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5193个人次参与评价】

[欧美] 一个时代的歌者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14073#每每美妈妈 的帖子

您是成心要把我送进整形医院啊,先拉个双眼皮.

TOP

回复 14079#海之蓝TB 的帖子

双的水平不大稳定.

TOP

回复 14082#mayflower 的帖子

性质差不多,不过三哥吃水路,我是吃山路的,专业不大一样.

TOP

回复 14085#mayflower 的帖子

上海,四川人皮肤都很好.

TOP

回复 14084#海之蓝TB 的帖子

用点嫩肉粉.

TOP

回复 14100#mayflower 的帖子

川渝吃辣,吃麻,各种调料一放就是半碗,照说是体内垃圾相当多,火气也大,但就是不长疙瘩,细腻得来,我每次看见我们一对四川夫妻,都想起猪板油。.

TOP

回复 14103#mayflower 的帖子

嗯,两湖的女孩都很sharp.

TOP

回复 14106#mayflower 的帖子

就是那种凝固以后的猪油,白白的,细腻得很
用果冻形容是不是更有美感一些?.

TOP

回复 14096#海之蓝TB 的帖子

相当精辟.

TOP

回复 14114#海之蓝TB 的帖子

三锅,那是计生委干的事情.

TOP

回复 14122#mayflower 的帖子

你这也算为消灭外来物种,维护本地生态环境做贡献吧。我就不爱吃这东西,太麻烦
以下转贴。。。。。。。。。。
在我们身边,外来生物入侵现象非常普遍,常见的外来生物有如下几种:

  一、 水葫芦。原产于委内瑞拉,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被引入我国,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很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其中福建、云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和河南等省最多。

  水葫芦的疯狂蔓延使很多水生生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以云南昆明的滇池为例,据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多种,被专家称作患上了“生态癌症”,我国每年要花费上千万元用于打捞水葫芦。

  二、 互花米草。互花米草又名大米草,因其种子酷似米粒而得名,该物种1894年在英国一家海湾天然杂交而成,具有繁殖力快、群落长势强等特点。1980年10月在福建沿海等地试种,之后得到大规模宣传,1982年扩种到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当初引种的目的是为保滩护岸、改良土壤、绿化海滩与改善海滩生态环境。现在这个物种已经在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大面积蔓延。

  互花米草的蔓延不但侵占大面积近海滩涂,使沿海养殖的贝类、蟹类、藻类、跳跳鱼等生物大量窒息死亡,而且还使一些港道淤塞,影响海水的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大片红树林消失。1990年仅福建宁德东吾洋一带的水产业一年的损失就在1000万元以上,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影响当地渔业产量、威胁红树林的严重问题。

  三、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南美洲。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已经形成数量巨大的野外种群。在我国,小龙虾则是二战期间由日本传入,最早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郊县繁衍,现已扩散到我国南方的广大区域。

  小龙虾开始时是一个自然扩散的过程,因为小龙虾的抗逆性很强,在各种水体里都能生存,在陆地上也能够爬行,所以繁衍非常快速。小龙虾喜欢穴居,导致灌溉用水的流失,破坏田地而且可能危及水库大坝,危害性很大。由于小龙虾繁殖速度惊人,抗恶劣环境能力很强,制止小龙虾扩散非常困难。

  四、 烟粉虱。烟粉虱不仅能直接刺吸植物汁液,造成植物衰弱、干枯,它还是许多蔬菜病毒病的重要传毒介体,并且由于它的幼虫分泌蜜露,会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引起植物的霉污玻

  烟粉虱最早被认识是1889年,人们从希腊的烟草上采得这种害虫,它也因此而得名。现在它已经广泛分布于全球除南极洲以外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关于烟粉虱最早的记载是在1949年,近几年已经扩散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并且虫情逐年加重。

  五、 福寿螺。学名大瓶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种,原本分布于南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地,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一种食物被引入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而在美国,大瓶螺则是作为宠物引进的。1980年,福寿螺被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被引入中国大陆。短时间内,它的分布范围迅速增加,并从南向北推进。

  目前,福寿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农业生产的重要有害生物,在亚洲、北美和南美洲都出现了大规模爆发,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福寿螺还破坏当地淡水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另外,它还会传播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能引发脑膜炎。

  六、 巴西龟。我国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巴西龟的出售,但巴西龟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100个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这种生物具有对饵料的强占有率,在生存空间中占据优势,一旦流入到江河中,将大量捕食小型鱼、贝和蛙类的卵及蝌蚪,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使同类物种的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同时巴西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记者:沈汝发

   (经济参考报).

TOP

回复 14128#mayflower 的帖子

这个东西,要是有人给剥好了,我还是能吃的,跟啤酒还是蛮搭的。.

TOP

回复 14130#mayflower 的帖子

夏天的草虾,白灼,鲜甜
米虾辣炒,一勺一勺吃,过瘾,
再就是清炒河虾仁,不错
别的没什么特别想吃的虾了.

TOP

回复 14136#咪咪哆哆 的帖子

我们那一代人都这样.

TOP

照说你们还有个吃法,醉虾,我是吃不惯的.

TOP

回复 14141#mayflower 的帖子

你是完全西化的。
有些东西也只能生吃,比如三文鱼,别的吃法简直是嚼蜡。
另外,欧洲一些国家的火腿,生吃真好,可惜都要切薄片,每人发一个抱着啃多好.

TOP

回复 14135#海之蓝TB 的帖子

美食频道的Grant在行,我差远了.

TOP

纪实频道,风言风语,上影厂8楼的明星。
想起来国产男演员里,尤勇,焦晃算是我比较喜欢的.

TOP

我被第一秒的眼神杀死了.

TOP

回复 14219#多多BB 的帖子

提,干吗不提?.

TOP

回复 14219#多多BB 的帖子

多爸,我不欢喜zgr的歌有个重要原因是旋律过于复杂,我掌握不了.

TOP

回复 14232#多多BB 的帖子

这个拍的舒服不啦?.

TOP

回复 14238#多多BB 的帖子

别客气,侬最有应得.

TOP

回复 14247#vivianda 的帖子

嗯,还显幼稚.

TOP

在看新三国,新曹操有点意思,其他的都太一般。
中国一部历史,足够拍出多少奥斯卡大片啊.

TOP

回复 14253#vivianda 的帖子

.

TOP

回复 14277#mayflower 的帖子

这个眼神呢?

新队服不错.

TOP

介个喜欢,陈慧娴 千千阙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2MTMyNTY=.html.

TOP

TOP

回复 14326#海之蓝TB 的帖子

这个旋律你应该熟悉.

TOP

关灯.

TOP

回复 14346#咪咪哆哆 的帖子

我的眼泪也在鼻腔里打转转了.

TOP

回复 14364#vivianda 的帖子

自然之约.

TOP

回复 14359#每每美妈妈 的帖子

关灯听歌岂不是更有味道?
你站在1万多楼的窗前,
关掉房间等灯光,
只有皎洁的月光洒满一地,
音乐缓缓响起。。。。。。。。.

TOP

回复 14416#mayflower 的帖子

考试嘛,肯定要做纯洁高尚状啦.

TOP

回复 14419#hongjiMM 的帖子

该校的题目,往往有些心理学含义。.

TOP

回复 14418#海之蓝TB 的帖子

三锅,每到关键时刻,你总是置兄弟于不顾.

TOP

回复 14416#mayflower 的帖子

这样的话就更感人了,
自然之约,无怨无悔
就算是敌杀死,灭害灵,也一口吞下.

TOP

回复 14427#mayflower 的帖子

这个怎么看着象是大郎金莲和门庆的故事呢?.

TOP

回复 14426#海之蓝TB 的帖子

三哥,你说我是不是太有才了?怎么我一来他们都不见了呢?.

TOP

回复 14433#海之蓝TB 的帖子

侬是三哥,多b姓西门,桑椹姓潘?.

TOP

回复 14441#vivianda 的帖子

就剩一朵花了,送波侬。
也觉得我那个比较牵强,你这个高明多了,佩服佩服.

TOP

回复 14446#vivianda 的帖子

其实本意是想批评桑椹这种不切实际的,违背自然规律的等待的.

TOP

回复 14442#每每美妈妈 的帖子

今天的主题是“涕泪横流”?.

TOP

回复 14453#vivianda 的帖子

是的,是的,一针见血。.

TOP

回复 14457#海之蓝TB 的帖子

想起我们所有人的一种思维习惯,“他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答案?”,在面对招聘面试,选秀等等问答环节中,比比皆是。
这是否就是千百次考试考出来的习惯呢?或者至少是成因之一.

TOP

回复 14456#咪咪哆哆 的帖子

cxf据说溜边过,即便入地,噪音震动也难免吧。.

TOP

回复 14455#咪咪哆哆 的帖子

问题:
1.侬好了么?
2.小咪去考了这个学校?出结果了么?是否还有第二轮?.

TOP

回复 14467#咪咪哆哆 的帖子

大致是8,7,6这几个数吧.

TOP

回复 14485#vivianda 的帖子

看上去像1,仔细一琢磨是2,按照3来解释也通,也算一种境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