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感兴趣的BBMM不多哦。不过不要紧。继续发。。。
文章很长,我有时间会慢慢发的,请感兴趣的BBMM加酷,好吗?
真希望我的积分能很快上升,以便我能粘附件,多发点
续前。。。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一位母亲对我说:“儿子上初中了,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妈妈刚走进去,孩子两眼瞪着妈妈说:‘你给我出去!你不出去,我就出去!’”这位母亲怎么也不理解,自己从小带大的孩子怎么变得这样陌生?
一位市妇联主席对我说:“我的儿子本来挺乖的,不知为什么一上初中,每天回到家,径直钻进自己的小屋,门口还挂块小牌:‘请勿打扰,谢谢合作!’我很生气,我那么关心他,他竟然把我拒之门外。”我对她说:“你是不是干涉过多了?”她承认,孩子一离开她的视线,她就很不放心。
这种现象极为普遍。父母与孩子交流方面的冲突日渐突出。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跟踪”的办法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对此很有意见。
一次,我去西安市永宁小学与孩子谈心。一个四年级的男孩问我:“妈妈偷看我的日记对不对?”
我问他:“你怎么知道妈妈偷看你的日记了?”
男孩说:“我就知道妈妈老偷看我的日记,可我一直没有证据。”接着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他写了一篇日记:“妈妈,今天早上我看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这是为我累的呀!妈妈,您一定要爱护自己呀!为了表达我对您的爱,我把您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
当天晚上,妈妈又去“偷看”儿子的日记,非常感动。看到最后一句“我把您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她找了半天没看到白头发,以为是自己弄丢了,就从头上拔了一根白发,夹在儿子的日记本里。
第二天,儿子打开日记本,看到了白头发,就对妈妈说:“妈,您又偷看我的日记了!”
妈妈说:“我没看,那根白头发不是好好的在里面夹着吗!”
儿子笑了:“您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我根本就没搁白头发,那根白发是您搁的。”
我听了他的故事,觉得这男孩子很可爱,他的妈妈更可爱。但是,这些“可爱”的妈妈一旦是中学生的妈妈,就变成了“可恨”的妈妈了。
一位初中二年级女孩的妈妈向我诉苦说:“女儿上了初中,总是把自己的东西锁得严严的,钥匙藏在自己的兜里。一天晚上,我忽然发现,女儿把钥匙放在桌子上,我喜出望外,拿了钥匙准备去开女儿的柜子。他爸在旁边说,别这么干,让你闺女知道了,跟你没完。我想,算了,别招她了,就把钥匙放回了原处。没想到第二天,女儿醒了大叫起来:‘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我冷静地说:‘没看!’女儿警惕地说:‘别以为我不知道,我的钥匙上放了一根头发丝,怎么不见了?’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依然镇静地说:‘没看!’女儿自己打开柜子一看,里面的东西纹丝没动,大声说:‘对不起,冤枉你们了,你们是没看我的东西。告诉你们吧,我所有的东西上都有暗号!’”这位妈妈无奈而又伤心地说:“女儿把我们都当成特务了!”
我对她说:“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
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需要与人交往。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强烈需要有自己成长的空间,希望别人把他当作成人看待。如果这时老师和父母还把他当成孩子,就会引起他们的厌烦,产生对抗心理。要学会对孩子的引导。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处理儿子的异性交往问题就非常智慧。
这位父亲是河南某县教育局长,儿子是中学生。有一天,儿子跟父亲说,爸,本人看上一个女生,漂亮、智慧、好,我能跟她结婚吗?
父亲说:“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
儿子自豪地说:“她也看上我了。”
“那很好,你能被一个女生看中,说明你很了不起;你能看中一个女生,说明你的眼界开阔了,如果你将来想在县里发展,你就跟她继续交往下去;如果你想在市里发展,你将来就应该在市里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到省里发展,你应该到省里解决问题;如果你想到北京发展,你应该到北京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在世界发展,你应该出国解决这个问题。”
儿子听了说:“那我就等等再说吧。”
这位聪明的父亲用幽默的方式,给儿子一个重要的人生忠告。
与其把孩子封闭起来,控制他的交往,不如打开大门,让孩子在广泛交往中学会与人沟通。有的专家提出把“早恋”变成“早炼”,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就像大禹治水一样,“疏”比“堵”效果好。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孩子犯错误时,您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接受调查问卷的53%的父母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怎么搞的,又闯祸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父母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关键是评价标准有问题。他们常常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才;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结果却事与愿违。
有个小男孩曾经委屈地对我说:“我从来没当过干部,做梦都想当,好不容易捞个队长当,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回家跟我妈说:‘妈!我当上小队长了!’我妈不但没夸我,反而把嘴一撇,说:‘小队长有什么好吹的?这是中国最小的官儿了!我小时候当的是大队长!’可我妈不知道,我哪赶得上她呀,我能当上小队长有多不容易呀!我跟老师说了很多好话,作了很多保证,老师才让我当这个小队长,还是个副的,老师说,随时准备撤下去!本来想给我妈一个惊喜,没想到,我妈还是瞧不上我!”
一个刚上任的中队长对我说:“我当上中队长,心里特高兴,回家跟妈妈一说,我妈当时就问:‘大队委的候选人有你吗?您说,我妈多不知足!”
我对一个“三道杠”说:“你当上大队委了,你妈这回满意了吧?”谁知“三道杠”委屈地说:“我妈最关心的是:‘大队主席谁当?’”
你们看,这些妈妈真是太难为孩子了。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这就是今天孩子的悲哀呀!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有成就感。如果按照这种观点设想,学校里成功的学生只有两名:一个是大队主席,一个是学习尖子。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
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
外交部长李肇星一次作客一家网站,一个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
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我妈不这样认为!”
这个回答真棒!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我的一位女友,事业很成功,但对她上初中的儿子很不满意,说儿子简直就是个“魔王”。母子关系很紧张。一天,我去她家,单独见她的儿子,这个大男孩上小学时参加过我们组织的夏令营,很乐意跟我聊。
“我妈妈对别人客客气气,对我总是发脾气。每天我妈下班回来,我去开门,只是看她的脸拉得老长,我便立刻跑回自己的房间,把门关紧,省得挨骂。”
我对他说:“你妈也不容易,她在单位是领导,操心的事不少,回家又要做饭,照顾你,够累的了,爱发脾气可能是到了更年期。”
“更年期?”没等我说完,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话来,“自从我上学,我妈对我脾气就这么坏,更年期怎么这么长?你给我来个倒计时,更年期哪天结束,我好有个盼头。”
我笑得前仰后合。掉转了一个话题,说:“今天我有事想向你请教。”听到“请教”二字,他立刻把腰杆挺了起来,瞪大眼睛:“说吧!”样子很神气。
我对他说:“我想用‘知心姐姐’这个品牌办一个杂志,你觉的多大的开本比较好?怎样办让父母和孩子都爱看?”
他立刻提出3条建议:1,开本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不知心了;2,给父母写的文章,孩子看了特想拿给父母看;给孩子写的文章,父母看了特想拿去给孩子看,这就是“换位思考”;3,杂志要有品味,关键是办杂志的人要有品味。
孩子的想法太棒了!我立刻由衷地说:“太好了,我看你这个人就挺有品味!”他不客气地说:“算你说对了,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品味!”
半年后,我们的《知心姐姐》杂志创刊了,我采纳了他的意见。我从内心里感谢那个充满智慧的男孩!我对他的妈妈说:“依我判断,你儿子不是‘魔王’,而是天才!”
果然,几年后,我又见到重病痊愈的女友,“咱家那个‘魔王’怎么样了?”我开玩笑地问她。
“嘿,让你说对了!人家现在可出息了,去英国读书了,还是学生领袖呢!现在儿子跟我特‘铁’!”
(第一章已完。第二章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