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13个月的小儿子正式启动亲子早期阅读计划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有空哦!
介小的人,还不如好好地观察依有啥特长跟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培养。
九年义务制教育再不好扫盲应该呒问题伐?!没看到过初中毕业还不认得基本用的字呃!
倒是小人的天分跟爱好不注意培养倒要被埋没的!

阿拉儿子三岁了,大字一个不识,也好,好骗呀?经常问我格么是交头写呃是啥么是,我帮依讲,交头写“这是给乖宝宝喝(吃,用)”的,问依是“乖宝宝”伐,听闲话再拔依呃!有种不好给依的么是,就帮依讲交头写呃是“大人用的,小朋友不能动的”经常性拿格招来骗骗依呃!

[ 本帖最后由 sharon616 于 2008-5-31 01:18 编辑 ].

TOP

“你的观点没有问题,只是这样子骗孩子,你觉得很得意?”

      太紧张了吧 !这只是在和孩子玩,培养他的幽默感而已。现在他也知道指着饮料上面的字说上而定这是给爸爸(妈妈)喝的 。有时也会反对我说的,会强辩说上面写的是给好孩子的,说我说错了!

           个人以为情商也是很重要的!父母不可能为他抵挡解决所有的困难,但却能教给他解决面对困难的方法态度。零到三岁对性格的养成是很关键的。至于学习方面要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他的兴趣点来有的放矢的引导,切莫拔苗助长。
      其实我的孩子一岁半就表现出很喜欢英文,就买些英文的动画片给他看,从不刻意地教他,给他压力。到现在他自学了也有两百多个英文单词了。还是很有兴趣,不停地问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说,还会和你互考单词来问。但我们还是限制他看电视的时间。因为现在只是希望他英文不陌生,有点语感就可以了,以玩为主。那些单词到了一定的年纪记住是很快,没必要现在提出多高的要求。眼睛却是一辈子的事。
       这么小的孩子都是在玩中间去学习的。不仅仅是认字学英文之类的,还有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经验体验认知来自于玩。过于强调一个方面势必会减少另一个方面的。还是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吧。.

TOP

同意睛睛的妈的观点

有时倾听比诉说更难做到!面对孩子有时更应该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从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引导他们。
孩子都是天使,太早地代替他们做出选择,会让他们没有机会用他们美丽的翅膀亲身感受天空的广阔!.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jinhua 于 2008-6-6 10:32 发表



你的这段话,让我当天看到开始就非常不开心。因为,你是过来人,而且自己还切身体验。我都怀疑自己,难道早期识字真的这么糟糕吗?
于是在网上搜索“识字  想象力”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容乐观。
我真的好郁闷, ...
真的感觉你是一位很有衡习毅力的好妈妈! 值得我好好地学习!
       我没有看过那么多的书,也没有去研究那么多的理论,只是直觉地感到你是否太强势了点呢?(也许我不了解情况,说错了别见怪
        从你上面举的那个例子来看,你儿子和别人的差距明显就是因为他是“小班”而大部分孩子是“大班”造成的,为什么你不能耐心地等他长大呢?为什么非要小班的孩子去做大班的孩子适合做的事呢?至于那个女孩能适应未必就是因为练过舞呀?还有孩子个体本身差异的原因,男女差异的原因(一般女孩早慧一点),等其他的原因,为什么都忽略掉呢?仅仅是抓住众多原因中的一个呢?再说了,从学习运动的本身来说太小也不是一件好事,孩子的骨骼各方面都没有长好,身体承受不了这样运动量,太早反而对身体没有好处的。不能否认某些孩子具有某种方面的天赋能做到,但这不是共性,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都能呀!况且孩子往往有的也只是某上方面的天赋,在某些方面能比其它孩子早一点表现出来,但不可能是样样天赋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样样比人强的。而我看了一些你写的文章,我感觉你恰恰就是想塑造这样一个孩子,甚至对某些不利的方面选择性的忽视。
         再举个例子,说你大儿子11个月会走路的事。11个月是偏早,但不是很早,也是很正常的。这种生理上的成长发育是顺其自然的,不是培养教育出来的,甚至过多的训练也是不好的,是瓜熟蒂落的自然事情。所以不必对别的小孩不会走路有所微词吧。再说,强行练习过早走路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双腿还不能负担身体的重,影响双腿的发育,另外有一种说法是太早走路容易近视。
         练体操的人骨骼韧带都很柔软,能挑战人体的极限,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可是这种超越人体自然范围的练习也导致了身高上的长不太高。由此可见,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虽然会让人在某方面突出一点但也总会有一些负面作用的。但为何这一点从未在你的文章中体现出来呢?
          说回认字,因为大家所处大环境适当的早认字的好处大家都没有否认,关键只是在这个“早”的程度上有异议而已。
          为什么么六岁比四岁的效果好,四岁的比两岁的效果好呢?这是有其科学道理的,是顺应人的自然成长规律的。因为六岁有六岁该做该学的事情,四岁有四岁该做该学的事情,两岁也两岁该做该学事情。
          那么挤占了原本两岁该做的该学的事情的时间空间,那些被挤占了的事情该什么时候去补呢?
          十三个月学认字,难道就真的一点负面作用都没有吗?(具有特殊天赋者除外)
          得罪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life0000 于 2008-6-6 16:58 发表
我也感觉,您给人感觉是总是很焦虑,不知道做你的孩子会不会觉得很压抑?其实您的心态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没有一个父母是完美的,你在教导别人的母亲娇生惯养自己的女儿时却也在埋怨自己的母亲从小让你干了太多的活 ...

尽信书不如没有书
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吧.

TOP

我觉得你们其实走进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里了。识字和阅读,谁在前,谁在后,谁主导谁,有这么重要吗?这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乘的!
       对于某些问题,我们是否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呢?有些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的!
       玩,确实能开启孩子的心智,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但是前提是家长陪着一起玩才能达到这个效果,没有一个孩子是愿意一个人玩的(自闭儿除外),那样也起不到开发心智的作用!同样,把“阅读”看作是“玩”就很好理解了。为什么要家长读,其实只是要家长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不然,小孩子对着一本书能保持多少兴趣呢?我认为家长的“读”只是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这个习惯而已!但是要孩子养成这个习惯,不仅要为孩子“读”,更是要家长自身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孩子耳闻目染,有样学样,自然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是我的切身体会)让家长帮孩“读”到十岁,诚如晴晴的妈所言,孩子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为什么还要“读”呢?我想也无非就是为了让家长帮孩子巩固这个习惯吧!
        至于认字,不是反对认字,而是不赞成功利性的“认字”,为“认字”而“认字”!毕竟孩子还小,这不是他这个年纪的主要任务,而是属于锦上添花型的东西!能认固然是好,不能也无关紧要!
        当然,楼主的大儿子如果已经是上大班了,那么加紧认字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我们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里面,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对睛睛的妈有些观点,个人还是保留的。“却不如美国孩子雄辩”,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是还有民族特征,文化背景在里面的。以前中国人讲究的的“含蓄”“内敛”“对长辈无条件的顺从”有相反意见就会被视为“嘴巴老”是贬义的,好孩子不会为之的;而美国的文化却是崇尚“个性”“个人主义”“平等”,所以才会“不如美国孩子雄辩”吧!
        我们都不喜欢吃“大棚”里种出来的瓜果,我们都知道反季节瓜果的危害,我们都知道那颜色鲜艳,模样漂亮的瓜果可是用了过多的农药的,也都都知道绿色,自然生产的瓜果才是最好的,;那么我们又为什么非对自己的孩子施过多的“肥”,让他在“大棚”里长大呢?有虫咬过的蔬菜虽然不是最完美的却是最让人放心的,那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坚信万事万物都有他自身的规律,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因势利导的指引,而非来个全盘颠覆!.

TOP

“那天在关于快乐女孩南南的早期教育、智能优势和职业发展的讨论后,感到有必要跟踪一下南南的发展情况,就把这个帖子和我的一些看法,转发给了南南的妈妈(她在文章中留下了EMAIL地址),最近收到了她的回信。非常惭愧,我主观的臆测被推翻了。南南已经从清华建筑系毕业,于去年留学美国就读景观园林专业,最近还获得了全美研究生设计大赛团体冠军。书中提到了南南是在复读考大学的期间,对建筑萌生了兴趣这一细节,但由于我是从网上看的,好像漏掉了。且建筑的分支有很多,不全是我想象中的涉及到工程力学和建构力学的东西,景观园林专业,包括建筑设计基础、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规划,如果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个专业涉及到的主要智能大概是自然观察智能、逻辑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同样还是非常适合南南的。
不过,南南妈妈还是告诉我,南南第一年上大学很不适应,毕竟太小了。”


另外,睛睛的妈你没必要为这个惭愧!
        可能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可是为什么我们要相信南南的妈妈,那本书的全部呢?为什么不能把南南的妈妈的来信理解为报喜不报忧呢?
          很小人的说一句,对于这些所谓的成功案例我只相信60%到70%的。中国社会向来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只要你有了“成功”这个果,自然会有人来帮你倒推上去找出原因的。那个时候过程的真实性就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成功了,不是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