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基督徒的回乡偶书

基督徒的回乡偶书

基督徒的回乡偶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基督徒的回乡偶书
原创 2016-01-22 李浦旻 回归圣经


基督徒的回乡偶书

本文作者:上海佘山教会李浦旻牧师

前言:时近春节,很多肢体忙着订票准备回家。求主保守一路平安。

每年临近春节,都有肢体来信问一些似乎是很简单的问题,如基督徒可以不可以送红包,放鞭炮,喝点啤酒,给祖先上香等。我愿意根据圣经分享一些原则。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回家过春节。民国以前的中国是宗法社会的结构,官府只管理到县一级,村镇之间都是乡绅族长在管理。换一句说,一个人他不是单个的人,是跟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官也不例外。所谓根在家乡。家乡不仅是个地理名词,也是一个心灵的港湾。常言道: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民间信仰除了佛道、儒教,就是各种民间宗教,其中包括了祖宗崇拜。所以,以前逢年过节给“老祖宗”上香磕头不仅仅是规矩,事实上是一种信仰。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在都市打工,定居。但春运的规模仍然是世界第一。为什么大家不怕辛苦,还是想回老家去过年呢。除了我国特有的城乡差别制度因素外,就是心灵港湾的问题了。人没有信仰,心里永远是孤独的。就算是在大都市买了房的也是如此,一年一次的家族大团聚,等于一次“心灵的洗礼”---寻根的洗礼。

我们虽不赞同,但可以理解,长达一年的辛苦、孤独、被排斥后,回家过年等于一种集体崇拜的宗教符号。从一个角度来看,似乎人生的目的就是为此,永远的家乡成为了信仰的符号。

 

我们基督徒在重生以后成为了新造的人,知道两个极其重要的事实:

1,我们的根是耶稣基督。本于他、依靠他,也要归于他。只要单单敬拜主耶稣基督;

2,我们的家乡在天上,就是主为我们所预备的天上永远的家乡。在地上我们是客旅寄居的。

知道以上两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真理决定我们的眼界,盼望,立场,原则和选择。



关于春节回家探亲,原是件美事,因为正好藉此机会传福音给我们的至亲、家眷、同学、邻舍。这也是神托付我们的福音禾场。一年一度的团聚,就是神赐给你的“布道会”。问题很多,无非是关于基督徒的立场与原则。如今我们不是在律法之下,乃是在恩典之下。

一,我们的立场永远是圣洁的立场(或称“分别为圣”的立场)。

因为我们既然被基督用宝血所赎买,就只能是单单属于主,连我们自己不能再自作主张。

起先,神拣选以色列人,称他们“归神做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如今我们因信成为了真以色列人,被神称为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这地位何等崇高。明白的人自然选择追求圣洁的生活。那么,关于是否可以抽烟、喝酒、打牌,上香,放鞭炮,就不再是问题了。根据圣经,聆听内住之圣灵的声音,自然会有答案。

如果还是不清楚,我愿意推荐一方法,就是做任何事前我们都应该也需要祷告。比如,是否可以搓小麻将,你吃不准,就可以尝试祷告,求主祝福这次“搓麻将运动”。如果你觉得没法开口祷告,那么,显然还是不要进行更合神心意。虽然不来钱的搓麻将不算明显犯罪。

 

二,我们的态度永远是仁爱的态度。这是出于我们的原则和选择。

世人不愿意信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没有怜恤的心肠,容易居高临下指责他们。这些责备虽然往往是对的,但却总是起不到好的效果。就是因为我们生命不成熟,喜欢责备罪(这是对的),却没有做到同时怜悯罪人(这绝对是不够的)、选择爱他们(这原是必须的)。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容易生气,喜欢责备,却很少为他们祷告。更没有注意聆听,没有尝试理解他们(我在此不是说尝试赞同他们)。当世人,特别是至亲,没有觉得我们发自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的时候,又怎么听得进去福音的信息呢?

固然,福音本是神的大能。但人的本分本是应当尽到的。真理乃是平衡的真理,全备的福音。举例,当长辈要求我们去给祖先上坟,烧香磕头时,如果我们能尝试理解他们的哀思,精神寄托之虚空,受欺骗之深,回应就不大会火药味十足。多祷告,求神赐我们智慧。



因为我们不但要有坚定的分别为圣的立场,也要有仁爱之心。让长辈能理解我们关心的是他们永远的益处。这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们的选择就是爱,包括忍耐与盼望。相信神会因着我们的祷告,尽自己的本分,来行奇妙的大事。

持守住以上两点,春节回家探亲就不再是件叫基督徒头疼的事。不管遇见什么难事,我们都明确自己的立场,选择爱的态度。圣灵会在人心里动工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