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学教授制作的纪录片

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学教授制作的纪录片

共有6集,这是关于教育的一集。
http://news.cntv.cn/2013/02/12/VIDE1360663565209628.shtml

挺有信息量的:
1. 据说著名的夏山学校在2000面临被政府关闭的危险
2. 在英国也有关于教育是不是为了工作的争论
3. 剑桥的毕业生也会面临找工作的困难
4. 在这位教授看来,德国的职业教育是成功的
5. 这位教授认为有钱人上的起的学校是成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不园 于 2013-2-18 00:25 发表
视频最后一分钟,说到了医院里护士的护理水平下降,是因为护理也走了专业化、学术化的道路,非常有道理。

想到一个相似的例子:以前的名角儿,都是科班出身,师傅口授身教,满师后,舞台上跌爬滚打,大红大紫。
...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

但是有的时候,学习了理论之后,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就不愿意实践,不愿意吃苦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3-2-18 19:16 发表
现在上海中考让百分之五十的学生上职校,比较像德国的路子,德国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学生去职业培训。只是为什么这样的学习,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呢?
人们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效果出来也需要时间,培养的机制调整和探索可能也需要时间。

我们现在明显在走制造业立国这条路,当职校毕业生的工资超过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的时候,高技术工人的地位提高,职校的吸引力增强,那个时候估计人们的观念会转变。渐渐地会有好的效果的。

现在读研究生要收学费了,而在有些地方,职校免学费,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信息。.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3-2-18 19:12 发表
这个视频蛮有意思,我觉得跟我困惑、琢磨这么久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最好的教育严谨和快乐是互相妥协的。
当然我认为过于严的坏处比过于松的坏处要大。以夏山学校为例,他们的学生可以失踪三四天不去上课,而只上有 ...
这个快乐是什么的快乐,我认为是通过学习得到的快乐,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快乐。但是获得这样的快乐非常困难,非常考验家长,学生和学校。

这个教授对于虎妈的评价,让我有一点意外,因为大多数的信息显示西方人对于虎妈的教育方式持反对意见。不过从节目中看,这位教授对虎妈的态度和对目前美英的公立学校教育的态度是一致的。

如果夏山学校的教育是如此的先进和人性,那么英国政府为什么不推广这样的学校呢,反而想关闭夏山学校(节目里面没有提到原因)?有一个信息挺也有意思,夏山学校只有75个学生。不知道如果学校有750个学生,还会不会采取相同的管理办法?.

TOP

谢谢各位提供的信息。是我比较孤陋寡闻,原来关于夏山学校还有这些故事。

个人认为,没有人天生就是清道夫,也没有人天生就是领导者。当然在现实世界中,在某些地方,却是事实。

这让我想起那篇”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3-2-18 23: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感谢生活 于 2013-2-19 16:11 发表
对于夏山这样的私立学校,政府不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不会因为他们的教学方式而希望他们关闭。如果政府要关闭学校的话,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出于安全、儿童福利等,而关不关学校,主要是依据英国的教育督查署的检查 ...
有道理,这位传媒学的教授,做了6个专题,对于每一个专题,他都不会是专家,只能是搜集一些社会上的信息。.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