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平凡的传奇——我认识的三位美国二战老兵

平凡的传奇——我认识的三位美国二战老兵

平凡的传奇——我认识的三位美国二战老兵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A2MTMzMA==&mid=212364434&idx=1&sn=dd194aa569acc031625f7356cc442649&scene=1&srcid=0914bU44AEkIFiIFdAe61IhA&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境界》独立出品【人物】
文/赵征

24年里,我在不同场合邂逅三位美国二战老兵。曾在中国南部的飞虎队空军上尉Dick,海军航空兵中尉Gary,曾参与诺曼底登陆的美国空军82师的Clinton上士,他们仍奇迹般活在今天,命运将我的人生路径奇妙引入他们的生命领域,让我荣幸地看到三个传奇。

七十年前,有三个二十出头未经世事的美国小伙子,被二战打断了正常的人生轨迹,离开平静的家乡,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履行军人的职责。来自爱荷华州的飞虎队空军上尉Dick Leabo 在中国的南部,驾驶B-24轰炸机向日本军舰和海空军基地投掷炸弹;来自田纳西州的美国空军82师的Clinton Riddle上士在法国西部,乘着号称“帆布棺材”的滑翔机在诺曼底硬着陆,增援盟军的D-day登陆;来自密西西比州的海军航空兵中尉Gary Harthcock则驾驶着水上飞机在北美和南美的上空执行巡逻任务。

在众多的二战军人中,这三个人幸运地穿越了各种危险与不测,活着进入了和平年代,回到家乡,展开了不同的人生。走过大半个世纪后,当二战已经成为褪色的记忆,他们的战友大都已过世时,他们仍然奇迹般地活在今天,实在可以称作国宝级的人物。

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竟然有奇缘和这三位老先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相遇。我出生那年,二战已结束22年。二战离我的现实生活很远,只是在电影和小说里的遥远的情节。

谁知,随着年龄增长,二战和我却拉近了距离。从1990年到2014年这24年里,我在不同场合邂逅了这三位二战老兵。命运将我的人生路径奇妙地引入他们的生命的领域,让我荣幸地看到了三个传奇。他们虽然没有巴顿、麦克阿瑟的影响力,也没有电影《坚不可摧》(Unbroken)的主人公Louis Zamperini那么富有戏剧性。但他们的人生却从不同的角度带给我具体而深远的影响。

在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趁这三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还健在,谨以此文纪念,在他们即将远去的背影里留下一点感激的回音。

Gary Harthcock:不知道什么是忧虑
1990年6月的一天,我父亲在北京机场遇到了一对奇特的美国老夫妇。这两位老人都七十多岁了,精神和身体极佳。他们不象大多数老人那样呆在家里颐养天年,反而把美国的家卖了,要搬去蒙古国教英文、传福音。

这两位老人就是Gary和他的太太Evelyn。他们对我父亲特别友好,在短暂的候机时间里就跟他一见如故,时隔不久,我们就收到了他们从蒙古寄来的一本英文《圣经》和热情洋溢的信。一年后,他们来北京办事,特别邀请我去他们住的丽都饭店。记得那天,我非常紧张地敲响他们的房门,心里反复想着应该用什么礼节和英文和他们打招呼。

没想到,房门一开,还不等我说什么,高大的Gary和矮小的Evelyn就大呼小叫地欢迎我,好像见到久违的亲人。更不可思议的,他们竟然伸出双臂热烈拥抱我。说实话,我从小没有被任何人拥抱过,即便是亲人,更何况是无亲无故的人。当时心里就有一种奇妙的感受,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爱的温暖通过他们倾倒在我的心里。那天,他们请我吃饭,并且聊到他们信仰的耶稣基督。从此以后,我们经常书信来往。每次他们寄来的信都会夹着一些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卡片,照片,小礼物,或者他们用圣经内容编写的简易英文读物。后来,Gary寄来他的自传,我才更加了解他的奇特人生。

Gary于1919年 7月7日出生于田纳西州的Clarkdale。1941年,正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读农学专业的大二学生Gary 加入了美国海军航空兵第45巡逻中队,1943年晋升为中尉巡逻机指挥官,驾驶飞机在北美和南美上空执行巡逻任务。有一次,Gary在驾机执行任务的时候,遇到恶劣天气,浓云密布,能见度很低,迷失了方向。他一边绕圈飞行,一边向神祷告,求主为他在密布的云层里开一个窗口,让他可以看到地面的情况以便定位。不到两分钟,密布的云层中就开了一个洞,Gary向下一看,正是他要着陆的机场!

Gary从小就信主,对神有单纯的信心。他告诉我:不论做什么,他都相信有神的引导,有神的预备和供应。就像他小的时候当童子军,去野营拉练,因为前面有大人事先开辟道路,扎下营地,所以他们这些孩子一路上虽然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心里面都是踏实。凭着这样的信心,Gary活出来一个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精彩的人生。

Gary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不知道什么是忧虑。他总是面带微笑,话语柔和缓慢,整个人散发着慈爱、平安、与喜乐。只要有神的感动,无论去哪,他和Evelyn说走就走,没有一点挂虑。他们二人50多岁时去南美洲的安提瓜宣教10年。在60岁时又去西非的利比里亚的原始村落宣教4年。1990年,我与他们相识时,已经70多岁的他们在蒙古乌兰巴托向医生们教英语、传福音,带领几十位当地人信主,并且建立了蒙古第一所浸信会教会。在蒙古的第四年,Gary发生了心梗,他在香港得到及时的救治。时隔不久,医生又诊断出他有前列腺癌。他回到美国进行医治。1994年12月,我们去佛罗里达看望Gary和Evelyn时,Gary还在接受放疗。他看上去很虚弱,不能多说话。Evelyn照顾Gary虽然辛苦却非常平安。

让我们惊奇的是,来年2月,Gary刚刚结束治疗,他们二人就又启程去南美的圭亚那宣教了。 将近80岁,他们又去柬埔寨和泰国宣教,并利用假期去尼泊尔和西藏教英语、传福音。他们还认了一位藏族女大学生作义女,并带她信主。

2004年,我在北京再次和Gary和Evelyn短暂相聚。这时他们都已85岁了,仍然兴致勃勃地和我一同到处参观、参加聚会。他们当时住在清华大学的招待所。有一次,我和他们在招待所餐厅吃饭,旁边一个桌子上有一位来清华讲学的美国教授。Evelyn亲切地跟他打招呼,向他讲自己的见证、传福音,一点也不让人感到突兀。Gary则微笑着默默为他祷告。我在一旁观看,很受触动。他们就是这样随时随地传福音,不浪费一个机会。

Gary 让我看到一个真正信仰上帝的人是怎样活到老,爱到老。他和结缡七十载的妻子Evelyn虽然没有孩子,却演绎出了在爱中“一起慢慢变老”的真正的浪漫和美满的婚姻。当年Gary 患病时,Evelyn 倾注心力照顾他。现在,95岁的Evelyn得了老年痴呆症和中风,长期地住在泰国清迈的一家医院里,Gary也住在她的病房里,充满爱心地照顾守候她。走向今生的终点的二位老人,仍然通过电子邮件向很多亲友传递信、望、爱的正能量。

上个月Gary从清迈医院的病房发出的email充满了感恩。他感谢神听了大家的祷告,使Evelyn的身体和大脑功能不仅没有衰退,反而有了奇妙的改善。他说Evelyn 爱听赞美诗,喜欢听人和她交流。Gary每天在Evelyn醒着的时候,不断给Evelyn拥抱和亲吻,还给她写诗:

每个夜晚,当Evelyn用尽了她的祝福
新的祝福就会进入我们感恩的视野
在一个又一个幸福的日子里,
大家的祷告蒙主垂听
我们慈爱的神喜悦祂的孩子们的祷告

Dick A.Leabo:儿子20岁早逝的领悟

2002年的最后一天,密西根下着大雪,我的心也和窗外的天空一样阴沉。那时我在密西根大学读博士,已进入第三年。因为要照顾我们8岁的儿子和刚刚出生两个礼拜的女儿,我作博士研究的进程大大放慢了。想到导师们曾对我寄予的期望没能如期实现,再想到其他同学 (大都比我年轻十岁) 正在分秒必争地搞研究写论文,我心里更有一种 “沉舟侧畔千帆过”的紧迫和失落。

恰在此时,2002年的最后一批邮件寄到了。有一个大信封吸引了我的注意。发信人 Dick Leabo博士是密西根大学退休的教授。一年前我曾得到过他设立的一项博士生奖学金。在与他以前的一次的通信中知道他在二战期间曾经在陈纳德将军指挥的飞虎队服役,因此对他油生敬意。此时,我打开信封,里面是Leabo博士新近完成的自传。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三十几页长的小书。

Dick于1921年10月30日出生于爱荷华州的Alcott。1943年,他从空军轰炸机学校毕业,被编到一个B-24 轰炸机组, 他和另外九名机组成员驾驶一台崭新的B-24途经摩洛哥、突尼斯、埃及、伊朗、伊拉克、印度,到达飞虎队在中国昆明的呈贡基地,成为飞虎队的一员。

云南雨季的气候多变和喜马拉雅山的高度都给他们的飞行任务带来很大的风险。B-24飞机里装载的重达6千磅的炸弹和日军的猛烈炮火更是把他们暴露在极大的危险中。飞虎队的每个士兵的夹克里面都缝着一个方巾,上面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助”的字样,以备他们被击落时,可以被中国军民识别救助。

Dick的机组在香港、高雄、海南岛、菲利宾等水域多次执行低空轰炸日本舰队和基地的任务。日军的制空火力把他们的飞机打得千疮百孔。在一个晴朗的春天的清晨,Dick的机组刚刚投完炸弹准备返航,他们前方的另一架飞虎队的B-24轰炸机被日军炮火击中,瞬间爆炸,顿时成了一个火球。机上十个年轻的生命同时在那一瞬间结束了。Dick在自传中说:“每当想起那一团火球,即使是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仍会泪如泉涌,那是我的十个战友的生命啊!”

二战终于结束,经过将近两年的出生入死,Dick带着“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光荣回国。受益于美国政府颁布的二战退伍军人福利法案,他在爱荷华大学求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上学使他从战争和死亡的记忆中摆脱出来,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毕业后,他在几个著名大学里当教授,勤奋工作,著作等,而且找到了美丽的人生伴侣。然而,不幸的事情又一次临到他。他万万想不到独生子Tom 在年仅20岁时丧生于车祸。

Dick在自传的最后说:“失去Tom带给我的打击,比我在中国战场上失去战友更难让我承受。毕竟在战场上,死亡是预料中的。但在和平年代,特别是人还这么年轻,死亡是很难遇到的。我留给你的忠言是:珍惜你生命的每一个时刻,享受你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趁他们在你身边时,多给他们拥抱,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离开你。”

看完Dick 的自传,又到了给女儿喂奶、换尿布的时间。看着眼前的小生命,我心里对学业进展的焦虑完全消失了。在短短的时间里,我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我意识到生命和爱是人生当中最有价值的,作母亲比做学问更加重要。忽然间,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为孩子做的每件小事都显得珍贵而有意义了。

Clint Riddle:因战争坚定的呼召

2014年6月3日,我乘美联航的飞机从芝加哥前往巴黎。我的座位在经济舱比较靠后的一排。坐下没多久,就看见走廊里面来了一个瘦小的老先生。他带着一顶棒球帽,穿着一件带着徽记的短袖制服,足踏一双磨得得发亮的厚实的短腰皮靴。乍一看上去,好像一位清洁员。他步履很轻快,一点也不象老人。他的女儿陪伴他在我这一排坐下。

飞机还没起飞,广播里突然说,有一位当年参加过诺曼底战役的老兵在这架飞机里面,要去法国参加诺曼底登陆成功70周年庆典。乘客们都鼓掌致意。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广播里说的就是旁边这位老先生。接着,两位空姐过来了,向老先生问候。周围乘客都以敬佩的目光转过来看着他。我对他肃然起敬。空姐邀请老先生去坐前面的头等舱。岂料老先生谢绝了她们。他说:“你看,我这么小,坐在这里已经足够舒服了。七十年前我到法国是坐着帆布棺材(英国造的 Horsa 滑翔机)硬着陆(crush landing),这次是坐着波音飞机软着陆,已经是太奢华了。”

在飞行中,我注意到这位老人总是坐的笔直,精神很好。于是,我就和他搭讪聊天。他非常和蔼、健谈,记忆力惊人。他介绍自己名叫Clint Riddle,于1921年2月24日出生于田纳西州的 Loudon 县。他是一户农家的独子。家里种植玉米,放养牲畜。他从小多病,所以父母不让他做户外的农活,而是在家和妈妈做家务,他甚至还学会织毛衣。

他年少时信主,十五岁时感受到神的呼召让他做传道人。但是他一直没有把这个呼召认真对待。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应征进入空军82师第325滑翔机营。命运一下子把这个弱小的农家孩子投入了二战最惨烈的战场上。他的部队参加了北非战役,接着又参与了解放意大利拿波里的行动。然后,他的部队乘船到英国准备一次更大的行动 - 诺曼底登陆。

在1944年6月7日凌晨2点,Clint和他的三十位战友们在英国的基地起床,吃饭,然后登上一架英国制造的Horsa滑翔机。凌晨四点半,滑翔机被一架货机牵引着驶向诺曼底。他从飞机里看到月亮高悬天空,成百上千的舰船正从英吉利海峡驶向诺曼底。飞到一半的时候,货机出了故障,差一点使滑翔机掉到海里。幸好在关键的时刻,货机又恢复了正常。他们飞到诺曼底后,发现德国人在降落地点上布满了带有爆炸装置的桩子。所以他们只能在旁边树林里硬着陆。滑翔机落地后严重受损,断成几截。德国飞机立即向他们轰炸。

6月9日,Clint的部队和德军地面部队发生直接交锋。在这次战斗中这个100人的部队失去了19个生命。接着的三十多天里,Clint的部队向法国内陆挺进,解放了一个个村庄,也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员。然后,他们又被送回英国,准备进攻被德国占领的荷兰。

Clint清楚地记得在荷兰的战壕里,他在战斗的空余时间里读《圣经》新约并且向主祷告说:“主啊,如果你让我活着回家,我一定要做你让我做的事。”他说,主让他经历这次战争,似乎是让他彻底顺服主让他作传道人的旨意。Clint在荷兰战役之后又参加了二战期间美军损失最为惨重的Battle of theBulge。这次战役中美军损失了将近十万人。Clint觉得在枪林弹雨中,有一个无形的保护伞罩着他。有一次,他临时被抽调外出,而他所属的小分队就在他离队的时候中了德军埋伏,18人全都阵亡了。“我无法解释这一切。”他喃喃地说。

战后,Clint回到家乡,他谨守自己对上帝的许诺,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做了一名清贫的乡村牧师,在田纳西的乡村里传道牧养近六十年。

飞机到达巴黎机场,Clint的故事也讲完了。 经过八个小时的飞行,这位93岁的老人一点也不显疲劳。我要替他拿包,他也谢绝了,还轻快地蹦跳几下给我看。他自豪地告诉我说:“我已经用报废三个心脏起搏器了,它们加在一起都赛不过我的生命力”。他指着自己的制服和皮靴说:“看,我70年前的军服和军靴现在穿着还都这么合适”。 临别,Clint还给我看他纪念几年前回天家的妻子的诗。诗里说,“我不觉得你的生命已经完结,你的生命才真正开始。你在平安中休息,没有眼泪和伤痛。在那里有耶稣的同在,时间不再流逝”。

和这位充满活力和喜乐的老人告别后,我头脑里回荡着他一生的轨迹,不禁由衷赞美神带领那个农场里的瘦弱的小孩,经历二战战场上的死荫幽谷,使他成为与主同行、传道牧养六十年的乡村牧师。也感谢神让我有机会和他相遇,听他亲自讲述自己的经历,亲眼看见一个93岁高龄的老人仍然如此充满活力、盼望、和喜乐。我求神用感动这位老圣徒的灵加倍感动我们这些后来人,让我们也能为主一生打那美好的仗,直到我们的灵魂离开身体,向着永恒、向着耶稣起飞的那一天。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