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到底谁在读书?

《我们孩子的痛》,是一个男孩写的一首诗。他叫陈鲁直,今年十岁。全诗如下:

  “我们这些小学生,

  痛苦实在太多太多,

  在我们这年头,

  光是思维就已被大人侵入。

  即使不被侵入,

  也已经陷入黑暗。

  因一点小错误而挨骂,

  因成绩不理想而被斥责。

  因想考上好中学而被迫奔波于补习班,

  这些都是大人制服我们的军队。

  劝告和警告,都是间谍。

  优等生是指使它们的统领。

  他们用它们来劝我们投降。

  打骂更是大人的攻城器具,

  这已足已让我们恐惧。

  我只是想通过这首诗,

  给那些大人提示。

  如果你们觉得语言过激,

  那我就告诉你一个道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首诗,是孩子的母亲给我看的。她告诉我,当时,孩子挨了打骂,含着泪,只花了10分钟,一挥而就。她说,真是“愤怒出诗人”。

  这样的诗句,我们大人作任何解读,都是苍白的。在这观念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读后感。我想的是:应该怎样面对写诗的陈鲁直?应该怎样面对孩子?

  对陈鲁直,我想说,你很有才。但我担心,你的这分才情,会随着长大和成熟,被一点一点磨去,甚至磨尽。

  对承担着养育责任的大人们,我想说,我们是不是能够俯下身来,听一听孩子的心声。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相对于孩子心灵深处的痛苦,我们平日费尽心力逼着他们去做的,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现在的教育太畸形!但我们又能改变什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