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7个人次参与评价】

[游记] 遇上你是我的缘—跟着音乐再上北疆

经过吐鲁番市,我们没有进入城区,只是在路边找了一家面店吃中饭。高老大和马超吃拌面,我则点了哨子面。
以前去西安吃过岐山哨子面,很喜欢,一直想再尝尝呢!不过,等真正吃得口中的时候,才知道此哨子非彼哨子也。高老大轻轻地一句:在清真的地方,怎么可能有哨子呢?我才恍然大悟。
今天我们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鄯善的吐裕沟。出了吐鲁番市不久,路的左侧就是长长的火焰山了。
天气不是很好,火焰山的色彩并没有想象中的红。到底是秋天了,也没有感觉到太多的炙热。.

附件

245.jpg (110.96 KB)

2011-10-21 20:43

245.jpg

TOP

经过了火焰山景区的门口,其实那么长一座山,怎么可能圈得起来呢?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红色的山体和层层的皱褶。.

附件

246.jpg (122.66 KB)

2011-10-21 21:03

246.jpg

TOP

沿着火焰山一路向东,穿过了一条小路,我们最终来到了一个满地红土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jenliou 于 2011-10-22 08:23 编辑 ].

附件

247.jpg (178.11 KB)

2011-10-21 21:20

247.jpg

TOP

这里的房屋都是红土烧制的土砖堆砌而成,样式,色调都和周围的土地仿佛浑然一体。.

附件

248.jpg (170.3 KB)

2011-10-21 21:34

248.jpg

TOP

长长的葡萄晾房,可惜我们来的太晚,葡萄干都晾晒完工了,里面空空如也。.

附件

249.jpg (181.34 KB)

2011-10-21 21:53

249.jpg

TOP

再往前走,土砖制成的房屋越来越多。
一转弯,我们的车就停在了一个广场上面,边上有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小房子里转出来一个小伙子,同马超用维语交谈了几句。
原来我们已经来到了土峪沟的最南面—麻扎村。而这个小房子就是景区售票亭,门票30元。.

附件

250.jpg (172.88 KB)

2011-10-21 22:02

250.jpg

TOP

土峪沟,是火焰山中的一条沟谷,位于火焰山中段,北起苏巴什村,南到麻扎村,两村间峡谷长约十二点五公里。
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在相隔不到1公里的地方,共存着新疆惟一的一处佛教千佛洞和伊斯兰教的麻扎圣地。既是佛教传入中国最重要的驿站,又是世界伊斯兰教七大圣地之一和中国第一大伊斯兰教圣地,是两种宗教的交汇地。
土峪沟的霍加木麻扎,被誉为“中国的麦加”,每年都有来自南北疆、宁夏、青海、甘肃、土耳其、港澳台等地旅游的穆斯林信徒来此朝拜,是新疆境内较为显赫的伊斯兰教圣地,也是佛教文化兴衰、伊斯兰教盛行的重要历史见证之地。
土峪沟的千佛洞,开凿于两晋十六国时代,是吐鲁番地区现存于高昌时期最早、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群。可惜还没对游人开放。
而我们现在所在的麻扎村,是新疆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在这里可以看到最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族生活。
今天是周五,下午2:30正好是他们一周中最大的一次礼拜。
买好票我们就往村子中央的清真大寺走去,马超说按道理他也应该进去做礼拜的,可是没有净身过就不能进去了。只是关照我们看他们做礼拜时不要拍照。
果然好多人都在往寺里走去,我也跟着他们走了进去,不过还是被发现了,没办法只能走了出来。
村子中央的清真大寺,具有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

附件

251.jpg (190.09 KB)

2011-10-21 22:19

251.jpg

TOP

看一个年长的阿訇正在慢慢地走来,走向清真大寺的方向。.

附件

252.jpg (234.23 KB)

2011-10-21 22:33

252.jpg

TOP

走在村落里,就像走在泥土的世界里。
不光脚下的路是纯粹的土路,身边的房屋也都是黄黏土的生土造就。
而那些嵌在黄黏土墙中的窗户也都是木质本色,没有上漆,日积月累的阳光照射,风沙侵蚀,窗体也被渲染成了土灰色。.

附件

253.jpg (207.12 KB)

2011-10-21 22:46

253.jpg

TOP

这是一种异常独特的感觉,穿行在这些房屋间,仿佛回归到一种最最原始的状态,和生我养我的土地有了更加密切的关系。.

附件

254.jpg (173.97 KB)

2011-10-21 22:53

254.jpg

TOP

除了树木的绿色,就是土的黄色,色彩单一地不含一点杂质,那么朴实,不再需要任何丝毫的修饰。.

附件

255.jpg (241.12 KB)

2011-10-21 23:09

255.jpg

TOP

回复 388楼为为妈55 的帖子

谢谢你的关注!
这种分享能愉悦到大家,我也很高兴!.

TOP

而这些可爱的孩子,是这里最艳丽的点缀。
他们偷偷打量着我们,怯生生地,不敢和我们搭话,毕竟到这里来的游客不多,他们也不太会说普通话。.

附件

256.jpg (245.18 KB)

2011-10-21 23:28

256.jpg

TOP

起先,我和高老大沿着村子外围的路走着,想先大致了解一下。
看到这条小巷,就转身钻了进去,沿着微微的坡度爬了上去。.

附件

257.jpg (228.33 KB)

2011-10-21 23:42

257.jpg

TOP

没想到后面是一个高坡,应该就是网上提到过的可以看见全村风貌的地方。
只是坡度比较陡,我向上爬了一段就不敢爬了,生怕呆会儿爬不下去,还背着重重地相机包呢。
高老大说他上去探探路,看看有没有其他好走的路,让我在原地等着他。
我就等在那里,四下看看,随便拍拍。
高岗后面的几幢房屋:

[ 本帖最后由 jenliou 于 2011-10-22 09:17 编辑 ].

附件

258.jpg (217.55 KB)

2011-10-21 23:51

258.jpg

TOP

看看高老大,已经爬到很高的地方了,看来他找到路了,正在向我招手呢!.

附件

259.jpg (149.6 KB)

2011-10-22 09:16

259.jpg

TOP

看这坡度陡的,连一向惯于爬山的高老大下来时都要小心翼翼的,有几处还要蹲坐在地上才能往下呢。.

附件

260.jpg (237.94 KB)

2011-10-22 10:28

260.jpg

TOP

回到村子外围的路上,再转身往回走。
就在刚刚那些孩子玩耍的巷子边上的墙根处有个指示牌,指示向上就是最佳观赏点。可惜我们刚刚匆匆而过没有看到。
小孩子们又看到我们回来了,就领先向前面走去,其中还有一个女孩子细细的声音:这边。
转过几个弯,路过几个房子,偶有村民蹲坐在门口看着我们,仿若与世无争。他们好像都不会说普通话,偶尔问路,都说着我们听不懂的维语,于是只能笑笑,他们也就平静地笑了。
还好,分岔路口不多,钻过这个门洞,就是那个高岗的前面了。而刚刚高老大爬上去的方向是高岗的背面。.

附件

261.jpg (206.42 KB)

2011-10-22 11:21

261.jpg

TOP

这里也有一个葡萄晾房,在这四面通风的高岗上,晾出来的葡萄干会特别甜吧。.

附件

262.jpg (189.73 KB)

2011-10-22 12:59

262.jpg

TOP

虽说这里是正规的上山路,但还是蛮陡的,不过我还是咬咬牙爬了上去。
还是值得的,麻扎村的全景就显露在眼前。
其实整个村子还是挺大的,大约有百来户人家,房屋建筑继承了两千多年来用黄粘土建造房屋的传统习惯,均是土木结构,有的是窑洞,有的是二层楼房结构,底层为窑洞,上层为平房,屋顶留方形天窗;有的窑洞是依山依坡掏挖而成,有的窑洞是用黄黏土土块建成。据说这样的维吾尔民族传统民居冬暖夏凉,特别适合干旱少雨的地区。
而那块白色的场地,就是景区入口的停车场,我们的车子就停在了那里。.

附件

263.jpg (234.9 KB)

2011-10-22 13:09

263.jpg

TOP

再旁边一些,就是霍加木麻扎,全称为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俗称“圣人墓”,传说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后,其弟子、古也门国传教士叶木乃哈带5名弟子最早来中国传教,历尽艰辛,终于东行来到吐峪沟。在携犬的当地牧羊人的帮助下,叶木乃哈等6人便长住此地继续传教,伊斯兰教在吐峪沟开始盛行。后来,叶木乃哈等6人和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牧羊人)去世后,被埋在山洞里,即现在的吐峪沟麻扎。对伊斯兰教徒来说,这里的宗教意义重大。按当地穆斯林的说法,到麦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沟麻扎。
这个宗教遗迹静静地躺在火焰山脚下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就让我这个异教徒远远地缅怀一下吧。.

附件

264.jpg (244.84 KB)

2011-10-22 13:48

264.jpg

TOP

引用:
原帖由 anan111 于 2011-10-22 14:25 发表

我有一张照片很配这一段话,要不要发呢
这个嘛,得问另外两位美女!
引用:
原帖由 anan111 于 2011-10-22 14:27 发表
这张很有气势
我就拍不出来
谦虚的高老大!.

TOP

啊,看到泉水了,原来就是这一道水流浇灌出了这么大的一片绿洲,在这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峡谷里。.

附件

265.jpg (217.02 KB)

2011-10-22 15:05

265.jpg

TOP

站在高岗上的大太阳底下,还是挺热的,终于感受到了丝丝火焰山的威力。
边上有一道短短的土墙,看到一个驴友坐在墙下的阴影里享受着穿堂的凉风呢。他说要等到4,5点钟的时候拍摄火焰山,那时候山体会更红。不由地羡慕他的时间宽裕,什么时候我也能这样有大把的时间等呢!
原来他已经在新疆游览了一个多月了,走遍了南疆北疆,再到东疆这边转转就打算出疆了。这一个月真是北疆喀纳斯地区最好的时间,又是游览南疆的好时候,而东疆这边也不像夏天时那么热,真是会选时机呢!
无奈我们还要去鄯善县城,只能在这高岗上粗略看看就得下去了。告别了有些风尘仆仆的他,我们就爬下了高岗,依旧穿行在村子的土巷里。.

附件

267.jpg (230.74 KB)

2011-10-22 15:47

267.jpg

TOP

发现了一扇彩绘门,可是这漫天土色中难得的亮色了。
彩门是鄯善民居中最大的特色,五彩斑斓的花色蕴含着主人家的喜好,据说还可以推测出房屋主人过去的职业、爱好或地位。
最最有名的彩门村是树柏沟村,就在土峪沟不远处,两侧分别紧邻库木塔格沙漠与火焰山,可以我们没有时间前去观赏了。.

附件

268.jpg (234.74 KB)

2011-10-22 16:02

268.jpg

TOP

走到刚刚拐进来的那个路口,看到阿訇们已经做完礼拜出来了,正三三两两地聚合在一起说话呢。.

附件

269.jpg (237.81 KB)

2011-10-22 16:58

269.jpg

TOP

高老大赶快操起长焦拍摄着,我则走了前去。
很喜欢阿訇们长长的衣服,朴实无华的平实中蕴含着历史的恒久。.

附件

270.jpg (150.16 KB)

2011-10-22 17:35

270.jpg

TOP

向着清真寺的门前走去,那微微的绿色中有着陈旧的斑驳,正合村落的古意。.

附件

271.jpg (195.9 KB)

2011-10-22 18:14

271.jpg

TOP

沿着村中的小路,我们来到了麻扎的入口处,这里的地势比较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观赏到村子的景象。
点点绿色,满目的土房,无愧“中国第一土庄”之称谓。而照片的右上角就是我们刚刚爬上去的高岗,那个驴友还在那里等候着光线。.

附件

272.jpg (212.36 KB)

2011-10-22 18:42

272.jpg

TOP

出于对先哲和穆斯林的尊重,我们只是在麻扎的门口探了探头。
显然有蛮多的教徒在那里祭拜,都是远道而来,开着车。他们好像都是从景区出口处进来的,那里没有人看守。
这是出口处的两幢建筑,显然年代也很久远了,风化的痕迹很明显。.

附件

273.jpg (205.43 KB)

2011-10-22 19:05

273.jpg

TOP

来到入口处的停车场,找到马超,我们就沿着穿越土峪沟大峡谷的公路离开了这个祥和的村庄。
公路一路向着东北方向延伸,劈开了火焰山的山壁。
来到一处开阔处,下车去走了走,听听细微的流水声音,观看着流沙般的山体。.

附件

274.jpg (143.45 KB)

2011-10-22 19:36

274.jpg

TOP

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鄯善县城。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路串起了整个城区,我们就在最热闹的夜市对面找到了一家宾馆—E家酒店,房间设施还不错,还有电脑可以上网,就直接定了下来,标间158,单人间168,豪华标间188,都含早饭。
略微休息了一下,就出发去县城南端的库姆塔格沙漠。
景区的骆驼门:.

附件

275.jpg (151.36 KB)

2011-10-22 20:11

275.jpg

TOP

沙漠公园门票30元,电瓶车30元,和景区门卫说了,明天早上还要进景区拍日出,他们就在门票上做了记号,不过电瓶车票只能用一次。
开电瓶车的妹妹是个维族姑娘,漂亮得直让我想起楼兰的美女。
很快来到了第一个停车点,这里有一些形似楼兰古国样式的人造建筑。身后就是一大片高高的沙山。.

附件

276.jpg (112.55 KB)

2011-10-22 21:07

276.jpg

TOP

只是刚刚还看着老高的太阳怎么不见了,才刚刚7点钟啊。
我和高老大连忙背着包和三脚架往上爬。
只是上一步,退一步,爬了半天,还只是上来了一点点,而脚却已经感觉到酸软了。
边上有卡丁车,150元两人上下,好贵的。但是来了,总的上去看看,横横心就叫了一辆,来到了刚刚看着很高的山头。
只是山头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头。
往上爬了几步,就又退下来了,就站立在原来的山头上看向前面的沙丘,线条是那么柔和,一浪又一浪的犹如羽毛般美丽。.

附件

277.jpg (73.08 KB)

2011-10-22 21:34

277.jpg

TOP

此时的阳光快湮没了,天边只剩下了几丝红霞,远处的沙山只剩下了剪影,还有的就是孤独的旅人。
坐着卡丁车急冲而下,牢牢地抓着把手,三脚架还在身上晃荡,那种失重的感觉绝对刺激。
电瓶车带着我们在沙漠间逛了一圈,天暗了,好多都看不清楚,权当为明天早晨打前站了。
回到县城内,在夜市里面的一个饭店里吃了晚饭,点多了,高老大从昨天晚上就吃撑了,还是早点歇息吧。
我爬上床,看了半集《步步惊心》就睡着了。.

附件

278.jpg (50.49 KB)

2011-10-22 21:50

278.jpg

TOP

10月8号,6点45分,我们已经来到了沙漠公园的门口,四周还是漆黑一片,只有我们的手电筒发着光。吸取昨天的教训,今天的我们除了相机包,就每人只带了一瓶水。
我们居然是第二第三名到的,第一名已经等候了10几分钟了,不敢一个人往里走。
我们三个就结伴向里走,来到昨天下电瓶车的地方,上去一层台阶就是沙漠了。记得那里有好几座沙雕的,只是现在黑黑的什么都看不见,方向也分不太清。
有一个当地人来领着第一名向沙漠里面走了,可是踩着沙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很累,我和高老大决定还是沿着昨天的电瓶车道走。目的就是昨天坐卡丁车上去的沙山,虽然这样走绕了一点路,但是踩在实地,体力消耗要小很多。
依稀摸索着前行来到沙湖旁,远远有狗叫声传来,黑暗中却并不知道它在哪里,也就少了一些畏惧,再走上几步台阶,又来到了沙漠边上。
继续沿着栈道走,好像走了没多久就到了昨天电瓶车的第一个停靠点。沙山隐隐约约地就在前面,昨天看到右手边50米的距离内有一条台阶向上的,我们就向着记忆中的方向爬去。
爬沙山真是好累啊,尤其是爬这么陡的坡,隐隐约约看到了一条黑影,却不是记忆中的台阶。继续斜着往上爬,实在好累,我都感觉我的跟腱都有些疼痛了,爬山还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呢。
我的相机包已经被高老大接过去了,我气喘吁吁地跟在他的后面。
摸到了一个钢丝绳,原来我们久寻不得的台阶路是缆车道,好几段都被沙给埋住了。总算来到了它裸露的地方,踩着枕木而上的感觉好多了。
总算上到了一个平台上,却又见一个陡坡,不能半途而废,继续往上。
不过,这次走的是沙脊线,感觉好像省力蛮多的。
终于我们走到了高坡顶下,不由地欢呼一下,附近的高坡都臣服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居然爬上的是这块区域中最高的坡。
坐下来,掏出食物,喝上几口水,静静地看着天空慢慢地亮起来,前面的沙丘慢慢地露出交错的线条。.

附件

279.jpg (139.54 KB)

2011-10-22 22:07

279.jpg

TOP

终于太阳升起来了,虽然躲藏在云的后面,却还是照亮了整片的沙漠,曲曲弯弯的沙漠栈道也有些发亮了。.

附件

280.jpg (76.97 KB)

2011-10-22 22:24

280.jpg

TOP

拍一张高老大的剪影照。.

附件

281.jpg (73.36 KB)

2011-10-22 22:48

281.jpg

TOP

不远处的鄯善县城,弥漫起了晨雾,那条中心的长街依然很清晰,串联起了沙漠和城市。
鄯善,“尘土”的意思,曾是楼兰王国和鄯善国的主要领地。如今却因为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库姆塔格沙漠而出名。多少年来城市和沙漠相依相存,却相安无事,实在是一种奇迹!

[ 本帖最后由 jenliou 于 2011-10-22 23:22 编辑 ].

附件

282.jpg (113.5 KB)

2011-10-22 23:22

282.jpg

TOP

终究云层太厚,辉煌的沙漠日出与我们无缘。不过在沙漠中坐看着天色的变化和点亮,于我也算是了了多年的心愿了。.

附件

283.jpg (103.99 KB)

2011-10-22 23:55

283.jpg

TOP

还是要拍下我的摄影包来纪念一下这个早晨,纪念一下自己无畏黑暗奋勇向上的执着。.

附件

284.jpg (93.41 KB)

2011-10-23 09:54

284.jpg

TOP

引用:
原帖由 anan111 于 2011-10-23 10:29 发表
兔兔妈妈的执着,一直是很让人佩服的
高老大的坚持,也是值得佩服的。
在土峪沟时,那么不舒服,还是笑着爬山探路,当时我可以一点都看不出来呢!.

TOP

刚刚我们爬上来的方向,又有人在爬上来了,啊,还扛着脚架,真是佩服。
看到那条长长的轨道吗,就是那条帮了我们大忙的缆车轨道,被沙埋没了好几段,都无法使用了。.

附件

285.jpg (118.69 KB)

2011-10-23 12:10

285.jpg

TOP

看向另外一边,沙漠的羽毛状形态特别明显,苍苍茫茫的一层又一层,真是悦目。.

附件

286_1.jpg (112.44 KB)

2011-10-23 13:12

286_1.jpg

TOP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但这句话绝对不适合沙山,在这里情况要颠倒了:上山时走一步退半步,特别累;而下山时走一步滑一步,很舒适呢。
高老大已经领先往下走了,而我则专门挑陡峭的坡往下滑,不再是那个惧怕下山的人了。
当时就想着孩子们在就好了,他们肯定会玩得很开心!.

附件

287_11.jpg (89.56 KB)

2011-10-23 15:37

287_11.jpg

TOP

半跑半滑很快就来到了山下,往外走上一段就来到了沙漠栈道上。路边的沙丘上细细的波纹很美,有着奇妙的韵律感。.

附件

288.jpg (127.35 KB)

2011-10-23 16:14

288.jpg

TOP

再回头望一眼,看看那高高的沙山,柔美的沙脊线,作别我的第一次沙漠之旅。.

附件

289.jpg (107.1 KB)

2011-10-23 18:57

289.jpg

TOP

接下来我们要去往交河故城,在吐鲁番的西面,建筑年代距今已经有2000~2300年,但却保留得非常完整,是目前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
一进门,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就扑面而来:.

附件

290.jpg (179.86 KB)

2011-10-23 19:27

290.jpg

TOP

这里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

附件

291.jpg (78.7 KB)

2011-10-23 19:49

291.jpg

TOP

沿着一条上坡路我们走进了故城,有蛮多旅游团的导游在介绍着故城的遗迹,
我和高老大就跟随在了后面。
原来这么大的一个城市,全部是从地面上深挖而下建造起来的,昔日的车师人竟然在崖岗下硬生生挖出了一个家园。
这么多年了,这些遗迹留存在那里,坚实得如同石头一般,就像是一座座精心的雕刻放置在这里。.

附件

292.jpg (119.92 KB)

2011-10-23 20:06

292.jpg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