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爱心求助] 如何帮助这5个灾区的学生? [打印本页]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18 10:57     标题: 如何帮助这5个灾区的学生?

今天我的朋友打电话给我,她是汶川地区人,现在已经嫁到上海,这次汶川地震,他们家已经夷为平地,不幸中的万幸是她父母都幸免与难,目前他父母和弟弟都在前方开展救援和自救。住在农地的自建帐篷里。像他们这样在前方协助部队一起救助的人是举不胜举....今天我朋友告诉我,有5个孩子,其中3个已经失去了母亲,现在父亲是化悲痛为力量在前线救援遇难的兄弟姐妹们,这些孩子现在都无家可归,我朋友瞒着上海的家人,已经帮他们买了到上海的火车票,后天就到上海,她问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我感觉这5个孩子到上海后,如果天天在家看电视肯定对孩子的心理不好,更容易激起他们的恐惧感,目前不是让他们吃好玩好,最好的方法是能在上海先借读,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在学校里,通过学生老师的关爱和紧张的学习也许能减轻他们的震后失去亲人的恐惧心理,等家乡重建后再回去,但我实在不知道上海这里有学校接收这些孩子吗?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我们该找政府的什么部门来解决这几个孩子的困难?请大家多提供相关信息,让我们真正能帮助这几个失去家失去亲人的孩子。注:这几个孩子都是小学和中学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mhl3210 于 2008-5-22 18:36 编辑 ].
作者: 乖甜妈    时间: 2008-5-18 11:01

顶!!!.
作者: maymama    时间: 2008-5-18 11:34

先顶!.
作者: 一然    时间: 2008-5-18 12:10

有个帖子说如果他们有上海住户领养可以办理上海户口的。
应该同明政局联系吧。.
作者: 朵朵妈-085    时间: 2008-5-18 12:32

顶,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
作者: blueromance    时间: 2008-5-18 13:23     标题: 如果有上小学的女孩的话,我认养一个,但我没有上海户口,是上海居住证

我的手机是13918661700.
作者: maymama    时间: 2008-5-18 15:12

后天就到上海的孩子。顶上去!希望更多人看到!.
作者: YANJIAYUE    时间: 2008-5-18 16:47

是啊是啊,去求助下教育部门,肯定可以特殊处理的,我们都不了解流程.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18 19:01

这五个孩子不是孤儿,因为还有父亲在。他们在上海的时间是半年至一年半时间。吃和住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现在最主要的是怎么样让他们在上海的这段时间能安然度过,尤其是心理上的抚慰期。这段时间不上学是肯定不行的。.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18 19:07

这次灾难真的让我感受到中国百姓的善良!他们大都失去亲人,但只要是壮劳力,都和武警官兵奋斗在救灾的第一线!我这个朋友的同学是一个小学老师,在这次地震中为了保护学生,死时身下还有四个学生,而她的头已经找不到了,被砸飞了 当时武警官兵都向她敬礼!.
作者: lqy8888888888    时间: 2008-5-18 19:10

我要装修了,不然可以住我家的,有困难通知我
能说以下孩子多大吗.
作者: 瞳瞳妈    时间: 2008-5-18 20:19

引用:
原帖由 mhl3210 于 2008-5-18 19:01 发表
这五个孩子不是孤儿,因为还有父亲在。他们在上海的时间是半年至一年半时间。吃和住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现在最主要的是怎么样让他们在上海的这段时间能安然度过,尤其是心理上的抚慰期。这段时间不上学是肯定不行的。
这种事情看来还得找民政部门解决,他们只能算是暂时寄养,估计还要当地部门开具相关的身份证明。
后天就要来了,得赶紧落实,有相关渠道的网友快帮忙牵线吧!.
作者: joanna25_3    时间: 2008-5-18 21:23

所有合理合法的收养和领养都要通过有关民政部门!还有人救出来以后不是由政府统一安置的么?如果到上海来了还是要找有关民政部门,提供相应的身份证明,再由民政部门来统一解决吧!
大杂烩里有各区各民政部门的联系电话,LZ 可以参考一下!.
作者: fish's妈妈    时间: 2008-5-18 21:32     标题: 回复 1#mhl3210 的帖子

我是小学老师,现在在家休息。不过如果要上学我可以联系的,我很想帮帮他们,帮他们渡过这段时间。有需要联系我。Email:dengni6nian@163.com(孩子应该有相关的证明吧,那边的政府应该可以安排的吧)

[ 本帖最后由 fish's妈妈 于 2008-5-18 21:35 编辑 ].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18 22:06

引用:
原帖由 fish's妈妈 于 2008-5-18 21:32 发表
我是小学老师,现在在家休息。不过如果要上学我可以联系的,我很想帮帮他们,帮他们渡过这段时间。有需要联系我。Email:dengni6nian@163.com(孩子应该有相关的证明吧,那边的政府应该可以安排的吧)
明天问清楚详细的情况再和您联系!.
作者: Sally妈妈    时间: 2008-5-19 08:57

我是全职在家的妈妈,如果有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能安排在徐家汇附近的小学上学的话,我可以接受一个来家里寄养,等灾难过去以后再说。.
作者: 紫色的蝴蝶    时间: 2008-5-19 09:37

孩子必须通过民政局先办相应的手续。.
作者: 兰昕妈妈    时间: 2008-5-19 11:11

我是四川人,家里有也是四川人的婆婆照顾,工作也不太忙,如果需要可以寄养一个在我家里,好处是可以用家乡话交流,他们更容易接受.生活上我来负责,教育的问题希望徐汇区教育界的同志能提供帮助,让孩子能暂时有学可上,有同学可以一起沟通.LZ可与我联系MSN:lanxinma@hotmail.com.
作者: 心似双丝网    时间: 2008-5-19 13:42

接一个到我家吃住是没问题的,但我没有办法解决孩子读书的问题,如需要可短我。.
作者: 芮毛毛妈妈    时间: 2008-5-19 14:08

引用:
原帖由 <i>倪娃娃</i> 于 2008-5-19 13:42 发表 <a href="http://www.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925756&ptid=4520671"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接一个到我家吃住是没问题的,但我没有办法解决孩子读书的问题,如需要可短我。
<br />.
作者: 昀昀的妈妈    时间: 2008-5-19 15:03

到我家里也没问题,就是读书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愿意带一个孩子.
作者: 飞凡妈妈    时间: 2008-5-19 16:09

如有需要帮助请联系我.我家可以吃住的.但没发解决上学问题.或孩子缺什么东西请说出来好了..
作者: 翔翔的妈妈    时间: 2008-5-19 16:24

孩子们是不是明天就到了呀?安排好了吗?关注中。。。。.
作者: xtz1209    时间: 2008-5-19 16:50

关注.
作者: 玫瑰玛丽    时间: 2008-5-19 17:40

关注。.
作者: 寻找梅    时间: 2008-5-19 17:44

学校六月中就放假了。如何安置好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是重中之重啊!.
作者: 居大不易    时间: 2008-5-19 21:12     标题:

.
作者: duanfa99    时间: 2008-5-19 21:18

是多大的孩子啊?希望能为孩子出点力!.
作者: 淏淏妈妈    时间: 2008-5-20 09:19

关注.
作者: 我爱圆圆    时间: 2008-5-20 12:32

后续如何?.
作者: 小小逗丁    时间: 2008-5-20 15:19

南京有学校收留这样的学生,不知上海怎样.
作者: tonysmum    时间: 2008-5-20 20:27

今晚上海的新闻看了吗?卢湾区二中心不是借读了一个这种情况的孩子吗?自己主动走上门去和学校联系,主动出击,在这众志成城的非常时期,相信一定会有办法学习的。.
作者: lqy8888888888    时间: 2008-5-21 13:14

后续.
作者: cocogy    时间: 2008-5-21 13:57

引用:
原帖由 tonysmum 于 2008-5-20 20:27 发表
今晚上海的新闻看了吗?卢湾区二中心不是借读了一个这种情况的孩子吗?自己主动走上门去和学校联系,主动出击,在这众志成城的非常时期,相信一定会有办法学习的。
相信政府一定会妥善安置这些孩子的,如果需要我们这些上海家长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随时短我好了。.
作者: 小八哥    时间: 2008-5-21 14:30

这些孩子来了吗?我们很关注,希望能上门看望,表示慰问。有消息,请短我!.
作者: berylz    时间: 2008-5-21 14:43

孩子到上海了吗?关注中…….
作者: 心似双丝网    时间: 2008-5-21 14:47

关注…….
作者: loveneverdies    时间: 2008-5-21 15:05

关注。。。。。。。.
作者: wkrwell    时间: 2008-5-21 15:57

领养有一定的手续
而且,要看实际的情况
大家要群策群力
不能冲动啊.
作者: verayl    时间: 2008-5-21 17:16     标题: 刚在杨澜博客里看到的

当你与灾区孩子们在一起时,十不要,五要



不要做:

1、不要欺骗(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还是骗他);

2、不要承诺他做不到的事(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3、不要强迫他回忆或说话(不要说“没有关系,你说啊”);

4、不要粗暴地“干预”他的情绪,如“不要哭了”、“要勇敢”、“哭吧!”等等,他有自己发出情绪的方式;

5、不要表现出他很可怜,需要被同情的样子;

6、不要试图取代他的父母,不说“没关系,我们都爱你”,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背叛了自己父母;

7、不要过度的给予,有可能造成依赖、迁怒或感觉被施舍,会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

8、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不要以为只有自己能帮助他,让他先找到康复的方法,启动每个人自我疗伤的能力;

9、不要造成他们的内疚(幸存者综合征——为什么我的同学都死了)、不要说“你已经很幸运啦!”“你已经比别人好多了!”

10、不要对他所经历过事情充满好奇,即使我们很爱这个孩子,我们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这是二度伤害;



要做什么:

1、如果需要和可能的话,大量躯体接触:

对孩子,此阶段,在这种情境下(仅限休克、急性反应期——在重大事件中,在几秒钟后或几小时内数月内),毫不犹豫地躯体接触。但如果孩子有拒绝,不要勉强。

2、先用日常生活的招呼语言,建立信任的关系,开启谈论的可能性;简单、通俗的、甚至可以重复的非常正常的方式,“你冷不冷啊,你中午吃什么了”;

3、礼物:巧克力,画笔和纸;补充营养的;建立信任过,才能给出关怀。

4、如果有时间,也允许的,给孩子表达的方式:特殊渠道的沟通,绘画、以讲童话故事的方式

5、告别时要说如果你以后需要我的帮助,还是可以来找我,难过的时候我都在。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电话或者地址。(来来往往的探看者,造成了孩子不停地被抛弃、分离的创伤).
作者: loveneverdies    时间: 2008-5-22 08:27

昨天打听了一下,别的区不知道,浦东这里据说是已经有灾区来上海的孩子入校读书的。具体哪个学校还没打听到。.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22 13:11

今天带着孩子到太仓**集团孟总的公司去,现在正商议是在上海还是太仓就读!这几个孩子都是什邡的,其中一个读高二的女孩子已经不想再念书了! 心理伤害太大了!.
作者: 小八哥    时间: 2008-5-22 14:39

叫她一定要坚强,好好读书!好好活下去!很多人关心他们!我们是一家人!.
作者: 小八哥    时间: 2008-5-22 14:41

引用:
原帖由 mhl3210 于 2008-5-22 13:11 发表
今天带着孩子到太仓**集团孟总的公司去,现在正商议是在上海还是太仓就读!这几个孩子都是什邡的,其中一个读高二的女孩子已经不想再念书了! 心理伤害太大了!
周末,你能安排我们网友去看望吗?谢谢!.
作者: 玫瑰玛丽    时间: 2008-5-22 16:22     标题: 回复 42#mhl3210 的帖子

不知道先安置在哪里?要不要给他们买一点生活用品先?我们这里可以做点什么吗?.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22 18:32

引用:
原帖由 mona的妈妈 于 2008-5-22 14:41 发表

周末,你能安排我们网友去看望吗?谢谢!
我想在周日叫人开面包车先带她们到上海各处玩一天,今晚再想想看在哪个地点让大家见面比较合适。.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22 18:36

引用:
原帖由 玫瑰玛丽 于 2008-5-22 16:22 发表
不知道先安置在哪里?要不要给他们买一点生活用品先?我们这里可以做点什么吗?
先安置在我朋友家里,她们是同乡!生活用品等见面的时候,看看孩子有什么实际需要再说吧!孩子毕竟是孩子,今天带她们去吃肯德基了(从来没吃过),看着她们高兴的笑脸,似乎忘却了地震的阴影!.
作者: annyd777    时间: 2008-5-22 20:24

我家有个读预初的儿子,希望可以领一个差不多大小的男孩,一直领养到他家人安顿好接他回去为止,我想还可以为他联系借读的学校吧.请和我联系:13501618760.
作者: 淏淏妈妈    时间: 2008-5-22 20:52

支持LZ

[ 本帖最后由 淏淏妈妈 于 2008-5-23 10:24 编辑 ].
作者: 云风飞扬    时间: 2008-5-22 21:54     标题: 回复 48#annyd777 的帖子

你可以通过短信留你的电话,请不要在外泄露私人电话。.
作者: Purist    时间: 2008-5-22 23:04     标题: 忍不住要来说两句!

关注这个帖子很久了,很不赞成妈妈们的爱心付出,不为别的,因为我承受过7岁丧父的痛楚,我有那样的体会。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很不希望被人特殊照顾。我最反感的关心是那些心里想着“这孩子真作孽”的人,我很敏感,确实能感觉到他内心的同情和怜悯,他可能也是好意,但是很无聊,没有实质意义,我不需要怜悯,普通的一句问候就够了。

楼主很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但实在是很冲动。孩子们遭受了你们难以想象的打击,不是逃避就能解决的。他们不是父母双亡,都还有亲人在那边,他们还是要回去的。即使远离家乡,心里也一定是非常地挂念,只是可能很少表露出来。
有些心情真的是旁人无法分担或体会的。

现在安排他们游玩也不合适,灾难和享乐的反差太大。

他们可能需要置办一点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但最好由熟悉的人出面,妈妈们可以集中让楼主转交。

说句要得罪人的话,那些想去看看那些孩子的人是残忍的,不过是满足一下自己的怜悯心而已。记住,对方并不需要你怜悯。

对孩子来说优越的生活并不合适,更多的是要帮他们自强自立,救助是不可能一辈子的。

我看到那个捐助物资的那个帖子,很实际也很感人。我有个建议,不妨可以带他们去中山南二路的捐助接收点看看,甚至让他们参与帮忙,主要是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大家对灾区的支援和关心,他们心里肯定也是很牵挂家乡的人。看到今天那里忙得接收不过来,这样的气氛应该很暖人心。

深深赞同杨谰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Purist 于 2008-5-22 23:11 编辑 ].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23 00:10

引用:
原帖由 Purist 于 2008-5-22 23:04 发表
关注这个帖子很久了,很不赞成妈妈们的爱心付出,不为别的,因为我承受过7岁丧父的痛楚,我有那样的体会。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很不希望被人特殊照顾。我最反感的关心是那些心里想着“这孩子真作孽”的人,我很 ...
谢谢你的建议!其实今天看到她们的笑脸,我觉得心情好多了!有时候孩子比大人坚强多了!倒是我朋友的父母至今还未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也不是要刻意的去做什么,只是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陪伴她们一下,或许会减轻点孩子们心理上的痛苦!什邡是救援最晚的地方之一,很多人埋在下面还没被挖掘出来,所以城市的再建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国家也建议当地人民能够投亲靠友,一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二也是减轻点国家的负担。这几个女孩子的成绩在学校里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我觉得让她们在上海或周边城市接受好的教育,可能会影响她们的一生!一个人要摆脱阴影的话,一是靠时间二是靠环境,希望她们能早日开始学习生活!

[ 本帖最后由 mhl3210 于 2008-5-23 00:11 编辑 ].
作者: Purist    时间: 2008-5-23 00:23     标题: 回复 52#mhl3210 的帖子

孩子是坚强的,遭受过灾难的孩子更早懂事也更坚强,我深信这一点。

孩子们既来之则按之,但愿尽快落实好学校,给他们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
建议尽量淡化他们遭受的灾难,旁人异样的眼光孩子们是都能感受到的。

如果游玩的话建议去博物馆、科技馆等地方。

楼主的责任不轻,需要什么帮助的话请直说,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需要吗?.
作者: 阿萝    时间: 2008-5-23 03:49     标题: 回复 40#verayl 的帖子

顶杨谰的这段话

不愧是一个当妈妈的!.
作者: cathymother    时间: 2008-5-23 09:37

我妹妹在四川龙泉,虽然不是重灾区,但连续不断的余震和其他的种种,对九岁小姑娘的心理已造成一定伤害,我想接她们母女到上海住一段时间,但妹妹不放心女儿的学习,请问这种情况上海的小学会暂时接受吗,需要什么证明吗.
作者: yayanini    时间: 2008-5-23 12:41

现在是特殊时期,像你这样的情况,到街道或教育局等部门肯定会相当照顾的,去吧!去暂时借读吧!.
作者: 精灵妈咪    时间: 2008-5-23 15:19

引用:
原帖由 Purist 于 2008-5-22 23:04 发表
关注这个帖子很久了,很不赞成妈妈们的爱心付出,不为别的,因为我承受过7岁丧父的痛楚,我有那样的体会。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很不希望被人特殊照顾。我最反感的关心是那些心里想着“这孩子真作孽”的人,我很 ...
非常赞同。帮助别人才是最好的疗伤方法。.
作者: joyjuice    时间: 2008-5-23 15:39

电视上有四川来的孩子已经安排就读了,他们是通过去政府信访办联系的。.
作者: 玫瑰玛丽    时间: 2008-5-23 17:09

建议这么做:

1。和孩子的直系亲属联系,就孩子在上海安置1-2年以借读的方式落实教育方案达成一致。

2。确定1-2年的安置点?5个孩子,对你朋友的压力太大了。如果做1-2年长期打算的话,如何安置?

3。在安置地区寻找合适的学校。通过政府信访或者与学校联系沟通的方式落实孩子在这2年中的教育。

4。1-2年的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支持。在落实了安置与教育以后,核算所需费用。通过社会筹款的方式落实孩子的费用支持。

5。模拟良好的家庭环境;临时父母责任的分派。通过网络报名的形式,组成爱心团队,一组分别由2至3对爱心爸爸妈妈组成。对孩子实施课堂外的教育和业余生活的安排。建议采用居住点就近原则。

楼主可以和朋友商量一下。看看这样的方案是否可行?.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23 20:42

引用:
原帖由 玫瑰玛丽 于 2008-5-23 17:09 发表
建议这么做:

1。和孩子的直系亲属联系,就孩子在上海安置1-2年以借读的方式落实教育方案达成一致。

2。确定1-2年的安置点?5个孩子,对你朋友的压力太大了。如果做1-2年长期打算的话,如何安置?

3。在安置 ...
周日碰面的时候我就按照您说的这几点去商议,太感谢旺网上的好MM了!.
作者: 兰昕妈妈    时间: 2008-5-24 22:22

现在灾区有部分学校已经复课了,分布在温江,新都,成都等地.我网上看到有部分学生被安排在西南财经大学,条件还不错.希望LZ也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并和四川的亲友保持联系.如果这五个孩子所在学校有复课的还是建议将孩子送回去(或者在过完暑假后送回去),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在有同样经历的同伴中生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加有利.另外,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他们以后还要回去继续学业的还要面临中考和高考,上海的教材和四川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现在要花很长的时间适应上海的教学,过一,两年后回去又要重新适应那边,恐对孩子的学业产生影响.实在没法复课或涉及到要移民出来的孩子,我个人认为能想办法让他们在成都,重庆安顿下来也比在上海好.因为我在成都和重庆的亲友告诉我,他们在地震中的房屋等都没受太大的影响,还是有能力来帮助部分灾区的同胞的.我们上海的爱心MM若想帮助这些孩子也可在上海为他们提供一些经济援助.好在暑假即将来临,还有时间来好好筹划此事.

[ 本帖最后由 兰昕妈妈 于 2008-5-24 22:28 编辑 ].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25 23:46

今天我们带着几个孩子去了上海科技馆,期间也和孩子的父亲沟通了下,具体情况如下:
一,孩子的父亲是希望孩子在上海接受良好的教育(当然是在上海政府所允许的情况下)。毕竟上海的教育质量要比四川当地要好出不知道多少。
注:什邡是受灾最严重的三个地区之一,失去母亲的两个孩子是姐妹倆,在这次地震中她们失去了除了父亲外其余的五位亲人,而她们的父亲还是当地的党员干部,还在为地方的救灾和重建做着带头工作,从地震开始就没见过女儿的面。
二,孩子的安置问题。如果上海的政策不允许的话,那我们打算把孩子送到太仓去就学。如果上海适合的话,我希望如玫瑰玛丽所说的那样,在上海能为她们找到合适的临时父母,模拟出良好的家庭环境。
注:这几个四川女孩子非常淳朴善良,美丽聪慧。我实在觉得自己能力太差,如果我有足够的能力,我真的很愿意全部承担。
三,明天开始跑市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寻找合适的学校,希望能够落实这几个孩子的教育问题。
目前准备先做这些工作,如果哪位妈妈能够给这几个孩子的就学提供一些援助,我非常感激! .
作者: 波纳妈妈    时间: 2008-5-26 13:51     标题: 回复 40#verayl 的帖子

天哪,这10个不要执行起来有难度的,真要碰到灾区的孩子,我都不晓得说什么好了!.
作者: 玫瑰玛丽    时间: 2008-5-26 16:55     标题: 回复 62#mhl3210 的帖子

在园丁联盟里我贴了"寻求相关信息"的贴子。不过,没有回贴。估计难度挺大的。

我这两天问问相关媒体。看看是否有可能通过媒体呼吁一下。不敢说肯定,可以尝试一下。

这几个女孩子现在住在你朋友家吗?.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26 18:30

引用:
原帖由 玫瑰玛丽 于 2008-5-26 16:55 发表
在园丁联盟里我贴了"寻求相关信息"的贴子。不过,没有回贴。估计难度挺大的。

我这两天问问相关媒体。看看是否有可能通过媒体呼吁一下。不敢说肯定,可以尝试一下。

这几个女孩子现在住在你朋友家吗?
是的,住我朋友家!现在的问题是学校,五年级的孩子了,面临的是找初中的难题,还有个高二的孩子就学更加难啊!而且这个高二的孩子还需要心理治疗。她们经历过这次地震后也不愿意分开,四个人就像亲姐妹一样,要在一起生活。 今天去了市民政局以及相关单位,无果!.
作者: 小小亭亭    时间: 2008-5-27 00:02

今天才看到这个帖子,昨天我的导师刚好在上海,她是专门在做心理课程的,并且他们刚好打算过一段时间要去四川进行灾难后人的重大创伤修复工作,而不仅仅是目前的安抚安慰,如果早两天看到,就可以在昨天请导师一起来看看你们是否可以提供帮助了。非常遗憾。
LZ如果不介意,我想打电话给导师,看过几天她在义乌开课能否免费或者很少很少费用让他们一起参加课程,这次得课程就是面对家庭创伤的疗愈的,相信一定可以得到她的支持。
LZ如果愿意,请给我短信,或者打我得电话。
很想做点什么,为这些孩子更健康得心里,非常非常非常想做点什么。
当初在课程中,看到一个同学直到三十岁了都无法恋爱结婚,仅仅因为她的母亲在婚前流产过一个孩子,而她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情的。
所以,我相信,这次的地震灾难一定对这个孩子将来的生活发生极大的影响,很想很想抱抱他们很想很想很想和他们在一起,哪怕,只是简单的一起哭泣。
很想很想很想做点什么,看看自己能做点什么。
如果需要,请和我联系,我一定请导师尽量免费提供这样一个途径,看看是否有机缘给这五个孩子陪伴的过程。
感谢LZ带着他们来上海,感谢感谢感谢.
作者: 心似双丝网    时间: 2008-5-27 11:39     标题: 回复 65#mhl3210 的帖子

这些孩子希望能在一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的要求确实给民间援助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只是一个孩子,也许学校还能自作主张暂时接收一下,但4个孩子要在同一个学校学习,感觉上还是要通过政府才可能解决,毕竟还关系到她们学业的衔接,和那位高二孩子的高考。不知道能做点什么,如果生活上有需要,LZ尽管提。.
作者: minner_vertex    时间: 2008-5-27 12:19

楼主,孩子们现在这么样了,心情还平稳吗,虽然不能帮上多大的忙,但是如果有需要,请告诉我们,.
作者: 玫瑰玛丽    时间: 2008-5-27 21:06

转"园丁联盟"里Ir18的贴子:

-------------------------------------------------

听说现在只要能出具灾区的证明,证明自己的家受灾,并在上海能投亲靠友的,到亲友辖区所在的学校可以免费读到6月20日,学校要无条件的接收,进一步下一学期应该也有相应的政策,但目前还没出。

-------------------------------------------------

所以,安置点是最最关键的。落实了安置点,才能够去对口学校落实借读事宜。另外,可能需要监护人的委托书和当地出具的受灾证明。.
作者: 心似双丝网    时间: 2008-5-28 13:49

这样看,把这些孩子安置在一处的难度就更大了,投亲靠友只怕很难投在一家吧。.
作者: mhl3210    时间: 2008-5-28 16:50

感谢各位妈妈的热心!经过努力,现在其中三个五年级的孩子被嘉定区一所小学接纳了,他们还办了欢迎仪式,让这几个孩子感到上海老师和同学的真诚!东方电视台在六一的时候也会邀请这几个孩子去做节目,欢迎她们来上海就学! 现在还有一个高二的孩子就学问题没解决,继续努力中 .
作者: 心似双丝网    时间: 2008-5-29 14:43     标题: 回复 71#mhl3210 的帖子

真好!如果方便,我想准备一些学习生活用品,请你转交(或者直接快递给你朋友)。不知道她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作者: 小宝娘    时间: 2008-5-29 16:26

引用:
原帖由 mhl3210 于 2008-5-28 16:50 发表
感谢各位妈妈的热心!经过努力,现在其中三个五年级的孩子被嘉定区一所小学接纳了,他们还办了欢迎仪式,让这几个孩子感到上海老师和同学的真诚!东方电视台在六一的时候也会邀请这几个孩子去做节目,欢迎她们来上海 ...
总算有着落了  好.好.
若能低调点就好了,就如普通转学那样,让孩子静静地正常入学生活.
唉,媒体是不会放过这绝好素材的..
作者: 兰昕妈妈    时间: 2008-5-30 09:46

看到昨天的新闻晚报头版了吗?徐汇区教育局出面安排了几名来上海投靠亲友的孩子到龙南小学借读。看来还是可以解决的。.
作者: ericawangqi    时间: 2008-5-30 16:10

不领养也可以借读的。
只要居委会出具证明监护关系即可。
现在上海各学校都有一些给灾区的小孩的借读的名额。.
作者: ericawangqi    时间: 2008-5-30 16:16

我倒是希望能长期、定时直接给还在灾区读书的小孩寄点钱物。
资助他们读完高中。.
作者: 好人平安    时间: 2008-5-31 07:31

听说现在只要能出具灾区的证明,证明自己的家受灾,并在上海能投亲靠友的,到亲友辖区所在的学校可以免费读到6月20日,学校要无条件的接收,进一步下一学期应该也有相应的政策,但目前还没出。
我家孩子班上也有一个,已经一星期了。.
作者: 阿瑶0422    时间: 2008-5-31 23:08

引用:
原帖由 mhl3210 于 2008-5-23 00:10 发表

谢谢你的建议!其实今天看到她们的笑脸,我觉得心情好多了!有时候孩子比大人坚强多了!倒是我朋友的父母至今还未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也不是要刻意的去做什么,只是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陪伴她们一下,或许会减轻 ...
看见晚了,
我家有个二年级男孩,可以接收一个相似年龄的女孩.大点没关系.大家一起搭伴过日子,说不上谁帮谁.
楼主是否按排好了?联系方式短你了..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321ww.org/)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