6人;黎安路站下去6人,上来7人。
  听清楚了没有?
  要是听清楚了,我就要提问了:

























































  请问:这辆公交车一共经过几个站点?(请不要朝前翻看,你是在口试!)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7 10:17 编辑 ].

TOP

回复 8#笑看宇宙 的帖子

不怪你,要怪就怪现在的作业题考试题太变态。不是想让孩子学会思考,喜爱数学,充满自信,而是在显示出题人有水平,以为难和考倒正常学生为乐,顺大便为名校逐渐筛选出精英粪子。至于全民素养如何,那就不管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7 10:3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lphax16 于 2010-5-8 09:38 发表
这个题目我一直认为无解。  
损失的定义没有给出。大家对损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会计准则还有不一样的。

多解多答案也是解。
请问本题中的“损失”还有那几种定义?.

TOP

回复 14#ccpaging 的帖子

深以为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