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7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交换儿女(Changing Children)

交换儿女(Changing Children)

大学时代喜欢一首歌“Changing Partners”——We were waltzing together to a dreamy melody. When they called out “Change Partners.” And you waltzed away from me…
现如今做梦的年龄已过,整日沉湎于报表曲线和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一成不变的生活在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有了一段奇妙的经历——交换儿女。
说真的,这不是等价交换,儿子已经连续去姑姑家过了三个暑假(两次大部分时间都在夏令营),我们乐得享了不少时间清福,不过,有时候也小小脸红一下——给姑姑添了不少麻烦哦……所以,当姑姑说女儿准备参加的侨联举办的夏令营因为可恶的H1N1取消之后,立马把照顾小姑娘的活揽了过来,一方面是想为妹妹妹夫做点小贡献,另一方面,哈哈,当然是弥补一下没有女儿的遗憾!!!


I’m working hard

小姑娘Janet不是一个人回来的,搭了一个同是六年级的男孩David(两天后转机武汉,也算上海一游),两个ABC几乎不会说中文,非常腼腆,几乎是问一句想半天,把脑子里的英文翻译成中文才答一句,听着他们讲英文,我完全没有了跟他们英文对话的自信,所以只好静静地听他们的交流了。
奇怪的是,两天中他们之间几乎所有的对话都是围绕上学进行的——谁谁谁进了哪所高中;谁谁谁进了哪所大学; Boston Latin、 Phillips Academy排名前多少能进Harvard、MIT。听着听着我有点晕了:“那么,你们想上什么大学?” “ Harvard,I’m working hard!” Janet 回答, “MIT.” David 的更加简短。
我的妈呀,两个孩子已经树立了人生目标,为此——上学、运动、弹琴、参加MO, 不上网、不玩游戏、 没有零花钱。乖得有些过头了吧?所有的美国孩子都这样吗?还是美国的华人孩子都这样?还是碰上了两个“非典”(非典型特例)?


真正的Janet

女大十八变,小时候开朗活泼的Janet现在过于斯文有礼,凡事必轻声说:“谢谢!”,还时不时脸红,颇让我有些不适应,在MSN中反复追问妹妹妹夫她是否因为想家、想朋友闷闷不乐。她爸爸说没有关系,游泳池里的Janet非常aggressive,那才是真正的Janet。
自我隔离一结束,我们马上安排了少体校的游泳教练,一、三、五单独辅导一小时,二、四、六随队训练两小时。虽然Janet从四岁起开始练游泳,拿过MA的前三名,但是毕竟一周只训练3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但是碰上少体校这帮外地来接受专业训练的男孩,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有时候看着训练时生龙活虎不甘落后的她结束后慢慢走出来,完全没有了泳池里的活力,忍不住问:“累不累啊,需要跟教练说少半个小时吗?”“没关系。”
弹钢琴也是,Janet在美国跟一个俄罗斯老师学的,她不是非常喜欢,每周弹个不超过半小时的两三次,但是为了Harvard,还是坚持下来了。听她弹,和一般中国孩子不太一样,技巧也许不是那么高,但是那种音乐的表现力,让人很受感染。
终于明白“I’m working hard.”是什么意思了。

[ 本帖最后由 牧童 于 2009-7-24 20:17 编辑 ].

TOP

回复 2#helen70 的帖子

.

TOP

回复 3#不二周助 的帖子

是的,他的表妹来我们这儿,但是发现很难沟通,本来想借着写帖子整理一下思路,理清一些教育的问题,但恐怕是"非典"啊,没信心.

TOP

回复 7#云雀 的帖子

.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雀 于 2009-7-25 10:26 发表
我一直想我的外甥女来我家小住的,小时候一直和我住的,可是现在大了,说话少了,人不来,电话也不来,就是一副假子假眼的腔调,可是,我还是老喜欢的,因为小女孩太文静了,说话吃饭动作都那么文静,而且喜欢看书, ...
我是经常看到人家女儿口水。。。。。。,这次本来想过过瘾的,可是好像不行,完全客客气气的 .

TOP

回复 9#seawind 的帖子

我觉得第一代ABC的家长对孩子是非常严格的,但他们被美国同化了,所以是最“痛苦”的.

TOP

回复 15#不二周助 的帖子

我觉得阿童木是遭受了很大的文化冲击,认同美国的一切,甚至有些“崇洋媚外”,而他本身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且正进入青春期、不愿与我们沟通,所以一直在自己思考一些问题而又不得其解,不能说有很大的收获吧,从表面上看还有点“损失”——经常独自发呆、成绩下滑、完全不会写作文了;但是比过去自信、乐观、独立能力显著提高。

去年参加的孩子有不少亚洲的——台湾、香港、日本、韩国还有一些俄罗斯和拉美的孩子。.

TOP

[quote]原帖由 shumi1 于 2009-7-25 12:57 发表
对多数人而言,还是汗水比天赋重要!

我也在反思,读书时代,我们都算是佼佼者,我自己并不觉得有多少辛苦,可到了社会上才发现很多汗水没有流在应该流的地方,所以总希望阿童木能够不要留有我们的遗憾。但问题是:正因为如此,他也缺少了我们在流汗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优点——进取心和责任感,所以我也怀疑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一种变相的拔苗助长 .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百合 于 2009-7-25 18:04 发表
看着孩子走弯路,经历人生必须经历的些许错误,妈妈们能承受吗?
老鹰妈妈要把小鹰推出悬崖上的窝,孩子才能凌风展翅的,道理谁都知道,可真到了自己身上,就很难实践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9-7-25 22:01 发表
我也是很疑惑,或许孩子们的进取心与责任感的坐标与我们并不一致。但鲜与我们交流,困惑中。。。。。。
昨晚儿子在芝加哥机场给我打了一个月来唯一的一个电话:“妈,我终于找到那部一直想看的片子了!”“哪部?巫山历险记吗?”“Yeah, Race to Witch Mountain, how do you know?”连88都没说。我怎么不知道,平时的交流里,他挂在嘴上的也只有这些他喜欢的歌、片子,还为了支持正版,连下载的都不看
青春期的孩子是怎么了?完全害怕父母进入他们的内心.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雀 于 2009-7-25 23:42 发表
你有姐妹兄弟,他没有。所以责任如何谈起,爱心如何做到,实施对象没有。
有道理,他们没有发挥爱心的对象,就像我们自己,我和先生是老大,明显对家庭的关心和付出比其他兄弟姐妹要多。儿子到了美国,每次要吃东西,比如分冰激凌,他就会拿出三个碗,先给弟弟妹妹每人都分好再舀自己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9-7-26 06:54 发表


比较可惜的是这些孩子缺失了中国文化,中文太生疏,但这种孩子得到了另一种文化的熏陶和思维也没什么不好,他们已融入当地,不会觉得痛苦。等他们长大,自己意识到要学中文就再来这里学也可以。在美国读书要两种 ...
我想得远了点,如果我儿子将来去美国不回来,孙子也这样,我会胸闷死的.

TOP

回复 29#不二周助 的帖子

认识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初中毕业就把儿子送到了英国,后来太太又和儿子一起移民加拿大,儿子在美国念完书早婚早育,完全适应国外的生活了,他又拼命把所有人赶了回来。我问他孙子以后什么时候出去念书,他说上大学以后,因为他已经给了儿子自由(拿到身份),孙子当然要留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了解中国的一切,至于教育,上美国学校,将来能够顺利升入美国大学就可以了.

TOP

回复 31#shumi1 的帖子

自我安慰一下:好歹知道他喜欢哪个女娃.

TOP

回复 32#tracy2006 的帖子

如果你妹妹家里有老人,那中文应该能够坚持下去,否则等小的孩子也去了学校,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就会全部变成英文,跟父母也会改说英文的,因为整个氛围就是那样.

TOP

回复 34#家有一小女 的帖子

那就找朋友或亲戚换呀,不过我觉得我是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交换儿女的,但是,孩子在短时间内还是会觉得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只能做到彼此客客气气.

TOP

引用:
原帖由 heart 于 2009-7-27 11:10 发表
怕你指责他的不是。
有时大人的一句玩笑或揶揄在孩子听来是打击和责难,所以要注意方式。偶的认识,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不妨一起讨论,顺便教一,二招曾经的经验。如果不愿意就不提,只当什么也不知道,也不向他表 ...
是的,方式方法很重要,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情商不是一般的低,只能沉默.

TOP

回复 43#小欧阳 的帖子

Janet住六周,其中两周和父母出去旅行,David只是路过,到上海一游,住了两天.

TOP

回复 47#不二周助 的帖子

夏令营提供接机和送机服务
Janet的父母刚回来.

TOP

回复 49#胡豆妈 的帖子

我家阿童木在学习上起不了带头作用,在带领流行方面可算是个行家,谁不听他喜欢的歌曲就认为谁没品位.

TOP

回复 46#云雀 的帖子

对头,有时候阿Q一下:咱儿子从没补课也混在中游。不过,我们是下定决心,初二开始要抓一抓了,怎么着也该过直升考的关.

TOP

回复 53#子玖妈妈 的帖子

阿童木是那个安娜索菲的铁杆粉丝
我现在为了儿子天天听HIT FM, 还拿支笔,碰到好听的歌就等红绿灯记下来再推荐给他,可惜十之八九他已经非常熟悉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shuaishuaimm 于 2009-7-27 21:31 发表
上学、运动、弹琴、参加MO, 不上网、不玩游戏、 没有零花钱------我难以想象这样的孩子,太自制了,我会有点心痛的。女孩多大啦?
阿童木真不错,自理能力相当强了噢,羡慕一个。
小姑娘快十二周岁了,爸爸妈妈回来开始恢复小姑娘本性,今天不肯去看电影哈里波特,要去城隍庙shopping.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7-27 21:57 发表
哦,我把这部片子和搞笑片《失落的大陆》搞混了,对,《巫山历险记》是有个漂亮的女生,演个外星人。
你这妈妈也真卖力,和他们比,我们哪里赶得上潮流。等着他们向我们推荐就好了。不过,他们喜欢的音乐有时我觉得 ...
HEHE,我也小小影响了一下,推荐的《Breathless》成功进入阿童木排行榜,American idol和维塔斯也开始观注,没有以前那么吵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雀 于 2009-7-28 08:39 发表
几年前的暑假,妹妹要公务员培训,把女儿留在我家,每次我在教训儿子的前面,总要先和小姑娘打招呼说:“妹妹乖,偶欢喜侬哦”,然后妹妹的女儿在会安心一点,否着我怒目圆睁的样子对待哥哥,她看了以为接下来就要轮 ...
要论情商,侬肯定拿第一,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妥妥贴贴,让人心服口服.

TOP

回复 66#哈里老妈 的帖子

阿童木小时候有三个小朋友,暑假里每家要待上一个周末的,想想当时真是开心。不知什么时候大家都忙了,凑不到一起了.

TOP

回复 69#云雀 的帖子

明显老鼠排第一哦,阿拉猪猡最末位.

TOP

回复 75#水淼淼 的帖子

他喜欢的歌实在太多了,87.9的HIT FM经常会介绍一些新歌 ,还有欧美流行乐坛的榜单,他看看,喜欢的话,再去查那些歌手或乐队的歌,范围就越来越大了,最近迷上fall out  boy.

TOP

回复 76#不二周助 的帖子

阿童木刚回来,又带他去探亲,所以最近一周都没有上网,更没有更新帖子了。
他喜欢美国良好的自然环境、宽松的教育氛围和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以及美国人的高素质。今天早上还在感叹:上海这么拼命建设有什么用,到处都还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人,城市还是不美好!我们只能说:美国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才有今天的,中国才真正建设了三十年,需要一个过程的。然后他开始大谈历史

[ 本帖最后由 牧童 于 2009-8-5 11:47 编辑 ].

TOP

回复 81#不二周助 的帖子

一、我家阿童木在学校里不属于安分守己的好孩子,有时候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他对此非常敏感,所以到美国一受老师的礼遇,立刻心里热乎乎的, 简直觉得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呢
二、他在国内没有兄弟姐妹很孤独,在那里和弟弟妹妹打成一片,还远离了条条框框、唠唠叨叨,当然很开心了
三、他非常认可美国的价值观:环保、诚信、尊重人权、尊重知识产权等等,他觉得理应如此
我们提醒他,凡事皆有两面,美国固然有他说的好,也有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他总是敷衍地说知道,把话题转到别处,并没有真正认可.

TOP

回复 83#不二周助 的帖子

如果你家小美女参加的是住宿的夏令营可能感觉又有些不同,毕竟集体生活比较容易融入其中
女孩就是懂事早,现在就知道会努力、要走自己的路.

TOP

暑假结束了,总算能静下心来整理一些东西,先上儿子的一篇作文吧,我把他那个啰嗦的结尾给总结成了一句话.

TOP

桥梁建筑课

桥梁建筑课是我在夏令营中最喜欢的一门课, 上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桥梁的种类介绍和桥梁受力时力的分布与转换。老师非常风趣幽默,经常带着我们去学校的各个角落观察桥梁或建筑的结构,还让我们做一些动手活动。其中,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课程快结束时我们做的通心粉桥。
通心粉桥的主要材料是:宽约4毫米、厚约1.5毫米、长约25厘米的直条通心粉三十根、白胶、长尺和自己灵巧的手。
老师一共给了我们三天半时间造桥。第一天, 我先做的事是在网上找了一座桥的3D模拟图,然后就开始了工作:我取了两根完整的通心粉来做底基,接着在底基之间每隔2.5厘米连接上一段5厘米长的通心粉。我怕它不够牢固,又在两根之间加上一段斜向的通心粉。  第二天, 我的桥路面已经完成,接下来做桥的侧面,由于这是一座桥关键的承重部分, 所以我做得格外小心, 把所有连接点都仔细粘好, 不出一点差错。然后, 我又如法炮制做了另外一侧。第三天, 我就把这三部分和顶上都牢牢地黏在了一起,总算大功告成!再看看别人的进度:有的桥比例不对,根本粘不好;有的桥胶水没固定好,松松垮垮;有的桥做得还不错,可惜太慢,来不及封顶了;甚至还有些人做得不耐烦,开始生吃通心粉……
终于,第四天,承重测试开始,成败在此一举!我看了看周围, 许多人还没有完成,索性随便把底和两边叠在一起就参加测试,没放两个砝码,桥就轰然倒塌。有实力和我竞争的对手其实也不多。我是最后一个测试的 ,老师规定所有的桥必须承重超过1千克才可以带走,而我又一心想保留我呕心沥血的“作品”,所以我决定不管输赢,到了1千克就把砝码取下来。
测试开始, 我把我的桥放在测试的架子上,心里不停地祈祷:上帝啊,希望我的桥可以撑到1千克。接着, 我就开始一块一块地往桥上放一百克的砝码:一个、两个、三个……到了第五个, 我的桥还稳如泰山,我使劲咽了一口口水。六百克、七百克、八百克、九百克。终于只剩最后一块了,加油!这时我紧张得手就像灌了铅似的,整个世界仿佛进入了慢镜头。 同学们大声喊着我的英文名字:“Tony! Tony! Tony!”老师也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 好吧,我就孤注一掷了,我慢慢把砝码放到挂钩上,接着,松开了手。天哪!惨不忍睹的事就要发生了!不过终究还是没有发生,我的桥仍旧完好无损地矗立在那儿。我准备把桥收好了,大家都意犹未尽,希望我往上再加点重量, 但我面对他们的“怂恿” 毫不动摇,坚持我的立场。
老师在电脑上输入了我的数据, 桥的重量是27克, 承受自身重量的43倍!耶,我得了第一名!作为奖品,我得到了通心粉一包。 但我更大的收获是——满满的自信!!!

[ 本帖最后由 牧童 于 2009-9-2 15:25 编辑 ].

附件

通心粉桥.jpg (101.14 KB)

2009-9-2 15:25

通心粉桥.jpg

TOP

回复 88#apple313 的帖子

阿童木写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口语化,他原文的结尾很啰嗦,不知所云,被我改成这句话,还就这句话有人称赞.

TOP

回复 90#apple313 的帖子

这个比喻太贴切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哈里老妈 于 2009-9-3 08:22 发表
总算等到你码字了,再等下去,哈妈皱纹都出来了
总算把你的皱纹等出来了,这下我心理平衡了 .

TOP

其他孩子的桥

.

附件

其他孩子的桥1.jpg (121.63 KB)

2009-9-3 10:06

其他孩子的桥1.jpg

其他孩子的桥2.jpg (109.73 KB)

2009-9-3 10:06

其他孩子的桥2.jpg

其他孩子的桥3.jpg (107.37 KB)

2009-9-3 10:06

其他孩子的桥3.jpg

其他孩子的桥4.jpg (105.37 KB)

2009-9-3 10:06

其他孩子的桥4.jpg

TOP

其他孩子的桥

.

附件

其他孩子的桥5.jpg (110.06 KB)

2009-9-3 10:08

其他孩子的桥5.jpg

其他孩子的桥6.jpg (110.71 KB)

2009-9-3 10:08

其他孩子的桥6.jpg

其他孩子的桥7.jpg (113.22 KB)

2009-9-3 10:08

其他孩子的桥7.jpg

其他孩子的桥8.jpg (108.1 KB)

2009-9-3 10:08

其他孩子的桥8.jpg

TOP

其他孩子的桥

.

附件

其他孩子的桥9.jpg (106.43 KB)

2009-9-3 10:09

其他孩子的桥9.jpg

其他孩子的桥10.jpg (105.64 KB)

2009-9-3 10:09

其他孩子的桥10.jpg

其他孩子的桥11.jpg (106.73 KB)

2009-9-3 10:09

其他孩子的桥11.jpg

TOP

测试开始

测试开始了,阿童木只顾流汗,没来得及拍照.

附件

测试开始.jpg (137.01 KB)

2009-9-3 10:10

测试开始.jpg

TOP

回复 97#哈里老妈 的帖子

整个暑假都不定心,不知道忙些什么,出了不少皱纹 .

TOP

回复 107#哈里老妈 的帖子

有三个孩子承重超过一公斤.

TOP

都是海鲜呢,在上海还是澳洲?.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