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3个人次参与评价】

许锡良:幼儿读经有什么危害?

引用:
原帖由 franco 于 2011-12-6 23:57 发表 \"\"
一个四条腿的木头凳子,在木匠看来,他就是一个木头组成的凳子,提供人们坐的工具。但是,鲁迅先生又说了,某些人看到凳子的腿,会联想到女人的腿,进而联想到其他的东西。所以,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从中看到的东西是大不相同的。因为,不同的人的心——不一样。
俺承认俺从“四十五斤”中看到了许多“女人的腿”。
你真厉害,怎么联想到我联想到女人的腿的?.

TOP

回复 154楼franco 的帖子

你说的对, "也许"这是个方法, 但你拿自己的孩子当实验室的小白鼠吗?.

TOP

回复 138楼hxy007 的帖子

虽然我没读过"孝经", 但我觉得中国文化里最糟粕的就是愚忠和愚孝了. 到了现在社会, 这两个品质还在为大众所津津乐道, 真是悲哀..

TOP

回复 138楼hxy007 的帖子

呵呵,有点意思!我确实对经典不了解,正是因为不了解,而我又是实实在在生活在一个儒家文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国度,很多方面这一思想是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里、日常行为里而不能理性地去认识它的,所以,才感觉更需要去读、去了解。读了<<论语>>,并不是说我就会全盘接受它的思想,就会按照它所定义的行为规范去做,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际上,读了<<论语>>与没读之前的我相比,感觉对我们整个社会的理解有了更高的层面。说到这,顺便请教007一个问题:如果用一个词表达儒家的核心思想,您觉得哪个词最好?

另外,归纳了一下大家的回复,似乎:支持者多半是正面、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的;反对者多半是从消极面去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本身就是角度不同、理解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正是因为这种内涵、外延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是无法用自然学科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对错的评判。而从我的导师、水之形老师这些小时候读过这些经典的现代人样例来说,并没有见到他们迂腐、愚忠、愚孝,而是时时刻刻能感受到他们闪烁的思想、流溢的文彩。就拿胡适本人来说,虽然他提倡白话文,实际上恰恰是国学经典成就了他:他5岁启蒙,读了9年私塾。可见他读私塾从5岁幼儿园的年龄读到14~15岁初中快毕业的年龄。也应是这一段时间打下的基础,他才能在19~20岁以文章满分的成绩考取官费赴美留学。我对孩子的期望(我相信很多家长也是一样),就是走象我导师、胡适这样的受教育之路:有母国文化之根,又有出国留学的经历。

作为信息爆炸的时代,根本不用担心孩子读了《论语》等经典之后,他的思想就仅仅停留在这些经典之中。但作为思维的母语和文化的母国,暂且不论好坏,实际上只能选择这些经典以培养他的思想和文化之根,否则,容易出现的恰恰是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缺乏文化内核的技匠性人才,我自己及我周围绝大多数,我个人感觉都是属于这种类型。

本来不想再关于这个帖子发言,因为不想卷入对错的争辩争论,这不是简单的对错所能评判的。也觉得花时间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实际上并不值当。另外,我是Hansson爸,只是借用了Hansson妈的地盘(或称马甲?)发了贴。

[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9 10:41 编辑 ].

TOP

回复 143楼hxy007 的帖子

呵呵!您满自信的,您能肯定韩大师就是您理解的意思?
我觉得您是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考虑社会学问题。文字和音乐等语言本来就不可能像数学语言那样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也因为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决定阅读者的理解不可能百分百就是作者的意思,我认为不仅中文是这样,英语及其它文字也应是这样的。

[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9 10:37 编辑 ].

TOP

回复 1楼慢吞吞 的帖子

《而一个儿童丧失这些最宝贵的学习品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儿童诵读这些难懂的儒家经书,因为那里全是现成的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不需要探索,更不允许有所批判与质疑,经过几年诵读,儿童的心智的成长就停止了。》


这段论述的真正意义,是道出了少儿面对的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悲剧根源:

这个许姓教育专家,预设了“诵读”会丧失“最宝贵的学习品质”前提、“儒家经书****全是现成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问题,不需要探索,更不******”的推论,得出了“诵读”以后“心智成长停止”的结论。

此君的思维方式,和文革时大辩论的风格如出一辙,先假定对方是坏人,接下来讨论可以判几年。

诵读只是学习方法之一,甚至可以只看作训练方法之一,只要父母自己不过火不极端,对孩子而言,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没什么结果。

非儒家经典诵读的学习方法,父母用过火、用绝对了,一样可以毁孩子。

这个姓许的,大约自幼学习的是红小兵教育,所以思维写作一如红小兵,反观WW上的家长,虽多半从小喊着咸豆腐浆诵读着小红书长大,也极少有文革遗风者,难道儒家经典比红宝书祸害更甚?红宝书里倒是“全是现成的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不需要探索,更不允许有所批判与质疑”。

再回到现实教育,这里的家长、孩子,一代代受着的教育都没把咱们祸害傻掉,读点故纸就会让儿童心智停止?.

TOP

回复 160楼magvalley 的帖子

批驳得到位、有力道!也学习了。赞一个!

[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9 10:48 编辑 ].

TOP

回复 160楼magvalley 的帖子

小马哥,才看到这篇精彩反驳帖子。献花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9 10:14 发表 \"\"
呵呵!您满自信的,您能肯定韩大师就是您理解的意思?
对呀!韩大师的意思,我是猜的。如果你认为我猜错了,那么请你告诉我,他的意思是什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12-9 13:19 发表 \"\"
小马哥,才看到这篇精彩反驳帖子。献花了
呵呵,你不是不辩了么?怎么又来了?.

TOP

回复 165楼hxy007 的帖子

小马哥是我大哥,要捧场的。再说我辩了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9 10:14 发表 \"\"
文字和音乐等语言本来就不可能像数学语言那样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也因为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决定阅读者的理解不可能百分百就是作者的意思,我认为不仅中文是这样,英语及其它文字也应是这样的。
  按照你上述逻辑,你是不可能理解我在143楼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既然如此,你凭什么怀疑我没有理解和表达韩大师的意思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12-9 14:02 发表 \"\"
小马哥是我大哥,要捧场的。再说我辩了吗?
那倒是,个人感觉你很少辩论,经常布道,经常投票。.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12-9 14:02 发表 \"\"
小马哥是我大哥,要捧场的。再说我辩了吗?
  人家是大哥,你就捧场;我是小弟,你就不理?
  再说了,大哥说的就全对?
  既然如此忌讳红卫兵那套戴帽子打棍子的诛心术,自己就更应该保持警惕,千万不能在给别人戴“红卫兵”帽子的时候,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红小兵”。.

TOP

回复 169楼hxy007 的帖子

大哥说的都是对的,长幼有序,侬懂的,以后不要来找我麻烦,小弟.

TOP

引用:
原帖由 magvalley 于 2011-12-9 10:29 发表 \"\"
《而一个儿童丧失这些最宝贵的学习品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儿童诵读这些难懂的儒家经书,因为那里全是现成的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不需要探索,更不允许有所批判与质疑,经过几年诵读,儿童的心智的成 ...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1-12-9 12:55 发表 \"\"
诵读只是学习方法之一,甚至可以只看作训练方法之一,只要父母自己不过火不极端,对孩子而言,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没什么结果。

——————————————————————————————————
确实如此。 ...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5 编辑 ].

TOP

回复 160楼magvalley 的帖子

你觉得我们现实的教育没把我们孩子祸害傻掉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9 10:02 发表 \"\"
呵呵,有点意思!我确实对经典不了解,正是因为不了解,而我又是实实在在生活在一个儒家文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国度,很多方面这一思想是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里、日常行为里而不能理性地去认识它的,所以,才感觉更需要 ...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agvalley 于 2011-12-9 10:29 发表 \"\"
WW上的家长,虽多半从小喊着咸豆腐浆诵读着小红书长大,也极少有文革遗风者,难道儒家经典比红宝书祸害更甚?
本来还寻摸着要不要给孩子补上儒家经典,这样讲用红宝书来启蒙也是不错,家里现成就有,还省钱。.

TOP

回复 173楼zhudatou 的帖子

你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对自己的孩子那么没信心?那么失望?

如果是对别人的孩子,那么不妨急于下结论;如果是对自己的孩子,那就要先从家长身上找找原因了;

从你的语气看,你是认定有孩子被教育傻掉了的,那么还可以看看,这个比例有多大?

从你的语气看,你对于致力于教傻孩子的教改和教育产业化的伟大成果并不认可,请问,你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否比现在的更不易教傻人?你自己就是一个不怕这种制度的最好例证,有什么理由对孩子灰心呢?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都可以充满信心的啊。

读雷锋日记长大的我们,都早晚提出了一个政治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怎么样才能做好事不留名又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为什么怕让孩子读一点老祖宗的东西呢?难道孔孟之道真是如同批林批孔时揭发的那样毒害人心?

再套一句N年前的流行语,对于大毒草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即便孔孟之道每字每句都是毒草毒瘤,也要看完后才能批判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magvalley 于 2011-12-9 21:32 发表 \"\"
你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对自己的孩子那么没信心?那么失望?

如果是对别人的孩子,那么不妨急于下结论;如果是对自己的孩子,那就要先从家长身上找找原因了;

从你的语气看,你是认定有孩子被教育傻掉了的,那么 ...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5 编辑 ].

TOP

要读的继续读,不读的继续不读就好了贝。.

TOP

反对也好,赞成也好,你们自己对经典到底学得怎样啊?真的学到点东西的人,好像不会这样子的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longmother 于 2011-12-10 00:28 发表 \"\"
反对也好,赞成也好,你们自己对经典到底学得怎样啊?真的学到点东西的人,好像不会这样子的啊。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agvalley 于 2011-12-9 10:29 发表 \"\"
反观WW上的家长,虽多半从小喊着咸豆腐浆诵读着小红书长大,也极少有文革遗风者,难道儒家经典比红宝书祸害更甚?红宝书里倒是“全是现成的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不需要探索,更不允许有所批判与质疑”。
不太对吧. 阿诚写过篇讲食物酶的文章(<思乡与蛋白酶>),说的就是人的胃有适应的问题,从小吃过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决定了长大后对新食物的接纳度,所以有"胃最爱国"的说法.文化也是一样的.

再者你又如何证明, 在红宝书中接受启蒙的那些人,跟之前以及之后的人相比, 没有更多的文革遗风? 我看恰恰相反,有文革遗风的,很多正是在那个时代接受的启蒙.

这又牵涉到各位家长到底如何理解"经",如果把它当垃圾或毒药,是不会让孩子去尝试的---即便可能牺牲了日后对新文化的容纳度,正如一般情况下,家长不会让小孩去尝试吃垃圾和毒药一样..

TOP

回复 181楼慢吞吞 的帖子

你的说法我完全理解,只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方法上有差异:

看来很多家长有意无意都希望由我们这一代人完成对传统文化的清理:

认定儒家即糟粕的,不会让孩子去学,担心孩子学了就变烂了;

赞成从中学习有益知识的,会让孩子学习;

认为传统文化完全是精华的,我没看到有出来表态的,有的话,也不在此讨论。

我前面的帖子,是针对许某人的言论的,不涉及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本人没这个能耐,有一些判断、看法,也是对自家孩子、责任自负,不会与不同观点者争个你死我活)。

许文的谬误,(我认为是谬误,仅此而已),前贴已说了。其实,此君的言论一贯如此,针对“神童”的帖子也是。

《各位家长到底如何理解"经",如果把它当垃圾或毒药,是不会让孩子去尝试的》——这个看法相信大家都会同意,前半句是说个人理解,后半句是一种定性,定位是垃圾、毒药,但是你没有明确范围,如果范围是“全部传统文化”,那么我们不必在此讨论;如果是有益也有害的,那么也有个不同内容不同理解的差异,也许你认为是精华的,我正好看法相反,反之也一样可能。

你说到了“新文化”,不知道是指什么样的文化,是完全与中国传统文化无关的、完全西方、现代化的吗?

文化,在我的理解,除了继承(很大程度是主动的),还有个“渗透”,不管你我如何防范、摒弃,你我共同认定的糟粕也会渗透,影响后世。

继承(主动学习、实践)的具体内容,依各人理解就会有很大差异,其实也不必争论,就算是同一个词语(比如孝敬),也会有不同解读;

渗透、流传下来的,因地域、教育、文化、经济、社会等等差异,会有不同程度、方式的沉淀。

文化这个东西,靠“反”、靠“清理门户”,都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只有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个人、只能尽自己理解,选择自己认为有益的教育孩子,也不排除教孩子知道传统文化中的、现在已经被普遍反对的、但不排除某些群体依然热衷的东西(这些东东相信你我都认为是糟粕),试想,一个孩子,对于某些东东(比如WW家长们一致认定的糟粕),听都没听说过、或者仅知道一个词语并不知其意,你是否可以断定孩子今后肯定不会受其荼毒?反之,如果孩子了解到一定的传统文化内容,你是否断定他们今后一定会受其荼毒?

社会总是会进步的,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每一代都会有足够的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个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真正的糟粕被我们的后代抛弃的。.

TOP

回复 182楼magvalley 的帖子

你还在战斗?岂是佩服两字可以表达的我的敬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1-12-7 13:16 发表 \"\"

俺承认俺从“四十五斤”中看到了许多“女人的腿”。
你真厉害,怎么联想到我联想到女人的腿的?
你误解了,就事论事,我的意思是(不对,应该是你的意思是):《弟子规》里尽是糟粕。而我并没有从中看到多少糟粕。
我是拿鲁迅的文章来做个比喻,呵呵,在此补充解释一下。当然,这个比喻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很多地方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datou 于 2011-12-7 14:16 发表 \"\"
你说的对, "也许"这是个方法, 但你拿自己的孩子当实验室的小白鼠吗?
说实话,老祖宗都试了几千年了,我认为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了。当然,开发了百分之多少,这个没人统计过。试试这个总比什么也不试强。光说不练,将一事无成啊。.

TOP

回复 182楼magvalley 的帖子

谢谢你这么认真的回答. 不过好像有点跑题阿。

先要更正下我原来的说法(“各位家长到底如何理解"经"),精准表述是:各位家长是否认为“经”重要到需要提醒孩子特意关注的地步?
“开眼看世界”到现在100年都超过了,如真有对孩子来说错过就惋惜的经典,我觉得“经”轮不上。

许认为读经有害,一个可能他认为“经”是糟粕,毒药,当然不能碰;二个可能他认为家长或老师的特殊关照(鼓励孩子读经),可能使“经”在孩子心中从此占有一个不该有的崇高地位,所以家长和老师的行为是有害的。前者是个人观点,属个人自由,不同观点可以各自保留;后者的风险难道不存在么?故意屏蔽、隐藏、销毁,和刻意推荐、鼓励、宣扬,都会使事情扭曲。

所以我不认为许立足于他本人对经的理解,发出这样的呼吁,有什么错。

就我个人来讲,既然“经”完全没有重要到需要特别鼓励孩子注意的地步,那就顺其自然,网上资料那么多,想不想学,完全自由,家长老师都不需要参杂其中指指点点。

至于新文化,这个新,跟我文中所说新食物的新,是一个意思。.

TOP

回复 174楼meia 的帖子

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我印象当中,胡适之后国学方面超过他的好像没有(听说他13岁以前读遍了各类古文文章)。如果胡适当时有其它选择,比如像在他后来的大多数出国留学人员一样接受白话文教育,我认为他不见得有他后来的成就(当然这仅仅也只是一种假设),我是从这个角度理解"他的国学基础成就了他"。至于他们那批人出国受到文化冲击,那是必然的结果:就是到现在,又有几个留学生能真正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胡适他们那批人在走出国门之后意识到世界的存在和中国的落后,从而回国后努力改造中国是没错。而在当代的中国,我们是否存在过分重视外语而忽视本国文化的传承、母语思维和表达训练的现象?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小升初。经历过小升初的父母应该知道,各中学主要是看英语和奥数证书,进行英语和奥数考试,语文多半是陪衬,或其分值仅为英语的一半甚至更少。英语只不过对外交流的一个工具而已,外语的学习和训练很多是无法代替母语的,因为深度和广度不够。但反过来母语的训练很多方面却是可以代替外语训练的: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语文好的孩子,通常英语也不差;但反过来不成立。我个人的观察结果是,当代社会之所以如此重视英语、忽视语文,实际是一种非常功利思想的结果:英语出国需要、考研需要、进外企需要!致命的是这些都是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所以,也容易为大家所认同。而母语的训练和文化传承,因为没有立杆见影的效果,而难以获得认同甚至因为英语的马太效应而不断受到挤压。实际上,母语的训练和文化的传承,因为在深度上可以做得更深、广度上可以更广,因此,基础可以打得更为厚实,对孩子的作用也就更为持久。学理工专业的有一个现象,就是学工程的上手很快,但发展后劲不足;学理论的,上手会慢,但一旦上手,发展后劲会更足。道理上应该是类似的。

[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0 16:27 编辑 ].

TOP

回复 176楼magvalley 的帖子

跟美国日本等国比比,我们的孩子(指平均水平)动手能力差,想象力贫乏,责任感欠缺,就连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也不如人家。这是不用讨论的事实,不是家长有点自信就可以改变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datou 于 2011-12-10 16:53 发表 \"\"
跟美国日本等国比比,我们的孩子(指平均水平)动手能力差,想象力贫乏,责任感欠缺,就连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也不如人家。这是不用讨论的事实,不是家长有点自信就可以改变的。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0 16:24 发表 \"\"
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我印象当中,胡适之后国学方面超过他的好像没有(听说他13岁以前读遍了各类古文文章)。如果胡适当时有其它选择,比如像在他后来的大多数出国留学人员一样接受白话文教育,我认为他不见得有 ...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6 编辑 ].

TOP

回复 190楼meia 的帖子

非常欢迎理性的讨论!也非常欢迎列数据、摆事实,反对预设结论、为了捍卫自己已有的立场而辩论!

确实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以,对我举的案例,我强调只是我个人的观察、比对或理解的结果,也难免会有偏颇,但我是用心在观察、在思考、在比对、在寻找方法、并常分析利弊。

实际上,我觉得讨论的目的应是在现实条件约束的情况下,找到一条可行的解决之道,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很高兴你也有"我们的母语教育差"的共识,在我们不可能解决教育大环境的条件下,怎样改善家庭的教育小环境,这一点可能才是我们这些家长积极参与讨论的意义所在。很遗憾的是,除了引导孩子自由地大量阅读外,我目前发现还只有陪他诵读些古文经典文章,才能进一步提升他的阅读深度。到目前为止的教育效果,我也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非常注意方法,不会以牺牲孩子的兴趣为代价,给孩子预留思想空间,注意可持续教育。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我倒是真心愿意听。

母语是一个人思维的基本载体,我相信我们当中能用英语思维的人少之又少,我们绝大多数人读英语都是先翻译为中文再接受并理解的,英文丰富的信息和文库,我们得要先把它翻译成中文才能输入。从这个意义来讲,英语它只是一个像字典一样的过渡性工具。所以,中文和英语的重要性不在一个层面,但目前的社会现状却是很多时候英语反客为主,占了孩子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地位过高,这种做法会极大制约孩子母语综合能力的发育发展。不过,我赞同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可以学英语,只是在小升初的地位应该和语文调过来,为语文分值的一半甚至更少;学习方式也以构建英语语言环境、情境对话等方式为主,让孩子在玩耍中,模仿发音、感受英语。

[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0 23:3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0 23:21 发表 \"\"
非常欢迎理性的讨论!也非常欢迎列数据、摆事实,反对预设结论、为了捍卫自己已有的立场而辩论!

确实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以,对我举的案例,我强调只是我个人的观察、比对或理解的结果,也难免会 ...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6 编辑 ].

TOP

回复 191楼Hansson妈 的帖子

学习得法的话,下一代完全可以做到英语思维。英语资源的丰富程度,是汉语无法比拟的。.

TOP

回复 193楼太平洋 的帖子

在世界大国此起彼伏的兴衰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完全割裂本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得到大发展的。相反地例子却可以看看现在的韩国,因为他们的历史文献及政府公文基本是用汉字,在排斥汉字一段时间后(高峰在上世纪40~70年代),在经过了一代不会使用汉字的痛苦试验和经历后,于2005年,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这本身说明了什么?

至于要做到下一代实现英语思维,简简单单的一句“学习得法的话”真的会误导很多父母。我的孩子像诵读古文一样,接触英语也是比较早的,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几乎是和中文同步进行,到目前为止四年半的小学学习期间,我们上了一年的双语学校,坚持了三年半的家庭外教,目前孩子在他同龄孩子中英语绝对是属于非常好的一批。我们在英语方面投入的费用也远远大于语文。相信目前社会上大部分家庭难以进行这样的坚持和投入。但因为没有日常应用语言环境,只能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孩子阅读和观看原版影像的时间来学习,他要达到英语思维早一点可能在初中高年级或高中阶段达到。就算这样,真要到初中高年级、甚至高中阶段再来实现有一定深度的阅读和思维训练,会错过大量宝贵的语言发育发展期,反而是害了孩子。.

TOP

从反对者的声音中,我还没有看到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有限的反例实际是方法不当。

“拥有睿智的父母(老师)是孩子的福音”这句话又有了一层理解,尤其是没有深度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

[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2 09:39 编辑 ].

TOP

回复 194楼Hansson妈 的帖子

学英语不等于排斥汉语甚至割裂文化传统。再者,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跟国家发展何关?.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2 08:57 发表 \"\"
从反对者的声音中,我还没有看到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有限的反例实际是方法不当。

“拥有睿智的父母(老师)是孩子的福音”这句话又有了一层理解,尤其是没有深度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7 编辑 ].

TOP

回复 199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没有个人的发展,何来社会的繁荣(我不喜欢用“国家”这个词)?.

TOP

回复 201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有这么个问题:那么,我要不要牺牲自己的发展,求得国家的自由?

胡适回答说: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可以建立起来的。

这话比较刺耳,但是确实,把“国家”的发展置于个人的发展之上,实际上就是做了国家的奴才。或者换句话说,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争取个人的发展,就是争取国家的发展。

不存在抽象的“国家的发展”,只有一个个个体的发展。.

TOP

回复 203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感并不冲突.

TOP

回复 205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国家(state)往往指政权,社会指个人和各种机构、团体的集合。.

TOP

儒家传统本质上是一种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把“集体”(国家、民族、家乡、宗族等)当作有积极利益的角色并凌驾于个人之上,否认个人的自由发展,造就的只能是平庸之辈。

一群平庸之辈无法构成一个繁荣的社会。.

TOP

儒家传统我个人理解最核心的词汇是“伦理”,方方面面的“伦理”网络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浸入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并发挥作用,集体主义、官僚政治、崇尚权威、人情执法等等都是这一关键潜意识的表象而已。与西方的“制度(或说契约精神)”深入每一个人的意识相比,对个体的约束确实更大。因为制度可以明确制定,在明确的制度范围内,个体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自由度。而在我们的“伦理”网络,很多是不确定或难以确定的,个体获得的自由度反而更小,当然,也容易形成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体制。有何破解之道?自己有时候瞎想想,但还没有一点点心得。

不过对于孩子教育,我个人态度是自我完善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希望他在能力范围内能有所担当。

[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2 13:00 编辑 ].

TOP

回复 208楼Hansson妈 的帖子

中西方的差别不在于中有伦理西有制度;事实是中有伦理有制度,西也有伦理有制度。不同的是此伦理不同于彼伦理,此制度不同于彼制度。

传承传统是大人的事,不是孩子的事。成长为能够自立的人才是孩子的事。大人不要把本该自己承担的东西推卸给孩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太平洋 于 2011-12-12 13:27 发表 \"\"
中西方的差别不在于中有伦理西有制度;事实是中有伦理有制度,西也有伦理有制度。不同的是此伦理不同于彼伦理,此制度不同于彼制度。

传承传统是大人的事,不是孩子的事。成长为能够自立的人才是孩子的事。大人不 ...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7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