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6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已经在考虑留学的妈妈们,如果让你们重新选择,小学择校怎么选呢?

还有一个问题,身份对申请国际学校和国际部有妨碍吗?

[ 本帖最后由 jane2012 于 2012-4-20 16:2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jane2012 于 2012-4-9 11:07 发表 \"\"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还有1年才能拿到香港身份,这对申请国际学校和国际部有妨碍吗?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直接先转平和的国际部呢?至少可以基本满足你所希望的,少些应试,打好中文数学的基础,英语也不错,可以转国外高中没太大问题,而且还是在孩子喜欢的学校。.

TOP

建议考虑转国际学校/双语国际部
引用:
原帖由 jane2012 于 2012-4-9 10:15 发表 \"\"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9年级到美国读高中,现在要开始准备ssat,而平和的英文显然不够,这也是我们萌发转学的想法。而中考我们肯定不参加了。

现在想想,小四就应该变了。一想到这个,这两天突然开始着急上火,还请 ...
.

TOP

回复 230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这两天刚刚想到这个问题,莫名萌发这个念头。所以还没来得及咨询,其实也是可以考虑的。.

TOP

回复 232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因为孩子在平和待了一些日子,对于平和还是有点了解。

它的国际部英文肯定强一点,但是外教少一点。语文相对国内班而言,教材都差不多,就是简化版的教法,同时时间拉长,教学理念没啥区别。数学肯定简单些,就是全英文教学而已。我想相对国内班,除了英文,就是自由轻松些,这是我的猜想,需要我进一步了解。

至于体育,好像场地和设施都是共用的,问题应该和国内班差不多。我看到和平和一墙之隔的协和,一到下午后,小朋友就短裤短衫,又是踢球,又是其他体育项目。整个体育场地是平和的5-6倍,反差明显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4-9 11:52 发表 \"\"
平和的国际部很早就有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办得那么好,或者说没有象国内部那样趋之若鹜是有原因的,我说到这里可能又有妈妈不乐意了。
确实平和国际部让很多BBMM很失望..

TOP

回复 233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多谢啦!因为人在浦东,准备这一两周去看看中芯、协和,不知道浦东还有什么学校好考察的?

原来有几位上级的孩子在耀中国际,现在读大学了,好像不是很有出息,所以对耀中有点困惑。现在还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在耀中读小五(公司出钱的,不读白不读的),原来没想法,也没和朋友聊过,看来要聊了,就是他也刚去读不久,了解恐怕有限。不知有了解的吗?.

TOP

择校被家长讨论的比较多的考虑因素是今后考大学. 但作为家长可能要看得更远些.  考进大学仅仅是人生(独立)开始第一步,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如果有个孩子考进哈佛,家长一定会欢喜雀跃, 周围的人也一定羡慕无比, 一定会觉得教育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 但在哈佛,能听懂课的学生只占了30%.  如果主要是通过大量训练获得了很强的应试能力从而考进了名校, 即使进去也会读得非常累. 而且, 往往缺乏真正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也不太知道自己的真正志向.,  从而无法走得很远.  另外, 即使名校毕业, 如果缺乏实际能力, 工作事业也不会很成功.

所以个人认为在择校时不能只看到一些应试型学校在考大学时所取得的成绩, 但却忽略/低估了应试型教育对孩子长远发展的杀伤力..

TOP

回复 238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学校刚刚准备先考察一下。呵呵

说到中国文化,很认同你说的。只是在国内班念下来,发现最有用的就是把字认好了,其他好像没学会什么。最令人难以接受好像是语文教材,真的是好文章不选呀,好多都是说教的,看下来没多少中国文化的东西。现在呢,开始恐怖的段落总结、中心思想、阅读理解,好多语文卷子好像我做都不及格的,孩子居然能考好。呵呵.

TOP

回复 239楼jane2012 的帖子

如果考虑转学的话要开始行动了,很多学校新生面试已经进行1-2轮了.不知道插班生是什么情况..

TOP

回复 240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tommi妈妈说得有道理,即使升入名牌大学,孩子的人生路也只是走了一段而已,并不代表以后就一切顺利.

但是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大学,分数更直观一些,而其他能力,品格比较抽象,如何培养,培养的结果如何并不能量化..

TOP

赞同! 现在的语文教育机械训练的很多, 说教洗脑的东西也不少, 文化传承的东西说实话真没觉得怎么好.
引用:
原帖由 jane2012 于 2012-4-9 13:25 发表 \"\"
学校刚刚准备先考察一下。呵呵

说到中国文化,很认同你说的。只是在国内班念下来,发现最有用的就是把字认好了,其他好像没学会什么。最令人难以接受好像是语文教材,真的是好文章不选呀,好多都是说教的,看下来 ...
.

TOP

回复 240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是的呀,现在想想,原来为什么心情挺好的,现在突然焦虑了。就是看到小四后快到了小升初,应试教育味道越来越浓了。学校平常所尊崇的素质教育好像就是嘴里说说,实际上是靠边站了。.

TOP

回复 242楼loveruixi 的帖子

是呀,真是晕呀,我们夫妻昨天才谈到这问题,昨晚一想,都4月份了,好像小五转很紧张了,所以着急了,昨晚都没睡好,想想真不是负责任的BBMM呀!.

TOP

回复 244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哪所学校,有网址吗?不方便的话就短我吧,谢谢!.

TOP

回复 240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虽然很认可你的话,但是对于如何评价探索型的课程,轻松愉快的教育如何给到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这点上,其实是很困惑的。不可否认的是,应试型的教育给到了家长一个清晰的评价标准,让家长非常明了在目前这个节点上,孩子的学科水平。而素质教育的评估,是很难即时给到答案的。

家长们都知道,不能以单纯的进大学好坏来评价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但是除此之外,暂时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的好坏。对人的尊重,性格的阳光,勇敢自信的品质,积极探索以及创新的精神,这些往往是比较主观的认识,没有让焦虑的中国家长们认可的评价标准。那么,能否进入那些对全方面素质进行考核的国外名校(进入那些top美国名校对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也就成了中国家长有限选择下的无奈标准了。.

TOP

确实这样.标准测试分数, 名牌大学入取率什么的,很容易量化,对家长有直观的吸引力, 很容易就成为很多家长最关注,甚至是追求的目标.

而探索好奇心,创造力, 独立挑战性思维,语言-沟通, 人际-情绪, 性格, 团队, 动手应用, 道德的力量, 独特性等等很难度量. 但这些很难度量的东西,实实在在确确实实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起极大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

而这点在择校中似乎还没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
引用:
原帖由 loveruixi 于 2012-4-9 13:29 发表 \"\"
tommi妈妈说得有道理,即使升入名牌大学,孩子的人生路也只是走了一段而已,并不代表以后就一切顺利.

但是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大学,分数更直观一些,而其他能力,品格比较抽象,如何培养,培养的结果如何并不能量化.
.

TOP

回复 249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素质教育不容易评估和量化,是对的。

但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验,发现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和什么样的制度在一起。

比如说到“对人的尊重”,那就看和孩子相处的老师有吗?制度提倡吗?其他内容也一样。

工作中也一样,领导提倡什么,他自己执行吗?他的同事朋友家人执行吗?机构制度鼓励吗?

这是我们家的经验总结,让大家见笑了。.

TOP

那些'软能力'的培养虽然很难精确量化, 但从很多地方还是不难看到和判断的, 如教育的理念, 方法, 课程的安排与设计, 老师, 应试的程度, 学校的文化, 学生的行为,课外活动等等.

比如一个学校有大量考试,学校,老师, 同学,家长都是主要盯着学习成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准备应考. 学校和老师的好坏,学生的369等都是以此为主要标准. 课外活动, 兴趣爱好, 学校干部讲到底或多或少是为了能增加考上名牌大学的砝码. 这样的学校不用多看, 在'软能力'培养上一定好不了.

反之, 孩子回来主动告诉你到现在还没有拿到risk taking的奖励卡, 无论在家里还是外面都在提醒BBMM这废物应该收好re-cycle, re-use, 隔3差5的就看到学校又要到哪里去社会考察, 不少作业都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很多project都是open ended, 体育老师通知家长哪怕下雨都有可能要在户外运动, 那怕全班最差只要努力了, 与自己比进步了就会得到班级甚至年级的大奖...... 这样的学校, 相信也用不着多看便知其教育质量.

再举个似乎有点玄的例子,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只凭短短几分钟的观察, 基本就能很准确地区分出国际部和国内部的孩子.

.....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 家长其实只要静下心来, 问问到底什么才是对孩子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真正重要的. 或许看法就会不同.
引用:
原帖由 Derek妈妈 于 2012-4-9 13:43 发表 \"\"
虽然很认可你的话,但是对于如何评价探索型的课程,轻松愉快的教育如何给到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这点上,其实是很困惑的。不可否认的是,应试型的教育给到了家长一个清晰的评价标准,让家长非常明了在目前这个节点上,孩 ...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2-4-10 00:00 编辑 ].

TOP

是的. 对大部分工薪阶层. 国际学校/国际部的昂贵学费是必须要考虑的.

出去读中学更是如此. 前些天参加了一个海外留学(主要是中学)的研讨会. 中国目前送孩子出去读中学的人数以井喷的速度增长. 但海外好点私立学校的费用还是很辣手的.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4-10 10:05 发表 \"\"
这些都是事实。

只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很长,而国际班/国际部/国际学校好像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我们需要时间来考证这样的模式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可以肯定的说,国际部的教学形式一定比僵化的公立教学 ...
.

TOP

本来尘埃落定,选了一所国际部。但是最近又陆陆续续地听了很多,看了很多(唉,一群幼升小的妈妈们总是在一起聊,最终结果就是越聊想法越多,越聊越没主意。)

于是又开始困惑了。到底是选择国际部这样的体制外,还是选择英语加强版的相对愉快的体制内呢。

以前体制内学校,往往和相对填鸭的教学方式,以及老式传统的英语教学相联系。但是现在仔细一看,好像事情有些改变。不少学校已经开出一些课程,语文数学走中国大纲,英语用国外方式教授,加强英语阅读,写作,思维的培养,社科和科学也往往外教授课。而且这些学校了解家长的心理,弄了不少兴趣课和户外运动让孩子每天开开心心上学。最吸引中国家长的是,这些学校有学籍,可以随时转回体制内考试(当然知道有难度,但给家长一个盼头也不错)。

而我们一旦选择了国际部,就再不能转回了。

又要开始选择了,五月底前要做出最后决定。真头疼啊!.

TOP

回复 259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我觉得很简单,你要让他在国内念大学还是国外念大学

国内——〉体制内

国外——〉体制外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没有退路可走.

TOP

回复 259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这个体制内英语加强版和国际学校(国际部)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过学习习惯肯定是国内学校要好,包括考试习惯。就是说进国内学校要补英语,进国际学校要抓学习习惯。这两者看你擅长。因为都很难的。一个是英语脱节,一个是大环境使抓习惯很难。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1 16:3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itcmich 于 2012-5-11 16:15 发表 \"\"
我觉得很简单,你要让他在国内念大学还是国外念大学
国内——〉体制内
国外——〉体制外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没有退路可走
真是这么回事,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所谓2条腿走路只是听上去很美。.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1 16:37 发表 \"\"
这个体制内英语加强版和国际学校(国际部)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过学习习惯肯定是国内学校要好,包括考试习惯。就是说进国内学校要补英语,进国际学校要抓学习习惯。这两者看你擅长。因为都很难的。一个是英语脱节,一 ...
赞同应试是体制内好,不赞同学习习惯是体制内好。
绝大多数体制内学生是被‘习惯’,其实缺乏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缺乏批判性学习的能力。
到了主要靠自主学习为主时,体制内教育的弊端就会显现。.

TOP

谁能具体说说什么是学习习惯????按时做好作业???谢谢.

TOP

回复 260楼itcmich 的帖子

其实还不仅仅是读大学的问题。虽然大学是肯定出国的,但是大学以后呢?如果回国的话,是否一路体制外读上去会让他和中国整个脱节?

现在只是读了半年国际部,已经有这些现象出现:
- 说话经常夹英语词汇,因为他平时课程基本是英语。我现在正在教育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尽量根据对方的日常习惯用同一种语言,以免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 写字的时候 - 当然作为大班孩子,还写不了什么字。但是总有给图画备注,或者写些什么单词的时候,这时候已经习惯写英语的句子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自然会选择一个对其来说比较简单运用的写作语言,而英语字母比中文方块字要简单得多,26个字母会写了,Phonics学好了,自然而然地拼写英语了。这样的话,哪里来写中文的动力呢?
- 和社区和学校小朋友们玩的时候,有些小小地方会明显感觉到,国际部的同学们比较“缺心眼”。实话实说,我喜欢这样的“缺心眼”,孩子们都简单淳朴些。但是如果在中国工作的话,能总这么“缺心眼”吗?-- 做家长的这时候,是又喜欢又担忧。.

TOP

回复 264楼itcmich 的帖子

读国际部的这半年,我觉得做作业的习惯培养得不错。因为每天的作业不多,内容有趣,已经孩子养成每天回家以后先做作业再去玩的习惯,对学习也挺有兴趣。

但是就内容来说,确实对中国孩子会有些吃不饱,因为班上那些外国孩子的数学,语文,甚至英语(英语阅读和拼写,中国孩子都会课外补习)都比中国孩子弱。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指要提前预习,课后复习,做补习作业,这些大概在国际部是很难养成。因为低年级课程对中国孩子太简单了,根本没有动力。

就像不二说的,这样的基础学习,如果家长没有补充,会学的不够扎实。虽说长期来说,靠孩子兴趣去学习会更有效果,但是万一孩子一直没兴趣,那数理的基础怎么办?考国外大学的时候,学科成绩还是很重要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1 16:37 发表 \"\"
这个体制内英语加强版和国际学校(国际部)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过学习习惯肯定是国内学校要好,包括考试习惯。就是说进国内学校要补英语,进国际学校要抓学习习惯。这两者看你擅长。因为都很难的。一个是英语脱节,一 ...
我接触下来,有些英语加强班的英语还真不错。口语不说,至少写作和阅读不差。这也很正常,越是外国人多的国际部或者国际学校,对于学习抓的越松。而英语加强班里的家长们,都是中国的精英阶层,对孩子的教育都抓的很紧。浦东有个国际部,一个英语母语班,一个英语非母语班,结果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是后者比较高。论真正的口语能力,那肯定是前者优势,但英语考试涉及到阅读分析,拼写,和写作,在这些方面,非母语班的学生明显比较勤奋。

这才造成了我现在的困惑。进这些学校,同样可以学到很好的英语(比如上中星河湾,协和先锋班),周围的环境都是勤奋的中国孩子,家庭来自类似的背景,对教育都比较上心。这样会不会对孩子更合适呢?.

TOP

回复 267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又纠结了 ,前一阵子我为了中文和英文学习如何分配时间,中文学习时间不够等等也纠过一段时间。我也常常会担心你所担心的一些问题。
国内部肯定有应试的压力,同时学好三门主课,那么作业也少不了,再兼顾阅读,自己的兴趣,体育活动,时间肯定是满满当当的。
有时觉得是我们当家长的太贪心,想语数外门门都基础扎实,英文还能达到近母语的要求,这个任务其实对孩子来说真得很艰巨。既要基础牢,又要实用,还得作业少,不应试,对学校来说操作起来也是困难的。
每当我纠结的时候,平静下来问自己,倒底什么对孩子最重要。孩子是自己最了解,别人做什么只能参考。.

TOP

回复 265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我觉得缺心眼这个不用太担心,我有个同事9岁去美国,然后回来工作,对比中国人来说,是比较单纯和朴实,但也很努力和易于沟通,逢到有外国人的场合就相对吃得开,对比中国人来说,他那种自信和富足平和的心态很少有

有时候我觉得是中国的教育太过于注重竞争,抺杀了人性里闪光的东西

有些社会上会学到的东西,我倒希望晩一点学到,先用耐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TOP

回复 263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同意。我儿子现在比以前更爱学习了,主动学。虽然远远比不上国内部孩子们的“刻苦”,但是学习让他感觉兴趣盎然,就连对作业也不像以往那么讨厌了。以前是被要求学,现在是自己喜欢学。我不知道别人的孩子如何,我能确定的是,对我儿子,只有他喜欢的,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坚持下来。

另据老师反映,同是在国际部的课堂上,当授课形式被他所喜欢时,他的表现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异常活跃。而以前在体制内学校,他是上下课判若两人的,上课无精打采,下课异常活跃。.

TOP

回复 270楼远远娘 的帖子

国际部这些好的地方当然明白,这半年还是看到不少孩子在个性上的进步,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但是面临幼升小,实在是犹豫。对于学习习惯和数学都不担心,中国孩子对学习比较认真,而且国外的数学教材很好,比国内的数学教材更有广度。

担心的还是中文。孩子现在已经对中文的应用比较少了,有些话动不动用英语进行表达。英语的写作比中文接触的要早,英语可以写像模像样的稍微复杂的句子了,但是中文写字才刚刚开始。

孩子爸爸很担心,这样下去,中文还没有学好的情况下就进行大量的英语学习,会不会造成以后他再也学不好中文了?虽然国际部也有中文课,而且孩子肯定是在母语班,但是中文学习需要时间,国际部的孩子对于中文学习肯定花的时间不够。我们这些家长又是没习惯在家里补习的,那,中文可怎么办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itcmich 于 2012-5-12 06:59 发表 \"\"
我觉得缺心眼这个不用太担心,我有个同事9岁去美国,然后回来工作,对比中国人来说,是比较单纯和朴实,但也很努力和易于沟通,逢到有外国人的场合就相对吃得开,对比中国人来说,他那种自信和富足平和的心态很少有
...
很赞同。
所谓;缺心眼’并不是傻,也不是‘情商’低没有社交能力,只是更多了真诚和直率。 而这种品德无论是在那里,无论是国企外企都是很受欢迎的。而且越到高层,这越是一种力量.

TOP

回复 267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你说的是上中星河湾这种学校啊?我以为你说的是纯中国的学校。.

TOP

引用:
原帖由 Derek妈妈 于 2012-5-12 18:58 发表 \"\"
国际部这些好的地方当然明白,这半年还是看到不少孩子在个性上的进步,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但是面临幼升小,实在是犹豫。对于学习习惯和数学都不担心,中国孩子对学习比较认真,而且国外的数学教材很好,比国内的数学 ...
这个担心不无道理。中国人学好中文是最基本的,个人认为还是中文重要一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2-5-11 16:49 发表 \"\"


赞同应试是体制内好,不赞同学习习惯是体制内好。
绝大多数体制内学生是被‘习惯’,其实缺乏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缺乏批判性学习的能力。
到了主要靠自主学习为主时,体制内教育的弊端就会显现。
学习习惯其实是靠家长培养的。但是,家长培养的前提也和学校有关。如果学校里对作业的写字要求,格式,对订正,默写,等等都很重视的话,再配合家长的督促,小时候就能比较容易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体制内它有这个氛围,大家对待这些都是认真的。小时候可以说“被习惯”,但他们长大确实有很多人是自己要读书,好的体制内初中里还是要读书的孩子多。读书好两种情况,一种是凭天赋和兴趣,另一种就是凭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举最简单的例子,体制内比较严格的学校是不允许孩子在school days里面请假旅游的,而体制外往往是同意的。这就是习惯的一种。
体制外的小学生掉东西很多,lost and found经常有捡到的东西。但体制内孩子一个学校里那么多,反而这种情况要少。

我很清楚体制外的利弊(对中国孩子来说),越了解越麻烦。最后其实有一句我朋友的总结,孩子好到哪里都行。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2 20:1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2 20:13 发表 \"\"


学习习惯其实是靠家长培养的。但是,家长培养的前提也和学校有关。如果学校里对作业的写字要求,格式,对订正,默写,等等都很重视的话,再配合家长的督促,小时候就能比较容易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体制内 ...
说得非常有道理。体制内外各有利弊,个人觉的小学读体制内,中学可以转到体制外。体制外的学校还是比较松,而家长就会比较累了。我女儿很多朋友是这样的:体制内补英文很多,体制外补中文,数学,还有英文,当然这些孩子都是中国家庭的。实际上差不多。.

TOP

回复 266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按照我现在的理解,其实小学1-3年级放在体制内学校学习比较好,四年级转国际部。

原因:中文1-2年级主要认字,3年级写小篇中文作文,小孩中文底子打得好;否则在国际部,中文一般学不好。4年级后体制内中文教学基本应试无意义,需要转国际部全力攻英文,中文请老师外面教。.

TOP

我觉得在选校这个问题上,不管是多了解各类学校,还是多了解别的家长别的孩子的经验,最后都要回到一点上来: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但究竟怎样才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呢?这很难说,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孩子是怎样的特点,也不能确定他/她到底在哪种类型的学校里会成长得更好。所以选校这件事,的确会有运气的成分,这个运气,就是恰好选对了适合自己孩子气质类型的学校。换种方式说,是恰好蒙对了自己孩子的气质类型。.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2 20:13 发表 \"\"
学习习惯其实是靠家长培养的。但是,家长培养的前提也和学校有关。如果学校里对作业的写字要求,格式,对订正,默写,等等都很重视的话,再配合家长的督促,小时候就能比较容易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体制内 ...
您认为那些学习习惯培养进入大学/走上社会后是重要的?

在这些重要的学习习惯养成中,那些体制内的比体制外好?

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复习?不掉东西?不请假旅游? 上课必须坐端正?.....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2-5-13 09:54 编辑 ].

TOP

其实对孩子来说,不可能有完美的成长方案。成长路上总会碰到各种问题,过于顺利的成长对孩子未必就是好事,但也绝不能让孩子总在一个的确不适合他的环境里“磨炼”,因为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是很不成熟的,如果不能因材施教,把一块良才美玉粗暴地去敲打,恐怕最终变为废材。

所以选校问题我自己总结下来是:家长的期望是一回事,孩子的特质又是另一回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别的孩子能适应的,自己的孩子未必能适应,孩子能适应的也未必对他来说就是适合的,就是好的。当选择了一条道路时,有时很难判定如果选择另一条路孩子会有怎样不同的发展,而时空却只有一个,无法重头再来。但既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那么就看哪个方面你更看重,或者哪个负面因素你更想规避,两权相害取其轻也。.

TOP

引用:
原帖由 jane2012 于 2012-5-12 23:32 发表 \"\"
按照我现在的理解,其实小学1-3年级放在体制内学校学习比较好,四年级转国际部。

原因:中文1-2年级主要认字,3年级写小篇中文作文,小孩中文底子打得好;否则在国际部,中文一般学不好。4年级后体制内中文教学基 ...
纯国际学校, 中文将会是很大挑战. 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就出国读的更是如此. 哪怕是小4转, 这也同样会是问题. 对于任何语言而言, 要有真正好的功底,至少需要近10年的苦功. 反过来, 体制内转国际, 英语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赶上. 另外还存在是否能被录取的问题. 前不久和一个双语国际部负责招生的聊, 他们基本不再招体制内转的. 就目前形势看体制内要转国际可能会越来越难了.  

对于双语国际部, 中文基本不是问题.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2-5-13 01:32 编辑 ].

TOP

我们在体制外. 下面是我看到的
就我孩子的学校, 学习也不轻松. 只是与体制内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有较大差异, 少了很多机械练习的, 超纲的,以及应试的.
体制外有不少中国家长课外补语文和数学的, 但就比例而言是低于体制内名校的. 相反补习英语的比例较高.
体制外中国家长也有很少管孩子的,但平均而言可能比体制内家长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大.
引用:
原帖由 MARY宝贝 于 2012-5-12 22:42 发表 \"\"
说得非常有道理。体制内外各有利弊,个人觉的小学读体制内,中学可以转到体制外。体制外的学校还是比较松,而家长就会比较累了。我女儿很多朋友是这样的:体制内补英文很多,体制外补中文,数学,还有英文,当然 ...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2-5-13 09:54 编辑 ].

TOP

这次陪女儿去香港参加SAT开始,正好遇到STV新闻透视采访,我也谈了很多观点.如果把教育体制改革放大到社会转型,目前最明显的变化,是体制内高中,正在部分分离,特别是中外合作高中课程,分流部分优秀高中生源,申请美国,英联邦大学,其直接影响,就是改变未来经济和社会人才结构.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高中国际课程,能最大限度纠正和改变体制内教育弊端,淡化意识形态教育模式.

中国的社会转型,一直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教育改革和转型也不例外!这一波本科留学潮,和20年前的那一波研究生,博士生留学潮有着本质区别,从改变经济背景,到改变社会人才形态结构,富裕起来的中产阶层,通过自由选择孩子教育,这一阶层因为国内外经济水平线相同,已经消除单纯以改变经济命运和转变身份为留学目的的初级留学思维,进化成和整个社会转型联系在一起的时代特征!在和很多留学家长讨论未来孩子留学后去留问题,我的观点是,绝大多数孩子,肯定会回国,参与社会转型这一时代挑战.

因为国际合作课程的开设,改变中国体制内外语教育的弊端,无论思维能力,交流能力,沟通和阅读能力,都上一台阶,同时本科专业选择,跳出理工科,向人文类专业延伸,所谓全方位渗透.在留学群体中,在美国读高中群体,在国内国际合作高中群体,还有部分去国外交换生群体,,再加上体制内留学群体,组成庞大的新一代本科留学群体,他们和十年前那波因为高考失利,或者纯粹为躲避高考,去英联邦读高中,大学,又不同,优秀申请群体越来越多,正在改变和提升申请等级.

在国家人才结构调整和转型中,体制内本土大学和国外大学培养人才,齐头并进,高端优秀人才占有率逐渐形成6:4开,那么,按照群体性结构分配,国外优秀人才回来参与人才结构调整转型,竞争压力,相对来说,更小,更具有多元选择优势.同时父母,亲属,同学,校友等资源共享,提供更多社会资源!这些先天选择优势,有助于回国留学群体,更好发挥择业和创新优势!

因此,如果国家社会转型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这波留学潮流,后发制人,势必跟上大时代转型背景!当观察者,看到那么多优秀高中学生,加入申请国外大学,在香港SAT考场,看到那种震撼场面,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自信,自生拼搏精神,走进考场,四年后,六年后,十年后再汇聚成一股回国流潮,他们是改变中国的主要群体之一!.

TOP

回复 265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担心孩子“缺心眼”这个问题最终在于: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

中国目前的商业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伦理道德缺失的问题。三周前在浦东星河湾参加了大前研一的未来趋势上海论坛,下午有一场王利芬(如不了解的话google一下便知)主持的圆桌对话。对话中谈到中国的商业大环境、政府政策等,政府官员和媒体界、民间商界的观点是很相左的,而王利芬不愧是主持过焦点访谈、对话等栏目的犀利的女主持,问题尖锐入骨并且锲而不舍,因此交锋精彩。有趣的是,台上在讲中国的商业,我在台下边听边想的却是中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今天中国商业界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价值观的变形。更有趣的是,王利芬也是一个妈妈,对话临近结束时,王利芬把问题同样归结为中国的教育。

教育当然不是全部的罪魁祸首,但不可否认占了极大因素,这个教育自然包括家庭、学校及整个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我们的教育究竟要我们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自己又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究竟是让孩子“适应”社会更好,还是让孩子有更独立的见解、有选择不接受社会中不合理部分的权利并具备这样的能力更好?很多家长抱着要孩子适应中国现实社会的观点,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可能会无法与之抗衡,因为抗衡意味着需要更强大的能力,或者担心孩子会失败,但随波逐流就相对容易多了。个人认为,随波逐流和抗衡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抗衡也不是单纯地对抗,能力强大的,往往是另辟蹊径或者独树一帜。如楼上tommi妈妈所说,“越到高层,这越是一种力量”,“‘缺心眼’不是情商低没有社交能力”。

[ 本帖最后由 远远娘 于 2012-5-13 11:17 编辑 ].

TOP

回复 281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除了1、2所学校外,其他学校如果内部转还是很容易的。

想说一下,1-3年级在国内部,其实英文还是要加强的,通常这样的学校,小四转时,英文也就比国际部低一年的水平,要赶还是容易的。但中文反过来就相对难点,特别是2000多汉字的识读。.

TOP

引用:
原帖由 F爸爸 于 2012-5-13 04:34 发表 \"\"
这次陪女儿去香港参加SAT开始,正好遇到STV新闻透视采访,我也谈了很多观点.如果把教育体制改革放大到社会转型,目前最明显的变化,是体制内高中,正在部分分离,特别是中外合作高中课程,分流部分优秀高中生源,申请美国,英 ...
希望是如此。

我觉着现在的年轻人和将来的年轻人,实力最弱的一批可能就是80后了。从90后开始,个人实力将比以往时代的人都强。.

TOP

引用:
原帖由 远远娘 于 2012-5-13 00:31 发表 \"\"
其实对孩子来说,不可能有完美的成长方案。成长路上总会碰到各种问题,过于顺利的成长对孩子未必就是好事,但也绝不能让孩子总在一个的确不适合他的环境里“磨炼”,因为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是很不成熟的,如果不 ...
说得太好了!.

TOP

回复 279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不。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自己学习的习惯。虽然这也是国外教育的一个方向,但在具体落实的情况中千差万别,很多孩子就一直那么懒洋洋地下去了。当然如果是外国人,他不在乎,他有另外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只要开心就好。为什么华人在国外也是拼命补课?就是因为做不到如此心态。我问过一个高管老外将来想让孩子干什么?他的回答是除了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其他随便。而且他确实这样做,因为他的孩子数学已经差到极点了,从来没见过他们夫妻有一丝一毫地担心。所以我说很多情况是有条件的,是对中国孩子来说。
按时交作业是一种习惯,因为这是学生的责任,到工作中他也会按时完成工作。
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
坐得端正不端正,问题不大。歪七竖八是国际学校的常态,不代表孩子不听。但太过头,老师还是会管的,好的老师是要求孩子必须集中思想,眼睛看这老师。
学习时旅游,取决于家长。学校尽管让你走了,孩子的出勤率被记录了。本来我也认为中国学校小题大作,就差一两天没有关系,现在感到这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因为这一两天的知识没学到,是因为一种管理,松散的习惯。其实国外学校也不希望学生出勤率低,而这个学生如果经常请假,等拿report的时候,report不好,和老师无关,就怪出勤率。
国外是等待孩子成长,国内是逼着孩子成长。我觉得最好的,也就是我们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成长,当然这要耐心,不能浮躁,还是方法要注意。等待其实不适合每个孩子,有些人到30多岁才明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