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讨论] 来说说乔布斯的成长之路吧

来说说乔布斯的成长之路吧

  早上打开电脑,看见乔布斯辞世的消息,挺难过的,脑子里乱哄哄的。又去看了百度百科上乔布斯的生平介绍,上面有他2005年在斯坦福发表的演讲。一个弃儿,养父母倾全力供他上收费昂贵的好大学,他一方面觉得内疚,一方面又对学业没有发自心底的热爱,辍学了。到此为止的故事,和其他同时代的天才一样。打动我的是,他在演讲里,提到退学后,有时间去听印刷字体的课,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处的杂学,为若干年后成就他的苹果电脑提供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

TOP

乔布斯家庭生活:拒认亲生女 妹妹是最好朋友

23岁时拒认自己的亲生女儿,27岁时却又找回自己的亲妹妹。妹妹莫娜也是乔布斯在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乔布斯温情的人。

  作为宿命论者,乔布斯过去56年的生活宛若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他是叙利亚籍美国人后裔,一出生便被生母送人,生父坚称对此毫不知情。他23岁时拒认自己的亲生女儿,27岁时却又找回自己的亲妹妹。妹妹莫娜也是乔布斯在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乔布斯温情的人。“我们是一家人。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我每过几天就要跟她在电话里聊聊。”

  8月25日,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宣布辞去CEO一职。此后几周,有关这位目前全球市值最高企业缔造者的各种消息不断见诸报端。从乔布斯的生平、他对这个时代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到他的病情、继任者以及公司的未来,无所不及。

  8月29日,乔布斯宣布辞职第四天,远在内华达州一家名为Reno的赌场副总裁、80岁的叙利亚人阿卜杜法塔·简德里(Abdulfattah Jandali),作为乔布斯的生父,接受美国多家媒体专访。这为当今美国最出名的CEO乔布斯的传奇生平再次添上浓重一笔。

  作为宿命论者,乔布斯过去56年的生活宛若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他是叙利亚籍美国人后裔,一出生便被生母送人,生父坚称对此毫不知情;他在叛逆而动荡的60年代度过骚动的青少年时期,也经历过颓废的青年时代,才华横溢却性格乖戾。他23岁时拒认自己的亲生女儿,27岁时却又找回亲妹妹。

  他的生活似乎印证了自己2005年时的一次公开演讲,“人们无法预见到未来事件可能引起的偶然,只有在事后才能发现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们只能希望这些事情在自己的生命中扮演某种角色,重要的是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宿命,你的生活。这种态度对我来说一直都有用,它主宰了我的生活。”

  50年代的私生子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出生在旧金山。那时,乔布斯的生母乔安娜·卡洛·谢保(Joanne Carole Schieble)23岁,未婚先孕。在当时保守的社会中,这本来就会遭到舆论的谴责。更糟糕的是,孩子的父亲、23岁的阿卜杜法塔·简德里是叙利亚移民,他是乔安娜在威斯康辛大学的政治老师。生活在保守的美国南方的谢保一家极力反对这桩姻缘,老谢保先生甚至威胁女儿,假使女儿一意孤行便取消她的继承权。

  此后,乔安娜决定独自去加州分娩,还想在当地给这个孩子找一个合适的人家。乔安娜对收养家庭的要求很简单,她希望孩子未来的养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法国作家丹尼尔·伊克贝在他的新书《乔布斯的四重生活》中描述,乔安娜本来打算把儿子送给一个律师家庭,但那对夫妇更希望有自己的儿子。无奈之下,乔安娜选择了等候名单中的第二对夫妇,年过半百的保罗·乔布斯和妻子克拉拉,一户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中等阶级人家。乔布斯一家住在郊区普通公寓里,克拉拉是会计,保罗在一家生产激光仪器的厂里当工人。

  “当母亲知道我养母没有大学文凭,养父连高中都没有毕业时,她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出决定。”乔布斯后来这样回忆。乔布斯一家最后以诚意打动乔安娜,他们向这个年轻的未婚妈妈保证,将来一定送孩子上大学。

  他们果然没有食言,为了孩子,老乔布斯夫妇倾尽所有。史蒂夫·乔布斯5岁时,为了送儿子学游泳,克拉拉不得不给人做保姆。据说极有家庭感的养父保罗·乔布斯对史蒂夫·乔布斯影响深刻。“父亲有一双巧手”,他说:“他后来花了许多时间,教我如何制作一些东西,把他们拆解,然后重新组装起来。”

  对于老乔布斯夫妇来说,史蒂夫不是个好带的小孩,他比一般小孩好动,经常闯祸,比如喝了一罐杀虫水,或把一根针头插进插座,一度是医院急救室里的常客。此外,他还患有阅读障碍症,在学校里始终与老师相处不好,常常干出往老师办公室扔爆竹或是带蛇到教室去之类的事情。

  1962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以及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等事件,让这个顽劣的孩子懵懵懂懂地感受到,周遭的世界正在发生巨变,他因此备感威胁。“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害怕得晚上睡不着,我开始感到恐慌。像所有人一样,害怕自己睡一觉就再也醒不过来。”

  他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音乐与科技。乔布斯少年时代极度崇拜鲍勃·迪伦,能背出迪伦写的所有歌词;他欣赏迪伦勇于突破自己,并不畏外界评论的作风。

  “他从不保守,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该如此,敢于不断否定失败。”受到这种离经叛道精神的影响,乔布斯马上对学校里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屑一顾,与学校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为了信守与乔安娜的约定,老乔布斯夫妇决定为养子搬家、换学校。他们从山景城搬到洛斯阿图斯(编注:现在硅谷的所在地),乔布斯就读当地的霍姆斯特德高中(Homestead),这所高中距离如今的苹果公司总部大门仅1.6英里。

  “在那个时候,那里还不叫硅谷,而乔布斯或许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将成为一家公司的掌门人。”乔布斯传记《重返小王国》的作者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Moritz)曾感叹。洛斯阿图斯显然是乔布斯的福地,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苹果公司的联席创始人史蒂芬·沃兹尼克。乔布斯的学习也大有进展,他开始花费精力专研艺术和文学,认真研读莎士比亚的作品。

  高中毕业后,乔布斯选择位于俄勒冈的里德学院就读。这所学院以崇尚自由思想闻名,曾被《普林斯顿评论》列为全美“本科生整体学术经历最佳”。不过,作为私立学校,里德大学的学费昂贵,根本不是乔布斯这种工薪家庭承担得起的。老乔布斯夫妇再次满足了儿子的任性,为他凑齐了学费,但乔布斯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学校。

  1976年,21岁的乔布斯与朋友沃兹尼克,在父亲保罗的车库里创建苹果公司。在此后的35年中,他经历了创业初期财富迅速累计的疯狂年代,也曾被人无情驱逐。1996年,41岁的乔布斯重回陷入危机的苹果,“他是两次创建苹果的人。”迈克尔·莫里茨如此评论。

  作为苹果的掌门人,乔布斯常给外界留下任性、执拗、易怒、性情暴躁和冥顽不灵的印象。但只要谈到他的养父母,他就会表现出难得的柔情。虽然他在日后接受了自己的生母和妹妹,但始终认为养父母才是他真正的父母。

  1997年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乔布斯纠正记者将保罗和克拉拉称为“乔布斯养父母”的说法,“不,他们就是我的父母。”他说。

  “我很幸运,我的父亲保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从来没有拿到过任何文凭,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海岸巡逻队。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总能在烦恼时保持军人的朴素本质。”1995年,乔布斯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如此评论养父。

  “无论是整个青少年时代还是创立苹果公司之后,乔布斯在每个阶段都从养父母那里得到坚定而温暖的支持。对于这个永远都在质疑,超级敏感又不知所措的灵魂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好的了。”伊克贝在《乔布斯的四重生活》中这样评价。

  荷马·辛普森的舅舅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能够获得乔布斯温情的人寥寥无几,那么女作家莫娜·辛普森(Mona Simpson)是其中之一。

  现年54岁的莫娜·辛普森本姓简德里(Jandali),出生于威斯康辛。乔布斯27岁那年发现这个亲妹妹的存在。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两人就意识到无论是长相、脾气秉性或是兴趣喜好都惊人相似,两人似乎都继承了亲生父母的优良基因,最后成长为某一领域的精英。

  与乔布斯相比,莫娜虽属婚生儿,但童年生活充满艰辛。1955年12月26日,就在乔安娜放弃乔布斯几个月之后,她与乔布斯的生父简德里结婚,并于1957年6月在威斯康辛产下女儿莫娜。4年之后,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走到尽头。叙利亚人简德里或许在学术上是个精英,但却是经营家庭关系的失败者,他于1960年抛下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乔安娜于1966年带着莫娜改嫁,她的第二人丈夫叫做乔治·辛普森,于是莫娜也随继父的姓。

  在第一次见面之后,乔布斯与莫娜的关系日趋紧密,他曾有一段时间经常拜访妹妹在曼哈顿的家。“我哥哥和我关系非常亲密,我崇拜他。”莫娜曾这样告诉来访的美国记者。而乔布斯则说:“我们是一家人。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我每过几天就要跟她在电话里聊聊。”

  莫娜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以及哥伦比亚大学。作为作家,莫娜的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升,她开始为纽约的《巴黎评论》担当编辑工作,并先后出版了几部口碑不错的小说。

  莫娜的丈夫理查德·阿佩尔是美国著名电视节目“辛普森一家”的编剧兼制片人。在《辛普森妈妈》这集中,理查德用妻子莫娜的名字为荷马·辛普森的母亲命名,八卦的美国媒体事后戏称乔布斯为“荷马·辛普森的舅舅”。

  乔布斯和莫娜一度希望低调处理两人的关系。莫娜在《巴黎评论》的同事乔治·普林顿记得,在1986年那次为庆祝莫娜第一部小说《芳心天涯》出版的派对上,朋友们看到乔布斯时的情景,“我当时认识莫娜已经很久了,但依然对此感到震惊。我的意思是,莫娜曾提过自己有一个哥哥在IT界工作,但谁又会想到那就是史蒂夫·乔布斯呢。”

  直到如今,乔布斯与莫娜依然不肯亲口谈论亲生父母的详情。乔布斯在1997年接受《纽约时报》的那次采访中,提到与亲生母亲乔安娜保持来往,“时常请她来家做客。”但至今未与生父简德里见面。

  现年80岁的简德里早已弃教从商,《纽约邮报》将他形容为“一个为了不退休什么都愿意干的工作狂”。在《纽约邮报》近期对他的采访中,老简德里透露,他当初对于乔安娜放弃乔布斯一无所知。现在,年迈的父亲对于儿子的健康非常担心,但他同时固执地表示,自己不会先打电话给儿子。“这是我们叙利亚人的传统,另一方面,我不希望人们觉得我贪图他的财富。”

  在莫娜的所有作品中,以隐射其家人的系列小说尤为出名,其中包括描写她本人与母亲艰难生活的《芳心天涯》(Any where but here),描述父亲的《失去的父亲》(The Lost Father),隐射哥哥乔布斯的《一个凡人》(A Regular Guy)。《一个凡人》出版后,有传言说,由于乔布斯不满意其中某些部分,兄妹俩的关系一度紧张。

  《一个凡人》发表于1997年秋天。书中的主人公汤姆·欧文斯是硅谷从事生物科技的大亨。在书中,欧文斯最初被描述为一个古怪的利己主义者,总是太忙连厕所也懒得冲,待人冷漠。但结尾处主人公选择重新开始,结婚并且拥抱家庭生活。读者在这个虚拟的欧文斯身上看到许多乔布斯的影子:都是素食主义者,都喜欢穿蓝色牛仔裤,信仰自由市场竞争

  人们开始猜测欧文斯与乔布斯到底有多相像。“在怪癖方面,大概有25%的相似度,但我不会告诉你这25%到底是哪个部分。”乔布斯后来这样回应《纽约时报》的记者。

  宿命的轮回

  《纽约时报》认为,与妹妹莫娜认识后,乔布斯开始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有了新的认识。“莫娜与乔布斯的生长环境、背景截然不同,却成长为惊人相似的人,这令他感到震惊。”《纽约时报》评论,“他觉得与妹妹的相识过程简直就像在做某种基因测试。”

  与此同时,对于宿命论者乔布斯而言,命运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轮回。与其未曾谋面的父亲简德里一样,乔布斯也在23岁时,让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丽莎·乔布斯成为私生女。

  这是乔布斯在里德大学时期那段嬉皮时期的产物。柯里珊·布伦南是乔布斯第一任女友,两人当时的关系时好时坏,最终不欢而散,但柯里珊在两人分手时已经怀孕。1978年5月,丽莎在加州出生。丽莎两岁前,乔布斯拒不承认这个孩子,甚至不惜在法庭做证自己“并无生育能力”,柯里珊只好独自抚养女儿。

  “在加州,多数时间我由母亲独自抚养。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但妈妈待我很好,我们很开心。由于我们是租房子住,所以经常搬迁。我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有个有钱并且有名的父亲,但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真正认识他,与他一起渡假并且跟他生活过几年。在他那里,我看到了一个光鲜亮丽的世界。但我知道父亲和母亲的生活无法融合,与他们中任何一个一起生活,我总是很想念另一个。”在为《Vogue》杂志撰写文章的《塔斯加尼假期》中,丽莎这样写道。

  如今,33岁的丽莎已经长成一个苗条而秀丽的年轻女子。与父亲乔布斯一样,她也是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她坦诚父母的关系一度令她感到尴尬,在塔斯加尼期间,当男朋友的母亲问起丽莎父母是何时离婚的,她只好胡编了一个日期而羞于提起两人根本没有结过婚。

  据美国娱乐网站Fandaily估计,丽莎是在1991年至1992年期间与乔布斯生活在一起,那时乔布斯资助她在哈佛大学读书,并且以姑姑莫娜为例子,鼓励女儿写作。2000年,丽莎毕业,先后在美国和欧洲生活工作,成为包括《Vogue》、《奥普拉杂志》等杂志的写手。乔布斯个人的生活也在那一时期步入正轨。1990年左右,乔布斯与妻子劳伦相识。当时,劳伦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读书,此时已成功创立苹果的乔布斯受邀给他们上课。他当时坐在劳伦身边,两人在课堂上交换了电话号码。当晚,原本要出席一个商业论坛的乔布斯,突然改主意和劳伦约会。

  当《纽约时报》记者1997年专访乔布斯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场景:才几岁的大儿子在家中快乐的玩耍,小儿子则在乔布斯怀中。..

TOP

回复 2楼peteryang 的帖子

很有兴趣知道,小时候父母是怎么看待他的各种行为的???.

TOP

如果他出生在中国,现在会怎么样呢? 幼儿时期会被老师不停的告状,被父母纠路子,弄不好定义为问题少年,在各种顽强的纠正力下,他就会成一个普通人的,当他读到大学要退学时,中国的父母会暴跳如雷,然后哀叹自己怎么生了个没出息的儿子,....小乔也许最后只能在老式小区里给人家修修电视机,
如果出生在中国,伟大的苹果大概就木有了.

TOP

回复 3楼sask 的帖子

从现有的材料看,真心佩服抚养他长大的父母。一般情况下,省吃俭用供养一个非亲生的孩子上名牌大学,孩子却不“珍惜”,闹退学,父母足够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控诉“子不孝”了。

足够宽容的心态,足够多元的评价体系,才为这些天才提供了“一意孤行”的空间。.

TOP

回复 4楼美酒加咖啡 的帖子

我还真崇拜那些给人修电视机的师傅,要是有一个合适的评价体系和培养制度,我们国家该出多少技术方面的创新人才啊。

千百年来,我们只重圣贤之学,对淫思巧技就是看不上眼的态度,连一部古代科技史,还是李约瑟研究得透。

最近ououmama贴的文章里,有一篇就提到过,无论哪个国家的教育系统,终极目标都是指向大学教授。社会如此多姿多彩,
大学教授只是360行里的一行,如果大家都心平气和地认识到这一点,对所有的行业都有足够的尊重(不光是嘴上说说),至少职业幸福感会高很多。.

TOP

回复 2楼peteryang 的帖子

伟人之路注定与凡人不同阿~旦凡碰到聪明调皮捣蛋的孩子,人们会常说,这孩子以后不是块金子就是块废铜烂铁。但要成为金子,显而易见不是我们坐着等待能看到的,体制、环境等等将会起着举足轻重的重用…再看看我们吧,时时刻刻都处于压力之中:工作压力,升学压力…哦,一群凡人众生相.

TOP

回复 6楼不不园 的帖子

不涉及到职业尊重的问题,无论教授,还是修电视机的,都是一样的. 我的意思是,一个可以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天才,因为体制,和环境等也许在中国最终可能只是修修电视机,我不知道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究竟有没有,即便是天才,也已经被迫i成凡人了,中国出不了乔布斯,盖茨这样的人,是肯定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peteryang 于 2011-10-6 12:17 发表
“无论是整个青少年时代还是创立苹果公司之后,乔布斯在每个阶段都从养父母那里得到坚定而温暖的支持。对于这个永远都在质疑,超级敏感又不知所措的灵魂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好的了。”伊克贝在《乔布斯的四重生活》中这样评价。
这段话对我们做父母的有很大启发。

我觉得,整个东亚文化圈子里,都很难容忍乔布斯,盖茨这样不肯循规蹈矩的天才。

最近碰到一个日本小年轻,25岁上下的年纪,说他18岁考上了早稻田,结果因为高中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就此放弃了早稻田,转而入了游戏类专门学校。爹娘气得发疯,又打又骂,想想也是,为了培养这孩子,一路都是私立学校上来,好容易结了果子,小孩子一甩手不要了。

网络游戏的功过我们不讨论,但听这孩子说,他是真正喜欢这一行,专门学校毕业后,在游戏公司做了几年,又跑到韩国、中国观察市场动向,为将来独立作准备。

说起父母,他摇摇头:什么都要管,什么都只好按照他们设定的路走,烦死了。.

TOP

乔布斯的四重生活

第一章 童年

    失误的开始……骰子掷在桌上,其中一个卡在棱角上,看不见掷出的是几点。另外一个骰子蹦到了远处,再也找不着了。剩下那些骰面朝上的骰子,分别是1点,3点,2点。

    史蒂文·乔布斯的生活有一个糟糕的开始。在1955年2月24日那一天,没有人在期待他,那些本应欢迎他来到世上的人躲开了,他们背弃了自己的义务。不是一切都完了。一对心无奢求的夫妇将会给他生存的机会,他们是那么想要一个孩子……

    不过这并没有妨碍那位亲生母亲提出种种条件,关于这个她打算抛弃的孩子。在像装在小筐里扔进尼罗河那样把他丢给命运之前,她提出希望这个男孩,这个她并不因其出生而感到激动的男孩能够在没有世俗纷扰的环境中长大。她不肯放弃抚养权,直到她相信这个孩子将会受到教育。她的最终放弃,使这种坚持显得着实小家子气。她为什么不亲自承担亲生儿子的教育呢?

    乔布斯一出生就处境艰难,可怜的私生子。人们任由他在人潮中挣扎前进,而他也将在这世俗纷扰中占据一席之地。

    几十年后,当一系列事件要求他做出一个明智的退让时,乔布斯用另一种眼光,回头审视自己的出生。

    2005年,乔布斯再次提起他生命的起点,并对那些愿意聆听的人表示,有时,在对各种事件作出让步之前,需要经历的还有漫长的耐心等待。

    “人们无法预见到未来事件可能引起的偶然,只有在事后才能看出其中的千丝万缕。人们只能去希望这些事件在自己生命中扮演某种角色。重要的是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宿命,你的生活,你的卡玛,随便什么都可以。这种态度对我一直有用,它主宰了我的生活。”

    是啊……在1955年2月24日这一天,机遇就已经向他微笑,只是他还一无所知。机遇把他带到了加州,一片浸透阳光的土地,环抱这片土地的大海似乎在发出探险的邀请。这片土地在各方面都是得天独厚的,为未来那些时刻提供了良机。十二年后,光彩绚丽的旧金山将成为嬉皮运动的大本营。稍后,硅谷将见证一系列计算机领域公司井喷式的诞生。

    乔布斯的诞生稍迟了一些,却恰好赶上六十年代的反文化浪潮的尾巴。自然而然地,他将沉浸其中,心怀着强烈的对美好世界的梦想和改变事物的渴望。与此同时,他培养起对一位仙子的无尽的爱,这位仙子刚刚被冠以天使的美名:她就是科技。她将给予他最初的狂喜,以及对自信心的最初体验。而她也尽可放心,他将对她的恩赐报以百倍的回馈……

    在1955这一年,旧金山地区的居民们有别的事情要操心。美国生活在一个金色时代里,时局太平,产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标志即享受繁荣所带来的种种福利。年轻的猫王用他的天赋让整个美国东南部的少年为之疯狂,伴随着他摇摆的舞步,一阵反叛的微风轻轻拂过。然而这股潮流仅仅触及了主流之外的一小部分人。

    不管怎样,乔布斯从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益匪浅,也许比当年亲生母亲能给他的要好得多。乔布斯夫妇是一对模范父母,和那些简单质朴的人一样;他们并不擅长很好地融合爱与知识,但他们全心全意地将这二者倾注在他们收养的这个弃儿身上。在他的整个青年时代,甚至直到苹果公司创立之时,乔布斯都将从养父母那里得到坚定而温情的支持。对于这个永远都在质疑、超级敏感又不知所措的灵魂来说,谁还能为之设想出更好的环境呢?

    “我很幸运,”乔布斯在1995年如此说道,“我的父亲,保罗,他真的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从来也没拿到文凭。在二战期间他参加了海岸巡逻队,为巴顿将军输送了不少军力。他总会碰到很多烦恼,而他总是保持着质朴的军人本色。”

    两年之后,乔布斯将怀着对保罗的回忆说出这些感人的话语:“我希望能在孩子们面前做个好父亲,正如我父亲曾经那样。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这么想。”

    如果说,他的生命一开始便低了半个音阶,那么他也会将它推向华彩的顶点。就像他喜爱的一句中国古语所说的:旅途即是奖赏。使他满足的,正是生命的旅途。

    不为人知地,阿里亚娜(Ariane)已经留下了指引人们走出迷宫的细线。

    史蒂文·乔布斯会是……



    在乔布斯出生的五十年代中期,保守的美国还没有遭遇阴柔纤瘦的猫王或是摇滚乐的冲击,更不用说后来的反文化激进潮流。男人们挣钱养家糊口,女人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像崭新铜币一样锃光瓦亮,孩子们都有教养。在星期天洗洗车,保养一下修剪成正方形的草坪。没人敢于离开所谓的正道。无意义的论调是衡量社会行为的标尺。美国人对此似乎并没有怨言,相反地,包括斯皮尔伯格和卢加斯在内的众多影人在此后都抱着怀旧的心情来描绘五十年代祥和宁静的氛围。

    此时,乔安娜·卡洛·谢保(Joanne Carole Schieble)年仅23岁,未婚,已怀有身孕。这是为舆论所谴责的。更巧的是,那位父亲绝不是个出身良好的美国人,这就尽可能地使这一错误显得微不足道。他是不是叙利亚籍人?

    这是在威斯康辛大学造下的孽。女学生乔安娜爱上了她的政治学老师阿布杜法塔·简德里(Abdulfattah Jandali)。她的父亲谢保先生反对这桩婚事,并威胁女儿如果不遵从,就要取消她的继承权。她实在没有勇气向父亲承认怀有身孕。为了掩盖怀孕的事实,她将去加州分娩,并在那里寻找愿意收养孩子的父母。

    2月24日,她生下了这个意外怀上的孩子。一个男孩。很好,只是……事先商定准备收养他的是一户律师家庭,条件很不错。他们想要一个女孩,并且不打算改变自己的计划。很遗憾,他们不愿抚养一个男孩。

    乔安娜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名单上的第二对夫妇:年过半百的保罗·乔布斯和他的妻子克拉拉。

    大半夜地,保罗·乔布斯接到了一通电话:

  “我们这有个小宝宝,一个男孩,您愿意要他吗?”

  “当然!”乔布斯夫妇回答。

    保罗和克拉拉准备好了要收养这个不合法的私生子,然而现在轮到乔安娜发难了。乔布斯夫妇属于中等阶层,远远比不上律师家的条件。史蒂文·乔布斯后来自己谈及此事:“当生母得知我的养母从来就没摸过大学文凭、我父亲连高中都没上完的时候,她一直没下定决心,直到几个月之后我的爸爸妈妈向她保证会让我去读大学。”

    命运和乔安娜·卡洛·谢保开了一个玩笑。那年的圣诞节前后,她嫁给了叙利亚人简德里,就在格林贝(Green Bay,又译青湾),就在威斯康辛。1957年6月,正当史蒂文·乔布斯在加州慢慢长大,简德里夫妇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一个起名为莫娜的女儿。他们的婚姻只持续了七年。在此期间,史蒂文·乔布斯一直不知道他还有一个妹妹。

    由于家庭条件一般,乔布斯一家住在郊区的普通公寓里。那时候克拉拉做的是会计,保罗在一家生产激光仪器的工厂当操作工人。史蒂文五岁时,妈妈还不得不去给人做保姆,好挣钱给他上游泳课。乔布斯夫妇后来又收养了第二个孩子,一个女孩,他们给她起名叫帕蒂。

    1960年,乔布斯一家从旧金山搬到了芒廷维尤(Mountain View),未来硅谷的核心地带。五岁的男孩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在他眼里简直是天堂的地方:山谷里散落着果园,满是杏树和李树。空气是如此纯净,以至于能看到远处的房屋和山丘,很远很远的远处。

    小史蒂文被养父的巧手深深迷住了,“爸爸的手上有灵气,”乔布斯很久之后这样说。他可以连续几个小时站在那里,看父亲锯好木头然后拿到车库的工作台上钉钉子。有一天,这个被收养的孩子那时六岁,保罗·乔布斯在工作台上划出一块地方,指给史蒂文看:“好啦,以后这就是你的工作台了!”

    他给了孩子几件小工具,教他如何使用锤子和锯子。

    “他花了很多时间教我怎样制作一些东西,然后把它们拆解,然后再重新组装好。”

    史蒂文·乔布斯不是那种可以称为聪明孩子的男孩。尽管他比一般的孩子好动,但他的活跃也暴露了某种思想不集中的倾向。有两次,他的养父母不得不立刻送他去急诊。第一次是去洗胃,因为史蒂文喝了一瓶杀虫剂;第二次是因为他把一根针头插进了插座里……

    母亲曾亲自教他识字,所以乔布斯是抱着读遍天下书的期望上学的,他希望能探索周围的世界。现实中,他与老师相处得并不好。“所有我天生培养起的兴趣都被完全驱逐了。”

    1962年10月12日,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其时乔布斯七岁。他把这场威胁世界和平的危机看作是一种威胁。

    “我连续三四个晚上没有睡觉因为我害怕睡着了就再也醒不过来了。我觉得自己完全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其实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场恐慌,我永远也忘不了,而且我觉得它可能从来就没有真正完全消失。在我看来,那时候好像全世界人都能感觉到它。”

    一年后的1963年11月22日,下午三点钟,乔布斯平静地放学回家,这时他听见路上的呼喊:肯尼迪总统遇刺了!又是一次,这场事件刺激了他。他才八岁。并不真正理解为什么,他也意识到美国刚刚失去了一位历史伟人。

    学校不断向乔布斯施压。在伙伴里克·法伦蒂诺(Rick Farentino)的帮助下,他隔三差五地在班上制造混乱。他们的光辉事迹里包括往老师办公室里扔爆竹,甚至发展到带蛇放到班级里。

    正如他在后来满怀深情地承认的那样,乔布斯能免于堕落,完全要归功于一位小学四年级老师的智慧,她就是希尔老师。这位理想的老师终于找到了方法来引导这个九岁的捣蛋鬼泛滥的精力:“我给你5美元,只要你能看完这本数学书,还有这个大棒棒糖也给你。”受到激励的史蒂文发奋读书并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在小学倒数第二年结束后,乔布斯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可以考虑跳级直接上中学的程度。

   

    在乔布斯的少年时代,两股风潮影响着当时的那一代少年人:反文化的嬉皮运动和科学技术。浸淫在大门乐队和披头士的音乐中,加上狡黠的鲍勃·迪伦充满想象力的诗歌,这股日嚣尘上的不满潮流对这个已经在考虑要使生活有点意义的男孩子来说,只有吸引。

    “我记得自己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长大,这是合众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那时正处于战后繁荣的顶点。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从文化到发型。接着,一些事物开始悄悄蔓延,直到六十年代,到处都开始走上新的道路。美利坚还是个年轻的国度,它拥有巨大的成就。国家那时看上去年轻而天真,如果我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不错的话。”史蒂文·乔布斯后来说。

    他最崇拜的艺术家是鲍勃·迪伦。他的所有歌词,史蒂文·乔布斯都谙熟于心。他对迪伦时常作出的改变尤为印象深刻,比如迪伦决定在音乐中加入电子成分,冒着激怒一部分公众的危险,而正是这些公众将他推上荣誉的浪尖:那些民谣的爱好者。此后,在他的几场演唱会上,一帮观众向迪伦喝倒彩,嚷嚷道:“回家去吧!叛徒!”……然而,《像一块滚石》的作者对此视若无睹,当他听见的时候,只是向他们哼唱着自己的歌谣。人们是否喜欢他,看上去是他最不关心的事。

    “迪伦从不保守。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来得恰到好处。能不断否认失败的,也总是那些艺术家们。迪伦和毕加索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乔布斯曾经这样评论。

    离经叛道的情绪很快体现在乔布斯身上。他在芒廷维尤中学过得格外糟糕。七年级的一天晚上,乔布斯放学回家,向父亲下了最后通牒:

    “如果我还得再一次走进那所中学,那我这辈子都不要上学念书!”

    男孩表现出了惊人的决心。保罗·乔布斯表现出了一位父亲的宽容。为了信守当年对乔安娜·谢保的承诺,他首先考虑的是要让这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他决定举家搬迁到洛斯阿图斯(Los Altos)。一来到家园中学(Homestead),乔布斯变得用功多了。除此之外,乔布斯还将在新家附近认识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他将自己对科技的迷恋归功于父亲。平时,保罗·乔布斯经常去旧车回收站,买回一些50美元一辆的废旧汽车。这些汽车修整好了以后就可以卖给大学生。他就是这样迷上了电路。

    “他修理的很多汽车里都有复杂的电路,因此他教了我一些电学的基础知识,而我很快就迷上了那些。”

    对各种机器都很着迷的史蒂文没完没了地向养父提出各种问题。如果乔布斯夫妇邀请某位看上去在电子领域有所研究的朋友来家里晚餐的话,他很可能会被少年的问题撑得食不下咽。

    在乔布斯一家所住的那条街,隔着几户人家,住着一位工程师,赖瑞·梁 (Larry LANG),惠普公司的雇员。为了逗街区的孩子玩,这个科技发烧友和业余的收音机爱好者在自己家的门口安装了由一组简单电路连接的麦克风和扬声器。乔布斯,和街区里的其他小孩一样,觉得对麦克风说话很好玩。他很惊讶地听到自己的声音被扩大,想要知道这种效果是如何做到的,却无功而返。惊愕之余,他跑去找父亲,对他大吼道:

    “你告诉过我没有扩音器是不可能把声音放大的!你骗我!”

    “我没有,”保罗·乔布斯答道,“这就是不可能的。”

    “隔壁那个人就做到了……”

    由于保罗不相信他的话,史蒂文把他拖到了案发现场。

    渴望学到更多知识的史蒂文很快和这位Q先生(电影007中为007提供各式新奇武器的角色)的粉丝攀上了交情。他运气不错,这位梁先生很高兴与这位对科技着迷的年轻人分享他的知识。他教给了他一些电子学方面的全新概念,并鼓励他自己收集零部件制作电子产品(音响、收音机……)。他在说明书的陪伴中学会了如何组装。对乔布斯而言,组装这些小物件标志着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拼装零件会给你们带来几点好处。你可以通过这个弄明白一件组装完成的机器内部都有些什么,也可以借此了解它如何运转,因为零部件的组装中就已蕴涵了机器运行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这会使你拥有一种感觉,对于我们周围世界中的各种事物,你看一眼就能大概明白它们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它们不再是秘密。那时的我看着一台电视机,然后就心想,我从没造过电视机,但只要琢磨琢磨我就能做出来。这些东西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而不是念念咒语就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样你就能培养起相当的自信心。通过探索和学习,人们能够理解表面看来非常复杂的事物。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有一个非常幸运的童年。”乔布斯曾经这样谈道。

   

    一旦渴望某些东西,史蒂文不会给自己任何限制。天生就有着不守常规的胆量,他看上去准备好了面对一切,只要能够实现他的目标。一天,当他在为自己的小创造寻找零部件时,他给底特律的宝来公司挂了一个电话。意外的是,接电话的人叫作威廉·休利特,惠普公司的创始人。

    这一天,休利特拿起电话听筒,听到了电话另一端一个十三岁男孩的声音:

    “我叫史蒂文·乔布斯,我想要寻找一些零部件来组装我的频率计数器,请问您能为我提供一些吗?”

    中学生的胆量吸引了威廉·休利特的注意,他和他聊了整整二十分钟。这场谈话结束之后,休利特给了提供他需要的零件,更重要的是,他向他提供了一个在惠普做暑期短工的机会。这次与商界的首次际会将给少年留下非常美好的记忆。

    现在,他所缺少的,仅仅是一位能够与之分享科技热情的知己…….

TOP

我刚看完了乔布斯的传记,他就辞世了。乔布斯的成功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TOP

发新话题