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房产金融] ww上有bm参加过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吗?

做人民币理财,不管哪家银行,收益水平实质上是差不多的。而且目前人民币理财无论从收益还是风险比考虑还不如开放式基金中的债券型基金来的更合适。当然2007年有理由的说选择偏股型开方式基金收益也不错。.

TOP

引用:
原帖由 二宝贝妈妈 于 2007-2-26 10:37 发表
我们买了工商银行的稳得利.打新股的,2月份刚进去,预期最高收益百分之9左右.期待ing
这是预计收益,还不如直接买最近发行的打新股的一个债券型基金,前6个月完全用于新股申购的,是银河基金的银信添利,3月6日截至。

银行“打新股”打不了保票--来源:理财周刊   作者:张学庆  
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不同于信托产品,具有公募性质,对公募的产品的最基本要求是信息公开透明,让投资者明白放心投资,否则将可能有损银行信誉,更损害投资者利益。

  股市火爆,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想从中分一杯羹。最近有好几家银行推出“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声称通过参与新股申购分享中国股市高成长带来的投资回报。

  这些“打新股”的理财产品试图通过最高达10%的年收益率来吸引储户购买。除了高收益外,这些理财产品还强调产品注重安全性,投向的信托计划不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票,而以新股申购作为主要投资渠道。

  我们知道,银行理财产品面向的大多数对象是银行的储户,一般来说,这些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小,他们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忠诚度比较高,理财知识相对缺乏,都相信银行产品是“保大祥”,甚至把理财产品也看成是定期存款的另一种形式——“你说预期收益率3.6%~9.8%,那一定是不会低于3.6%吧。”

  实际上又是怎么样的呢?仔细分析,有的产品暗藏陷阱。

  有一银行“打新股”的产品称,产品类型为固定期限理财产品(保本策略型),那一般人肯定以为是保本型产品,也就是保证本金不会亏损的产品。但如果进一步查看产品说明书,才在第七项“风险揭示”中看到“本产品为非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原来保本策略只是一种投资策略,能不能保本则不敢打保票。这种“非本金保证型”产品用“保本策略型”作宣传,显然有误导投资公众之嫌。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如果只看产品宣传,那很容易被“保本策略型”的字眼所蒙蔽忽悠了。

  那么,“打新股”是否就没有风险了呢?这类专司打新股的产品,往往通过申购新股后,在上市首日抛售,来获取一二级市场的差价。按照2006年新股收益来看,收益确实不错,新股上市就跌破面值是小概率的,不过风险还是存在的。这风险还是要看股市脸色行事。既然这样,就应该把风险明明白白告诉投资者,“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银行理财产品也有风险,而不是单单宣传预期收益率是3.6%~9.8%,或者4%-10%。

  除了揭示风险外,对这类产品如何收取投资管理费也应该有规范说法。

  目前同样类型的理财产品对超过预期收益率后,银行究竟和投资者如何分成也五花八门。投资者可要多长个心眼,货比三家。比如,有的产品规定,除了收取0.2%托管费和0.02%监管费外,仅当所投资信托计划达到6%以上较高毛收益率时收取40%的管理费用。

  另一只产品显然要高出很多,除了收取0.7%的固定费率外,也要收取业绩报酬,即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于3.6%(扣除相关费用后),对高出3.6%的收益部分按48%的比例收取业绩报酬。

  还有一家则干脆按照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12%收取投资管理费。

  这些投资管理费的收取标准是如何确定的,投资者不得而知,既然是基本性质相同的产品,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异?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赵欣舸博士告诉记者,收取业绩报酬确实是国际惯例,美国的对冲基金就是这样做的。但美国的对冲基金收取业绩报酬的前提是目前业绩超出了基金的历史业绩高点(”High Watermark”), 而且只收取超出部分的20%作为业绩报酬。

  我们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怎么确定收取业绩报酬标准的,至少也要有个说法吧,告诉投资者为什么需要收取这样比例的投资管理费,投资者是有知情权的,不然就有点打闷包的意思了。管理部门更需要对此进行规范,不能任其随意开价。

  应当承认,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推出信托理财产品的时间并不长,有些方面还不完善,但毕竟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不同于信托产品,具有公募性质,对公募的产品的最基本要求是信息公开透明,让投资者明白放心投资,否则将可能有损银行信誉,更损害投资者利益。


来源:理财周刊   作者:张学庆.

TOP

信托产品不承诺保本!.

TOP

引用:
原帖由 xuxun24 于 2007-2-28 15:05 发表
当当妈,你说的那个债券型基金有介绍哇?好像也是基金吧?
http://fund.jrj.com.cn/fund/ggdetail_2007-02-01_519666_440292.htm.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精灵妈妈 于 2007-3-1 10:20 发表
当当妈,请教一下,好多地方看到推荐指数型基金,目前情况下,可否考虑买入呢?
长期来讲是可以买入,因为即使目前股市上窜下跳,近几年的长期股市还是向好的。
目前振荡情况下,建议再看看!做定投的话可以不考虑时机,现在就能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