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仇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f0b1d70101ize1.html
临风看世界
世界上最有感染力,也最容易灌输的是什么,我认为那就是:仇恨。
许多人的事业建立在仇恨上,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建立在仇恨上。塔利班、基地组织、三K党,这些组织为什么无法被消灭?在任何权力争夺上,同仇敌忾抵抗外在敌人是凝聚内力的最佳途径。
这种情形对个人或许也不陌生。我们因为反对(而非拥护)某种理念或族群所产生的动力,往往是最理直气壮,也是最有力量的。不但如此,那些认为对方被仇恨充满的人,往往是自己仇恨的投射。
例如在硅谷,今年三月底,被董事会推选为Mozilla公司CEO的布兰登·艾克(Brendan Eich),结果被“拥同”的人揭发,他在加州2008年的支持了“八号提案”,并且私人捐助$1000美元,以支持该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公投。这个消息一曝光,立刻在网上引起巨大的风暴。这个本来完全是私人表达自己政治立场的举动,却被硅谷“拥同”群众认为是“不容忍”的表现,是反对自由权。不但如此,他这个私人选择还被解读为“充满仇恨”,成为一个道德问题。一位身为“同志”的硅谷CEO说:“在道德上,我们不能支持一个容许心怀仇恨的人据在高位的机构。”
结果,为了公司的前途,布兰登·艾克在做了11天CEO后被迫辞职。我不禁怀疑,到底谁在仇恨谁?
然而仇恨是没有专利,没有疆界,也不分党派和宗教,因为问题在人的本性。
美国近年来被人最诟病的,就是老弗雷德·菲尔普斯牧师(Fred Phelps, Sr.)。这位牧师在三月中以84岁的高龄去世,让全美国都舒了一口气。老菲尔普斯1955年在堪萨斯州成立了一个小教会(Westboro Baptist Church,人数大约70,以亲人为主)。这个“教会”多年来就是个散布仇恨的中心。
菲尔普斯牧师的“教会”第一次受到全国的注目是1998年,那就是马修·谢巴德(Matthew Shepard)被谋杀的案件。马修·谢巴德是个大学生,仅仅因为他是位同性恋者,被几个青年人非常残忍地虐待致死。这是个有历史性的案件,因着这个案子,美国开始对“仇恨罪”立法。
菲尔普斯牧师率领会众在马修·谢巴德的葬礼上,以及后来审判庭的外面举着牌子示威,反对同性恋者。牌子上写着:“马修·谢巴德在地狱中腐烂”、“上帝憎恨同性恋”。他并申请许可,要在谢巴德纪念碑上写:“马修·谢巴德于1998年10月12日进入地狱,由于他不听上帝的劝谕:‘男人不可以像和女人一样躺在男人身上,这是可憎的。’《利未记 18:22》”
菲尔普斯牧师和成员发表过很多仇恨的言论,包括针对天主教和犹太人,不过他们最热心杯葛的是同性恋。他们到各处同性恋者的葬礼上示威,特别是美国退伍军人的葬礼,因为美国政府容许同性恋者的存在。他们用的标语除了“上帝憎恨同性恋”以外,还有“上帝憎恨美国”、“美国死定了”、“感谢上帝、美国死了大兵”。为了阻止菲尔普斯牧师的会众在军人的葬礼上示威,奥巴马总统在2012年特别通过立法,隔离示威者,不能靠近葬礼。
老菲尔普斯仇恨的信息刺伤了许多人,更让许多人误解上帝。不但如此,他更伤害了自己的会友和自己家人。LifeWay公司负责研究部门的Ed Stetzer,他也是《今日基督教》编辑之一。他最近有机会访问菲尔普斯牧师13个孩子中的一个,马克。
马克在19岁那年(1973)就带着受创的心逃离了老菲尔普斯的家。他说父亲是个充满仇恨和暴力的人。父亲经常残暴地虐待妻子和孩子。这种记忆自幼铭刻在心,无法磨灭。当孩子们长大,老菲尔普斯再也无法找孩子出气的时候,他开始把仇恨和怒气向外发泄。
“从父亲所受到的教导和伤害让我极度恐惧,到了要瘫痪的地步。一直到了1983年,我才能再度想到上帝,再度参与一个教会。这个教会有批非常敬虔的信徒,我开始与他们一起查考圣经。我第一次打开自己的心门,学习上帝的道。”
“到了1988年,我才敢开始接受正式的心理治疗,企图克服在我父亲手下生活19年所带来的创伤和恐惧。1994年,我完成了治疗的课程。我选择重新受洗。我心里充满了喜乐,希望用洗礼来庆祝我的心声。过去这20年来,我的信心不断地成长,与上帝的关系也越来越近。”
当Stetzer问到他的亲人时,马克表示:“如果我得把我家庭的成员带上法庭,要向庭上证明他们是耶稣的跟随者,我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证据。”
他希望能够帮助家人看到自己的错误。但他知道,他的家人从小就受到错误的教导,从圣经里面看到的都是愤怒、暴力、和仇恨。他们因为在心理上受到长期的控制,外人很难理解他们心灵的扭曲。他认为,除非上帝的爱和医治的大能能够冲破根深蒂固的心防,否则在父亲的阴影下,他们的灵魂将永远被吞灭、丧失。
马克一方面为那些受到他父亲“教会”伤害的人感到难过,他同时也关心自己的家人。马克说:“我每天为我的家人祈祷,希望他们能够脱离心灵的捆索。”
我为马克的新生庆幸,让我们也为他的期望祷告。他所面临的是个艰巨的任务。他要跨越伤痕,跨越宗教和党派,帮助人真正认识上帝。
后记:本文已被《举目》网站天下事专栏采用,《脱离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