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进竹园中学要看证书吗?

你孩子是什么学校的?

没证书的话,,可能要看你孩子学校了..

TOP

奥数和英语要多学些

分班摸底时,有的数学小学毕业考90分的只考70分,英语毕业考95以上的分班考60几分..

TOP

路是人走出来的,加油.

引用:
原帖由 jef310 于 2008-9-1 21:03 发表


不完全是这样,应该是小学里的优秀生大部分被华育、复旦兰生、市北、上外附中录取。
部分被以上四大名校落选的浦东学生可能会选择新竹园。
因此,谈不上感觉好,没有资本啊!
从各项竞赛可以看出,竹园与名校差 ...
路是人走出来的,我相信竹园的未来.
承认差距,摆正位置,立足于拼,
相信四年后,竹园学子同样能在竞赛中为母校增光.

[ 本帖最后由 yangzhe 于 2008-9-1 23:03 编辑 ].

TOP

竞赛需要名师

希望学校在引进和培养竞赛名师上加大投入.

   
     奥赛苗子的选拔非常重要。这些选手是如何被选拔的?各个金牌教练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不过,教练们选材的大框架出奇的一致:奥赛苗子一定要综合实力强,各科成绩平衡发展,善于自主学习,具备深层思维的能力。此外心理和身体素质要过硬。华师一附中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苏远东打比方说,奥赛就是“思维体操”,功利心太强的学生在奥赛路上走不远。
     选苗子就是看分数吗?教练们摇摇头,这种方式不保险。每年的下半年,就是教练们在高一新生中物色苗子的重要时期,少则一个月,多则三个月,往往是通过暗中观察选材。教练们说,只有在学生和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材,才能够有效地避开假相干扰。
     鲁志祥,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物理奥赛教练。每年开学初,鲁志祥没事就爱到高一晃悠。下课时,哪里学生多,他就往哪里钻。在学生堆里,他也不说话,就站在一旁听学生们在讲什么。“你是老师吗?”好多次,都会有学生问他。“啊?不是的,我是学校食堂的,想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鲁志祥通常这样回答。
     有时,鲁志祥也会上去和学生主动攀谈,了解情况。
     “有的入选的奥赛苗子成绩并不突出,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这样的潜能。但在针对性的辅导后,学科潜能迅速被发掘,3年后一举夺金。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鲁志祥还记得3年前,高一年级举行单元测验,一个名叫谭隆志的学生得了满分。谭隆志发现自己有道题做错了,老师没有看出来,于是主动找老师将分数扣除。“平时,我给谭隆志打电话,他总是不接先挂掉,然后再打过来。”鲁志祥说,由此可以判定,谭隆志非常细心,参加奥赛需要这种品质。最后,谭隆志顺利入选物理竞赛训练组。
     谭隆志则告诉记者,他初中时主攻数学竞赛,当老师挑选他进行物理奥赛培训时,他一点底没有。只是鲁老师看中了他,他就不能辜负老师。
     马志强,同样也是华师一附中物理奥赛教练。他发掘奥赛苗子的方法是聊天。
     当初10岁的鲍宇阳被家长带到马老师面前时,马老师随手拿起一本物理科普读物让鲍宇阳看,然后和家长聊起如何教育孩子的话题。半小时后,马老师让鲍宇阳复述刚才阅读的内容,鲍宇阳流利完成;随后,马老师根据复述内容提出一个拓展型的问题,让鲍宇阳说出自己的理解;最后,就和家长讨论的教育问题,让鲍宇阳说出自己的观点。当鲍宇阳回答完后,马老师当即收下了这名学生,让家长十分惊讶。
     马老师解释,第一个问题是看学生自学能力、专注力和表达能力;第二个问题是考查他的理解能力;最后一问,鲍宇阳不仅说出了观点,还引用刚才聊天时父母、老师的观点,这说明他在看书时也听到外人交谈内容,对于这样一名“一心二用”都很好的学生,为什么不好好培养呢?
     果然,接受了3年的系统教育后,鲍宇阳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湖北赛区一等奖、化学一等奖,13岁的他被保送到北大,一时间成为全国新闻人物。

[ 本帖最后由 yangzhe 于 2008-9-2 05:35 编辑 ].

TOP

背靠大树有阴凉

复旦兰生靠着复旦中学这棵大树,发展的快,可想而知.
竹园背后可是少棵大树啊!
其实华师大二附中就在浦东,竞赛也是上海最好的.
华二的对应初中还没有,是不是想办法办成华二竹园?.

TOP

但进华和华二已经分家

进华和华二分家多年,
华二想在现在张江集团中学校址办初中的,
可是没谈拢被上中拿去了,
这事华二很气的,
说明华二是想办初中的.
后来又和张江中学联办,可是创不出来名气,
张江中学的生源和师资太差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