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语文(阅读)] 预初古诗文——文选、常用字和古代常识 [打印本页]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1 18:06     标题: 预初古诗文——文选、常用字和古代常识

在雷大斑竹开的帖子里,跟红眉大师约好一起写阅读理解的帖子,校友间做了分工:红大师写现代文阅读理解,我写文言文阅读理解;伸长头颈,等了很久,有点酸了,还没见红大师开帖;估计是雷大斑竹的仙贝没有悬赏到位,或者是红大师在“磨玉”,比较费人工,一时半会儿还出不来;我是青砖,炉子里烘一烘就可以出窑,所以来刹不及先“抛砖”——青砖一块,“引玉”的时间就有盼头了。
以往写的英语学习帖子,过于严肃,象私塾先生教四书五经,有背网络文字的开心愉悦的本性;好在近来一直沉浸观摩F4的FB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小有心得,也想轻松一把,从老炫、老酷、老四、老考诸位前辈那里学得一鳞半爪;风险还是有的,幽默是要有天赋的,有道是“画虎不成反类其犬”,一旦学不成邯郸步,可要爬着出邯郸城了。

10/13 补记:F4的功底太深,学不像,趁早接受红眉校友的规劝,回归“老实人”,专心“做学问”。

[ 本帖最后由 老H 于 2007-6-18 12:21 编辑 ].
作者: 雷雷妈    时间: 2006-10-11 18:15

热烈欢迎,这个贴开的好,能让大家一起受益.

我先把分分加给你,嘿嘿,谁叫他们动作这么慢.

吆喝一声,好贴有奖哦!.
作者: 红眉    时间: 2006-10-11 19:08

我来检讨,今天我也上不来,我那三脚猫工夫开帖怕挨砖,还是来侬这里学习学习吧.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1 20:28

刚刚露头就被大斑竹揿牢,还套上一只紧箍咒,格记套牢勒!这点积分不是好拿的,帖子写得不好,估计要倒扣过去滴!
题目想好了,本来是想激将一下红大师,格记弄大了,收不了场了;备课只备了一半,写了几帖后头跟勿上哪能办?不像英语竞赛的帖子,弄熟了,课也不要备,键盘上滴笃滴笃就可以弄一篇。伤脑筋勒······.
作者: ZZRCHENCHEN    时间: 2006-10-11 20:39

"以往写的英语学习帖子,过于严肃,象私塾先生教四书五经,有背网络文字的开心愉悦的本性;好在近来一直沉浸观摩F4的FB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小有心得,也想轻松一把,从老炫、老酷、老四、老考诸位前辈那里学得一鳞半爪;风险还是有的,幽默是要有天赋的,有道是“画虎不成反类其犬”,一旦学不成邯郸步,可要爬着出邯郸城了。"
HELEN爸基本已更名为老H,WW上的F5即将诞生.

在老H 的地盘浇了点水..
作者: cool爸爸    时间: 2006-10-11 21:44

欢迎HELEN爸爸的讲课,拖个板凳坐着,好好学学..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1 21:55     标题: 回复 #6 ZZRCHENCHEN 的帖子

F4——固定组合,天作之合,绝配;增之一人则太多,减之一人则太少,换之一人则变调,永远的F4,啊······.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1 22:04     标题: 回复 #7 cool爸爸 的帖子

这次不再拿着粉笔写板书啦,大家拖把藤椅,坐在一起,泡壶茶,边喝边聊;“说得对,吃我的药;说得不对,分文不取”——沙家浜的经典台词。.
作者: 快乐小猪妈妈    时间: 2006-10-11 22:45     标题: 回复 #9 HELEN爸爸 的帖子

这个帖子最要看了,是我们急需的. .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1 23:06     标题: “进行到底”的理由之一:文选,常用字,常识——相得益彰的三兄弟

快妈的“每天一篇文言文”,看来没有坚持住,这不,追求”生活多美好”去了,放她一马,以观后效
其实,我有时也时断时续,太晚了,周末补齐吧;所以,快妈改了网名的附注,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也有软档。
为什么要将“三位一体”进行到底?
一是有些怀旧情结,想当初,20多年前,自己在学习古汉语课程时,用的就是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4卷本,教材编排体例就是文选、常用词和古汉语知识的三位一体;这个教学体系应该是影响了整整一代读古汉语的学子,弄不好,现在教初中、高中文言文的老师,也是这个套路培养过的。
二是,我以为这个教学体系还是适用于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否则,学校不会推荐购买文言文《文选》,并指定购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学校指定了购买《读本》和《字典》,但古汉语常识的书没有指定和推荐,三兄弟中缺了小兄弟;我自己原来的几本教材,适合于大学生用;总有些遗憾。
最近兜兜教材书店,巧啦!买到了《文言文常用字训练题典》——初中180字,高中280字,《文言文精解与训练》——初中版(基础编、常识编和理解编),高中版(基础编、理解编和鉴赏编)。
^_^,文言文的三兄弟会师啦!可以照着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开讲家庭版的“文言文助读讲堂”啦!!开出这个帖子也有几分底气啦!!!

[ 本帖最后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1 23:09 编辑 ].
作者: ZZRCHENCHEN    时间: 2006-10-11 23:16

以后文言文中自己觉着解设伐通,无法自圆其说滴句子有地方可贴啦!
多向HELEN爸请教..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07:56     标题: 角色定位弄清楚,只谈思路不解题

回复 #12 ZZRCHENCHEN 的帖子
论坛就是论坛,谈思路,论套路,解题的活,可以贴上来,大家一起论,侬想做甩手掌柜——没门!留一扇小窗,个案处理。.
作者: 雷雷妈    时间: 2006-10-12 15:12

我想提个疑问,在语言理解能力方面是否也存在着天赋之说,儿子的同学只比他大半岁,自己可以阅读文言文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昨天去他家让我目瞪口呆。

我想在这方面能力差些的孩子就算努力,可能也会和那样的孩子有差距的。.
作者: 艾琳MUM    时间: 2006-10-12 15:33     标题: 回复 #11 HELEN爸爸 的帖子

HELEN爸爸,学校指定购买了(读本),(助读)也是推荐的吗?全称是什么?和(读本)有何区别?.
作者: 雷雷妈    时间: 2006-10-12 15:38     标题: 回复 #15 helenLee 的帖子

我说的一点都不假,那孩子识字家里人从来没管过,自己认了两三千字。.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0:12     标题: 回复 #14 雷雷妈 的帖子

我以为,在语言理解能力方面是有天赋的记得HELEN四、五年级时,学校老师指定读《三国演义》(不是F4他们FB的川国演义)《水浒传》,尽管还是少年版,读起来还是很累;但有兴趣和有语言天赋的孩子,还是能够钻得进去,读多了,也就顺溜了。孩子小,可能读故事的成分多一些。.
作者: 快乐小猪妈妈    时间: 2006-10-12 20:22     标题: 回复 #11 HELEN爸爸 的帖子

文言文是让儿子读滴, 我还在折磨着他勒,对自己嘛,就不做要求了.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0:30     标题: 回复 #15 helenLee 的帖子

五年级的孩子能在老爸的帮助下看懂文言文三国演义,相当不错了。
小HELEN(需要加个“小”字,以免被炫爸一网打尽),看了几个章回,觉得累,找了条捷径——看易中天得《品三国》去了,还津津有味 。.
作者: ZZRCHENCHEN    时间: 2006-10-12 20:30     标题: 回复 #13 HELEN爸爸 的帖子

HELEN爸话峰一转,使得我阅读贴子的水平大大下降,吃不及格啦!.
作者: 一路泼水    时间: 2006-10-12 20:32

太好了,我要好好学习。过去批林批孔,没有学到什么,只知道孔子\老子\孟子的“子”是对人的尊敬。所以单位里有个姓罗的同志,我们到现在,只要一见面,就尊敬地称他为“骡子”。.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0:33     标题: 回复 #16 艾琳MUM 的帖子

学校指定购买了杨振中的《文言文启蒙读本》没有要求买杨振中的《初中文言文助读》,两本书应该有些区别,我还没有比较过。.
作者: 一路泼水    时间: 2006-10-12 20:35

我家小子从四年级看三国演义,倒是反复看了三遍了。.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0:37     标题: 回复 #22 ZZRCHENCHEN 的帖子

光从帖子上搬现成的经验可不够的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呢。
何况咱俩还是脚碰脚的家长哩?.
作者: 快乐小猪妈妈    时间: 2006-10-12 20:37     标题: 回复 #26 四眼小狗的爸 的帖子

你儿子有没有叫你:'巴子'?.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0:37     标题: 回复 #23 四眼小狗的爸 的帖子

如果是个上海宁,姓倪,哪能称呼?.
作者: 一路泼水    时间: 2006-10-12 20:39     标题: 回复 #29 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我儿子文言文还没我学得好啊。.
作者: 一路泼水    时间: 2006-10-12 20:43     标题: 回复 #30 HELEN爸爸 的帖子

永远小一辈了。不过,我可不是说笑,真事,那骡子已经是两个儿子的爸了,见面还是客气地称他骡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记了。.
作者: 语儿妈    时间: 2006-10-12 20:52

怯生生说一句,对老H的路数,有一定疑惑。
小H学英文,会拿着<英文单词解释>等学习吗?恐怕要学好一门语言,还是大量听说读写比较扎实。
是不是学习文言文也一样涅?先读文白相间、白话为主的水滸,再读文白各半的西游,再读文言为主的三国,然后还有镜花缘之类。等到有几百万字的文言在肚子里,还愁什么之乎者也如何解?
这些小说,很好看啊,孩子也不会厌烦。
对不起,外行话,是学生提问,请H老师解惑。.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1:01     标题: 回复 #25 helenLee 的帖子

我以为,看《三国演义》和听易中天的《品三国》可以同步进行,听了《品三国》,孩子再看《三国演义》时,也许会在案头同时放上一本《三国志》,求证一下易中天的说辞是否是杜撰出来。老爸肯定会更高兴的——孩子开始读史啦。.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1:18

嗯?什么时候有了“老H”的称谓?
学英文,有精读、泛读之说,小H精读文章时,是要在字典上查找不懂的词语的,而泛读就尽量根据上下文去猜意思,当然,泛读的生词不能太多。我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求甚解”的精读和“不求甚解”的泛读是要有机结合的。英语如此,文言文也一样。
关于学习文言文从何读起,我主张先从文言短文读起,各个时期的文章都要涉猎一些,期间适当穿插一些常用字学习和古代常识的学习,既本帖的主旨——将三者的组合进行到底,稍后会有分专题详论。欢迎各位头脑风暴一番。

[ 本帖最后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2 21:32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1:48     标题: 回复 #36 helenLee 的帖子

就学习文言文而言,听听易中天的品三国是有帮助的,他用了大量的三国志的史料来求证《三国演义》史实、故事和人物,很多史料上的文字都打出字幕,作了解释,这也是在学习文言文;另外,对于一些典章制度的讲解也是在学习古代常识。

[ 本帖最后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3 17:19 编辑 ].
作者: 快乐小猪妈妈    时间: 2006-10-12 22:01     标题: 回复 #37 HELEN爸爸 的帖子

刚刚问儿子是否要去买易中天的<品三国>,结果说不要,他看过其<闲话中国人>,觉得一般性.  我家孩子也是喜欢<三国演义>,<水汻传>,刚开始不喜欢秦文君的小说,不过<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还是看滴..
作者: 红眉    时间: 2006-10-12 22:01

大家可记得小学四升五的暑假,上海市艺教中心办了一系列"树根立魂,弘扬民族文化"的免费提高班,我们参加了"古诗词朗读与创作",老师讲的极为精彩,由于学生少,我们几个家长厚着脸皮坐在教室后面听讲,胡真老师详解了《笠翁对韵》,真是开眼界啊,学无止境,我们的古汉语典故多多,乐趣多多,儿子从此喜欢中国古典文学 帖一段



《笠翁对韵》一东
[日期:2006-06-10] 来源:  作者:李渔(明) [字体:大 中 小]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作者: 上海的考拉    时间: 2006-10-12 22:06     标题: 回复 #38 helenLee 的帖子

坚持对今后阅读文言文有很大帮助的,不要害怕孩子看不懂..
作者: 一路泼水    时间: 2006-10-12 22:16

靠字典《笠翁对韵》每个字总算都认全了,麻烦红大师和HELEN爸爸解释解释什么意思啊.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2:20     标题: 回复 #42 helenLee 的帖子

鱼是要吃滴,熊掌也是不能少滴,敲进名牌中学的门要紧。
准备开一张新帖子,谈预初/初中英语学习的,【怎样提高英语全面运用能力——听、说、读、写、译······】,您还坚持不坚持?.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2:23     标题: 回复 #43 四眼小狗的爸 的帖子

帖子容量太小,一字一字解释,恐怕要翻到20版。
粗粗备了一下课,估计四节课可以讲完,用FB的计算公式,也就川国演义F4大奖赛的一半时间。.
作者: 快乐小猪妈妈    时间: 2006-10-12 22:26     标题: 回复 #45 HELEN爸爸 的帖子

四眼小狗他爸,赶紧接翎子,相约FB罗!!!!!!!.
作者: 一路泼水    时间: 2006-10-12 22:33     标题: 回复 #45 HELEN爸爸 的帖子

就是8节课也没问题,我保证节节不拉,明天能开讲否?.
作者: 一路泼水    时间: 2006-10-12 22:34     标题: 回复 #46 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HELEN爸爸 FB我想是没问题的.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2:38     标题: 回复 #47 四眼小狗的爸 的帖子

备课要有辰光滴。我的《三合一进行到底》备得差不多了,可以制作PPT了,脱稿清讲也可以,可红老师的《笠翁对韵》是否跟得上?.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2 22:44     标题: 回复 #48 四眼小狗的爸 的帖子

文言文开讲的FB,没有FB区里的那么复杂——清茶一杯,扇子一把,方桌一张;瓜子、花生、蜜饯就免了,含在嘴里,发音不准,读出错别字来,汗要搭搭滴的。.
作者: 快乐小猪妈妈    时间: 2006-10-12 22:49     标题: 回复 #50 HELEN爸爸 的帖子

清茶是敬你的,瓜子、花生、蜜饯是必须滴(我们可以吃滴), 读出错别字来,没人知道的, 没准古代就是这样发音的. .
作者: 语儿妈    时间: 2006-10-13 01:14

引用:
原帖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2 21:18 发表
嗯?什么时候有了“老H”的称谓?
学英文,有精读、泛读之说,小H精读文章时,是要在字典上查找不懂的词语的,而泛读就尽量根据上下文去猜意思,当然,泛读的生词不能太多。我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求甚解”的 ...
我的看法正好和你相反。学好文言文,不求甚解的泛读,往往比所谓精读更重要。古时的私塾,教孩子学文言,并不串讲,只是教背诵,背上几百篇在肚子里,有了语感,慢慢地对文言的领悟就增强了。那时再串讲破题。
现在情形不同。初中的孩子,比过去开蒙的孩子大了若干岁,理解力上升,不需要单凭死记硬背。但大量阅读以增加语感十分必要。这就像英语需要有语言环境一样。古汉语的语境首先要孩子熟悉。初中那点古文便是小菜了。而且,古代小说有趣且好读,孩子终生有了对文言的兴趣,受益无穷。
如果起手就是枯燥的字词精读,可能暂时能应付几次考试。但是,从长远来说,恐怕很难对文言亲近起来,只是把它当成“学习“,教僵掉了,以后要弥补都难。就像现在相当多的孩子学语文,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优美博大,可是很多课堂和考试却把它肢解成所谓词语解释、段落大意,其结果是鲜有孩子爱上语文课的。
您说的所谓”精读“,自有学校老师代劳。孩子在家中的古文学习,大可不必这么一本正经。而且,真正意义的精读,不是肢解文章,雕词琢句,而是从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文章气韵和后世流传说起。
在孩子尚未接触过文言的时候,起手就让他精读,除了让他厌烦或淡漠,无益于培养对文言的亲近。
您是开课,有学生反对,会让您的课更加精彩。
俺期待着哈。.
作者: 红眉    时间: 2006-10-13 06:16     标题: 回复 #45 HELEN爸爸 的帖子

讲的噶快,一东的典故就够讲两小时滴.
作者: 雷雷妈    时间: 2006-10-13 06:32     标题: 回复 #52 语儿妈 的帖子

赞同语儿妈的观点。.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3 08:47     标题: 为语儿妈的精彩发言鼓掌——长时间鼓掌——经久不息

回复 #52 语儿妈 的帖子

记得好多好多年以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星期日广播英语》,第一讲就是申葆青老师的谈话,《英语泛读的重要性》,时隔二、三十年,至今不敢忘记;语儿妈是申老师教诲的再现,非常同意。
只是我的精读与您描述的精读略有不同,用这种方法试了10多篇《启蒙读本》,小H很喜欢,觉得我讲得比学校老师讲得容易理解(估计没有MP的成分,小H一向直言直语),另外,适当拓展了常用词和语言知识,小H也能够接受;在理论上我同意您的观点,实际上我也是“精”“泛”并举的教法,并无矛盾之处。
语儿妈的宝宝与小H一般大,选个时间,我在EF或新概念陪读的时候,您带宝宝过来,我用我的“精”“泛”并举法跟您宝宝一起研读几段如何?请雷雷妈一旁做评委如何?教案公布在中学版,供大家横批竖批如何?

[ 本帖最后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3 08:53 编辑 ].
作者: 屁天妈    时间: 2006-10-13 09:07

同意语儿妈意见.学习文言文实际跟学习英语差不多的.多读自然而然就懂了.
作者: 语儿妈    时间: 2006-10-13 11:49

引用:
原帖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3 08:47 发表
回复 #52 语儿妈 的帖子
   
记得好多好多年以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星期日广播英语》,第一讲就是申葆青老师的谈话,《英语泛读的重要性》,时隔二、三十年,至今不敢忘记;语儿妈是申老师教诲的再现,非 ...
嘿嘿,H爸要和我PK呢,不敢不敢,甘拜下风。偶家小东西,英语被你家小H不知掼过几条马路了。
至于文言,她不像小H那样听话,一听到有人要给她上课,肯定望风披靡。她读文言,俺不才,不会教,就是读古典小说,酷爱,像镜花缘,读了两三遍了,还哈哈狂笑。暑假有空,背过十来篇,基本是古文观止上面的,那是文章精品,如<郑伯克段于鄢>、<归去来辞>、<陈情表>、<出师表>之类。也许算是“精读”?但也从未每字每词地细抠,她只是本能地喜欢那股子气韵。
至于您推荐而学校也要求买的<初中文言>什么的,偶翻过,只是一些笔记小品,当故事读还行,从文字文品来说,不如古文观止。要孩子背,似无必要。.
作者: 一路泼水    时间: 2006-10-13 12:16     标题: 回复 #50 HELEN爸爸 的帖子

还要有块惊堂木,如果你口音发的不准,狗儿妈可以指导,绝对标准。.
作者: bill的妈妈    时间: 2006-10-13 12:22

完全同意语儿妈的观点.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3 14:20     标题: 回复 #57 语儿妈 的帖子

嘿嘿,咱们是同道,用着稍有不同的方法,教着孩子多读些古文,只是教课这个东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己的孩子受用,就会一直下去,不断完善,并不求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什么PK的意思,只是当面探讨容易完整交流思想和方法,可能我的文字语气上生硬了一些,这厢说声抱歉。
小H的那些英文,在小学版里还可以露露脸,中学版里,我也很少提她了,WW上听说读写译样样皆能的学兄学姐多了去了,让她埋头苦干。

[ 本帖最后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3 16:23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3 16:09     标题: 回复 #60 bbs88 的帖子

在EF和新概念学校陪读的时间段,欢迎过来一起探讨。
辅导孩子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就是就是有效得方法。
我现在的教法,有辅导,有助读,这是围绕学校文言文教学的补充手段;当然也会有自己选书开题的文言文学习课程,不受学校教学的束缚和影响,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孩子的掌握程度独立操作;这样的辅导和帮助,无非有几个目的,一是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校课本里的文言文(古诗文),并不是说老师教得不好,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孩子领会得更深一些;二是考试之前进行一些文言文知识整理和梳理,温故而知新;三是让孩子在能够用到的时间内,读到、读懂一些好文章,从多个侧面理解掌握其中的精妙之处,象语儿妈提到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文章气韵和后世流传,当然还有更多一些的内涵。.
作者: kafei    时间: 2006-10-13 16:24

搬个板凳,慢慢学.
作者: 红眉    时间: 2006-10-13 20:12     标题: 我来搭把手

老H不是说泛读不好,是说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喜好,两种形式穿插来
有些经典靠泛读是读不出名堂的,真要有老师讲解,比如读三国演义算泛读,听了易中天,再看三国志,之后再读三国就又上了一个高度,孩子兴趣也大增,知道原来自己只读演义很浅薄,还有那么多史料和典故不了解
另外,老H也是针对目前的应试教育,提出了解决应试难题的方案,不妨装入囊中,能用就用.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3 20:26     标题: “进行到底”的理由之二:《语文》课本选篇少,课外及时来补充

暑假里就盘算着,开学后给小H加读一些文言文篇章,文言文的基础部分就拜托学校老师了,自己增加一些经典文章,家长助读加孩子自学;学校发下《语文》教材后,想法有了改变,觉得基础部分自己还要增加些内容。
预初《语文》课本选入了文言文12篇和古诗词8首:
1、《同龄人的故事》单元中选入2篇:《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2、《志存高远》单元选入2篇:《陋室铭》、《爱莲说》;
3、《读书有味》单元选入2篇:《为学》、《熟读精思》;
4、《山水之间》单元选入2篇:《答谢中书书》、《望九华》;还有诗4首、词4首;
5、《小故事、大智慧》单元选入4篇:寓言《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画蛇添足》。
这本教材采用按主题编选文章的方法,在一个主题下分别编入中国现代散文、外国散文、古代文言文和古诗词,试图融汇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单就文言文来说,数量不够多,只能说是给了孩子几碟开胃小菜,家长应该适时给予补充,否则,一个学期下来,连文言文的皮毛都没摸全。
学校又指定购买了《文言文启蒙读本》(杨振中 编著),开学后一周只讲授2篇,聊补“少米之炊”;我自己的计划是每天讲1-2篇,一周讲12篇左右,《文言文启蒙读本》共有340篇,争取一个学期再加上节假日和寒假讲完,踏进文言文的门槛,下学期再选一本文言文读本,初中四年下来,读完8-10本,稍许像个样。家里的古文典籍有不少,选一本合适小H阅读的,认真读下去。
如果下学期再发《初中文言文助读》之类的短篇选集,真的要接受语儿妈的建议,当泛读的故事书看看啦。PETERYANG曾经建议直接让孩子读唐宋八大家的文选,是个好建议,到时从《古文鉴赏字典》中选几篇试试看。.
作者: zhouba    时间: 2006-10-14 19:18     标题: 上来看看

引用:
原帖由 语儿妈 于 2006-10-13 01:14 发表


我的看法正好和你相反。学好文言文,不求甚解的泛读,往往比所谓精读更重要。古时的私塾,教孩子学文言,并不串讲,只是教背诵,背上几百篇在肚子里,有了语感,慢慢地对文言的领悟就增强了。那时再串讲破题 ...
讲的甚好!想当初鄙人学语文时,好象轻松之极,关键在于多看,多猜,实在猜不懂也就哗啦过了,就这样高考
时语文考了135分,应该还算可以的。所谓的猜,其实也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而哗啦过的东西或许在时隔几日,几个星期以后,在一次不经意中往往豁然开朗,此所谓本质之提高。而此种不求甚解的泛读,非不带心的阅读,
只是有些东西的暂时的“弃子”。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的孩子可能也做不到这种境界,但不妨
试一试以下做法:拿几篇对于你自己孩子的理解能力尚欠缺的文言文或现代文(不要太长),通读几遍,然后
家长可以问他懂了什么(也不求细致,讲个大概即可),一星期后,同样文章再让他读几遍,问他比上次多
感悟了什么。就这样而已,我相信孩子应该能提高些什么(“什么”就叫阅读的能力)。
只不过,孩子是有惰性的,此时家长倒成了决定性的东西。我自己家中书不算少,女儿跟我脾性相似,对
了,多年武功还靠“马桶文化”的熏陶,这不,说不准扔在那的《金刚经》她会翻几页。
有种东西是熏出来的,急不得。.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4 19:46     标题: 回复 #64 红眉 的帖子

侬这把手还是搭在帖子的脉搏上的。
语儿妈跟我的观点之间,我认为只是有分歧而已,造不成对立面的:大家都认可文言文教学中客观存在着精读和泛读,只是她想把精读的活儿都交给老师,而我留了一点精读的活儿在自己手里;关于泛读读什么?各人自有自己的安排,没有必要求统一——孩子时间够的,读上几本小说,积累几百万字的语言材料,好事情啊,只是几百万字的阅读量,我会做个文体组合,不会全放在小说上,而小H的时间不多,所以选些短文先入门,而后选择经典文章再深化。
至于有些她认为不妥的一些做法,比如推荐《文言文启蒙读本》,要求背诵《启蒙读本》里的短文等,我在帖子里根本没说过,我也没必要去认领回家;我在给小H讲文言文时,是有字词精读,但小H未觉得枯燥,很愿意亲近文章里的常用词和常识,我也自认为没有奖文言文教僵掉;我理解语儿妈是善意提醒,希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里谢过了,自动去对号入座,我是不会的。
在“三合一”的辅导中,是有针对目前的应试教育的部分内容,下面的帖子里会提到,只是个人针对孩子文言文功力不够而加的一些小佐料,我谈了自己解决应试难题的个人方案,网友们收入囊中也罢,飘过也罢。.
作者: 语儿妈    时间: 2006-10-14 23:03     标题: 回复 #67 HELEN爸爸 的帖子


差别还是有滴,但并不全在于所谓精读与泛读。可能根本的区别在于,H大师是个勤奋的爸爸,而我是个懒惰的妈妈。
还有一个大区别,俺家丫头相对闲功夫较多,又贪玩儿,回家根本不可能揪着她上课 。但她却不幸地是个书虫子,会千方百计地逃避我的视线,东躲西藏地看各种杂书。所以,文言这东东,她好像无师自通 。学校让孩子做什么文言文助读的翻译,老师不讲,让孩子硬做,还不能抄书 。丫头从来不问我,就这么蒙着去做,也八九不离十 。我乐得继续懒惰,不免还给自己的懒惰找理由: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虽说丫头还远不算渔民,就算是了,那渔似乎也和我沾边不大
不过,说到“精读”,我和H大师的理解也有差别
一是精读的选文不同,在此隆重建议,要选,就直接选古文观止,或王力编注的那套。前提是孩子已经有一点儿古文底子,比如,至少读过三国演义吧?要没读过,先读了再说 。选文不必拘泥于时间先后,可以先选简短浅近的,比如陋室铭之类,也可从接近现代的朝代选起,比如不妨先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从明清、唐宋,然后倒推到秦汉,毕竟越靠后相对越容易理解一些。也可以结合历史,先读有趣的历史故事,俺家丫头就是看了三国大有兴味,又去读《出师表》,包括《项羽本纪》之类,都比文言文助读好读多了。二是精读方式不同,我觉得字词是次要的,无须记诵,只要孩子读得懂就成。事实上,孩子如果泛读过大量半文半白的经典小说(这不用花啥时间哈,当然别像俺家丫头,上课都敢偷看小说 ),接触真正的古文时,不懂的字词就非常有限了。虽然不会很精确地解释,但达到八九不离十足矣。较真的话,古文中有些字词的理解,还真是仁智互见的呢!
不过,大家还是得学H大师。我是真心佩服。  像我这等懒家长加上懒宝贝,是凭兴趣做事的。比如,丫头不喜欢英语,俺也无奈,学得一塌糊涂 。想偷师,发现偷不成——因为俺家丫头被宠坏了,油盐不进!正打算故伎重施,扔给她一本《哈利波特》原版,希望这位小哈迷能中招把它啃下来。.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5 02:22     标题: 回复 #68 语儿妈 的帖子

嘿嘿,这才是语儿妈写出的真文字!
“怯生生说一句,对老H的路数,有一定疑惑。”;“对不起,外行话,是学生提问,请H老师解惑。”嘿嘿,偶不会上当的,真的把语儿妈当成刚在WW上冒泡的上路新手。
大家用功方向不一样,全在于两个丫头的个性使然;两个丫头成长的方向好像都偏了一些,中和一下就好了;小H是比较循规蹈矩的,对待学校发下的书是先要读懂才肯增加别的读本;认定学校老师的解释才是对的,可近来对老H的讲课有点认可了,认为老爸教的古文跟学校语文老师有得一比了, 呵呵,没得一比,我在WW上做潜水运动员得了;其实,如果小H真如您家女儿这么爱读古书,家中的古代典籍够她读上十几多年了;想当初,她爷爷给我选书时,列出的有杨伯峻译注的《论语》和《孟子》,王伯祥《史记选》,北大编著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他老人家要我从古代典籍的优秀注本和今人的优秀选集入手,特地关照既读懂原文,又研究注解;这些书还在,只是丫头未必能够读到这个深度;一点点培养兴趣吧,希望小H爱上古文能如爱上英语那样投入。.
作者: cool爸爸    时间: 2006-10-15 10:41

楼上各位讨论得很热烈,相互碰撞火花闪闪,我都睁不开眼!

HELEN爸爸确实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的女儿的学习作为第二事业在经营并取得成功,而且有爱心,提供到网上大家共享。 但是,我觉得孩子的学习还是应该以孩子自身为主,以学校的老师为主,家长只要在旁边搭搭手,在小的地方提醒一下,在大方向上把握一下就可以了。家长可以根据学校学的情况进行补充,但是象HELEN这么乖的孩子估计比较少了, 到时可能吃力不讨好。像HELEN爸爸的水平和耐心我是可望而不可及啊!(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语儿妈说的我觉得也很有道理,文章多读肯定能悟出,我们家的小子《三国演义》(川国演义的"川"横过来就是"三"了 )各种版本的(包括文言文的)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所以看起易中天的《品三国》来也是“频频摘帽敬礼”(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我不主张看易中天的《品三国》 ),没学过文言文,拿篇文言文来,也能猜出十有八九,估计跟他看《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等有关系。但是这要有时间积累,现在的应试教育要求你明确回答问题,而且有标准答案,所谓的死学语文。 像红大师还要有劲,要去猜老师出题的意图,哈哈! 语文学到这个份上,没话说了!

“读书”是一方面,是基础,一定要打好。但是从小还要培养有关“读事”“读人”的能力,否则用上海话来讲就成“书读头”,这就扯远了!.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5 12:47     标题: “进行到底”的理由之三:扶上马后,还要送一程,等着“带读”阶段的到来

回复 #70 cool爸爸 的帖子
酷爸小别FB和奥数,也溜达过来啦?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酷爸擅用图标,我也一样睁不开眼了!
对于孩子的学业,大家都在关心,只是我在帖子里多弄了一些文字,混个脸熟而已。
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我以为先扶上马(引导——启蒙——入门),后送一程(助读——导读——同读),再任由孩子自己发展,很有可能进入“带读”——孩子带着爸妈读。
小H的英语,基本到了“同读”阶段,有些内容是在“带读”了 我那几下子用得差不多了 ;文言文,小学阶段,学校和课外都有老师引导,学了几十篇古诗文,小小“启蒙”一回,现在处于将入门的衔接阶段;英语上教不了小H了,难道老爸的业余讲师要下岗不成?   算算自己在文言文上还有潜力可挖,老骥伏枥,自执教鞭,省下几个家教钱。
等到文言文进入“送一程”阶段,可能再找下一个“扶上马”的目标——中国古代史和史籍选读,讲点正史,读几本史书,否则,孩子的古代史知识全从连续剧里得来;正说倒也罢了,遇到戏说的,真是误人子弟。
对于孩子的学习课程,家长实际上也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相结合的。全部自己辅导,没必要也没可能;基本上是选一、二项课程,希望孩子达到一定目标,而学校提供的教学与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的,自己通过家庭学堂和社会学堂进行补充。
孩子的其他大部分课程,就像酷爸说的那样,“以孩子自身为主,以学校的老师为主,家长只要在旁边搭搭手,在小的地方提醒一下,在大方向上把握一下就可以了,家长可以根据学校学的情况进行补充。”
读书、懂事、明理、做人,读书是基础,但不是唯一;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也要有机结合;同意酷爸说的“‘读书’是一方面,是基础,一定要打好。但是从小还要培养有关‘读事’‘读人的能力,否则用上海话来讲就成‘书读头’”。   酷爸没有扯远,是至理名言。您之前劝过我,不要陷得太深,想一想,有道理;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 本帖最后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5 12:56 编辑 ].
作者: cool爸爸    时间: 2006-10-15 13:17     标题: 回复 #71 HELEN爸爸 的帖子

看到语儿妈用了那么多的图标,也想学一学。
cool爸爸天天想FB,就是没人请。
cool爸爸想做奥数题,结果炫爸弄了几道国际比赛的几何题,吓得我赶紧逃,想想还是跟着HELEN爸爸学习文言文吧!
HELEN爸爸的标语是从cool爸爸这儿学得的?
拖个板凳接着学,您老接着讲吧。.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5 14:11

与时俱进。
跟语儿妈学用图标,跟cool爸学用标语,下一步跟炫炫爸学一手:他是国际奥数中国化,找国际比赛奥数题给中国孩子做,咱是中国文言文国际化。.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5 14:21

中学生文言文助读,还有很多具体方法:比如,如何鼓励孩子广泛涉猎各种古文?如何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效结合?选什么读本合适?选哪些常用词合适?选哪些古汉语知识和文化常识的专题合适?如何安排针对日常教学的拓展学习?如何安排针对月考、期考的“温故”学习?如何安排针对新内容和新读本的“知新”学习?等等,还没打算好,是在这个帖子里一帖一帖写下去,还是几个相关的题目开个新帖子,话题集中一些,参与面广一些,谈的深度深一些。
语儿妈、红眉、快妈、酷爸、考爸、炫爸、考爸等······请一起看过来。.
作者: 月半弯    时间: 2006-10-15 15:25

我是新来的,,这么好的帖子,想在旺网里直接收藏,不知如何操作。
望各位大师指教。.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5 18:30     标题: 回复 #75 月半弯 的帖子

两种方法,您试一下:
1、左上角“文件”栏,选“另存为”,“保存类型”选“文本文件”,然后将文本文件转成WORD文件。
2、在本帖最上面标题栏的右边,有打印/推荐/订阅/收藏/从文集移处,按“收藏”就可以进入您的收藏夹;按“打印”,帖子就转成可打印文件,然后再像上面一样保存。
还有其他办法的,请家长来帮助一下。

[ 本帖最后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5 18:32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5 18:55     标题: “进行到底”的理由之四:两相情愿的完美协议——一个愿学、一个愿教

学校指定购买了《文言文启蒙读本》,开学到现在,只教了三课;好在开学后两个星期,看看学校没动静,就自己执教鞭教吧。“家庭版”《文言文启蒙读本》试开讲。
小H对文言文的短篇蛮有兴趣的,一是小学和预初的语文课本上学过一些文言文和古诗词,有些基础;二是小记者班改为“古诗文鉴赏”班后,专讲古诗文,程度倒是正好;另外,《启蒙读本》选编的文章,短小精悍,选题广泛,从野史笔记中选了不少篇目,不感到枯燥。家庭版的套路是:
1、第一轮,教小H诵读课文,老H一旁指点,读出古文的味道,不能破句,不能连读,熟读熟记一些成语典故;文章多读了,小H的语感慢慢上来了,读起来注意语词停顿、语气转换和抑扬顿挫,有些样子了,能多背名篇的话,当然效果会更好;
2、第二轮,串讲式研读字、词、句、段、篇,品味一些精妙之处,小H主动要求朗读课文和试着串讲课文;我想也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家长慢慢放手,争取做个甩手掌柜。
3、第三轮,讲解《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或《启发与借鉴》,对照着课文中出现过的内容读,加深理解,扩大知识面;有空在《古汉语常用词字典》里再查一查,增加解释和例句,做好页码记号,便于以后翻阅;文化常识和启发与借鉴,尽我可能再增加一些内容。
4、第四轮,做一些练习题课后练习题,检验一下是否读懂和理解了课文,《启蒙读本》上有一些练习题,在串讲过课文以后,练习基本都能做出,书后有一部分参考答案,对照一下,心中有个数。
家庭版的文言文启蒙学堂,顺利开讲,渐入佳境,还要坚持下去,不断改进,不求完美,但求完善;文章方面,在《启蒙读本》之外,加选的一些长一些的文章,放在周六周日时间宽余时讲解。.
作者: 红眉    时间: 2006-10-16 18:18

你们语文老师要求比我们严啊,我们同步的答案没撕,读本好象也没讲.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6 19:50     标题: 回复 #78 红眉 的帖子

外招班要求严一些,直升班就网开一面了;水平高的自学就可以了,文言短篇,小菜一碟,用不着像我一样备这么多课,抢了老师的饭碗。不过,老H的这些道道,小H在古文课上的表现不错,让有些同学刮目相看了。小小的乌心一记。.
作者: 月半弯    时间: 2006-10-16 20:10     标题: 回复 #79 HELEN爸爸 的帖子

谢谢,可以收藏了!!.
作者: 多多侠妈妈    时间: 2006-10-16 21:22     标题: 回复 #79 HELEN爸爸 的帖子

我除了按学校要求买了一本书外,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的文言文学习。今天看到她的月考试卷,发现她的文言文部分拿了满分,有点惊喜。

也小小的乌心一记。.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6 21:26     标题: 回复 #81 多多侠妈妈 的帖子

您已经看到月考的试卷了?我只听小H讲了月考的成绩,试卷还没给我看。.
作者: 多多侠妈妈    时间: 2006-10-16 21:28     标题: 回复 #82 HELEN爸爸 的帖子

孩子拿给我签名的。.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6 21:34     标题: 回复 #83 多多侠妈妈 的帖子

试卷讨来了,总分84分,文言文扣了2分。侬乌心,甩甩手拿了满分 ,我五斤狠六斤,还扣掉2分 。.
作者: 多多侠妈妈    时间: 2006-10-16 21:38     标题: 回复 #84 HELEN爸爸 的帖子

格记我更加乌心啦!
不过我们总分没你们高,82分,书写还扣了一分。.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6 22:16     标题: 回复 #85 多多侠妈妈 的帖子

总分还算可以吧。刚刚帮她做完试卷订正,蛮难的,特别是阅读分析,不容易做好。.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6 23:08     标题: “进行到底”的理由之五:虽有进步,火候尚缺

小H语文月考的成绩和古文单项的成绩出来的,总体蛮不错的,比上次考试进步很大 ;古文题中有增加内容的段落,基本搞懂了,小分没保全,不求一步到位,但求进步不断。
平时给小H加一些文言短文(主要是《启蒙读本》)的学习和练习,月考之前,先是回归课本中的文言文,复习提高,选了一本《初中古诗文译注评析》(六年级),通过题解、注解、译文、段意、评析、词句知识梳理和巩固拓展训练等环节,在课本内容基础上复习、拓展和提升,举一反三,而不是简单地炒冷饭。
近期文言文讲堂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孩子对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只是扶上马、送一程,像多多侠妈妈那样,真叫幸福,不用扶,自己就能上马,而且跑得挺溜的 ,小H可不行,小学里扶惯了,慢慢放手才行。.
作者: 红眉    时间: 2006-10-17 06:48

我们才80分,阅读理解咋扣的分我都分析不出,正确答案我也答不出,作文扣了5分
老师在错题处画个圈,第二个阅读还没讲评

[ 本帖最后由 红眉 于 2006-10-17 06:50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7 07:20     标题: 回复 #88 红眉 的帖子

一蟹不如一蟹
文言文有没有扣分?如果没有扣分,我这个三个一进行到底的帖子就锁掉不写了,什么时候,文言文考试不扣分了,再重新开帖。.
作者: 多多侠妈妈    时间: 2006-10-17 07:22     标题: 回复 #89 HELEN爸爸 的帖子

我对女儿的要求是混个中游, ,刚刚好。.
作者: 红眉    时间: 2006-10-17 07:32     标题: 回复 #89 HELEN爸爸 的帖子

扣了,几分忘了,晚上看卷子再说,你接着写吧
我家的语文是短脚 不开窍.
作者: 红眉    时间: 2006-10-17 07:38     标题: 回复 #90 多多侠妈妈 的帖子

我怕儿子混到下游啊,9月1号摸底考数学99英语97,语文只考83,狠狠地拉分!

[ 本帖最后由 红眉 于 2006-10-17 07:39 编辑 ].
作者: 多多侠妈妈    时间: 2006-10-17 07:50     标题: 回复 #92 红眉 的帖子

我最怕孩子动作慢啊,昨晚又很晚睡觉,

听女儿说她班上70几分很多,80以上都算可以吧。反正我已经大大地表扬过她了,不错不错,有进步,上次区统考80不到呢!.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7 08:36     标题: 回复 #93 多多侠妈妈 的帖子

上次区统考语文在平均分,大失水准,这次恢复到应有水平,还有上升空间。阅读理解有自己想法了,尽管没有全部对准标准答案,行了!.
作者: twin    时间: 2006-10-17 13:25     标题: 回复 #77 HELEN爸爸 的帖子

我觉得,家长似乎做得太多了!难道发达国家的教育曾经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作者: 熠熠的妈    时间: 2006-10-17 14:08

一直在潜水,看了各位敬业的爸妈,很佩服,我是个懒惰的妈妈,每样都略略教个框框,就让她自己去折腾.我很同意语儿妈的教法,要让孩子自己去读,而且要大量的泛读,精读就教给老师去做,我只做做指导工作..
作者: 花斑虎妈妈    时间: 2006-10-17 17:33     标题: 回复 #87 HELEN爸爸 的帖子

很好奇HELEN爸爸的专业和行业是什么?

如果涉及隐私,可以忽略不答。.
作者: 泥牛入海    时间: 2006-10-17 19:36

看完这个帖子,真算是给我提了个醒.儿子也五年纪了,也该给他增加白话和文言文类书籍的阅读了.回想当初自己中学时,文言文学得还真不错,其实也就是小学时爱看书,文言\白话通读了不少,根本没有现在的所谓精读(当时的父母可不象我们现在这么负责,管那么多),到了中学文言文部份觉得学得特别轻松.准备还是走老路,先让儿子自己去泛读(好在是个小书虫,超级爱看书),然后跟着HEHEN 爸爸的脚步,适当增加些精读的,只求以后中学时好轻松点..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7 20:13     标题: 回复 #95 twin 的帖子

家长做得多与少,还是看孩子是否需要,还有家长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因人而异,难求统一;至于发达国家的家长化多少时间教孩子,倒是真的没有考证数据,得请有过国外生活经验的家长来谈谈了。.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7 21:18     标题: 回复 #96 熠熠的妈 的帖子

泛读的确是基础,但中国古代的精品文章是在太多,总得有所选择,策划一个好的文章组合,还是很必要的,泛读过程中有可能的话加些指导;至于所谓精读,首先是教会孩子读文章的方法,如何运用常用字字典,还有古汉语知识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精彩之处;学校老师承担了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角色,但学校的课时有限,一个学期只有近20篇诗文,全部交给老师,那一本古文观止还不得读上四年吗?够吧?.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7 22:17     标题: 回复 #97 花斑虎妈妈 的帖子

我读过一阶段文言文选集和专著,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古汉语,现在成了业余爱好;孩子升初中了,我发挥点余热,帮小H整几篇文言文,培养她的兴趣,也好对付学校的考试。有些辅导过程写出几张帖子,跟中学版的家长做个互动交流。这跟我的专业和行业好像没有很大关系的吧?您是否想考证一下专业背景,够条件的话,请我到哪个地方去兼职为小孩子讲国学基础(现在开始时行国学了)? 退休后相当愿意。.
作者: 快乐小猪妈妈    时间: 2006-10-17 22:25     标题: 回复 #101 HELEN爸爸 的帖子

现在象你这样有耐心,也有乐于教孩子的爸爸很少了.   一般来说,教自己的孩子总是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发火,责骂孩子.(也不知道是工作的压力还是怎么了)  所以,我是宁愿孩子自己学,有不懂的查字典,或记下来,第二天问老师,免得影响孩子的情绪..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7 22:44     标题: 回复 #102 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您说得好,我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为了课外功课,跟小H常常干仗;干完了,第二天或过几天还会坐在一起;毕竟小孩子古文根底浅,讲些东西还是管用的;老师有那么多学生要辅导,轮到自己孩子身上,能有多少时间?
孩子自己学、有不懂的查字典,这个时间也有;等到孩子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章、常用词和古汉语知识后,自学也就顺当多了。.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7 22:48     标题: 回复 #98 子麟妈妈 的帖子

五年级的语文书里,会有一些古诗文课文的,如果能多掌握一些,进了中学会轻松很多;泛读和精读是结合在一起的,并不是泛读一段时间,精读一段时间,没有分得这么清楚的。爱看书的孩子,无师自通,有了好老师,还要不得了。.
作者: 一路泼水    时间: 2006-10-17 22:50

请大师帮翻译翻译,谢谢
羿裔熠①,邑②彝,义医,艺诣。
熠姨遗一裔伊③,伊仪迤,衣旖,异奕矣。
熠意④伊矣,易衣以贻伊,伊遗衣,衣异衣以意异熠,熠抑矣。
伊驿邑,弋一翳⑤,弈毅⑥。毅仪奕,诣弈,衣异,意逸。毅诣伊,益伊,伊怡,已臆⑦毅矣,毅
亦怡伊。
翌,伊亦弈毅。毅以蜴贻伊,伊亦贻衣以毅。
伊疫,呓毅,癔异矣,倚椅咿咿,毅亦咿咿。
毅诣熠,意以熠,议熠医伊,熠懿⑧毅,意役毅逸。毅以熠宜伊,翼逸。
熠驿邑以医伊,疑伊胰痍⑨,以蚁医伊,伊遗异,溢,伊咦。熠移伊,刈薏⑩以医,伊益矣。
伊忆毅,亦呓毅矣,熠意伊毅已逸,熠意役伊。伊异,噫,缢。
熠癔,亦缢。
  
  ①熠:医生,据说为后羿的后裔。
  ②邑:以彝为邑,指居住在一个彝族聚居的地方。
  ③伊:绝世佳丽,仪态万方,神采奕奕。
  ④意:对伊有意思,指熠爱上了伊。
  ⑤翳:有遮蔽的地方,指伊游弋到了一个阴凉的地方。
  ⑥毅:逍遥不羁的浪人,善于下棋,神情坚毅,目光飘逸。
  ⑦臆:主观的感觉,通"意",指对毅有好感。
  ⑧懿:原意为"懿旨",此处引申为要挟,命令。
  ⑨胰痍:胰脏出现了疮痍。
  ⑩刈:割下草或者谷物一类。薏:薏米,白色,可供食用,也可入药。.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7 23:00     标题: 回复 #105 四眼小狗的爸 的帖子

文字游戏而已;等这个帖子写满10段,暂时歇搁,开只新帖子,专门帮侬翻译这篇;只不过嘴里一直yi yi yi yi 的,别人会当我在练京剧呢。.
作者: 一路泼水    时间: 2006-10-17 23:04     标题: 回复 #106 HELEN爸爸 的帖子

就是,就是,就觉得到时YI,YI的,滑稽锕。.
作者: H爸    时间: 2006-10-17 23:21

这也是汉字同音字多的特点,把发yi读音的字,网罗在一起;古汉字的词语多以单字词语居多,所以,这么多yi放在一起,居然成了一篇文章。.
作者: 多多侠妈妈    时间: 2006-10-18 00:12

引用:
原帖由 HELEN爸爸 于 2006-10-17 22:48 发表
五年级的语文书里,会有一些古诗文课文的,如果能多掌握一些,进了中学会轻松很多;泛读和精读是结合在一起的,并不是泛读一段时间,精读一段时间,没有分得这么清楚的。爱看书的孩子,无师自通,有了好老师,还 ...

除了在暑假的时候,为完成世外布置的背诵唐诗宋词的作业,孩子他爸爸挑选了一些古代诗人们的代表作让女儿背诵,并与女儿一起简单探讨了诗词中的一些背景、典故、韵律、情感和形象思维等问题,平时没怎么教过她什么(可能是怕误导)。到是小学临毕业时他们的语文老师填鸭式的给他们塞了很多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内容,且都是课外的。经老H提醒方想起此事,汗颜之至。还记得他们老师说过,这些内容会对他们进入预初接轨中学语文的教学和学习会有所帮助,现在看来我家小猪这次在文言文方面能如此“出色“一定是受益于此。我问过女儿,现在学校的文言文课程能理解吗?她说很简单,以前徐老师都教过.......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321ww.org/)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