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载] 美国中学生眼中的中国教育:一切只为考试 [打印本页]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2 00:26     标题: 美国中学生眼中的中国教育:一切只为考试

美国中学生眼中的中国教育:一切只为考试
  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 
  我是美国私立小学教育和公立中学教育的产物,因此我习惯于非常喧闹的教室。如果教师能在这样的课堂上不维持纪律而上完45分钟课,就被认为有本事。与此相比,北京一家中学的课堂气氛在我看来是沉闷的,那里也根本没有不守纪律的问题。 
  不过,让我真正惊讶的是,尽管我在波士顿拉丁学校上课时,学生们不受管束,闹闹哄哄,但是,我感觉从拉丁语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好像比在北京这所中学学到的多得多。 
  中国的学生整天背诵和独自做无声的书面练习,或者齐声做口头练习。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首先是中考,然后是高考)出现的东西。这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公立中学和大学的招生完全看分数。在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里,进入顶尖学校所要面对的竞争让一个发誓要上哈佛的美国学生感到相形见绌。 
  中国学生功课的严格程度超过所有美国学生,这种状况在大城市和富足的郊区以及县城尤其严重。这些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了绝大多数美国学生的想象。.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2 00:27

不仅如此,对于习惯于在历史和英语课上自由辩论和在数学课上自由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美国学生来说,中国学生的功课看起来空洞和过于受约束。中国学校每个班平均约有45名学生(波士顿学校班级的规模限制在28人,至多超出3名至4名学生),这严重限制了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关注度。 
  中国学校的课程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数学题只有一个好的解题方法,计算机课只有一个编程方法,完成家庭作业只有一个好方法。每个班的家庭作业——薄薄的卷子——都是一样的,很少要求写论文。课上不讲小说,老师鼓励课外阅读历史类书籍,而不是小说。课上讲的唯一的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节选,还有古诗。上课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完全是为入学考试做准备。 
  学生缺少讨论和消化所学知识的机会,更少有人在课外参与政治讨论。在被美国人看作是教育组成部分的决策和审慎思考方面,中国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中国的学校有许多长处,可是它们不培养哲学家。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
作者: mygirl    时间: 2009-7-2 08:44

不单单美国中学生眼中的中国教育是这样,我们自己的感觉也差不多。.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2 08:55

深恶痛绝
无可奈何
.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2 08:57

我孩子进学校花了半学期交了很多朋友,也在学校参加各种社团,貌似比较活络的,可是老师对我说:他太分心了,对学习不利。我只好勒令他停掉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孩子很不情愿的,无奈考试成绩能说明一切,孩子轻松的掌握了七八分程度,但不行,多数成绩优秀的孩子都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也只能加压加码的给孩子对应本主题——一切只为考试。

[ 本帖最后由 云雀 于 2009-7-2 09:03 编辑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2 09:07

第一年应该可以多参加一点活动。否则,除了读书,这个学校很难给你留下很多印象和印记。.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2 09:23     标题: 回复 6#家有考王 的帖子

老师可不是这么像的额,老师总希望自己教的学生在学校排名靠前的越多越好,貌似跟他们的LY挂钩的。被老师点名的还是希望“改邪归正”的,否着掼侬边让,不予理睬,那个才叫怨了,矛盾。。。。。。.
作者: heart    时间: 2009-7-2 09:38

美国中学生老嘎嘎,考不过中国人,就拿制度说事,没有哲学理念。
只要美国的精英不这么认为,那么美国会一直走在前头。

如果是哲学家,就会被这样的状况所震惊!

考自己的试,让别人去说吧!
哪天将老美的梦想也作为考试内容,看老美怎么说!.
作者: bearmummy    时间: 2009-7-2 09:50     标题: 回复 7#云雀 的帖子

还好偶们家熊在高一没遇到这种老师。小家伙一进高中就对各种社会活动暴感兴趣,在学校里参加各种活动,结交了N多朋友,成立社团,组织讲座,等等、等等,反正住校,偶也管不着,只好任由其发展。不过学校对他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倒是非常支持,高一阶段还被评上了全校唯一的区级优秀志愿者,这下更来劲了,这不这两天放假了还要到社区搞什么挂职锻炼,比上班的人还忙。成绩上即便有些波动老师也不是特别介意。大概到高三就该收骨头了。.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2 09:56     标题: 回复 9#bearmummy 的帖子

也不全怪老师,老师还是比较年轻的,和孩子没啥代沟,关键是我儿子第一学年给他攒了不少面子,一个学期下来,孩子松懈了,毕竟小自控力差,不像大人那样的世俗,老师觉得比较可惜。有事不得不站在老师的立场看问题,升学率可是重要的保证。主次关系还是要分清的哈。.
作者: bearmummy    时间: 2009-7-2 10:13     标题: 回复 10#云雀 的帖子

好像现在的老师都很年轻,我们家高一的班主任才20多岁,是第一次当班主任,高二新换的老师稍大点,不过也就30多点。老师年轻的好处是容易和学生沟通,缺点就是实在是缺乏经验。记得我们当初的班主任都是由40岁上下的老师担当的,不知道现在各校为何都喜欢用小青年,难道有经验的老师都放到毕业班去了?.
作者: fangyuan    时间: 2009-7-2 10:13

没办法 人只能去适应社会给我们的一切 看来只有转世投胎了.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9-7-2 10:15

我清楚地知道他们课堂上是怎么样的。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会认可的,教的东西远远超出书本知识。虽然也有大纲,但老师的自由度很大,可以天马行空地教,好生差生都被吸引就是老师的本事。经常会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我看过一个优秀的澳洲小学老师教Science,教的是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物质,这三个词都是很偏的,一般外国孩子也不知道的。教了两周,找了很多材料,写了很多实验报告,好几年前的事了,到现在我还忘不了Transparent,Translucent,opaque这三种说法。
所以我对死记硬背的灌输是否定的。昨天还遇见一位朋友,他对中外教育都比较熟,得悉他自己的儿子中考刚结束,已办好了出去读高中了,好的学校也是要考的,主要考英语,英语要考6-7门。他的话:我就在这一行,我跟你说,这里的教育一塌糊涂,有机会一定让孩子走。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09-7-2 10:37 编辑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2 10:20

儿子在德国读过一个月。
教室里不超过20人,否则学生要提抗议,说空气不好。
课桌椅凌乱地放着,老师上课时会一屁股坐到你的课桌上。
教室里的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可以跳班读书,午休要2个多小时。.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9-7-2 10:37     标题: 回复 14#家有考王 的帖子

国外读书主要看学生自己要不要读,两极分化也厉害的。不过读书好没人羡慕的,也不一定吃得开。.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2 10:40     标题: 回复 11#bearmummy 的帖子

其实孩子到喜欢年轻老师,思维活跃,老教师一天到晚叫他们背课文,其实,这也是两代人的不同教法,按我们国家的情况,应该还是要死记硬背的。老教师工作作风严谨这是无可厚非的,换上我,也会揪住学生不放的。这叫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人家辛辛苦苦考上的,要是老师还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的话,估计要被家长上告成不负责任的。老师难,家长也难,孩子更难。有孩子习惯了国内严谨的教学方法,到国外还不适应来,就觉得他们太松垮了。矛盾。.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2 10:45     标题: 回复 15#不二周助 的帖子

我孩子的性格是比较适合在国外读书的,同学有什么问题了,儿子总能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儿子认为这是展示和锻炼他能力的机会,儿子的热心,有时被认为是多管闲事,经常有老师这样告诉我,我只能天天叮嘱不要管人家闲事。.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2 10:45     标题: 回复 15#不二周助 的帖子

他住的那家,父母都是教授,五个儿子只有一个准备读大学。.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9-7-2 10:52     标题: 回复 17#云雀 的帖子

交朋友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被别的同学说XXXLonely(孤独),就是很没面子的。在外国的校园里,优秀学生的衡量标准和我们不太一样。.
作者: lucy猪猪妈    时间: 2009-7-2 10:55

在中国,衡量学生的标准只有一个:成绩。所以,一切围绕着成绩。
学校的教育更注重理科,有关人文的涉及微乎其微,看来要有颠覆的变化,只有寄于未来。.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9-7-2 10:59     标题: 回复 18#家有考王 的帖子

这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这里的家长是做不到的,也许我也做不到。但是我知道洋人能做到,他们认为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个独立的人,要让他们自己决定人生。
外国人很会享受生活,不会因为没上大学就不让自己开心,这其实是情商的一部分。及时行乐这四个字很多人能做到。.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2 10:59     标题: 回复 13#不二周助 的帖子

我们孩子从小一直在学剑桥英语的,从考少儿剑桥英语到剑桥一证,用课余时间大概要读十年,每礼拜一次。每读完一级都要参加剑桥大学和我们这里组办的考试,有正规的合格证书。
每次考试,只要孩子平时认真听讲,回家稍作复习,总能考合格,那时我们就感觉这才是愉快教育。不过要考优秀是需要孩子自己努力的。
十年学到的结果,用到自己学校出的考卷上,那个叫一个惨不忍睹,可孩子的听力,口语都比不读剑桥的孩子要有优势,包括和国外的交流生交流时的表现。再次矛盾。.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9-7-2 11:00

通过比较,我确实觉得西方教育可以学到更多的和人格成长、未来生活有用的东西。虽然父母一开始会被孩子的穿衣打扮等等吓到。.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9-7-2 11:04     标题: 回复 22#云雀 的帖子

要坚持自己是很难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所以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还是要稍微有点规划和准备。.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9-7-2 11:07     标题: 回复 23#子玖妈妈 的帖子

同意。要理解他们,上学化妆,打扮,就算穿校服也会自己把裙子剪短。老师这些不管的。.
作者: seawind    时间: 2009-7-2 12:19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7-2 00:26 发表 \"\"
美国中学生眼中的中国教育:一切只为考试
  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 
  我是美国私立小学教育和公立中学教育的产物,因此我习惯于非常喧闹的教室。如果教师能在这样的课堂 ...
标题一语中第.
作者: nantian    时间: 2009-7-2 12:34     标题: 美国初等教育的花费

转载:
人们都知道,中国和美国初等教育的方式不同,就是常说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我在我的贴子中曾讲到,中美初等教育的教育方式,适合于各自的文化和经济条件,都经过了长久的优化过程,没有绝对的谁比谁好。美国初等教育花费很高,学生比较轻松,但获取知识比较少和慢,有相当多的知识是直接知识。而中国的初等教育,花费比较少,学生比较苦,获取知识很多且快,但很少是直接知识。中国的初等教育花钱少,照样培养出很多很多合格的初高中人才。
听说,过去中国有些地方,认为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优越,盲目崇拜发展素质教育,使得素质教育一开始很红火,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去素质教育的学校,结果很快发现素质教育的学校并没有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成绩和增加竞争力,反而更糟糕,事实的教训又使得家长反过来愿意把孩子送回去应试教育的学校,谁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去素质教育的。是呀!教育的方式没有适应于它应有的土壤---文化和经济,就会夭折。
我想在此拿美国的新泽西州的初等教育,来看看所谓的素质教育对经济基础的要求。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新泽西州的中小学校的平均年预算是,$9000 - $13000美元/每个学生。也就是说,一个600名小学生的小学,年预算是$540 - $780万美元。这钱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本地区本县所收的财产税,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商业税收来源的地区。这就是说每年每个家庭都要向当地政府(不是州政府,也不是联邦政府)交很大一笔税金,主要是房产税,我们这里是每年要交你房产价值的 3% – 5% (注意:这可是你房子价值的一定比例,可不是你的年收入的比例,一般来说,房产价值会远远大于家庭收入),这可不是一小笔钱,而且这笔税是额外的,是你每年上交州个人收入所得税和联邦个人收入所得税之外还要交的。(我真是不明白国内有人到美国买房子,不住,说是投资,光每年要交的房产税就不得了。例如50 万的房子,如4%的房产税,就是每年要交2万房产税。这可与国内不一样,国内是每年不交房产税的。我还在想,如果国内也象美国这样收房产税,年年交,肯定有很多买房不住的空房律就会降下来)。
这也就是主要原因为什么美国的中小学水平相差悬殊,很显然,富裕的社区,当地的学校税收经济支持雄厚,有钱,可以吸收好的师资,买好的设备,学生质量自然就高。穷的地方,要好老师没有,要好校舍设备没钱,再来个素质教育,那就真是放羊了,有些高中生毕业连读写都不过关。
从新泽西州教育部的网站,对新泽西州的初等教育有这样的统计(http://www.state.nj.us/education/data/vitaled/0506/):
按统计结果,对于一个有480名学生的学校,会有以下师资配制:
有认证书的高级管理人员 3人 每人平均年工资 $105324美元
有认证书的上课教师 40人 每人平均年工资 $58270美元
没有证书的其他学校人员 22人 每人平均年工资 $66565美元
会有$480万元左右的年预算。一般中小学每个班平均有20个左右学生。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又这么多,上面的这种消费显然是不适和中国的。看看中国的初等教育,仍培养出很多合格的初高中人才,应该说中国的初等教育是:花钱少,成效大。所以我说:中美初等教育的教育方式,适合于各自的文化和经济条件,都经过了长久的优化过程,没有绝对的谁比谁好。.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9-7-2 14:37     标题: 回复 27#nantian 的帖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多才多艺,这并不是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孩子在一切为了考试的制度下,恐怕会变得视野狭窄,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缺乏后续的竞争能力。这和钱没有多大关系,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素质、社会制度等综合原因造成的。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7-2 14:54 编辑 ].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9-7-2 14:41

曾经有个移民国外的朋友说,中国经济要赶上欧美可能很快,但教育要赶上他们,可能需要100年的时间。因为所有制度的设定、执行和人的素质有关,而这没有几代人,是不可能的。
不过,移民国外也面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这也是一个重大损失。.
作者: 千与千寻    时间: 2009-7-2 15:23

我孩子小时候在国外长大,到现在还不知道考试是什么,好几次测验人家做完卷子交上去了,他还留着要回家做.

他上课课内有关的东西听大不进,觉得枯燥,但课外话题很听的进.真要命.
作者: 鼠来宝    时间: 2009-7-2 15:52

我们培养的是解题高手,考试机器,人家才叫教书育人,我孩子数学计算总做不好,有一天恨恨地问我.我真搞不懂,计算机发明出来就是给人用的,你为什么不让我用,其实我也很认同的,可是还得用考试来说服她,其实自己都觉得没说服力..
作者: zr11    时间: 2009-7-2 15:55

反正我同学告诉我,她老公(高中开始到美国去的)坚决不让他们的孩子上中国或亚洲人的学校。他觉得中国乃至亚洲人的教育都是辛苦了孩子但对他们将来没多大帮助。.
作者: 我心飞翔妈    时间: 2009-7-2 16:11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胡豆妈    时间: 2009-7-2 16:12     标题: 回复 4#家有考王 的帖子

我觉得最残酷的就是老师对课堂纪律的过高要求,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让人人津津有味的听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那在不影响其它同学的前提下,自己看看课外书,也不失为一种调节的方法。

如果能做到这样,就好了。.
作者: haiyangma    时间: 2009-7-2 16:12

总算找到一个可以讲话的地方了,但好象和你们比,我家的太小了
我家的刚上小学第一学期结束时,就有老师对我讲,你家小人属于外国人上课方式
当时我还不解,后来慢慢知道了,是从老师罚抄课文上发现的
因为上课紧跟老师,所以激动到站起来听讲
因为思维活跃,所以老管不住嘴要和老师互动一下
尤其是语文、数学、自然课
英语老师倒是喜欢他的活跃,这样能带动同学
这不,九月份要上三年级了,家里的罚抄本已经一大堆
有一点好,同学们没一个象他这样,对所有课文都熟悉的
总算学习不要我管(都说小一小二成绩不算数),一直在班前三
不过,我看再这样压下去,也快成分数机器了.
作者: 嗲虫妈    时间: 2009-7-2 16:27     标题: 回复 3#mygirl 的帖子

龚自珍要是活到今天,恐怕会说“亿马齐喑”.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2 17:02

引用:
原帖由 嗲虫妈 于 2009-7-2 16:27 发表 \"\"
龚自珍要是活到今天,恐怕会说“亿马齐喑”
是万马共鸣。是万个考生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
作者: shxuco    时间: 2009-7-2 17:32

引用:
原帖由 haiyangma 于 2009-7-2 16:12 发表 \"\"
总算找到一个可以讲话的地方了,但好象和你们比,我家的太小了
我家的刚上小学第一学期结束时,就有老师对我讲,你家小人属于外国人上课方式
当时我还不解,后来慢慢知道了,是从老师罚抄课文上发现的
因为上课紧 ...
和我家的一样. 上课老是很激动,要和老师一起讨论!弄得老师都光火了, 威胁:"再这样,就送教导处!!!" 2年下来,已经知道有所收敛了, 这也算是收获吧! 总不能老是自由散漫的, 这是在中国呀, 他还要上中学哩!.
作者: 笑面虎爸爸    时间: 2009-7-2 19:30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杰杰MM    时间: 2009-7-2 22:28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满江红    时间: 2009-7-2 22:45

引用:
原帖由 杰杰MM 于 2009-7-2 22:28 发表 \"\"
其实是资源与体制的问题.

学是学不像的,只好用来取长补短.
说到点子上了;欧美国家的人在农场里放放羊就能过上舒适的生活了,不读大学当然无所谓;中国人口多,资源少,想要本本分分地过上好日子,十年寒窗还是需要的。.
作者: Alexandra    时间: 2009-7-3 06:52

现在十年寒窗和社会脱节,毕业了就失业。前几天一个博士后要托人找工作,他想进的单位有派系的,不托人还不行。将来上海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好的外资企业会不会重心转移?就像当初很多公司关了或者缩小香港转到上海。我们首先要接受小人不在上海读书,接下来可能是不在上海工作。.
作者: cashbox    时间: 2009-7-3 07:01

引用:
原帖由 nantian 于 2009-7-2 12:34 发表 \"\"
转载:
人们都知道,中国和美国初等教育的方式不同,就是常说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我在我的贴子中曾讲到,中美初等教育的教育方式,适合于各自的文化和经济条件,都经过了长久的优化过程,没有绝对的谁比谁好。美国 ...
我对这段的理解就是:因为中国没钱, 所以只能用应试教育去让我们的孩子死记硬背, 将来再去面对每年9000USD培养出来的美国对手? 也许是的, 那么请政府取消所有的公车吧, 取消所有的公款招待吧. --不知道一个孩子能摊多少. 反正那时候再看这篇文章, 我心里会认可一些..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9-7-3 07:39

如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试教育是对的,那么应试教育不用改革,永远可以存在下去。可制定教育制度的人,自己的孩子会在哪儿读?也许看得更清楚,早脱离了这里。.
作者: 千与千寻    时间: 2009-7-3 07:44

引用:
原帖由 笑面虎爸爸 于 2009-7-2 19:30 发表 \"\"




确实不屑美国中学生这种以偏概全的说法;上海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要比很多西方国家高,很多会说中文的小香蕉人到中国同年级插班数学是绝对跟不上的。

再说西方国家要读好的大学和专业,也是要考 ...
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能因为人家考不过我们就认为我们的教育质量比人家高,九年义务教育,人家是跟不上我们,但大学生呢,从平均水平来看,美国大学生的素质要比中国大学生素质高的多.从就业水平来看,当管理层的还是欧美人士多,为什么?难道只是肤色歧视吗?奥巴马都当上美国总统了.

从高中到大学的水平来看,美国,日本和印度的难度高过中国.谁笑到最后~~~

应试教育的后果,大家有目共睹..
作者: Sally妈妈    时间: 2009-7-3 08:43

一德国朋友,儿子上小学,因为父母离婚所以平时跟母亲,父亲长驻海外,每次回家看儿子的成绩报告,别的科目考得不怎么样无所谓,那个SOCIAL不好老爸就紧张得不得了,暑假里又是帮儿子组织活动让同学来家里玩,又是带儿子去跟其他同学外出活动。总之,他们最看重的是与人交往的能力。.
作者: 宇泽妈    时间: 2009-7-3 08:45

中国的学校是拼命地灌输知识,拼命地练习解题技巧。
美国的学校是教获得知识的方法。
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习知识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了,当需要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教会自己。
所以,美国孩子并不把考试成绩看得很重,因为那只能代表你对这次考试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而已,并不能代表你这一生就是成功的。.
作者: amy妈    时间: 2009-7-3 08:46

引用:
原帖由 cashbox 于 2009-7-3 07:01 发表 \"\"
我对这段的理解就是:因为中国没钱, 所以只能用应试教育去让我们的孩子死记硬背, 将来再去面对每年9000USD培养出来的美国对手? 也许是的, 那么请政府取消所有的公车吧, 取消所有的公款招待吧. --不知道一个孩子能摊多少. 反正那时候再看这篇文章, 我心里会认可一些.
就是的!我最反感的就是这种说法,什么中国没钱,所以教育怎么怎么样。没钱的话,哪能盖出那么多豪华的政府办公楼?只要稍微别那么铺张浪费,教育的费用就有了。.
作者: 家有馋宝宝    时间: 2009-7-3 08:52

引用:
原帖由 宇泽妈 于 2009-7-3 08:45 发表 \"\"
中国的学校是拼命地灌输知识,拼命地练习解题技巧。
美国的学校是教获得知识的方法。
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习知识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了,当需要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教会自己。
所以 ...

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习知识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了,当需要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教会自己。.
作者: cashbox    时间: 2009-7-3 08:56

引用:
原帖由 宇泽妈 于 2009-7-3 08:45 发表 \"\"
中国的学校是拼命地灌输知识,拼命地练习解题技巧。
美国的学校是教获得知识的方法。
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习知识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了,当需要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自己就可以
这个说到根上了, 一个在教授知识, 一个在教授从哪里获得知识, 知道用什么知识去解决什么问题. 这就是高下的不同了. 现在知识全在GOOGLE上了. 学不尽也不用尽学. 关键是有了问题知道方向. 人家在考"纽约大约有多少个加油站", 我们在学"一水池同时进水与出水...".  
结果就是, 别人的孩子创业, 或做老板, 我们的孩子做雇员. 我们孩子辛苦学习来的知识, 成了别人成就的一个资源. 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所在?!.
作者: cashbox    时间: 2009-7-3 09:00

引用:
原帖由 amy妈 于 2009-7-3 08:46 发表 \"\"


就是的!我最反感的就是这种说法,什么中国没钱,所以教育怎么怎么样。没钱的话,哪能盖出那么多豪华的政府办公楼?只要稍微别那么铺张浪费,教育的费用就有了。
谢谢. 寒门照样出人才. 每每拿中国国情说事, 真没意思. 医院也一样, 又说中国人穷, 中国国情XXX, 引进高价的设备和药品, 赶走天然的,廉价的中医和中药.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3 09:08

1998年,我在荒疏学业12年后考上了专升本,重返课堂。一帮40多岁的人在一起读书,多半是为了职称、晋升什么的。作为班长,在开学典礼上我做了如下致词:
文凭固然重要,但知识比文凭更重要;
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
作者: 笑面虎爸爸    时间: 2009-7-3 09:18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09:29     标题: 回复 5#云雀 的帖子

看来你培养孩子还是具备国际视野的,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啊,让人叹息。.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09:52     标题: 回复 52#家有考王 的帖子

强烈同感。
狗尾续貂地补充一句:学习,是为了了解自己和世界,并学会运用有形无形的事物,适应、创造、帮助自己和别人实现愿望。

中国的传统教习风格,似乎适合产生儒家士大夫,中国又以制造业或低价倾销为主,需要老老实实的操作者(上层黑领的决策和思考,不是普通人能染指,免谈)……这教育和产业的两条腿本应配合,现在有点绕罗圈,到底该矫正哪一个?或者两个都要矫正。要命的是,儒家教育和操作生培养,都倾重规矩忽略个性。所以腿矫正完了,还得去找找,头和躯干在哪呢?

[ 本帖最后由 dadapai 于 2009-7-3 09:54 编辑 ].
作者: Jier1018    时间: 2009-7-3 13:16     标题: 回复 55#dadapai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9-7-3 13:29     标题: 回复 39#笑面虎爸爸 的帖子

“上海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要比很多西方国家高” -------- 先说说你的“质量”标准吧,然后拿出数据来说服我。如果你说的是所谓的数学解题能力,就忽略我这个回帖好了。.
作者: mygirl    时间: 2009-7-3 14:09

美国高中生学什么?──一张美国高中课程表  (ZT)
儿子今年秋天要上高中。学校给了一份完整的高中课程表,请家长去学校开会,Counselor单独给每位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咨询,学生及其家长自己做决定,准备上什么课。我把课程表译在此,供国内读者参考。


很多课分荣誉课和普通课,前者即国内的好班,内容、进度和难度要大。初中成绩在B以上的学生可进荣誉课,必须由初中任课老师评估,学生申请,家长签字同意。也就是说,即使B以上的学生,自己决定是否上荣誉课。学生将来大学如果读文科,或者学生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其他方面,他可能就不上数学或化学的荣誉课。课程表上有咨询老师、所有科目主管老师和校长的电话。有问题,可打电话询问。

高中毕业必须达到的学分:英语 4,社会研究 4,数学 3,科学 3,健康 0·5,艺术 1, 外语 1,体育 2, 选修 3·5, 总学分 22。


社会研究即英语以外所有的文科课程,科学即数学以外所有的理工科课程。学分通常是一年一个学分,半年半个学分。


学生必须通过以下考试:英语,数学,世界历史,美国历史,科学;其中后三门为全州统考。荣誉州毕业证书的获得者必须考两门数学和两门科学(生物环境和物理)。

学校开设AP即Advance Placement,相当于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所有的AP课都是荣誉课。只有高三和高四年级(美国高中读4年)学生可上AP。完成这种课,进大学后可免修同类课,故收费$85。.
作者: Jier1018    时间: 2009-7-3 14:10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mygirl    时间: 2009-7-3 14:10

具体课程如下(括号里是学分): (ZT)


英语:9年级英语(1),9年级荣誉英语(1),10年级英语(1),10年级荣誉英语(1),11年级英语(1),11年级荣誉英语(1),英语AP:文学(1),英语AP:语言(1),12年级英语(0·5),新闻(1或0·5),写作(0·5),诗(0·5),大众媒体(0·5),美国体育(0·5),外国文学(0·5)。


社会研究:全球研究(1),荣誉全球研究(1),全球研究之二(1),欧洲历史(1),美国历史(1),美国历史AP(1),经济学(0·5),经济学AP(0·5),社会学(0·5),俄国研究(0·5),参与政府(0·5),法律(0·5),心理学(0·5),哲学(0·5),美国内战(0·5),心理学AP(0·5),美国政府(0·5),妇女研究(0·5),当代史和政治学(0·5)。


科学:生物(1),荣誉生物(1),地球科学(1),荣誉地球科学(1),化学应用(1),化学(1),物理(1),荣誉物理(1),海洋生物(0·5),气象学(0·5),天文学(0·5),犯罪刑场学(0·5),人类基因学(0·5),科学研究A(1),科学研究B(1),AP物理(1),AP生物(1),AP化学(1),AP环境学(1),AP地质学(1)。


数学:代数1(1),代数2(1),荣誉几何(1),荣誉代数(1),数学 A 之二(1),数学 B (1),数学 A 之三(1),数学 B 之二(1),荣誉数学 B 之二(1),前微积分(1),荣誉前微积分(1),大学微积分基础(1),微积分(1),AP微积分(1),电脑程序之一 (1),电脑程序之二 (1),电脑制作 (1),AP计算机科学(1),互联网(1)。


外语:西班牙语 1 (1),法语 1 (1),西班牙语 2 (1),法语 2 (1),西班牙语 3 (1),法语 3 (1),西班牙语 4 (1),法语 4 (1),荣誉西班牙语3 (1),荣誉法语 3 (1),荣誉西班牙语 4 (1),荣誉法语 4 (1),荣誉西班牙语5 (1),荣誉法语 5 (1),AP荣誉西班牙语5 (1),AP荣誉法语 5 (1),拉丁语1(1),拉丁语2(1),拉丁语3(1),AP拉丁语4(1),荣誉拉丁语4(1),古希腊遗产(0·5),古罗马遗产(0·5),古希腊概论(0·5)。


商业:打字(0·5),职业和金融管理(0·5或1),商业法(0·5或1),会计(0·5或1),金融和市场(0·5),体育娱乐市场(0·5或1),司法(1)。


音乐:音乐会管乐(1),行进乐(1),爵士乐(1),交响乐(1),合奏(1),乐理(1),AP音乐理论(1),从历史看生活中的音乐和艺术(1),音乐会管乐(1),合唱(0·5),女声合唱(0·5),男声合唱(0·5)。


建筑:设计和生产绘画(1),民宅建筑设计(1),商业建筑设计(1),建筑模型(1或0·5),建筑模型之二(1或0·5),室内装璜设计(1或0·5)。


艺术:室内艺术(1),摄影(1),绘画(1),雕塑和陶器(1),拼贴装置(0·5),个人作品创作(1),AP室内艺术(1),绘图设计(0·5),艺术workshop(1),摄影workshop(1),高级摄影(1)。


特别课程:领导才干(1)。


体育/健康:体育包括射箭、水球、足球、高尔夫球、排球、手球、竞走、羽毛球、垒球、曲棍球、长曲棍球、健美、网球、橄榄球、乒乓球、蓝球、田径、冰上运动(2),健康学(1)。


实验室技术(1),其他教育【用学到的课程知识,创造一个项目,为社区服务,培养生活技巧】(2)。.
作者: mygirl    时间: 2009-7-3 14:12

自己都看晕了.
作者: ssnk0103    时间: 2009-7-3 14:25     标题: 回复 26#seawind 的帖子

转载
中国孩子的数学真的比外国孩子的数学强吗?
十年前在美国的麦当劳餐厅,亲眼见过黑人收银员面对数字的无奈,我们仅仅是多几个人,多点几套餐而已,依赖着收银机,他都弄得抓耳挠腮的。随行的团员很自豪地说:这点帐心算就可以了,这美国佬也真够笨的。
    中国学生的数学好在美国几乎成为固定观念。不管是初到美国的新移民还是中国到美国留学的学生经常会很自傲地说:美国人的数学很烂的。对美国了解渐多之后,我也认为,数学最烂的一定是那美国人。但是,数学最好的是谁?是我们中国人,特别是大陆学生吗?中国学生的数学真的比美国人强吗?如果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强,为什么我们拿不到菲尔茨奖——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呢?
    金秋九月,David跨入了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UC)的校门,这是一个我跟踪了四年的学生。十月份,他父母自豪地告诉我,儿子通过上千人的入学测试,成为为数极少的数学荣誉班的一员。为了探寻留在我心中很久的疑问,我产生了继续跟踪的兴趣,于是给David发出以下内容的问询邮件:
    1、这次从中国大陆去UC的中国学生有几个?
    2、一共有12个学生被选中?人员构成如何?
    3、中国人经常会说:中国人的数学很强,此次去的中国学生都没有入选,你接受了3年的美国的高中教育,也只能算是半个中国学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老师的授课模式对人的能力培养方面你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UC的考卷考学生什么?
    以下是David的回复:
    So yeah, there are totally about 12 from mainland and 15 from hongkong. Lucky, I was the only one selected for Math 207, honors analysis, from the chinese group. And there were 13 actually. There are some ABC in the 13, I know at least one. Majority are white. I think I am the only international student, not totally sure though. They test pre-calculus, and calculus, and most importantly, proof. The first two won't get you into the 207, for 207, only the last section matters.
    有12个学生来自中国大陆,15个来自香港。幸运的是,我成为中国人中唯一一个被选入207数学荣誉班的学生。这个班总共有13人,其中有些是在美国出生的华人,我能确定至少有一个,大部分是白人。我认为我是唯一的一个国际学生,但不是非常肯定。测试的内容包括微积分先修课程、微积分,还有最重要的论证。微积分先修课程和微积分再优秀,也不能令到一个学生被数学荣誉班选中,最重要的是要看论证的表现。
    For your third question, I won't say that I got in because I was better than anybody else from China in math. In fact, I know I am not. My advantage is that I have learnt cal in the American system, but they are easy question, with a little bit of knowledge in differentiation and derivative, you can pass that part right the way. Moreover, Pre-cal constitute most of the multiple choices questions. It is just easy, and that's not a problem at all, and in fact, I have never taken any pre-cal before. These two parts are the multiple choice part, and if you do good, you got 199, which is also really good, and again, not hard. So proof is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for 207. That's tricky. Nobody has never learnt about that before. I haven't until somebody told me about it the last week before coming here. But see, I have only studied that for a few days, and I can do well, so there's no need for you to even question other student's ability here. I guess they just didn't pay too much attention on it? Seriously, I personally forgot most of the cal stuff I learnt, but it was easy to pick up. So logically, they should be able to placed in at least 199, but sadly, only three of us made that level or higher. For the proof, I guess Englis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ath, because there are some rules for writing proof, and I am the only one out of the three who has studied here for years(in fact, only 4 of us studied abroad before, and only two in the US).
    关于你的第三个问题,我不认为我能被选入数学荣誉班是因为我比其他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强。事实上,我清楚我没他们强。我的优势在于我是在美国教育体系下学习的微积分,微积分很容易,和国内的大同小异,学生都可以轻易地通过这个测试。更重要的是,微积分先修由很多多项选择题组成,非常简单,完全不是问题,事实上,我之前从来没有学过微积分先修课程。这两部分由多项选择题组成,如果通过测试,就可以学习199课程,这个也不难。所以对于207课程来说,关键测评的是论证的能力。这个很棘手,之前没有人学习过。我来这里前一周才有人告诉我要考试的消息,我只是学习了几天,就可以做得很好,其他学生也可以做得到。我认为他们的问题可能出在对论证没有足够重视。严格来说,我忘记了几乎大部分之前学过的微积分,但是复习一下很容易就记起来了。所以从逻辑上推断,他们应该可以至少进入199课程。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当中只有3人可以进入199和207课程,由此我猜测英语能力比数学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要写好论证,必须遵循一些规则,我是三人当中唯一一个在美国学习了好几年的学生(事实上,12个大陆学生当中有4个曾留过学,其中有2个在美国读过高中)。
    我接触的学生中,在美国读书读得越久,越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越是洗去了一些狂傲,多了几分谦虚。David看来忘记了他16岁那年强烈要求去美国读高中时的名言:我要去美国读高中!我要去美国读高中!!我在中国多读一年书,中国就会扼杀我的创造力多一年。中国围绕着既定的题目和结果反复进行机械式演练是难以培养人的论证能力的,这也是将来学生就算是到了美国读博士,难以写出原创性论文的原因。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20岁自香港赴美读书,师从数学大师陈省身,经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严格训练,27岁成为斯坦福大学的教授,34岁获得数学领域最高荣誉菲尔茨奖,后成为哈佛教授。著名数学家尼伦伯格评述丘成桐“不仅具备几何学家的直观能力,而且兼有分析家的才能”。丘先生长期致力于培养年轻数学人才,1984年起,他先后招收了十几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在两岸三地创建了4个数学中心,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田刚,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教授朱熹平都是他的学生。
    丘先生认为:中国学生的数学并不比美国学生好。在他班上学数学的20位美国大学生中,每年都有两三篇原创性的论文发表,这种情况在中国学生中尚未见到。
    丘先生说,中国学生到美国读数学,往往跟不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高考不考微积分,所以也不学微积分。而微积分是所有理工科都需要的工具,基础中的基础。美国学生在高中就开始学微积分,甚至学多变量微积分,为以后的数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学生的兴趣是考试,不是数学,而美国,恰恰相反,对数学无兴趣的学生,可能数学会很差,对数学有兴趣的才会去选择学它,而且能学得很好。中国学生为了考试成绩而进行长时间的演练,能够让自己居于中上的水平,但是缺乏兴趣,就难以耐得住寂寞,那样是不可能有太大作为的。
    基础、兴趣、制度是造成中国人的数学难以登峰造极的三大原因。旧的疑惑解决了,但是新的疑惑又产生了。就算我们先行的高考体制和评估体系暂时解决不了浮躁、急功近利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稍作改革,高中增设微积分,高考考考微积分,让学生奠定良好的理工科基础,令那些将来有兴趣学数学的学生不至于与世界拉开距离,为什么这不难做到的事情偏偏不做,却在那里自诩中国学生的数学很强呢?.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4:26     标题: 回复 59#Jier1018 的帖子

你也爽的。
中国流行:多快好省,无为而治~
多-人口多、官僚也多。
快-一刀切最爽。
好-既得利益者没必要,也没动力去改变什么。动一动,责任谁担?不如你好我好大家腔调好就可以咯。
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省吧…有问题么…多强调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就完事了?.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4:28     标题: 回复 60#mygirl 的帖子

口水啊…….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4:29     标题: 回复 62#ssnk0103 的帖子

学习了。.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3 14:40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9-7-3 13:29 发表 \"\"
“上海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要比很多西方国家高” -------- 先说说你的“质量”标准吧,然后拿出数据来说服我。如果你说的是所谓的数学解题能力,就忽略我这个回帖好了。
问得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的学校做了些什么呢?光传授、灌输知识(假定这些知识都是有用的)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思考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评价义务教育的质量,要同时看能力的培养。如果培养的是只会做题、不会思考,或抑制了思考、发现的能力,包括人文教育的缺失,从某种角度说也是一种失败。

这个观点我在52楼已经说了。.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5:00     标题: 回复 66#家有考王 的帖子

对!
看见62楼里这句话:“我在中国多读一年书,中国就会扼杀我的创造力多一年。”,一线的老师们面对学生动用“扼杀”两字,他们也该欲哭无泪啊,家长更觉触目惊心!那么中国现行的传统式教育的得益者到底是谁呢?
真奇怪,就象股票一样,到处都是亏损者,到底谁赚了?

[ 本帖最后由 dadapai 于 2009-7-3 15:01 编辑 ].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3 15:06     标题: 回复 67#dadapai 的帖子

看问题很尖锐的。
还有只要在国内读书的:还是你走你的路,我考我的试,最后分数定夺人生 ,管他美国人说啥,全到老美国家拿全额奖学金,老美也要风掉的,所以心理不平衡说了这样的话。.
作者: Jier1018    时间: 2009-7-3 15:09     标题: 回复 66#家有考王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3 15:17     标题: 回复 69#Jier1018 的帖子

我老早说过的中小学课外阅读测试是扼杀孩子们思维的不良教学的考试。如果老师批改错了,我觉得应该老师的问题,老师也判别不出到底是对还是错,于标准不一样的就是错,一代读书抄作工已经被培养出来了.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3 15:17     标题: 回复 69#Jier1018 的帖子

我在WW上至少说过四遍:
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十万个人考哈姆雷特,就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
.
作者: samiaaron    时间: 2009-7-3 15:19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3 15:23     标题: 回复 72#samiaaron 的帖子

这是一个教育思路和方法,都是重点了,还有重中之重呢。.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3 15:26     标题: 回复 73#家有考王 的帖子

最后为了一个目标大家万箭齐发,打到把心的不多。.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5:27     标题: 回复 68#云雀 的帖子

我很丑也很温柔地,呵呵,但有机会畅怀说实话,不舍浪费啊。
其实很想说:走自己的路,让考试去分数吧……呵呵
其实,中国最值钱的是它的历史人文,可惜国人多少也在用八国联军的方法对待它,产业发展上把精华当泥土,消耗之后,只赚点葱蒜钱。
教育上,同样把精华当糟粕。把不同的孩子当成硬盘,格式化,然后刻录。……我很同情一些孩子,我也有过厌烦学习的时候。历史课,曾让我苦恼于千年历史 ,恨不得生在一个新国家,因为背也背不完。地理课,记每个地方的特产真难啊。中文课,分析精确到标点符号段落大意。好在,渐渐过来了,因为遇到善于鼓励的良师和非同一般的名师,一切都过来了。我感谢他们。至今,我关注一所学校,更关心它的氛围,看重校长和老师,是不是能为孩子们营造一片心灵的绿荫。.
作者: bearmummy    时间: 2009-7-3 15:27     标题: 回复 70#云雀 的帖子

太太太同意你的观点了,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永远是偶们家熊的痛啊!实在是无法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呀!.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9-7-3 15:32     标题: 回复 62#ssnk0103 的帖子

微积分是个奇怪的事情,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高中不学。

另外,美国似乎在小学阶段,就引入统计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自己小学和中学都没有学过,而现在孩子的课本中,已经出现类似的内容,这是个可喜的改进。.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3 15:33     标题: 回复 76#bearmummy 的帖子

真真会教孩子的语文的老师是很有方法的,老师引导孩子学好语文离不开老师先让孩子先崇拜自己,等孩子崇拜完了,语文老师的话句句是要点,孩子就会非常的有兴趣去学,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孩子的能力。.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5:35     标题: 回复 76#bearmummy 的帖子

恩,恩。传统学校的上课和考试,如果一直不鼓励不保护独立和创新,强调服从和迎合。(貌似西点军校,但人家为了规整散养成性、个性强健的小老鹰。)而对未成年的孩子,长此以往,只能培养出揣测圣意的“微臣”了(双引号里没敢用更过分的词,领会精神,呵呵).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3 15:40

产业发展上把精华当泥土,消耗之后,只赚点葱蒜钱。
教育上,同样把精华当糟粕。把不同的孩子当成硬盘,格式化,然后刻录。
很精辟的,我们的教育就是少了些多样化,因为没有太多多样化的老师,即便是也会暂时得不到认可,最终评定老师的教学成果的还是,你班考试的平均分时多少?.
作者: bearmummy    时间: 2009-7-3 15:44     标题: 回复 79#dadapai 的帖子

因为不愿意孩子将来变成“微臣”,偶已基本放弃对他语文考试的任何要求了,按自己的想法做,让分数见鬼去吧!.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3 15:45     标题: 回复 81#bearmummy 的帖子

为你第一个挑战分数献花.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5:47     标题: 回复 78#云雀 的帖子

8过,老师也要对胃口的学生呼应的。
我初中曾遇一位多才的语文老师,擅长绘画书法,性情温和、思维活跃,上课旁征博引,鼓励学生讨论和发散,也鼓励不同见解,常常在课后,他被不同的学生追着说话、争辩,甚至跟进办公室……直至打铃。但他对考试分数不太刻意,很少复习。我们也是蜡烛。老师松了,考试也就不太当回事情。结果,本来的重点班却分数平平。我们7、8个班样样要校内校外比,分数很要紧。后来,有家长提意见去了。课上,甚至有两个所谓高才生故意不听课做卷子。
后来,他也被迫改变了,所谓“适应”吧!上课恢复了段落分析云云。下课后,他也沉默了很多。后来,我懂了那个背影,叫“落寞”。.
作者: Jier1018    时间: 2009-7-3 15:47     标题: 回复 75#dadapai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bearmummy    时间: 2009-7-3 15:50     标题: 回复 82#云雀 的帖子

谢谢支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留下的阴影,让偶家熊受害至今。现在唯有抛开分数的枷锁,才能让他继续前行。.
作者: 笑面虎爸爸    时间: 2009-7-3 15:50     标题: 回复 57#shumi1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笑面虎爸爸    时间: 2009-7-3 15:55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9-7-3 15:55     标题: 回复 85#bearmummy 的帖子

非常赞同,记得孩子中考时这样对我说:“课外阅读做练习再多,到了老师那里永远有错,不如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把精力化在基础部分上”偶斗胆的听了他一次,效果还不错,要让孩子自己有自信的甩掉包袱。.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9-7-3 15:55     标题: 回复 86#笑面虎爸爸 的帖子

个案,且不知教与学,谁的因素更重些,不足以导出你的结论吧.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5:58     标题: 回复 84#Jier1018 的帖子

谢谢~
以前别的地方,我帖子写过,语文是工具学科,既然难于把握考评,那就索性简单操作。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考议论文、散文,纳入考试不客观。花太多力气教应试,更不利于学生语文其他基础能力发展。
教学围绕几点:
1、说明文。考察孩子的观察和逻辑、条理。
2、格式文。考察孩子对专用函件等的熟悉掌握,方便社会交往。
3、演讲和表达。不赘述了。
4、自由阅读。扩展思维,给孩子真正的自由空间。
这样的教育下来,至少能鼓励孩子“行动与思考兼备”,而不是停步于“读书千卷,坐以论道”。对理科或其他方向发展的孩子,也比较公平,他们也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一家之言,见笑啦~


[ 本帖最后由 dadapai 于 2009-7-3 16:00 编辑 ].
作者: 笑面虎爸爸    时间: 2009-7-3 15:59     标题: 回复 89#shumi1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9-7-3 16:02     标题: 回复 91#笑面虎爸爸 的帖子

我对“代表”很敏感.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6:03     标题: 回复 88#云雀 的帖子

你家小伙子,有思路、有主见!赞哦!有经验,袄梢分享给我们哦.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9-7-3 16:10     标题: 回复 90#dadapai 的帖子

非常赞成以说明文为第一要点,且应与讲演相结合
无论,你是做个农民,读懂农药说明;还是做个工程师,写一份简单明了的技术文件,说明文最具实用性。.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6:13     标题: 回复 44#不二周助 的帖子

一语中的.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7-3 16:15     标题: 回复 94#shumi1 的帖子

.
作者: Jier1018    时间: 2009-7-3 16:33     标题: 回复 90#dadapai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3 16:36

我认识一个语文教师,上课基本脱离课本,广征博引,学生非常爱听。师生关系融洽。该教师长得瘦小,学生给他一个绰号“猴子”。班级搞活动时他的女儿是全班学生的宠物。特别有意思的是,上课脱离课本,班级学生的应试成绩又非常的棒。.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7-3 16:39     标题: 回复 94#shumi1 的帖子

貌似议论文与演讲的关系密切点.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9-7-3 16:48     标题: 回复 99#家有考王 的帖子

大部分的商务与技术讲演,就是说明文.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321ww.org/)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