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论雷峰塔的倒掉》课堂实录(只有一半)

她自己是妖怪,她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不被允许和人成婚的,她是怎么做的?她的法力和法海的法力有差距,她是怎么做的?这说明她有什么精神?勇敢追求自由和自己的幸福。
做着做着就把行为和精神联系在了一起,一定要套出一种精神。
其实很多时候,人的行为是无法解释的。
另外,把这种精神理解为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是否牵强?
如果理解为叛逆精神是否更实际?更容易让人接受?
对不起,只是想站在理解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别砸我!.

TOP

回复 6#花草满天 的帖子

谢谢.
可惜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公然提出另类问题. 假如提了会被当作逆反,反叛.
中国一贯的教育道德观念:顺从.
而在语文教育上,强迫小孩子去理解他所不能理解的事物.要求孩子理解问题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这难道不是强人所难?孩子的立场,孩子的思维又有谁理解?
从"理解"这个词的本意来讲是据理了解,这个理字就一定站在大人的角度?孩子就一定是无理的?有了这样的观念,哪个孩子还会在课堂上发表议论?.

TOP

回复 11#花草满天 的帖子

只是针对应试有感而发。
难道考试的时候都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非统一的理解方式?统一的答案?.

TOP

回复 14#花草满天 的帖子

不好意思,无意冒犯您。
我没有发牢骚。我说的都是事实。
您可以用规则来说服人。任何事情都应界定规则以约束。似乎这么讨论下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其实一开始,我的问题,围绕着您给出的一篇文章结合的课堂实录,而引发的语文的阅读理解的千篇一律的理解套路。这可能就是您所认为的考试的规则,但并非育人的规则。.

TOP

回复 17#花草满天 的帖子

课堂学生的反应也是基于您提问的方式而产生的.
当然,假如换一些学生,课堂上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点我非常同意.
我们还可以有另外的一种假如:
假如提问的方式不同,学生理解的方式肯定又有所不同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