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人的爱总有倒空那天 ——从高考后离婚潮谈起

人的爱总有倒空那天 ——从高考后离婚潮谈起

人的爱总有倒空那天 ——从高考后离婚潮谈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A2MTMzMA==&mid=211954378&idx=1&sn=f68397d4263a6fee8c602edc33b657a5&scene=0#rd

《境界》独立出品【医治爱的河流】

采访:《境界》有声版主持人 文君

嘉宾:卢红

文字整理:冯颖、羚子、NiC


我是一个单身妈妈,儿子16岁。很不幸我都没坚持到孩子高考完就离婚了。今天我来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是一个婚姻破碎的经历者。离婚最早是我先提的,那时我还不认识神,我觉得没有爱了,就不要勉强在一起,我要追求自己的快乐,但我现在知道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除了高考后离婚,还有别的选择么?


文君:最近新闻报道说,高考之后出现毕业生父母的离婚潮。这现象到底怎么发生的?这个离婚潮对孩子和父母会带来什么影响?今天来跟我们聊此话题的是卢红。


卢红:我其实是一个单身妈妈,儿子16岁。很不幸,我都没坚持到孩子高考完就离婚了。今天其实我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来的,更多是一个经历者,而且是在婚姻破碎的过程中认识了神,跟大家有一些分享。


文君:你有关注高考后的离婚潮吗?


卢红:当我在新闻、朋友圈看到,开始也惊讶,以前我没把高考和离婚联系起来。不过,也可以理解,父母隐藏婚姻的不幸,我们以为这样是对孩子好,但事实并非如此。

文君:那你认为他们应该更早离婚吗?


卢红:(笑)我特别想表达的是,第一,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挺钦佩这些父母。他们有牺牲精神,他们为着他们以为的对孩子的好,愿意牺牲自己。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有两点,第一点,你的这种忍受,隐藏自己真实的感情,假装一个虚假的关系真的对孩子好吗?这要划很大的问号。另外,我也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惜,其实他们也许可以不需要忍受这样婚姻的不幸,也许有别的方法可以改变甚至享受婚姻关系。比如接受信仰。

文君:什么叫不用忍受而是享受?你身边有这样的案例吗?


卢红:我认识一个刚受洗的基督徒。我去年底认识她,当时她还是慕道友,那时她跟先生的关系非常紧张,已想到离婚。我因为自己的经历,跟她有一些沟通、分享和探讨。今年三四月我们通了一次电话,他们的关系还是蛮紧张的。两天前她突然给我打电话,我们中间很长时间没联络,我问她现在婚姻状况怎样,因为我知道她今年三四月受洗了。她说真的是完全出乎意料,她跟先生的关系有了一个翻转。


我说怎么发生的?她说神透过一个人改变了她的想法,让她看到原来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原来她跟她先生的主要矛盾是,她不觉得她需要顺服她的先生。她觉得自己很委屈,为家庭做出很多牺牲,她本来很追求事业的,可为了家庭和孩子,放弃了事业,但她的先生不理解她。因她的先生并不认识神,他们中间有很多分歧,比如选择基督教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她觉得自己站在真理一边,有权决定这件事,但透过另一个人,她的想法改变了。


她说是一个名人,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出类拔萃的女人,是在先生的同学聚会上见到的,也是一位基督徒。那位太太说,我没有别的,就是顺服我的先生。她就突然觉得,一个名人,她居然说要完全顺服先生,我为什么不能顺服我的先生?


就是透过一个场合,一个情景,一个对话,就翻转了她的思想。过去她想,我为什么要顺服你?我是正确的,我站在真理这边,我干嘛要听你的,我也不比你差啊,我也为家庭做了很多贡献,你为什么不尊重我?现在她看到了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骄傲,内心的苦毒,看到了很多自己以前看不到的东西,她说我现在从心里愿意顺服我的先生。这么简单的一个内心转变,就让她的家庭变得融洽和谐。如果夫妻都是基督徒,婚姻是一个三角形的关系,神是我们的头,丈夫和妻子都顺服神,按照神对我们的要求做自己的,妻子顺服丈夫,丈夫像爱自己生命一样爱妻子,这就是一个和谐的关系。当然,这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那么容易。


没有爱了,就不要勉强在一起?


文君:有些朋友可能要问,我不是基督徒,当年我娶她、嫁他时也是因为爱,为什么非要在跟神的关系中才能解决问题呢?


卢红:因为有爱,所以结婚,但什么是爱?我不认识神时,我和前夫关系紧张时,我们其实很深的受了一本书的影响,这本书也是一个著名演员写的,有爱就在一起,没有爱我们为什么勉强在一起?当时,我俩都非常认同这观点。


可问题在哪里?到底什么是爱?在我认识神之前,我觉得爱就是感觉,跟你在一起,我舒服,开心,这不就是爱吗?信主之后,我慢慢意识到,爱不是感觉,爱是一个决定,在婚姻关系中,爱是一种委身。不是我今天觉得你好,就是爱,觉得你不好,就不是爱。婚姻不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那我永远是被动的。婚姻当中,说白了就是一个给予者,一个接受者。相对好一点的婚姻关系,给予和接受双方比较平衡。这就比较舒服,但这很难达到。大部分的婚姻都是一个给的多,一个接受的多。或说,从客观角度来看,从第三方来看,你给的跟他接受的比较平衡,但个体感受可能不是这样。我觉得信主之后,很大的改变是对爱的定义不一样了。

文君:你信主之后怎样体会到那个爱跟以前不一样?


卢红:我跟前夫在婚姻最终结束之前经历了很多年。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分居状态。后来我信主了,我挺想挽救的。最终还是没挽救回来。随着我越来越知道圣经中的教导是什么,最初我们之间争吵,我就想凭什么他这么对待我,内心有很多不服。争吵时,我觉得自己挺在理的。比如说他觉得我很能花钱,他觉得我虚荣。我觉得怎么看自己都不觉得自己虚荣,当时他说我虚荣,我就特别不服气,我就特别争这个,关系更恶化。


再后来,我认识神之后,神也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过去我认为是双方消费理念不同,可是他认为我虚荣,那我就约束一点自己,也没有什么。


文君:那你不会觉得自己的幸福感被破坏了吗?


卢红:在婚姻当中,你的幸福到底是求自己的益处,还是求对方的益处,让关系更融洽?以我现在对幸福的理解,我觉得婚姻融洽的幸福感远远大于你说我一定要买这个、我一定要消费带来的幸福感。我不知道实践起来如何,因为我现在是单身。但如果将来我有机会进入婚姻,我愿意为关系的和谐,双方的幸福牺牲我自己。其实都不叫牺牲,因为那个幸福远远大于那个我自己舒服了我自己爽了的幸福,也更有满足感。

文君:就是说,在信仰中,你不再坚持认为自己是绝对对的。即便不一定是我错,只是因为双方观念不一样,但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委身的关系中,所以我愿意在非原则的问题上顺服对方,保证双方和睦的关系。


卢红:没错。虽然我的婚姻最后没有复合,但有相当一段时间,我感受到神带给我的变化,最初我对他有怨恨、苦毒,后来我对他有怜悯,有理解。我最终同意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时,其实心理有一个变化,最初是不服气,觉得你没有我肯定过不好,但后来转变为会心疼他,我希望他好,希望他内心有平安,有幸福感。


如何处理69%分歧,决定婚姻幸福与否


文君:这些高考生在高考毕业后,他们的父母有一些觉得已经忍受这么多年了,可以追求自己的辛福了,可以放弃婚姻。但你的建议是:其实回到从前的岁月里,是有可能重新解决夫妻的问题的。


卢红:没错。首先我不认为这些父母在孩子高考成年后,他们已完成了养育的责任就可以不用为孩子的人生负责,就可以追求自己认为的幸福。我不排除有人因为这样的决定后半生就变得幸福,但从我的了解和观察,包括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我觉得这概率是很小的。


文君:为什么呢?有人说不要只结一次婚,好像经验越多幸福的概率越大。


卢红:我自己本身也有这样的经历,我前面讲过我和前夫开始闹分歧时,我们很认同一位知名女演员在自传中关于“不爱就放掉婚姻”的观点,这也是近一二十年来越来越流行的文化,那时候我觉得离婚我就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不用再忍受了。现在想想,那时自己真是太无知,太幼稚,太受世俗文化的影响。


我和前夫结束婚姻最早是我先提出来的,那时我还不认识神,我觉得和你在一起婚姻不幸福,我没有快乐,我要追求自己的快乐。我提出离婚后很快就后悔了,因为这不是一个成熟的决定,没有经过审慎的思考而做出的理智的决定,是一个情绪上的决定。没想过这个决定出来会有什么后果,只是觉得很痛快,很舒服,没有考虑我的决定会对配偶、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造成怎样的伤害。很快当我想到儿子时我开始反悔,但已经对丈夫有了很大的伤害。


后来我认识主了,我更知道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后来我离婚了,我才意识到,离婚后你未必幸福,你还是以前的你,你没有任何改变,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段婚姻就是适合的人呢?很多人认为离婚是因为性格不合,可是世界上有完全合适的人吗?没有。这也是我在后来几年的疗伤和被神治愈的过程中学到的。


以前我觉得好的婚姻是没有冲突的。我在婚姻挣扎的过程中,一个基督徒教授在婚姻辅导讲座中说“幸福的婚姻与不幸的婚姻,同样夫妻之间会有多达69%的分歧。”不是我之前想象的,好的婚姻、和谐的关系是没有冲突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真的震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会有这些天真的幻想。


文君:为什么他说了你就相信了呢?


卢红:我在自己的婚姻和对别人的婚姻观察中看到了这一点。我和前夫在大爆发之前是没有冲突的,但没有冲突不代表我们意见完全一致,而是把不同埋藏在心里。我们都不表达不同的意见,那就变成我们一直在积攒,在没积累到临界点之前是彼此在忍受。我们同时也不商量,比如我想买一个东西,他内心其实不同意,但他为了我高兴而且他能忍受我的消费他就不表达,而我会以为他100%同意,所以下一次我会提出更大的要求。可是人是有底线的,当他积累到不能忍受时就会爆发出来。所以当我听到专业老师的观点时我非常赞同,而且我现在也会和朋友有关婚姻交流时说“不怕有矛盾,可怕的是矛盾不暴露出来和用不恰当的方式解决矛盾。”这位教授在讲座里还说到“幸福与不幸福的婚姻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你如何处理这69%的分歧,这决定了婚姻幸福与不幸。”


文君:所以婚姻的艺术就是处理分歧的艺术。我为在婚姻里挣扎的朋友们提一个问题,发生分歧是不是妻子顺服就可以了?家里男的说行就行了吗?


卢红:我个人的理解,顺服不是我不发表我的意见,你说一就是一,你说二就是二。顺服是先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妻子也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共同讨论看哪一个是更好的方案?但先生是最终的决策人,这是上帝设立的家庭次序,和谁尊谁卑或地位高低无关。先生或许坚持自己的观点,妻子也依然认为自己的观点对,但神说先生是头,所以妻子要放下自己的观点,顺服先生的决定。也有一种可能是先生觉得妻子的观点不错,最终的决定是按照妻子的观点去做。还有一种可能是也许他们找到了第三种方法。顺服和三从四德是不一样的,后者是不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条件接受,妻子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表达,只是一个应声虫。顺服是有自己的表达,要发声,但最终的决定是先生做,先生的决定就是家庭的决定。这样,先生其实非常清楚太太的想法,太太也非常清楚先生的想法。最好的夫妻关系是彼此了解,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天能做成的。


你想让孩子成什么样,自己先成为那样


文君:这些高考生他们的父母如果离婚的话,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卢红:其实我觉得不是到孩子高考结束后父母的这个离婚动作才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影响早在离婚这个动作之前的若干年,当夫妻关系开始不和谐的时候,影响就已经存在并一直持续着了。


很多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血缘关系大于姻亲关系。但从我们做亲子教育的角度说,姻亲关系其实要高于血缘关系。就是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重要,比你和父母的关系重要,比任何一个关系都重要。

文君:这简直是很颠覆的观点。


卢红:对。夫妻关系中,每一个人都说我们爱孩子,但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很多人会有不同答案。我觉得,爱你的配偶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第一,高度亲密的婚姻关系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第二,我们做父母的其实在给孩子做一个未来婚姻的典范。他事业上的成功和将来家庭的幸福,你更看重哪个?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说我希望他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即孩子的心理健康。但孩子这方面的观念,或这方面的能力从哪来?是从父母来。你就是孩子的榜样。你的婚姻关系是什么,你孩子将来的婚姻关系就很可能是什么。


第三个原因,尤其对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变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但如果我们把亲子关系放在婚姻关系之上,比如下班回家路上,你心里内心真实的想法,你更想先见到家中的谁,孩子还是配偶?大部分人都说我想见到孩子。其实那时,你已经把孩子放在了中心位置。你在培养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和你想培养他成为的那个人是背道而驰的。


我自己以前就有这样的教训,我在家里要做饭时,我不会问先生想吃什么,会问孩子想吃什么。当我有一个家庭聚会,和孩子的学习班冲突时,我选择什么?大部分人会选择孩子重要,他不能耽误学习,我会舍弃跟我的父母聚会。

文君:不用你跟孩子说你最重要,他的经历就说明了他最重要。


卢红:孩子自然而然就觉得我的事情高于去见爷爷奶奶,高于爸爸妈妈有一个休息的时间;高于爸爸妈妈想吃什么想干什么。实际上我们就在培养一个自私的人,等到孩子长大一点,父母就开始指责了:那么自私啊!你怎么处处就想你自己! 其实这都是我们从小就把他养成了这样,小孩很无辜。

文君: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成为那样的人。


卢红:没错,你想让丈夫给你什么样的爱,你先成为那个给爱的人。现在大家特别矛盾的地方就是很多人非常抱怨,甚至像你说的苦毒,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不太容易想到其实自己就是一个问题。但是有一点,我也希望大家清楚,我们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说在婚姻的关系里当然最好的关系是我们做那个给予者。问题是,我们不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给予者。


如果你对另一半好一点,另一半又能给你反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希望的。另一方面我们常常拿一个杯子做比喻,杯子里装满了水就是我们可以倒得出来的爱。我一点点倒,忍耐力差一点的人很快就倒没了,就受不了,就离婚了,就对对方有很多不满。忍耐力强一点的人,他可能就在高考之后再离。他的爱是满满的一杯水,可总有倒空的那一天。但是我们要把那个杯子打破,变成一个爱的管道,让神的爱进来,然后我们才能给出去。


你自己没有改变,离婚有什么用?


文君:能否分享一个特别具体的例子?


卢红:我说在一个读书小组里一个后来信主的姐妹的分享。她分享说她自己的原生家庭非常有爱,她是带着满满的爱进入婚姻的,可是她的先生在一个破碎家庭长大,所以她说他最开始跟先生相处时,那时她还不信主,她有满满满的爱和无限的忍耐,她就包容她的先生,一直到她的婚姻到十几年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完全枯竭了。她从小到大在一个近乎完美的原生家庭积攒出来的所有正能量都在这婚姻里掏空了。


那时她特别纠结,她就想到离婚。可是她也是为了孩子,就一直忍受。一直到她信了神,然后她才知道,她就算带着再多的爱,如果没有基督的爱进来,她依然有倒干的那一天。只不过每个人倒干的时间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几天就倒干了,有些人可能十几年才倒干,但总有倒干的那一天,因为你没有爱再进来。所以,为什么每一个人要跟基督的爱连接起来,他是爱的源头,不断地有爱进来,我们才能不断给出去。


文君:听上去像是一个物理现象,空了进来,又流出去了。有时可能又像是化学反应,肯定在你心里发生了一些转化,使你看事情的角度发生了改变,你才可能会突破自己。你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经验?


卢红:我其实还在过程当中。我知道这是讨神喜悦的,所以这是我的一个决定。就比如说我刚才讲我曾经对我的前夫已开始有心疼了,有怜悯了,我觉得我的伤已被神医治好了,婚姻破裂的痛已经过去了。可是,一年多前,当我知道他又进入了一段新的婚姻,甚至他又马上要有一个新的孩子时,我就觉得我的恨全来了。


我觉得我们在竭力追求神的过程中真是没有止境的。当环境改变时,你发现苦毒又全都出来了。那时我有一次刚从国外回来,晚上本来就有时差睡不着觉,然后就开始翻来覆去琢磨这些事儿。心里就恨得不成,然后就起床翻圣经,也知道得爱仇敌,你爱不出来,你怎么可能爱得出来,恨都恨不过来呢。我把圣经翻到那一卷书那个章节,反复读,然后就祷告。就是神你帮我去爱,我爱不了。很坦白地讲,我到现在也不能完全爱,但我现在没有那么大的恨了。我觉得这真的就是一个过程,我到底是要听神的,还是我任由自己听撒旦的,任由我的恨和苦毒蔓延,靠我自己没办法做到不恨,但我可以做一个决定,好吧,神,你来帮我吧。我也学习怎样去依靠神。

文君:有人说时间能淡忘一切,这是一个解决方案。你同意么?


卢红: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真的可以因为时间而淡化,但反正我知道对我不行。我也知道有一个办法可行,就是我再找一份爱,转移我的情感。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祷告的结果,没有觉得要用这样的方法去淡化掉。

文君:你说的淡化也好,掩盖也好,但自己没有改变。


卢红:是。这不是真正的自我改变,只是让人有一种心理:当我过得好时,我就可以把很多事情淡化掉,因为你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就说你看,我没有你,我过得挺好的。那种怜悯和你真正在低处的怜悯,是不一样的,那种是一种俯视的怜悯。而且就算有一天你对付了自己的一些问题,神会再给你个高山。人的罪性就是不会因为神帮你去攻克一个高山后,你就学会完全顺服,你就会生出骄傲来,就会忘了神曾带给你什么,我也有切身体会。过程中挺辛苦的,有时想说,神我求你了,让我歇会儿。

文君:回到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孩子高考之后父母的离婚潮现象。其实离婚不是一个今天才发生的问题,之前已酝酿多年了。同时离婚也不是一个在当下解决问题的问题,会有命运中的高山,但认识神的人,这个命运中的高山艰难的攀爬的过程,有神的辅助;而同时这种帮助也是为了让我们走到一个更加突破自我的,更好的生活状态去。


卢红:没错,在过程中,你怎样去跟配偶从有很大的分歧,甚至有很多的恨,有很多看不顺眼,变成透过神的帮助,可以彼此扶持,变成一个和谐的关系。其实你不觉得这个过程是给孩子的一个美好见证吗?因为他将来进入婚姻时,他也会遇到婚姻的难处,他也有他的高山,你是想让他学习你放弃吗?或是忍受吗?带着内心的愤恨苦毒忍受吗?你一定不希望。

文君: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因为要做孩子日后婚姻的榜样,就给他营造一个假象。


卢红:营造不出来。你可以骗过任何人,但你骗不了你的孩子。我的经历告诉我在孩子面前越真实越好,不装,同时让孩子真切的看到信仰给你自己生命带来的改变与提升,这是最好的见证,也是你自己、家人、孩子和身边人最大的祝福了。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 newjingjie”,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