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陷阱骗局] 给老人提个醒:去银行存款,小心被忽悠买保险

通常保险都有犹豫期的,在此期间,是可以退保的。.

TOP

如何度过保险的犹豫期  


  
  保险的犹豫期,是指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后10日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将合同退还保险人并申请撤消。在犹豫期内,保险公司同意投保人的申请,撤消合同并退还已收全部保费,但是要扣除10元的成本费。这10日即通常所说的“犹豫期”。

  笔者近日对投保户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二成的投保人在犹豫期内,知道应该做哪些事情;近三成的人知道保险有犹豫期这码事,但不认真理会犹豫期,不调查,不研究,对自己经济状况不做深入实际的考证;有近五成的人对犹豫期还不十分了解,投保签字后就完事大吉。结果时不时会出现,投保人过了犹豫期后才发现险种合同内容不适合自己,或承受不起按年缴的保险费用,甚至自身条件根本不符合投保范畴。

  保户反悔,要求退保的事件发生后,不仅对投保本人损失惨重,而且对保险公司经营也不利,同时还会波及其它人投保的积极性,甚至对保险业声誉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郭女士在某公司打工,月薪不到1500元,丈夫在民营企业当工人,工资近2000元,小女儿三岁,才上幼儿园。郭女士与公婆同在一个屋檐下,日常生活支出全靠公爹的退休金。因此,生活虽不富裕,要吃有吃,要喝有喝,郭女士穿点名牌,进入美容院,每年外出旅游,还都消费得起。2005年,郭女士做保险的同学,向她推荐一款分红险,丈夫与她每年每人投保2500多元,连续缴二十年,满五年后,每三年返500元,身故后两人分别能获得保额1.5倍的理赔。郭女士按现在的家庭条件,算计一下,一年拿出5000元应该是没问题,通过保险也能强行攒点钱,不然赚点钱随便就花了。想到他俩离开人世时,即使不分红,也能给女儿留下30万元左右的遗产,也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万没想到公爹突然患脑溢血离开人世。家庭的主要来钱道儿断了线,别说每年缴5000元的保费,就是维持正常生活都出现了困难,孩子越来越大,花销再递增,婆婆遭受打击后,三天两头要跑医院,经济危机,他俩还面临着下岗失业。再次缴保费时,郭女士想到退保,可到保险公司办理时,得到现金价值仅是缴的保费60%左右。三年多的投保,不仅没有利息,而且连本也拿不回来,郭女士急得都有些崩溃。

  反思郭女士投保失败案例,根源在于她在犹豫期内,没有对投保这项经济支出进行事实求是的论证,导致了投保后又退保,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因此,保户如何度过犹豫期有如下建议:

  认真研究保单条款。目前保单条款内容都过于专业且篇幅较长,一些投保人读起来困难吃劲,就扔在一旁,或者干脆就听保险营销员口头宣传。事实上,保险营销员口头介绍,不是保险合同,不负法律责任,特别是遇到营销心切,或本人对条款也不熟悉的营业员,讲的内容难免与条款规定存在偏差。特别是对分红的误导,理赔免责的具体内容说得不准不透,使投保人失去了保险的本来意义。在犹豫期10天内,投保人要三番五次研究合同内容,对条款中的每句话,每项具体规定都要认真斟酌才是。

  牢记险种免责内容。保险不是万能的,在一些情况下是得不到理赔的。比如酒后驾车,违章行驶,在部分险种里是免责的。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投保,更要认真研究相关条款,还要对投保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掌握清楚,不要怀着侥幸心理,更不要认为保险可以蒙混过关,精益求精事实求是才是上策。

  通过各种渠道咨询。缺少保险经验,对投保条款理解存在片面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多方咨询。通过业内人士咨询,不要单纯听营销员的“一面之词”,从不同角度了解条款涵盖的内容;向同险种投保人咨询有关分红、缴款和理赔的情况;通过媒体、网络和周围的亲友搜集出现险情案例后,投保公司态度和对合同执行情况。

  对投保资金来源算账。本文提到的郭女士就存在对家庭经济测算不准的问题,按照她与丈夫的工资收入,是没有能力承受这么大额度分红险的。保险不同于储蓄存取自由,保险不可随意更换合同内容,一旦违约就要承受很大比例的经济损失,对于没有多重保障的投保人,是不适合分期(十年以上)大额投保的。通过投保强行攒钱的办法更是不可取的,保险重点是保障,而不是投资增值。

  保险公司信誉考证。在一个中小城市,保险公司、代理公司通常都是几十家以上,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没遇到过险情,没涉及到理赔,很难说清那家保险公司守信誉。投保人要充分利用这10天的犹豫期,进行广泛调查了解,如果发现所选定的这家保险公司,信誉存在问题,就要果断的提出退保,以免留下后患,给自己增加烦恼。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王桂华).

TOP

如何计算保险合同的犹豫期
华东健康网 发表时间:2009-06-11 14:01
   犹豫期,又称冷静期,顾名思义就是给消费者一个再次考虑是否要投保的机会,以防有些消费者一时冲动购买而后悔,时间为消费者在签收保单后的10天内。

    在此期间,消费者可以仔细研读保单的条款,如果对所购买的保险不满意退保,保险公司将退还所有保费,不收取任何运营或者管理费用。

  保险公司都是以签写回执后的次日开始算犹豫期。以刘先生为例,他本人签署回执的实际日期是11月10日,那么无论保单生成是什么时间,犹豫期都应当是11月11日至20日期间的10天。消费者在签回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签上正确的日期,以免出现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况。

  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及时接收保单,最好提前通知保险公司。虽然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严格按照回执签署日期开始计算犹豫期,但若超过一个月不能签订回执时还是需要事先告知,或者提交一份书面报告。也有个别公司在长时间没有收到回执时,公司会在保单发出后的特定时间开始计算犹豫期。某公司核保核赔科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原则上是按照回执日期来计算,如果迟迟收不到回执,公司也不能无限期地等下去。”对于这个时间的长短,该人士表示很多时候要参照具体情况决定不方便透露,但肯定不短于一个月。同时假设在回执签署之前被保险人出险,由于保单已经生效将不影响理赔,即使短期内无法签收保单,消费者也可以放心。

  目前,沪上各公司对于投资连结险、万能险和分红险进行百分百的电话回访,部分公司甚至将范围扩大到所有新保单。据了解,大部分的回访都将在犹豫期内进行,消费者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从公司那里了解自己的利益。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反应给保险公司,以免过后退保遭受损失。

  需要提醒消费者得是,在犹豫期内也可能无法全部退费,其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如果消费者投保时在保险公司进行了体检,那么即使在犹豫期内退保,也将扣除相应的体检费用。另一种情况针对投资连结产品。由于该产品以投资账户的形式存在,其价值每日都会浮动。消费者若在犹豫期内要求退保,其得到的金额将根据其独立帐户资产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账户价值上涨,可能多于实际所交保费;反之,则少于保费。而销售这一保单所发生的佣金和管理费则不会扣除。.

TOP

回复 5#jeccy 的帖子

在银行柜台上销售的保险险种通常都是简易的格式条款,关键是多了一份保障。

保险的理念是多一份保障。在不需要的时候投保,在需要的时候,再投保就投不了了。

呵呵,我也不是做保险的。不过保险的确是现在生活中重要的一种理财手段了。(我最近失效了一份保险合同,所以五万元的理赔没有了,交了很多年,就一年未交,还是有些遗憾的。所以提醒大家一下。).

TOP

引用:
原帖由 娜娜乐乐 于 2010-3-10 13:04 发表
要看是什么类型的保险。而且保险合同虽然是格式条款,但是条款写的很严谨,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爸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被号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人忽悠(其实是不知名的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银行蹲点的),买了份 ...
(其实是不知名的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银行蹲点的)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是保险公司的人员,而不是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大概是存在合作关系的保险公司的人员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