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鲍昆:现在的教育正在毁掉我们的未来

鲍昆:现在的教育正在毁掉我们的未来

鲍昆:现在的教育正在毁掉我们的未来           (2011-01-17 21:41:36)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e6b600100o9fc.html

标签: 中国 教育主管部门 王久辛 民国课本 教育体制 鲍昆 杂谈        分类: 大家眼里的久辛
现在的教育正在毁掉我们的未来

2011年1月12日 鲍昆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微博上正在热议王久辛微博向教育部长建议,无数的网友以极大的关注在参与这场讨论。想起来前几天见到博友乔海燕先生,我们两个不约而同地谈到现在的教育问题,而且都是忧心忡忡,结论也高度一致,就是不能不再重视这个问题了。我们甚至还谈到是否找一种办法,让社会谈一谈这个问题。王久辛微博事件的爆发,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希望教育部和温总理应该引起重视并拿出解决方案。

     正像无数的网友所指出的,我们的教育正在扼杀我们的下一代,而我认为这种教育体制和意识,不仅是扼杀一两代学生的问题,而是正在疯狂地毁掉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我们的教育现在是什么状态呢?还是简单描述一下吧–

     由于 ZRJ 一拨儿将教育产业化和整个社会转型以来的道德沦丧化,我们的教育进入了一种疯狂的以利益驱动为唯一化的状态。教育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导致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完全不顾教育的最终目的,将学生们纳入一个奇特的以教学单位利益为圭臬博弈的怪圈,于是学生成为老师和学校获取利益的筹码和人质。没有人关心学生们真正的成长,更不关心这些学生为我们未来的社会应该承担的是什么责任。学校和教师只知道为了自己攫取知名度和奖金,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和考试的成绩,将学生本应健康生长的空间无情的榨取,每天安排无数的以后也根本用不着的繁琐习题,来强迫学生练习,导致大量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厌烦情绪。他们没有运动的时间,没有本应享有的青少年快乐的时光,甚至缺少睡眠时间,成为一个机械做题的机器。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教育机构已经完全置教育的本原目的于不顾,绝不考虑这些学生在未来安身立命的真正本领是什么,不去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基本知识,用那些未来根本用不着的数学来挤占学生的大量时间,阻断他们其它学习的途径。学生们在这种教育体制内只是一个做题的机械机器,完全没有接受更为丰富知识的可能,那些近乎智力游戏的数学和物理习题对孩子们的未来毫无用处,还不及让学生多看看电视节目,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过去的教育方法是因为传播媒介不发达,而现在电视互联网、报纸印刷物到处都是,学生学习的便捷条件根本用不着完全在学校课堂上解决。这种教育方式实在是太过时了。所以强烈呼吁要大量减少课程中的数学内容,知道原理即可,没有必要把那么多的无谓时间浪费在这个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新考量教学大纲的实用性,杜绝把课程的设置当成考试手段的唯一目的。主管部门应该坚决取缔那些特权尖子学校,让他们就近招生。现在大学已经过滥,生源出现不足趋势,完全没有必要再人为推崇那些所谓的塔尖学校。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让受教育的人只学习一些技能,着眼的应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责任的良知与对社会和人生的综合感知力。2010年,作为中学教育尖子学校的北京人大附中的高考状元被美国十多所名校婉拒,就说明我们的教育与国际教育界的距离。这些学校婉拒的理由是他们知道中国的教育是以考试为目的,那些高分的学生未是必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最近出版并畅销的《民国课本》影印本,让我们知道中国过去不是不懂教育,只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现在的教育不重视学生心灵的教育,这样生产出来的下一代将是没有社会集体意识,只知道自我发展竞争的自私自利一代。我曾见过一个学校学生写妈妈的作文范例光荣榜,惊叹学校怎么能把那么小的学生都整成满嘴套话的”成年人”,丝毫不见学生有发自他年龄的对妈妈的观察和感动。这种不教人话的教育真的开始毁掉我们的下一代,结果将在十年以后显现,那时我们后悔都会来不及的。

     中国在疯狂的发展之时所有的价值观已经都是物质唯上,主管部门的领导人不知道是否自己有孩子?或者,他们本身的价值观就是如此?若是,请温家宝总理考虑换人,不要让这种没文化尸位素餐的混混继续再把持这么重要的部门,毕竟,我们的未来是这些孩子们,毁了他们就是毁了我们的未来。


鲍昆
作者介绍:1983北京财贸学院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科技大学社科系任教。198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现为自由撰稿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shxuco 于 2012-7-9 08:54 发表
有啥办法? 明明知道,家长有时还不得不为虎作伥!
可以出国上学嘛?那样,就逃出去了。.

TOP

回复 7楼shxuco 的帖子

是啊。问题在于绝大多数人逃不出去。为虎作伥的话,结果又如何呢?.

TOP

回复 10楼混凝土 的帖子

是的。问题还在于,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现状的严重性,还以二十年前、十年前的教育环境去思考问题。实际上,这个过程已经开始,而且正在加速。五年前的教育环境都难以作为参考。

@不同早教工作室: (教育微童话)应高考制度而生的应试教育对家长们说:"我扼杀了你们的孩子,是为了中国教育的公平,没有我高考制度,你们拼得过别人孩子的爹吗?"家长听了,顿悟,谢过,转而对孩子说:"还不快去写作业...."话外音:教辅的市场,原自中国家长们内心深深的自卑和奴性.

@王久辛:家长90%是蒙在教育理念之外的,他们没想到那是教师与教委、学校与教辅公司设的吸金骗局!这不是他们愚蠢,而恰恰是太善良,没敢把他们往披着人皮的狼~身上想! 悲惨!.

TOP

回复 4楼shxuco 的帖子

@上海沈善增:中国教育问题很大,只能一点点做起来,而且要重在建设,积少成多。当前以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为抓手,成立学习互助组,请退休教师做义工,可能收效
========================
既然学校用教育资源换取利益,可行的办法是打破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垄断。打破垄断,又要不至于造成新的垄断,唯在孩子自学与孩子之间的互助。家长和小学老师今天的“教”应以未来的“不教”为目标。尽量减少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性,尤其是对名师的依赖性。得名师,孩子能锦上添花,不得名师,亦可学到真正的本领,立足于社会,这才是避免孤注一掷、能够进退自如的教育策略。.

TOP

回复 14楼shxuco 的帖子

嗯,作家长的是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自学能力,怎么样才算有自学能力呢?.

TOP

回复 16楼heart 的帖子

同意。作者是过去的教育体制内产生的白眼狼。.

TOP

回复 18楼heart 的帖子

谢谢鼓励。 还有一句话原来不敢写:
现在的教育体制应该且能够杜绝产生这样的白眼狼。像鲍昆这样的孩子,小学就该上奥数。忒不听话了,也。.

TOP

@作业本N : 【幼升小面试逼高考:家长自豪小孩水平达3年级】今年5月,彭鹏刚刚参加了一场持续一个多小时的考试。其中的一个科目里,上千名考生被划分成不同的组别,走进不同的教室,在规定的20分钟内,用计算机完成200道逻辑题——平均6秒钟做完一题。彭鹏的年龄是6岁,而他要考取的,是上海一所著名的重点小学。
======================
道理非常简单:名校可以有各种理由不要你的孩子,而你却无任何理由不要你的孩子。所以,对家长而言,名校是个P,不把它放了,就没法自在地进行教育。.

TOP

疯狂“幼升小”考试屡禁不止 残酷性直逼高考

http://edu.yunnan.cn/html/2012-07/11/content_2295935.htm

http://www.yunnan.cn  发布时间 2012-07-11 08:32:00 星期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 中 小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3元/月)
更多
原标题:残酷学前班 疯狂幼升小

在实际操作中,幼升小面试的阵势俨然逼近中考、高考又或各种各样的成人考试

小学实验班、重点班选拔时“常笔试语文、数学、思维、英语等,难度常超二年级综合认知水平”。

报考上海一所重点小学的孩子高达3000余人,而该校最终招收的,仅有60个学位。

今年5月,彭鹏刚刚参加了一场持续一个多小时的考试。其中的一个科目里,上千名考生被划分成不同的组别,走进不同的教室,在规定的20分钟内,用计算机完成200道逻辑题——平均6秒钟做完一题。

彭鹏的年龄是6岁,而他要考取的,是上海一所著名的重点小学。

对许多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来说,这样阵容庞大的考试并不陌生。在小学老师口中,这场考试有时不过是一次轻松的“面试”又或“校园体验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它的阵势俨然逼近中考、高考,以及各种各样的成人考试。

“这些考试大多并不对外公开,形式五花八门,学校各出奇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介绍说。事实上,尽管教育部一直禁止“任何形式的幼升小考试”,但变相的选拔依旧屡禁不止。

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在许多知名小学的校园里,这种略带神秘感的面试造就了中国年龄最小的一批考生,以及无数焦虑的父母。在一些论坛的“幼升小2012”版块中,大人们不断钻研著名小学“幼升小”的“面经”,通过别人透露的蛛丝马迹猜测不同小学的试题与考试形式。一些父母刚带孩子参加完面试就上论坛“晒喜悦”,更多的人则悲伤地感叹“孩子又给人当了分母”。

对于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上小学啦”再也不是一句轻松美好的话语。一切都是因为有了这场被称作“幼升小”的战争。

这不都是小学的内容吗?如果我孩子都会了,还来上学干嘛?

还没亲身经历这次升学竞争前,家住北京海淀区的王雷从未料到,“幼升小”的选拔已经变得如此残酷。

6月9日,他带着6岁的女儿到附近的小学报名。出门前,年轻的父亲轻描淡写地对女儿说:“我们要上小学啦!”他还跟女儿猜测,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大概是“你知不知道爸爸的名字、工作单位或者手机号什么的”。

可很快,王雷就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这一场选拔。小学老师把他拦在教室门外,让孩子自己走进教室。20多分钟后,面试结束,原本兴奋得活蹦乱跳的女儿却变得闷闷不乐。无论怎么问,孩子都不说面试内容,只告诉爸妈“有说的,也有写的”。

“你家孩子拼音完全不会,汉字只认识简单的一些,算数做得太慢。” 紧跟着走来的中年女老师严肃地对家长解释。这个父亲一下子懵了。

“这不都是小学的内容吗?如果我孩子都会了,还来上学干嘛?”王雷在心里嘀咕。在他看来,学会拼音、认识大量汉字、训练算数速度都属于小学课程的标准,但眼下,它们却被套在了刚念完幼儿园的女儿身上。

王雷还不知道,自己孩子所经历的,不过是“幼升小”面试的“小儿科”。在北京崇文区,网名为“看紫贝壳的海”的母亲带着孩子参加了一场“非常正式”的面试。

面试现场人山人海,大批家长在教学楼门口翘首以待,孩子们则拿着报名表排起常常的U型队。前一个半小时,这些小考生们先要考“文化课”,内容有口算和汉语拼音。接下来则要测试拍球、跳绳和短跑能力。

“知道是小学入学考试,不知道以为高考呢!”这位母亲在博客上这样写道。

不过,这还不是最难的考试。在1000多公里之外,上海母亲夏悦带着儿子彭鹏参加的,才是一场真正的“牛考”。

在上海一所重点小学前,夏悦与上千名家长直接被拦在了校门口,孩子必须独自走进校园,等待他们的是200道逻辑题。这些题目隐藏着数列、奇偶数等知识点,考生还必须能综合分析图形大小变化和颜色变化的关系。每道题都有A、B、C、D、E等5个选项。每做完一题,计算机自动关闭对话框,考生没有机会再检查。

“比的不仅是速度,还要做得正确,选得不对还会倒扣分。”这个母亲听说,有些孩子最后竟然考出了负分。在去面试之前,夏悦已经用网上的模拟题帮孩子做了6次训练,但真刀实枪时,彭鹏却还是“被考晕了”。

直到最后两分钟,这个小男孩发现自己竟然还剩100多题没有完成,他一边念叨“完了,完了”,一边加快速度,胡乱做了20题。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幼升小”面试的许多内容早已超过教育部公布的幼儿教育大纲。为了遏制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详细指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知道什么,做到什么。

根据《指南》,5-6岁的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指南》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对拼音知识和英语能力,更是只字未提。

但决定升学的面试显然并没有与此接轨。查看今年的“面经”可以发现,测试孩子“20以内加减运算”的学校比比皆是。根据论坛上家长总结的“幼升小题集”,一些重点名校的考试中甚至会出现幼儿奥数题——小青有9本故事书,小新有7本连环画,小青用3本故事书换小新2本连环画,现在小青、小新各有几本书?

有些小学还开始设立分班考试,挑战更高难度。一位带孩子参加了北京育才小学今年实验班分班试的母亲透露说,考试长达两小时。在新浪微博上,长期从事幼升小培训的清华教育集团闻风指出,实验班、重点班选拔时“常笔试语文、数学、思维、英语等,难度常超二年级综合认知水平”。

在网络上,幼升小试题有时甚至已经成为大人们互相挑战智力的题目——“这儿有一道变态的幼升小题目,你会做吗?”

小孩已经达到3年级的水平,开学就可以学4年级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迈过幼升小的门槛,许多还在学龄前的孩子,早早就被父母拉扯着跨入了小学时代。

夏悦已经数不清楚,过去几年彭鹏参加了多少种课外培训班。语文、数学、美术、钢琴、围棋、跆拳道……夏悦说,儿子最厉害的还是幼儿奥数。一只蜗牛在井里每天爬3米又往下掉1米,爬到第3天它终于到达井口,请问井有多深?类似这样的问题,这个6岁的小男孩很快就可以给出答案。

“他认字1500个左右,拼音全学完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都没有问题,乘法口诀表也背好了。”这个母亲略带自豪地说:“我家小孩大概已经达到小学3年级的水平了,一开学就可以学4年级的内容。”

不过,在彭鹏曾经就读的幼儿园,他还远远不是“最厉害”的孩子。全园孩子一度都热衷于参加专门针对幼儿的英语考试“通用英语星级考”。彭鹏只考得“一星”,可儿子班上有些小朋友早已考上了“三星”,另一班上,“全班的孩子都通过了二星”。

因此,去年年底,上海市教委突然叫停“通用英语星级考”的时候,夏悦的心里忍不住一阵狂喜。在她看来,通过考试来择校就是一个“拼孩子”的过程,孩子要拼知识,也要拼证书。

相比之下,北京父亲王雷原本想走的,是另外一条教育的路。他坚持不给孩子报知识型的培训班,不给孩子教拼音,“汉字认识百来个也就足够了”。“让女儿在快乐的玩耍中成长”是他最大的愿望。

可现实的升学门槛还是让这个父亲的教育理想遭受了挫折。7月6日,王雷一大早起床,登上女儿参加面试的小学的网站,查看“放榜结果”。果然,女儿的名字不在榜上。

面试结束之后,这个父亲就知道希望渺茫。小学老师在现场就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们小学进度很快的,你这个孩子以后可能跟不上,你们先去上一年学前班吧。”

王雷心里纠结起来。他想起许多朋友说,现在小学里,教拼音都只花一周时间。“一周怎么学会拼音啊?万一孩子以后真的跟不上,我们怎么办?”这个父亲动摇了。

在夏悦身边,绝大多数父母都曾经历这样的心态转变。“小孩刚上幼儿园时,许多家长旗帜鲜明地提倡‘快乐教育’,可没过多久,都一个个给孩子报班去了。”

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局面下,焦虑感无可避免地在家长中发酵。实际上,这个母亲也曾为孩子设想另一条路径。她与丈夫特意到片区内的对口学校了解情况,可结果大失所望。由于办学质量较低,该小学生源不断流失,一年级5个班,二年级4个班,三年级就只剩3个班了。

“我不能拿孩子做实验,”夏悦叹了一口气说,“算了,我们还是择校吧!”

康健介绍说,根据《义务教育法》,小学入学应遵循“就近免试”的原则;但许多重点小学都希望抢到好生源,保持原有地位,依然用各种考试来选拔孩子。

某种意义上,这样的选拔也满足了许多家长的需求。在彭鹏的幼儿园班上,26个孩子中,几乎没有一个入读对口学校,择校成了家长们普遍的选择。为了方便人们带着孩子四处面试,一些“幼升小”论坛甚至细心地整理出北京、上海等地所有知名小学的报名、面试时间一览表。

“做家长的都知道资源有限,大家都想为孩子抢好的。”夏悦说。

我们一味用成人世界的东西去改造孩子,而不是去关注孩子最基本的生命需求

在上海,那所面向全市学龄儿童举办“牛考”的重点小学,就是家长们都想抢的“好资源”。据夏悦了解,报考该校的孩子高达3000多人,而该校最终招收的,仅有60个学位;网络报名先淘汰了1/3的人,进入二面的,大约只剩120个孩子。

一面过后,夏悦的儿子就被刷了下来。“没关系,升初中时咱们再努力。”夏悦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又带他面试了几所民办贵族学校,孩子最后顺利通过了其中一所民办学校的面试。

在儿子幼儿园的班上,考上该所上海重点小学的只有两个孩子,是一对双胞胎。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双胞胎的妈妈忍不住对夏悦说自己“有点害怕”。这个妈妈发现,还未正式入学,许多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报读小学奥数班,竞争之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已经领先一步,还得继续领先。”夏悦说,“小学又是另一场战斗。”

这样的趋势让康健感到十分担忧。这个63岁的老人大半生时间都在研究高等教育,也曾担任北大附中校长,但在过去10年,他跑得最多的却是幼儿园。他顺藤摸瓜,发现许多教育的问题根源都在幼儿教育。

让三四岁的孩子推着小推车走路,是锻炼平衡能力的好方法。可在幼儿园里,老师一声令下:“开始,看谁跑得快!”一群小朋友就拉着小推车往前冲,有的干脆抱起小车,连滚带爬地跑起来,平衡能力根本无法得到训练。

“我们一味用成人世界的东西去改造孩子,而不是去关注孩子最基本的生命需求。”康健留意到,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竞争与比拼,可一些基本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

近年来,康健与一些幼儿园开展合作,定期去旁听课程,培训教师。他总是提醒老师们避免“让一组同学打败另一组同学”,不要让幼儿园的教学“知识化”,还要尽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康健希望,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

“但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问题,到了大班,老师们还是应该适当讲些语文、数学的知识。”7月5日,在天津某所幼儿园的教师培训活动中,演讲到了末尾时,康健特意补充一句。

但在真实的升学压力面前,人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调节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虽然一直希望自己“做个好爸爸”,但再三考虑之后,王雷还是为女儿报了一个拼音班。“我只能做我能做的,把这个门槛跨过去再说。”王雷的目标很明确——让孩子在9月份入学前全面掌握拼音知识。

他还开始每天打电话给朋友,“托关系找学校”。这个在银行当高级技术经理的父亲第一次感觉到,女儿的教育问题让他无比焦虑。“现在还只是幼升小,小升初怎么办呀?”王雷感慨地说。

不过仔细回想,这个父亲发现,对孩子的选拔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3年前,他带着女儿报读幼儿园时,就经历了一场面试,尽管形式不太正式。

幼儿园的老师将小女孩带到一个活动区,观察她的行为。老师想测试孩子对数字的理解,拿着一些积木问:“这儿有几块积木呀?”不料贪玩的女儿只是自顾自地拿起玩具,开心地玩起来,一句也没搭理蹲在一旁的老师。

不出意外,这个当时只有3岁的小女孩被这所幼儿园淘汰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彭鹏、王雷、夏悦均为化名).

TOP

回复 32楼eastbacht 的帖子

又疯又傻。不过,倒也不能全怪这位妈妈,毕竟是个普通老百姓而已,搞教育这帮人忽悠的就是普通老百姓。.

TOP

回复 36楼cocotim 的帖子

喊的,可以很好听。说的和做的可以悖而并行,好像是打小就在学的吧?.

TOP

回复 42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对于真正的好学生来说,学校只是个场所,老师只是个协助者,不管你应试也罢面试也罢,这些孩子自己学自己的,应试那一套于他们毫无帮助甚至有些小烦心,于他们完全无碍。

应试伤害的是绝大多数平庸的学生和差生。而普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这部分绝大多数学生。

所以,说应试培养出了优秀学生是无稽之谈。普及教育好不好,要看它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影响来说。.

TOP

就算是2万人出国留学,每个人每年留学的费用算25万,对国外大学来说,这就是50亿的收入。
作为家长,追求名校名师,打破本该自然进行的选择和淘汰过程,定要孩子苦逼地学,花上百万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苦逼的“民工”,最后干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作,这当然是家长自己的选择。
强行拔高,可以。但必然要付出一份巨大的违背自然的代价。.

TOP

回复 48楼adenoruru 的帖子

代价太大了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应试的料,就花了大量金钱下去。
一旦不适应应试,连正常的学习机会也木有,直接被放弃。这令人焦虑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