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福音究竟要怎么传

福音究竟要怎么传

福音究竟要怎么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isappinstalled=0#rd

福音究竟要怎么传

2015-10-16 陈小 铸剑为犁

福音究竟要怎么传
by   铸剑为犁原创

每位重生的基督徒都知道我们身上有个大使命,就是“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19-20)

相信每位基督徒在其一生中总有某些时刻有传福音的火热心,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颗火热的心会渐渐冷淡,直至最后传福音只是成为未能落地的口号。大家纠结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福音究竟怎么传?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传福音的能力

相信大家都知道“大使命”是基督给祂的所有门徒的。我们的神是负责任的神,祂给了我们使命后绝不会不闻不问,在赐下使命的同时祂就给了我们能够担当使命的能力,并且在我们实践使命的过程中祂一直与我们同在(太28:20),一直引领和赐下力量给我们。当我们同心合意传福音的时候,就是祂在我们心中动了善工,祂的信实必成全这工(参腓1:6)。

二、传福音的对象

大使命中提到的对象是“万民”,这个万民并不是指每一位人,一般认为这里的万民是指所有的民族,也就是说福音应当进入所有的民族当中,但并不是每位人都会得到福音,因为神只拣选了一部分人成为祂的百姓。这里就会遇到很重要的难题:我们是要向每一位人传福音吗?对我们所传过的福音对象要紧抓不放吗?

的确,我们当尽量向周围的人传福音,我们一开始也应该不加区分的向出现在你身边的人传福音。但在“广撒网”之后,我们就要学会分辨,有些是重点传扬对象,有些尝试几次之后当暂时搁置。正如保罗每到一处传福音,都先进入犹太会堂,当遭遇到犹太人的嫉妒、毁谤后,保罗就离开他们面向另外一个群体:外邦人(徒13:46,18:6)。问题是,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原则?

路加福音4章18-19节提到:“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

这是耶稣在旷野受试探之后回到拿撒勒会堂对自己将要开始的工作的宣告。在这个宣告中,我们看到耶稣工作对象有四类:贫穷的人、被虏的、瞎眼的、受压制的。当然这四类人不是指着物质角度讲的,是从灵里状况讲的,就是灵里饥渴的、生命被捆绑不能得释放的、心中的眼睛是瞎的、全人是在压制下没有真正得自由的。

这四类人当然包括了所有的人,我们查看四福音中对耶稣的传福音记载,就会发现,耶稣大都是在那些自觉贫穷的、被虏的、瞎眼的、受压制的人中传福音,相反对于自义的法利赛人,耶稣总是加以谴责。我们有理由相信耶稣的谴责也是为法利赛人好,但也不要忘记耶稣几乎不主动去找法利赛人,而是法利赛人听了耶稣对他人所讲的福音后来为难耶稣。

所以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也要注意,在“广撒网”之后,那些自觉贫穷的、被虏的、瞎眼的、受压制的人是我们当继续跟进的重点对象,而对于那些仍然自义的人,就暂时搁置吧。也许神未拣选他们,也许拣选的时候还没有到,也许神要差派其他人来收割。只是我们虽然把精力从这部分人身上转移开来,但也要对他们的灵魂仍然有负担,正如保罗对犹太同胞的负担: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9:2-3)。保罗甚至希望通过外邦人得到救恩,而能激动犹太人发愤(罗11:11)。

这里提到的福音对象的甄别,是一般原则,我们不能将其绝对化。如果你非常清楚神要你持续的为一位你身边自义的人传福音,你就要按照神要求你的去做。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行事首先要遵循的是一般原则,特殊情况一般也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情况下临到的。(如果我们去查看圣经中被神特别兴起的仆人,他们在被特别使用前也是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如基甸照常在酒榨里打麦子、大卫仍然牧羊、阿摩司修理桑树等等)

三、传福音的工场

在宣教历程中,福音工场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宣教士经常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个地方是神差我去的麦田吗?

路加福音10章1-11节记载的是耶稣打发门徒出去传福音时告诉他们当怎样行。在这几节的教导中,我们得到一个宣教原则去判断某地方是否为神给的工场,这个判断原则就是是否有“平安之子”。如果该地方有平安之子接待宣教士并且能够带领宣教士更多的接触该地区的人群,那么宣教士基本可以将此地定为神给自己的麦田。当然我们也不能将这个一般原则绝对化,也有特殊的例子,比如传福音的腓利在撒玛利亚被神带到旷野(徒8:26)。

马太福音23章34节:“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这里提到了另一个原则,就是在原有麦田工作时,若是遇到逼迫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我们一般相信在这段时间这地方不是作工场所,可以从这城逃到另一城重新开始福音工作。

以上的原则适用于宣教士。对于本城的基督徒,如果不是有极大的逼迫临到,一般不会轻易离开居住之地、工作之地。所以对于当地基督徒,传福音的麦场是简单的,就是你的亲人、朋友、所接触到的同事或者各种团队、班级的同学等等。

四、福音所含要素

1.传讲内容

我们所传扬的福音内容当然是永远不改变的,就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2:2),或者说是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徒8:12),是要向处于灭亡边缘的人宣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4:19)。

对于福音的内容,我们一定要把握的紧,不能够因为想要让人容易亲近,就放低了福音的标准或者隐藏了该有的教义。不能用花环去修饰、遮盖十字架讨厌的地方(加5:11)。诚如摩根所言:企图牺牲某项原则,指望以后有机会再重建此原则,这是永远行不通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福音的切人点。第一个要注意的是主次问题,切入点(或者说福音预工)一定只是一个引子,它的作用一定要服务于福音的传讲,有利于带出全备的福音。如果它喧宾夺主,甚至与福音主题相悖,那就不是引子(预工),而是另一个福音了,那是要受咒诅的(参林后11:4,加1:8)。

此外,对福音切入点要把握准。保罗在雅典宣教时引用“未识之神”为切入点(详见徒17:22-34),其重点是在“未识”,从下文保罗一直在介绍真神即可知(保罗从他们不认识神,引导他们去认识真神,认识才是真正的引子)。保罗并没有用任何言语去论证雅典人所拜的“未识之神”就是圣经里的耶和华上帝。他也没有用“未识之神”的“神”作为福音的切人点,如果其切入点重点是“未识之神”的“神”,那他在其它地方宣教就不用那么麻烦,也不用经历那么多苦难和排挤,可以直接用这个方法,因为在外邦异教国家,这点绝对是通用的。但保罗舍易取难,为的就是保证所传扬的基督和福音是唯一的,不以别神代替耶和华(诗16:4)。比如保罗在路司得传福音的时候,并没说宙斯或者希耳米就是他所传的“耶和华上帝”(详见徒14:8-20),反而去指责他们所信的是“虚妄”,要离弃并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徒14:16)。

2.神迹相随

“门徒出去,到处宣传福音。主和他们同工,用神迹随着,证实所传的道”(可16:20)。在教会初期,传福音历程中,经常会有神迹伴随着门徒,以此来证实他们所传的道。但随着圣经启示的完成,可见的物质神迹越来越少,明显的神迹在今天传福音过程中未必都有,但神迹的通用原则依然存在,就是让传扬对象经历神。经历神的大能、同在是一个人重生的必要条件。

3.决志受洗

一般情况下,只要福音对象听过真道,认同、佩服真道,并且亲自经历神,他们决志信靠基督是水到渠成的,接下来就要“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4.持续教导

带领一个人决志信靠基督并不是说传福音就此结束了,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20)。所以对初信的肢体,要花更多的心思去教导他们基督的吩咐,引导新生的他们去遵守,带领他们走上成圣的道路(辅导刚信主的人有时候要比传福音所花精力更多、更久)。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传扬福音涉及到全人的归正:传扬真理,是让人理性上接触真理,并且被无可辩驳的真理折服;紧接着是带领人经历神,让人从感情层面经历神而初尝天国的滋味(诗34:8);最后是奉主名邀请、鼓励人接受基督,这是意志层面。传福音,是理性、感情、意志三个方面综合运用的。

五、传福音的机会

传福音的机会是神所预备的,我们不能凭着自己瞎忙活,走在神所定的时候之前会浪费心思和精力,甚至会灰心;而错失神所给的机会,就会变成懒惰的仆人。可行的方法是,我们观察并记住所接触的人,在祷告中提到他们(只有你爱惜人的灵魂,定睛于福音事工,神才会把得救的人数交在你手里);然后求神赐下传福音的机会;并且我们要求神赐给我们一颗善于发现机会的眼睛,也要求神赐给我们智慧和见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顺服圣灵的带领,抓住机会,大胆传讲,同时不住的祷告要贯彻整个福音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福音是神的大能(罗1:16),从撒旦权下抢回灵魂并不是人能办到的,唯有神的灵在我们身上、用膏膏我们(路4:18),我们才能赢得这场战争。

六、一点提醒

回望今天的教会,由于特殊的环境,我们几乎放弃了在公共领域传福音。的确,环境受限,笔者以前也是受这个思维影响。在这之前,笔者的想法就是:不让我们出去传福音,那么我就把人叫到教堂里传。所以前面五年笔者所在的教会都是主动去周围村庄挨家挨户邀请人去教堂听福音。

今年,笔者有幸带领团契查《使徒行传》,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越发感到我们现在的亏欠,以前的思维需要归正。使徒们当时的环境比我们差多了,保罗几乎每到一城都会受到各种程度的逼迫,比如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受逼迫被赶出境外(徒13:50),在以哥念被人凌辱、用石头打(徒14:5),在路司得被打死拖到城外(14:19),在腓立比被棍打、两脚上了木狗下在监里(徒16:22-24)……

一城接着一城的逼迫并没有叫保罗放弃宣教,他乃是尽可能的在公众面前传扬福音。相比保罗,我们今天实在亏欠,我们还没开始迈开福音的步伐,就担心在高压的政策下受到迫害,我们心里的恐惧已经让我们止步不前。

作为公民,我们可能会去争取各样的权利,有些教会也以教会的名义去为教会、社会争取更多的权利,这些都值得肯定和支持。但至今笔者还没看到有哪个教会努力去争取在公共场合传福音的权利(但愿是我孤陋寡闻),这实在让人忧心,笔者认为传福音的权利才是教会要争取的首位权利。

但愿,但愿我们开始去争取这个权利,并努力践行“无论得时或是不得时,务要专心传道”的教导(提后4:2)。

七、后记

圣经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一些具体的传福音方法,只有基督明确的吩咐。这就提醒我们,重要的不是你寻找一套不变的方法,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传福音方式和管道。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践行大使命,有没有抢救灵魂的心志。当我们愿意把自己交给上帝使用,愿意成为福音使者,并且切实的迈开福音的步伐时,相信上帝会在你所处的那个历史时刻赐下智慧给你寻找到合适的途径。

深愿,今天大陆的基督徒能够继承宋尚节博士在神面前苦求神将更多灵魂交在他手里的心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