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5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23岁的杭州男生当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

23岁的杭州男生当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 ... /content_827452.htm
23岁的杭州男生当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
从小没上过幼儿园,小学、初中没有择校 不追求分数,是兴趣与自由发展让他茁壮成长
2012年6月20日   A14:A14-中国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

   
  
  
   
张维加:兴趣让我有了自控能力 资料图片



  据新华社杭州6月19日电

    正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23岁杭州男生张维加,近日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吸收为会士。张维加以兴趣为驱动、不追求分数、自由发展的成长轨迹引人思考。

兴趣:从小钟情地球物理学科

    张维加出生于杭州市一个普通人家,母亲是中学老师,父亲是电脑工程师。他没上过幼儿园,小学、初中也没有择校,就在镇上的普通公办学校就读。“从家里走过去就五分钟。”张维加母亲告诉记者,学校里也有由“尖子生”组成的“实验班”,但我们是普通人,读普通班就行了。

    受父亲影响,张维加逐渐显露出对地球物理学科的兴趣。初中时,他的床边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一天,他对母亲说:“妈妈,北极和南极是可以拼起来的。”“我开始不以为然,后来偶然看了电视上播的‘大陆漂移说’,从此我不敢随便否定他了。”母亲回忆说。

自学:上中学大部分课程免试

    2004年,张维加以全市第一名的中考成绩进入杭州第二中学就读。“开学不到一个月,张维加就来我办公室,问‘有些课我能不能不上?我已经自学过了。’”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说。叶翠微请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评估后,决定让张维加的大部分课程免试,也没有动员他参加任何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

    就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张维加在高二时写出了论文《寒武碰撞性大陆起源与生命进化的研究》。论文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前三名,他也因此获得保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资格。“一个不到15岁的孩子提交的论文,当时在浙江没有教授能在第一时间读懂。”叶翠微说。

    “我现在从事深空探测和月球探测方面的研究。”张维加18日晚在越洋电话中对记者说:“现在回想起来,很感谢中学给我提供的自由空间。”

    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说,“钱学森之问”是中国教育之痛,而张维加的成长轨迹是否能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思考,少谈一些分数、竞赛,多关注孩子的天性、兴趣。在教育中尊重孩子的选择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固定、提升,转化成志向,这样的教育才有希望。

    现在回想起来,很感谢中学给我提供的自由空间。思想是需要一个空间的。就像一株野草,如果植于野外,自然茁壮成长,如果置于盆内,或许就衰败了。有了兴趣,才有自控能力。

简介

    23岁杭州男生张维加,在北京大学读本科四年期间,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7篇,其中SCI与EI(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论文7篇。

    大学毕业后,他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直升入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又发表了3篇SCI期刊论文。

    近日,他被极富盛名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吸收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会士。

[链接]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这一疑问,被称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TOP

有些孩子就是有天分啊!非常人能比.

TOP

其实人活着就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标准活着,没有必要为了老师必须达到的标准而活。

前者活着是为了自己,很主动的活着。后者很被动的活着,没意思。.

TOP

回复 1楼落叶小唱 的帖子

好孩子生长在很幸运的家庭。.

TOP

这孩子碰到的学校老师也好.

TOP

回复 2楼sweetpurple 的帖子

http://www.edu24ol.com/web_news/html/2009-4/2009427175851218.html
中考状元张维加每天凌晨一点起床来源:每日商报 时间:2009-4-27 17:59:00 所属频道:中考  一张白白静静的脸,一双笑起来眯眯的眼睛,嘴角总挂着显而易见又似乎有意收敛的自信,大方中带点羞涩,这就是张维加,今年的中考状元。一个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努力得让人折服的男孩。

  就读于三墩中学的张维加今年中考得分541分,其中体育分29分,自然科学174、数学118、英语117、语文103,理科成绩优势明显。但这个男孩说自己平时最爱的是历史、军事和人物传记,小学二年级开始学看书,第一本看的就是《上下五千年》。

  他日夜颠倒

  每天放学回家,吃过晚饭大约17:30左右,张维加就上床睡觉了,凌晨1:00起床开始做作业,完成作业后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做做自己安排的习题。到7:00左右开始洗漱,吃早饭,然后上学。进入初二后张维加就一直保持着这种学习习惯,已经两年多。

  第一次这样做是爸爸的建议。张维加的爸爸在浙大下属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妈妈是位老师,两人对张维加的学习十分关注。好多次看到学习了一天的儿子在做作业时累得睡着了,于是爸爸对他说“不如睡够了再学习”。“累了一天,晚上做作业效率并不高,调整作息时间后,他也能保证了7个半小时的睡眠,睡够了再学,效果特别好。”看到儿子逐渐养成了凌晨学习的习惯,并越学越带劲,张爸爸至今对这个建议感到“骄傲”。

  他借书都用袋装

  “他借书从来都是一叠一叠地借,每次都要用很大一个袋子装。”学校图书管理员许定珍老师说,张维加爱看书、会看书在全校是出名的。原本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借书量是有规定,但张维加每次都觉得不够看,经常跑图书馆,后来图书馆的老师都暗地里给他开绿灯,不限制他借多少。张维加说他一般借两类书,一是学科辅导书,另一类就是自己爱看的历史书,三年下来,图书馆里这两类书他基本上都涉略过。

  家里也有三大柜的书,其中两个柜子都属于张维加,很多是竞赛用书、人物传记、历史资料和历史纪实文学。他说平时最爱做竞赛题,这样能够让他体会到挑战和战胜的愉悦;喜欢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他说自己欣赏曾国藩。

  他上课时手总是举着

  “他上课的时候手总是举着,老是爱提问题。有的老师都有点‘怕’这个孩子,生怕被他问住。”班主任张如艳老师说,张维加的妈妈甚至有一次要求自己的儿子不要老是举手,多把机会让给其他的同学。三墩中学副校长邵建洪说对这个学生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在大礼堂讲解中考政策,会议结束一个学生一直追了他两三百米,一直追到校门口,这个学生就是张维加。他一口气向校长提了很多问题。“这是个有问题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

  他说读书比较苦

  能成为2004年的中考状元,学校对张维加的评价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班主任的话说是她“三十年教学生涯中最用心、最努力的学生”。即便是他最薄弱的项目―――体育―――他也是认认真真地对待,一个人放了学留下练习是经常事。第一次参加身体素质测试的时候,全班只有他一个人在3月天穿上了运动短裤,“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原来是真的。

  当问这个中考状元:“你觉得学习苦吗?”他低下头停顿了足足近30秒,然后抬起脸,说了一句:“比较苦。”

  状元推荐“纠错本”

  复习资料捐每日商报“中考宝贝”

  当记者让张维加介绍一下学习经验时,他不假思索地说了“纠错本”,他说利用好纠错本能让学习事半功倍。

  有“纠错本”的学生不在少数,但张维加的纠错本很特别,是一张张白纸装订起来的,每张纸上都贴满了错题。原来他觉得再抄写一遍错题很浪费时间,就把错的题目直接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然后把订正写在旁边。“这样既能掌握错题,又不浪费时间,不时拿出来看看,复习一下更是受益匪浅。”

  末了,张维加将他的中考资料捐入每日商报“中考宝贝”库,他说希望帮助他成长的复习资料能在弟弟妹妹身上再发挥作用。.

TOP

回复 4楼rainbow123 的帖子

http://www.hangzhou.com.cn/20060801/ca1225707.htm
明天小小科学家昨评出 杭二中张维加名列其中
--------------------------------------------------------------------------------


2006年11月07日  04:41:15    杭州网  


昨夜新华社报道,由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共同举办的第六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评审结果6日在北京揭晓,三名创新少年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各奖5万元奖学金。其中一位是杭二中高三学生张维加。

张维加,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生,两年前杭州市的中考状元,快报曾经报道过。这几年,他在写一篇“谁都看不懂”的论文,题
目是《寒武碰撞性大陆起源与生命进化的研究》。这篇论文运用了大量数据和精密演算推理,被评委认定为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凭这篇论文,他获得了这个“明天小小科学家”的称号。

指导老师董亮说,这个学生就是搞研究的料,他的文章我看不懂,倒是他来教我,呵呵。论文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已经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化学知识甚至超越了大学研究生阶段,在我看来,博士论文也就这个水平。

昨晚电话采访正在北京的张维加

电话那头,张维加有问必答,毫不掩饰愉快的心情。今天在一个封闭的房间,有五位重量级的教授对我面试,他们有北大地球空间科学院的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院士、中国科协第一书记处书记邓楠……我有点紧张,但也管不了了,他们问什么,就答什么。

他们问了我什么?你一定都听不懂的。比如最近研究表明最早的古陆核出现的时间。呵呵,我当然答对了,23亿年前,这些老师夸我,很不错,很不错。

哦,对了,你能听懂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问我身体素质怎样,我答,很棒的。还有一个北大数学系的老师问我初中时的作息时间怎么那么奇怪(那时习惯睡一觉后凌晨起来再做功课),我真是吃惊啊,他怎么这么了解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说了句大脑能保持清醒。

两年了,搞这篇论文,辛苦说不上,只是一直郁闷没有遇到能读懂我的老师。直到今年北大地球物理系教授宁杰远在飞机上读到了我的文章,立刻跟我联系。他说他非常感兴趣我所研究的方向。他能告诉我我的论文欠缺在哪里。真是知音啊,太让我兴奋了。

二中读书蛮辛苦的,很多人是挤不出时间的,但是我可以,我有自己的方法。

朋友同事向我讨教教子方法

我不烦的 很愿意交流

张维加的爸爸是位普通的电脑公司职员,妈妈是位中学语文老师。昨天下午三点,爸爸就接到儿子从北京打来的报喜电话。老爸很高兴。昨天晚上他也接受了快报的采访。

浙江省去年这个奖项剃光头啊,我儿子今年评上了,还是一等奖中3个学生的第一名,现在北大、清华都来找他了。

哎,我们身边很多同事、朋友总会跟我打探培养孩子的独家方法,我不烦的,很愿意跟他们交流。现在很多家长动不动就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我是强烈反对,孩子就是这么被搞坏的。

儿子2岁的时候,我专门给他看历史地图,就像现在高中的历史地图。我按照图片给他讲一个个故事,比如原始人分布在哪些区域,他们怎么取火,孩子很有兴趣的。

到了小学二年级,他会自己捧着书看,那时候刹车已经刹不住了,小学四年级,什么中国通史、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他都看了。现在他会钻那些深奥的领域,跟小时候我的引路,多多少少总有关系的吧。.

TOP

回复 5楼大圣爷 的帖子

http://news.sina.com.cn/c/edu/2006-11-24/091510585593s.shtml

宽松教育造就“小小科学家” ——杭二中张维加同学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09:15 浙江在线

  由教育部、中国科协等举办的第六届“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评选结果近日在北京揭晓,3名少年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杭二中高三学生张维加名列其中。记者今天走访了张维加,发现在“小小科学家”背后,家长、学校针对孩子特点营造的宽松教育环境功不可没。

  张维加在450多位少年中脱颖而出,凭的是《寒武碰撞性大陆起源与生命进化的研究

》这样一篇跨越了生物、化学、物理等专业范围的论文。最终,他坐到了探月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对面,与他探讨起“二叠纪、三叠纪异常成因”这样的问题。

  “最难得的是创新”,指导老师董亮说,国内鲜有此方面研究,国外也不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深入研究到这程度实属不易。论文中涉及的物理、化学等科研专业知识已达到大学程度,足以说明张维加所下功夫之深。

  有趣的是,在化学等领域知识超前的张维加,其他兴趣爱好也不拉下。他喜欢历史,能一口气背出周朝至秦汉的历史大事;他爱吟诗作对,在省内教师节征文中一首《颂古风》获诗歌特别奖;他打羽毛球、下棋都有一手……“广泛的兴趣爱好能让你富有灵感和创造性。”张维加说。

  和这位天才少年相对应的,是张维加爸爸张云东独特的育子方法。从小到大,张云东没让孩子上过兴趣班、补习班。小学到初中一年级,父母从不催他做作业。宽松并不意味着不闻不问,张云东从小就给孩子讲历史故事。张维加爱作诗,用毛笔在家里的白墙上写诗,张云东任他写,不打不骂。到了小学高年级,张维加兴趣激发起来了,中国通史、古典名著全都自己看。

  张云东说:“让孩子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孩子是自由的小鸟,你不给他空间怎么行?”

  同样令人称道的是学校为这些“天才少年”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从高二起,杭二中让得过国家化学竞赛奖的张维加免修化学,指导老师还带着张维加去观摩浙江大学的博士答辩,让他从中受到启发。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高丽敏.

TOP

经常见有文章说,深夜是人体的“排毒期”,先不管这说法是否科学,但在初中长身体的时候,长期日夜颠倒,对身体的潜在损伤,他的父母估量过吗?.

TOP

新闻报导前后都不一致,没有意义.

TOP

呵呵.

TOP

会不会最后变成了英国的科学家?.

TOP

回复 2楼sweetpurple 的帖子

哈哈.

TOP

回复 6楼落叶小唱 的帖子

.

TOP

一点起床做作业,这个习惯比较吓人。.

TOP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这孩子的付出绝对是巨大的,并非像第一篇文章那样轻轻松松就获得的。当然他天赋肯定也好。钦佩!.

TOP

引用:
原帖由 三宝妈妈 于 2012-6-20 20:53 发表 \"\"
会不会最后变成了英国的科学家?
没啥不好, 因为科学的贡献是给全人类的。 我还想说别让这个孩子读中国的大学, 然后进入中国腐败的学术体系, 说不定多年后天才就被制度毁了。 而且, 在中国认真做学问对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要拒绝物质的诱惑很难的, 在国外至少可以过很不错的中产阶级生活。 中国的学者不从科研经费中捞点好处很难活得像样。.

TOP

回复 17楼rainbow123 的帖子

这类天才级的学生都是发达国家抢的人才,当然最后是为全人类做贡献。我们国家是落后国家,没有科研的氛围,只有。。。。。。.

TOP

是个有个性的孩子执着的孩子,走的又是大众认可的路,那么结局大家都开心。

想起同样杭二中出来的,某年某班的一位男同学,也是很有个性很执着,精读马恩毛选等,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虽然还是宽松的环境,但毕竟不可能有张维加这样的出路等着他,也就是平凡地考上大学,平凡地工作,生活罢了。但我个人以为,他和张维加,同样令我敬佩。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社会上坚持自己的人是否会多一些起来呢?

[ 本帖最后由 amie 于 2012-7-14 03:48 编辑 ].

TOP

又是一个博眼球的炒作

“大学毕业后,他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直升入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难道北京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办学设立的直通车博士课程?

英国皇家天文学学会的会员很难申请吗?只要是天文、地理学科方面的学生,或者仅仅是对天文地理有兴趣,它都鼓励申请。
http://www.ras.org.uk/membership
If you are a professional astronomer, geophysicist, or similar; a student studying these disciplines; or simply someone with a serious interest in them, we urge you to apply for membership of the RAS。

对学生的会员费开始只需要1英镑。
Subscriptions begin at as little as £1 for students.

作为天文地理专业的全日制或走读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很有希望申请成功。
Most successful applicants will come under one or more of these categories:
•Students enrolled on a full or part time undergraduate or post-graduate course related to astronomy or geophysics, which leads to a formal qualification..

TOP

引用:
原帖由 落叶小唱 于 2012-6-21 12:19 发表 \"\"
这类天才级的学生都是发达国家抢的人才,当然最后是为全人类做贡献。我们国家是落后国家,没有科研的氛围,只有。。。。。。
所以从毁灭天才和让天才被外国人用, 现阶段后一种选择可能是上策。.

TOP

回复 19楼amie 的帖子

你说的这个ZHH是什么时候毕业的?说不定和我认识的是同一个人。杭二中真的是个相当不错的学校。

[ 本帖最后由 llxiaobu 于 2012-6-21 19:42 编辑 ].

TOP

回复 20楼kaikaima 的帖子

厉害的.

TOP

回复 19楼amie 的帖子

精读毛选~~不知道上大学或工作之后有没有抛弃之.

TOP

回复 20楼kaikaima 的帖子

呵呵 ,只要进入牛津大学,都是人精。每年有这么多优秀学生申请,又有几个人能录取?.

TOP

回复 20楼kaikaima 的帖子

申请牛津、剑桥大学,国内只有最好的大学才有可能。当然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机会可能性大一点。.

TOP

牛津又不是第一次被中国媒体用来制造天才

引用:
原帖由 hmchm 于 2012-6-24 09:33 发表 \"\"
呵呵 ,只要进入牛津大学,都是人精。每年有这么多优秀学生申请,又有几个人能录取?
http://www.chinanews.com/2001-07-16/26/105716.html
中国天才少女震动牛津大学
--------------------------------------------------------------------------------
2001年07月16日 14:45
  刘兆福

  久负盛名的英国牛津大学是举世瞩目的国际超一流学府,建校800多年来,它培养出布莱尔等60多位各国政要精英和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0年6月28日,牛津大学颁发校长令,把博士学位和6万英镑的最高奖学金的殊荣授予中国女孩吴杨,以表彰她在数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11门功课全部名列第一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TOP

回复 22楼llxiaobu 的帖子

不知道他现在怎样

[ 本帖最后由 amie 于 2012-7-14 03:47 编辑 ].

TOP

回复 24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应该没有抛弃思考,他属于比较另类有想法也懂生活的同学。.

TOP

一点起床做作业?这个我不敢让我的孩子尝试,.

TOP

回复 28楼amie 的帖子

果然是他,他很好,活学活用.

TOP

回复 31楼llxiaobu 的帖子

那就好,说明有思想和能执着胜过成绩好。.

TOP

这孩子是爱因斯坦穿过来的......鉴定完毕!.

TOP

引用:
原帖由 rainbow123 于 2012-6-21 10:08 发表 \"\"

没啥不好, 因为科学的贡献是给全人类的。 我还想说别让这个孩子读中国的大学, 然后进入中国腐败的学术体系, 说不定多年后天才就被制度毁了。 而且, 在中国认真做学问对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要拒绝物质的诱惑 ...
我认识一个这样优秀的孩子,在国外读研究生。鉴于国内现状,父母让孩子在国外发展,可孩子有理想有抱负,希望能回来报效祖国。哎,现在这个难题交到我手里,我该怎么去说服,影响他?.

TOP

回复 34楼ql7788 的帖子

这个时候就是价值观的作用了。 就看孩子的价值观取向, 但是孩子是不可能从外面了解科研体制里面的腐败。 当年钱学森回国有一个原因是老婆是地下党的。当年还有许多类似钱学森格的人没有回来。这中间许多的人也有很多成就  孩子在西方留学没有能看到西方体制和价值观的优越性, 那可能孩子的留学只学到了技能, 没有了解文化。报效国家不一定是在国内工作。.

TOP

回复 35楼rainbow123 的帖子

能回来,父母一定是受益的。
除非一早跟了去。

我身边几个老人,子女国外的,都很清苦可怜的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