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5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初三语文】门外家长看《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乱弹”和“乱炖”

欢迎H爸发表看法。
索性咱俩的帖子一起相互补充,这样也蛮有意思。
无需谦虚,就我看啊
所谓乱弹,其实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所谓乱炖,其实是闽菜绝味佛跳墙
欢迎您的高见.

TOP

没啥不方便啊。我骂的时候比你还生猛,呵呵。不过在这里骂没用的,能给大家些帮助才是硬道理。光靠骂在中国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的。
后面一句话倒是真有道理。不过现在每个人都有人管啊。呵呵,谁能逃得掉?.

TOP

H爸先按照自己的思路顺序来写,我一边按照基本要求的顺序补充自己的帖子,一边在这里参与讨论.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10-1-11 09:36 发表
《六至九年级文言诗文的阅读要求》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内容,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H爸弹炖】“浅易”两个字,会误了初中学子
预初是五 ...
我来拍砖,1.所谓浅易,是相对而言,而且四个年级的文言诗文在难度上还是有台阶的。同时,作为一本学科要求,必须考虑各学段的情况。只能用浅易二字,否则无法准确措辞。旧这一点进行批评意义不大
2.短文未必就浅易。不以长短论难易。
同时,必须承认,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择是个大难题。甚至我们回顾历史,文言白话之争基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人都能说出一大套道理。而且,初中学段的各门学科的课程设置在客观上削弱了学生对语文的重视,这个也无可否认。教材的编纂说起来容易,其实真的很难。
再与此同时,文言文的教学绝不能只停留在读读背背字字翻译就可以过关上,文言文的简约美,文章对人物形象的鲜明体现,文章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等等都是文言文教学中真正的重点.

TOP

补充,对于市面上的一些所谓教辅读物,大家还是擦亮眼睛吧。没办法的事情,我只能说,比假药的危害性小一点。见鬼了,现在中国就是这样。我不评价了,大家都明白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10-1-11 10:02 发表
“文章对人物形象的鲜明体现,文章中蕴含的中国文化。” 受教了。
预初开篇第一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人物形象倒也鲜明体现——也就一个反应机敏、灵牙利齿的小破孩,在谴责父亲友人失约且不讲信用、不 ...
1.人物形象鲜明没错吧?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一个七岁的孩子,说话有理有力,现在七岁的孩子又多少能做到?
3.诚信不是文化?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做的是不够宽容,但是,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还要求全责备?
更何况,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指出元方的做法是不够正确的,我们的孩子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胜过元方。学会宽容不是文化?
总之,元方不是个十全十美的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嘛。如果一定要求人物十全十美,那就回到文革了啊
5“也就一个反应机敏、灵牙利齿的小破孩”这个评价偏颇了.

TOP

同样,咱们也不能要求每一篇文章都面面俱到啊。还是那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TOP

也许我还是加上几句话吧,因为我自己也曾经在教学中犯过这样的错误。
读书的是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到同样的标准,也不能用一些比较出色的孩子的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一切的教学方法也好,教学内容也好,必须从孩子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换句话说,正确的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而且在目前班级授课制的体制下,必须考虑绝大多数孩子。
H爸请继续.

TOP

参考一下所谓的参考答案并不为过,照本宣科就不对了,我在其他帖子里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答案得出的思维过程。
至于造句,我不客气的说,现在上海中学生的造句能力是比较差的,当然这是针对面上而言。训练一下是对的,当然也要看训练的层次和关注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雀 于 2010-1-11 15:53 发表
现在老师批改作业都没耐心仔细读读孩子们的答案的,只是一味得追求标准答案,如果搭不上就是大叉,好多小孩子语文兴趣由此一落千丈,因为他们再怎么做都是错的。
对不起,我真的很想知道您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您的孩子的老师是这样的?据我所知,尤其最近几年,此类情况已经得到了好转.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10-1-11 15:49 发表
一本参考答案,绑架了多少语文老师,禁锢了多少学子有创意的思想火花。
部分同意,或者说绝大部分同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10-1-11 15:57 发表
所以,投到花草老师门下的孩子,将是幸福无比哦。
部分同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10-1-11 16:02 发表
我看过一些孩子的语文试卷,有些答题还是蛮有可取之处的,只是因为没有“踩”到老师预先设定的“点”上,所以不得分; 有幸踩到一点的,打勾上面还挂了一点。
可否举例?
现实中的确可能会发生此种情况。因为所谓答案,无非是根据命题者试图考察的知识技能等方面来设定的,同时,也牵扯到了命题者或者阅卷者对文本的个体解读。因此这种情况的确会发生。不过,中考阅卷等正规的阅卷过程中,此类情况发生比例会很小,尤其近年来,这一点我可以很确定。.

TOP

回复 29#小滑稽的妈妈 的帖子

永远不会对?呵呵.

TOP

没办法啊,不刷墙难道砸墙?.

TOP

偏题啦偏题啦,大家转回主题.

TOP

回复 34#H爸 的帖子

恩,今天天气不错,雪还是小了点。以前在北京的时候这个季节雪已经可以到膝盖了。现在北京也很少见到大雪了.

TOP

欣赏雪景有错吗?没错啊
同情穷人有错吗?没错啊
任意踩一个点有错吗?或者两个点都踩有错吗?没错啊
但是,如果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雪景,恐怕还是多关注点后者
如果是登泰山的赏雪,无关民生,恐怕还是多关注前者
所以说,还是要关注上下文来整体感知,加入没有上下文,只有雪景二字,那么就见仁见智了。
好比说,您说您是乱弹乱炖,我认为您是好弹好炖,也有人认为您没弹没炖。是这样吧.

TOP

虽然我很穷值得大家同情,但是我还是要苦中作乐一边骑车一边欣赏雪景。
哈哈,我全部踩住啦
呵呵。晚上再来看。.

TOP

雨弹风炖冬日暮,
门外黄昏,无计留雪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滑稽的妈妈 于 2010-1-12 13:46 发表
你是老师,我们是家长,家长看问题总归有点和老师的角度不一样,孩子的思想被禁锢了,莫非语文要变成解剖课吗,分解得清清楚楚,什么思路啊?想想那些坐在高堂上的权威们,早就制定好了条条框框,中国为什么老是聪明 ...
您说的很有意思。语文课不能变成解剖课,但是又不能变成走马观花课。于是,如何解剖?解剖的度如何把握?解剖的角度如何选择?每个个体进行解剖后的结论要怎样既富有个性又自圆其说?在解剖的过程中又不能指鹿为马。。。。。。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又岂止是语文一门学科存在这些问题?
又岂止是教育一个行业存在这种问题?
一声长叹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滑稽的妈妈 于 2010-1-12 13:47 发表
中考自荐推优时语文重要吗?
不如英语重要。哈哈。没办法的事情。假如我说曾经差一点上海的高中取消语文作为必修课的资格,大家会怎么看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10-1-12 21:33 发表
“非人哉”是骂人的话,只不过文章里面写来加工过了(这也是文言文的一个传统),实际用词可能更不堪入耳。
老师讲解的时候要指出这一点,这样就能正确理解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这样应对了。
这个故事说的一个是“孝 ...
赞一个。这篇课文我没有上过,也没有好好研究过,就是H爸提到它了我简单瞄了一眼。惭愧。学习了。
实际上,这也就牵扯到了一个文本解读的问题。文本解读是门学问的。.

TOP

不过,只把眼光放在孝与勇上似乎也未必全面吧,原文如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如果单是勇而不注意斗争的方式方法,未必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请注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一句。
应该说,现实生活是复杂的,文本表现的人物形象也是复杂的。还是应该认真全面地咀嚼文字。.

TOP

[quote]原帖由 H爸 于 2010-1-13 09:5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73288&ptid=4701664][img]http
也请注意“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在小破孩的开导下知道错了。由此可见,这里的元方不是小破孩。
“下车”——大人放下身段过来认错。大人就不能放下身段?尤其是在自己错了情况下
“引之”——跟小破孩套近乎。套近乎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所作为感到惭愧,更说明元方不是小破孩
大人做到这样应该够可以了吧。——元方入门不顾,:hug ...
大人难道不应该做到这样?大人错了也应该对孩子趾高气昂?大人错了旧可以不用改正?这种大人我看恐怕还是小破孩吧?
元方入门不顾确实很有个性。呵呵。

[ 本帖最后由 花草满天 于 2010-1-13 10:1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10-1-13 10:41 发表
两位的解读和歪批,貌似可以上百家讲坛了。
凡事要讲道理嘛。总不能连那个认错的大人都不如嘛.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10-1-13 10:47 发表
我可不认为这是歪批哦。另外,我说书水平不够,达不到百家讲坛的层次,饶了我吧
没事没事,咱俩这不是乱弹乱炖吗。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10-1-13 11:05 发表
乘兴上网查到一些教案,看了以后觉得都不满意。
这些教案都在围绕”聪明机智“”诚信“”礼仪“”知错能改“等等打转转,在我看来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花草漫天老师是现役的中学语文教师吧,希望我的这一负面的评价 ...
没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您说的很有道理的。作为教师,还是要认真研读文本才能真正上好课。这篇文章由于所处年级比较低,我没有教过。事实上,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解读文本的能力。很感谢您的鞭策.

TOP

夏虫不可语冰.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10-1-13 11:45 发表
对现在语文教材的古文篇目不熟,上网找了一篇,似乎是初一下的课文。记得旺旺上有一位母亲教念小学孩子古诗,说孩子念过的诗里最喜欢的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 ...
看来是老法师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10-1-13 11:42 发表
“冬虫夏草”估摸着没问题了——跟他说冰,他用冬虫来对付;跟他说太阳,他用夏草来对付。
恩,符合帖子题目的标准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